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科学”的定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夜晚之心    时间: 2015-5-3 23:20
标题: “科学”的定义
本帖最后由 夜晚之心 于 2015-5-3 23:29 编辑

“科学”的定义

      科学(Science)一词,于1893由康有为首次使用从而传入我国,译法源自日本,即“分科之学”,从词源上看,英语的Science和德语的die Wissenschaft都来自于拉丁语的Scientia,即“知识”一词。怎样定义科学,是近百年来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与科学主义者等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康德认为:任何一种理论,如果它能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的良好的整体的知识系统,就可以被称为科学。只有无可置辩的科学才是科学的本义;仅仅只具有经验的确定性的知识只能称为学问(Wissen)[1]。许多德国哲学家基于这种认识,认为不够“科学”的反而是自然科学,而德国派哲学如康德的先验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科学[2]
      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并不是一些已经被发现并证明了的定律的汇总,也并不是许多各不相同的事实的总和、索引或目录。科学是由人类思维的自由、自主创造[3]
      霍金认为:为了探讨关于自然、宇宙如是否已经开始或结束的问题,就必须明了科学的定义。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理论必须能够准确地描述大量的预测,这些预测是基于只包含几个可选的元素模型做出的,其次,该理论能对未来观测的结果做出确定的预言。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单一而且系统的理论可以形容并预测整个宇宙的现在和未来。然而,目前科学界还并不能做到这一点。科学家们采用分割法,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发明出许多只能解决极小部分问题的部分理论。这种方法可能全错。如果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用隔离法研究问题将永远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4]
      霍奇森对于科学的宽泛的定义如下:科学由一定量的知识集合而成,这些知识由人类创造、使之系统化并可以进行交流。所谓知识的集合体,应当是关联性的、结构化、系统化的,在科学研究较完善的领域,还应当是定量化的、且能用数学术语表达。系统化是科学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否则一定量的知识的集合就不能得到一线贯穿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5]
      李克特认为科学是动态发展的:科学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具备相关性的过程;由此获得了关于自然世界的知识。由于科学是一个过程,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展且逐渐去旧更新,因此关于科学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马奥尼认为:在最广泛的实质上,科学可看做对结构和秩序的探求。借助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尝试描述事物实在的本性。
      粱启超对科学作出了最广义的解释:所有有系统的“真知识”,皆可以称为科学。并且认为:根据个人经验或众人经验的汇总,得出的事实,使用分析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求得出一个近似于真理的公式,并且可以借由此公式推导(推测)出其他的、同类的事物,这样的一门学问就叫做科学[6]
      任鸿隽则定义为:科学是以论理方法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并发见其关系、法则的有系统的“智识”[7]
      陈独秀则概括道:科学是人类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将客观的现象与主观的理性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从而概括出事物的概念[8]
      《现代汉语词典》:科学是一种分科的知识体系,用来表现自然、思维、社会的客观规律[9]
      池田大作认为:科学,即藉由经过磨练的理性,客观的分析对象,从中找出一定的普遍性法则,在透过理性力量发现法则的过程中,运用分析的手段进行普遍化和抽象化,也同时将对象量化[10]
      可见,“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综合各家意见,科学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定量性、普遍性、可推导性等诸多特点。“科学”与“技术”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技术作为科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和产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主席曾说: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与根源,从古到今,科学都在以不可抗拒之力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16世纪的多次科学技术革命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真正决定着它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结构中的地位与话语权,科学技术的实力强大与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11]
      综上,基于科学与其产物——技术的重要性和显著实用性,中医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呼唤科学精神。科学的内在精神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也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科学的观念精神层面,注重观察和实证,以及探索、思考、求真和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 康德.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 吴国盛. 什么是科学[J]. 博览群书, 2007, (10).
[3] 芦建英. 科学发现本质新解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2009, (4): 74-77
[4] 霍金. 时间简史[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5] 李醒民. 科学是什么?[J]. 湖南社会科学, 2007, (1): 1-7
[6] 姚雅欣. 梁启超:在科学文化的视域中重新解读[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6): 67-71
[7] 施展旦. 任鸿隽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72-75
[8] 陈独秀. 敬告青年[EB/OL]. 百度阅读.
[9]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6.
[10] ARNOLO, J, TOYNBEE,DAISAKU IKEDA.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谈集[M]. 台湾:正因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 103-104
[11] 习近平.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EB/OL].新华网.


高珊珊 2015年5月3日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5-5-7 15:24
讲得好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