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合并系属病篇条文210-213条》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5-5-6 20:34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合并系属病篇条文210-213条》
讲课人:郑峰 5 e3 l" K* t2 W( }' ^4 K: X
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课,桂枝汤前面已讲过了,下面我们来讲:
210、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宋14)桂枝加葛根汤方
9 ]& A |) n4 g% p: [1 d4 O6 m( Q葛根(四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 u7 X! N" P j4 k, f4 J# o$ C' T. B& }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这条在《千金翼方》里面,讲的是用桂枝汤。而《脉经》记载的,是桂枝加葛根汤,我们要以《脉经》为主。
这个方,搞的也很乱。有用葛根汤的,有用葛根汤去麻黄的。
葛根汤肯定是不对了。但是,葛根汤去麻黄,
看着好像是桂枝汤加葛根了,但是,那个不是桂枝汤了,比例变了。
因此,这个方子,要用桂枝汤原方加葛根才对。
太阳病,恶风汗出,这是什么?是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
“项背强几几”,是个多余的症状。就是患者感觉到从腰的上部到脖子这个区域呢,紧张,酸痛,簌簌的,象有虫子或者风一样的窜。
他严重了就要抽筋了,就是痉挛啊,那就要发展为“痉证”了。
几几(疏音),也有解释为“酸唧唧”的那个样子。临床来说都对,不必钻牛犄角。出现这个症状的原因呢,就是汗出多了,伤了津液,津液不养肌肉了。
书中常提到一个情况,就是太阳病汗多了,搞不好就要“胃中干”,传阳明的。
那么,这条呢,是伤了津液,还没转阳明里实。也就是说,它在阳明的外证上,没有传里。
有太阳中风证,还多了个津亏热燥的“项背强几几”。这个,到底是归为太阳阳明合病呢,还是属太阳病呢?
个人认为,还是归入属太阳病容易理解些——太阳微系阳明外证.
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有个多余的阳明症,这就是药症问题。加一味药就解决了。这条是太阳的中风证加葛根药症。
我们看看葛根这味药的药性主治。1 m1 V. I$ q* H
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有专门治疗作用。痹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麻痹——阻滞不通而痛的意思。《素问》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这个葛根味甘,也是个缓急药。所以,这个病是太阳中风证,还有背部脖子紧张疼痛,就是个“痹”证嘛!它簌簌的窜,就是风的表现,走窜嘛。所以要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这个葛根。
“起阴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把“水热”化为津液而上达外布。这也是它能止阳明里热下利的机理。这个药,本身就是升达,用四两,取偶数,是沉降到下面,去“起阴气”。
葛根在《神农》药性上,没说止利。但是,人家告诉你是“起阴气”。这个药,用对症了,确实可以止泻。中医博大精深,就精深在这个地方,他打哑谜。
刚才讲到“痉”那么我们看下还有一个方很类似的方证。
就是栝蒌桂枝汤方,
12.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 Z: y5 P1 }- V w栝蒌桂枝汤方 1 a" e" Y( J3 ^& o+ W1 R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 i: n, D5 ]! Z x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太阳病,其证备,从方子上看,是太阳中风证具备了。又出现了身体强,几几然。很象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了。可是,脉不是浮,反而沉迟。就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
沉迟,主不足啊,津液不足的厉害,出现了全身肌肉要抽还没抽的那个样子,全身紧张啊,脉除了有不足的表现,还要被肌肉束缚的不流利了。继续发展,就要成为阳明实热了
栝蒌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这个阶段,就要用桂枝汤解肌,用栝蒌根来清热生津液。
' @& N- \9 O: a6 Z" |) T& N所以啊,别看是脉沉迟,就以为是寒了。
( p7 }; J5 D" L' t1 E, |这是个假脉象,是正相反啊。
这都是临床辨证的瓶颈啊。
阳明的脉,表证洪滑,里证沉实。栝蒌根二两,怎么不用三两?
主降,主收,主里,是火数,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a" o1 z4 f. v1 | e8 H) o' S
六味,偶数,主阴,主降。水九升,是金的成数,金为降,数在九主升,升到金位而降下津液。" h& R: S& M$ r+ Q: V
煮取三升,是升散,要发汗祛风。大概就是这么个取象意思。还敢随便给经方加减吗?
人们怎么就那么厉害,动不动就来个“经方加减治疗某病”的论文来?
