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伤寒论类编补遗》365---367条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守峰    时间: 2015-7-31 23:45
标题: 《伤寒论类编补遗》365---367条
      36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这个伤寒是指太阳伤寒,“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这里并没有提到攻下,结胸证是否都是在阳证的攻下后才形成的?会不会也有自然传变得来的?阳明里实的承气汤证有自然传变导致的,那么结胸证也有这个情况。本条虽然没有经过攻下,因为伤了津液的缘故,自然传变了。“结胸热实”,结胸证是阳明上焦里实证,是个大实大热,里证的脉沉,紧脉也主痛,大热,脉也要数。“心下痛,按之石硬者”,这是结胸证的典型症状,心下指心口窝这个部位疼痛,用手按一下,坚硬如石头,痛不可近。上焦这个部位,病理特殊,多夹杂痰涎水饮和瘀血,和实热搅在一起,气滞血瘀痰凝都有了,所以用大陷胸汤解决。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君:大黄六两大黄,味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黄六两,通热闭。血瘀留饮气滞都管。本方里偏于血瘀。
臣: 芒硝一升。《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这个药也是通闭结,入阳明病位。-----芒硝软坚功效更强。苦能涌泄,咸能软坚,寒能清热。本方里偏于清热软坚。
甘遂一钱匕.---甘微辛 寒。《神农本草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积聚,利水谷道。---偏于攻逐痰饮,从上焦开始直达下焦。"
    三味药都是峻列的攻逐药,体现了辛咸除滞的配伍。
       366.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汤主之。(137)
这条是三焦俱实。太阳病,重度发汗而伤了津液,造成了阳明的“胃中干”,表证还不解,又用承气汤攻下,造成了表邪内陷,形成了结胸证。不大便五六日,-----下焦里实证。舌上燥而渴------这是伤了津液后的阳明外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阳明三焦里实证。痛不可近----这是结胸证的重要特征,也是中下焦承气汤证的重要特征。三焦俱实,用大陷胸汤,它本身就有承气汤的方义。
367.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宋134)
    这个条文修正: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属栀子汤】,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这条一共说了三个方证。太阳病出现了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表不解,则头痛、发热,有了里热,则会微盗汗出,因此他说,“表未解也”。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脉浮主表,浮则为风,这里用风来代表在表的邪气。脉数为有热了,动脉代表正邪交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数则为虚,脉数不一定就是虚证,要结合临床辩证。“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表不解”,他这个脉应该是寸部动的比较厉害,所以头痛,数则发热,盗汗是热伤了真阴,反恶寒,还脉浮,就是太阳病不解。盗汗的问题就是真阴受损以后,夜间阳气入里,就会把阴液蒸化出来。单纯的盗汗用炙甘草汤或黄连阿胶汤对治。
    医生看到患者有了里热的表现就用了攻下法,导致外邪内陷,“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属栀子汤】”,动数变迟,不是真的成迟脉了,而是相对于数来说的。正常脉率相对于数脉也是迟。
表证太阳病,由于治疗错误导致表邪内陷,结于胸中,“客气动膈”就是表邪内陷,“膈内拒痛”就是胸中或心下正邪交争的结痛,没有结实,然后出现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351、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汤主之。(宋76
/353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宋77
354、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宋78/357、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宋221
355、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主之。(宋228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太阳表证的邪气内陷了,形成结胸了,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98、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宋236】
    没有形成结胸证,也没有形成虚烦懊憹证,而是阳明里热不能外越,湿热交争,形成黄疸,用茵陈蒿汤治疗。清热利湿退黄。结胸证,烦证都会出现懊憹。烦证、痞证、结胸证病机大致相同,虚实程度不同而已。头汗是阳明上焦里热或里实的表现。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5-12-21 18:14
学习,谢谢!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3 08:28
仔细体会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