21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宋31)8 R. [0 ?/ W* _ _& X. K3 n
葛根汤方
6 z% U9 x8 ]0 O- {% B& j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 K& d5 ]: P5 F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这个,和桂枝加葛根汤正好相反。这条,是太阳的伤寒证加葛根药症。也该是归为属太阳病。
这里面,他用麻黄发汗,又把桂枝汤的桂枝和芍药减了量。目的是用桂枝和芍药调和一下营卫
同时,减轻发汗的力量。毕竟是津液不足嘛。桂枝和芍药,还可以通上下表里,助葛根提升津液。
《脉经》里面说,“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指出了桂枝和芍药的用处。宋本在这条的叙述上,就不全面。两味药把道路打通,葛根就顺利提升津液外达。
麻黄为什么要去沫,《小品方》说是不去沫令人咳。其实,无论什么药,有沫子都要去掉。不然,吃了就胃里不舒服。更别提别的副作用。
21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宋32)
这条呢,讲的就是合病了。大家看到了,葛根汤,不单是可以治疗属太阳病的。
这条说了,太阳病也有,阳明病也有,是个合病。太阳病,一定是无汗恶寒恶风的太阳伤寒证。阳明病,一定是里热下利证。
“必自下利者”,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必须是有下利症状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必”呢?
因为,太阳阳明合病,另外还有个证,就是“脾约”。
书中说过,“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他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脾约的太阳阳明合病,严格的说,是属阳明病。
书中对“合并系属病”的表述,其实是不严谨的。这一条,用“必下利”,来和“脾约”做区分。
既有太阳伤寒表证,阳明呢,又有个阳明里热的湿热下利。不用葛根汤,还用什么呢?
另外痉证也有用葛根汤的
1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伤寒证,恶寒发热都会有的,还无汗。无汗的同时,小便还少。
水分发不出去,该尿多的,尿反而少,这是还写束表,津液津液淤滞抗争外越不得,
尽为上逆上冲,肌肉因为津液与寒邪交争淤阻而不得养,因而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要发为刚痉。
这条,其实也是有个里热上炎的问题,因为外寒束表,内热发不出去。但不是太重而已。
书上说,用葛根汤治疗。他说要发刚痉,那么如果发作了,用葛根汤可以吗?也可以的。里热不太盛,可以直接发汗解决,汗和热就能外越了。 方子就不解释了。
14、太阳中湿病痉,其脉沉与筋平。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增补》
太阳中湿,我们知道,外邪有五邪,是风寒湿燥火。
风寒湿燥火,六纲里都叙述了,后面杂病里又单列了风湿和中暑,以及温疟,外感都叙述全了。
温病等,也在太阳篇和阳明篇等包含了,因此没有单论。
这条,是根据《甲乙经》补入的,是仲景原文。
湿邪中于太阳表位,常与风或者寒夹杂。 水湿含在肌表,津液不化,肌肉不得所养,也会发痉的。 一般湿家,要发汗除湿的。
这条,有湿邪,津液不化,要用葛根汤发汗去湿,葛根也化生津液。 湿邪得去,津液得生,就好了
其脉沉与筋平,就是说,这个脉是沉的,是沉迟而细紧。
一般,我们把中湿,定位太阴少阴表证的,这是个潜规则。 所以啊,这六纲病,都有痉证存在的,千万不要被其他书的解释误导。
21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宋33)1 E# a+ L/ w( W8 U+ j
葛根加半夏汤方, f# n, r, t2 D0 b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0 ?' F" B5 ]8 n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这里的生姜比葛根汤中的生姜少了一两,原书这样记载的,这个该是失误。人家呕的厉害,还要减生姜的量,这是不对的。
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是也没说是“脾约”,而是呕的症状明显。
因此,大家就要明白一个问题,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就非要脾约、下利等,另外会有很多情况,其它病也是一样。
如果这个人发热恶寒无汗,还烦躁口渴厉害,这是不是太阳阳明合病呢?
这个太阳阳明合病,没有下利。但是有呕,很厉害的。这是阳明上焦的问题了。
既可以有水热下趋的病机,又可以有水热上逆的病机。
用葛根汤,可以解表,清里热,生津液,调和表里营卫。用半夏,是药症对待,可以降逆止呕,温散水饮。
阳明里热水饮,干嘛加个辛温的半夏呢?半夏,降逆的作用很厉害,专门止呕逆。同时用它的辛散力量,还可以发越解表,气得旁流而平冲逆。
有葛根汤加半夏,那么临床有没有葛根汤加茯苓白术的呢?
也很多见的,特别是春夏天多见。
所以经方的每一个提纲方证,那个方子都是极端严谨的配伍,是不可更改的。
经方只可按单一多余的症状加药,不可减少原方一味药。
觉得原方不太合乎病证,就去找别的方。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个大家要记住。书中那么多方子,肯定有对治的,何必乱加减呢?
讲完了,耽误大家时间,谢谢大家,
( Q) }. B) l3 @% d
8 K5 d9 V/ J: ]& ]
5 V1 h0 R* K# ^9 L# r
# I [ @$ V8 E$ K- z8 d. L
/ l3 Y% a4 i o0 c" Z4 B0 ~
作者: LIYUNLING 时间: 2015-5-12 16:32
学习了,感谢汉传。
作者: 郭小痴 时间: 2016-6-28 23:40
再次学习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2 18:21
仔细体会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28 09:27
学习了感谢老师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28 11:10
辛苦啦
1 \/ H5 K+ I8 C( z/ v1 k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