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致访】熏修《杂阿含经》浅见01 [打印本页]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6 13:50
标题: 【致访】熏修《杂阿含经》浅见01
VOL,1,20141206周六中午。
     《杂阿含经》其实不叫杂阿含经,它真正的经名应该是《相应阿含》,经名被翻译错成“杂阿含经”这个经名,是因为当时(公元443年)求那跋陀羅这位译经师,在汉地对它进行翻译时,把它错以为是另一本经(《杂部》或者叫《杂藏》、《杂阿含》)了,这个错误,一错就错了一千多年。
    事实上,在四大圣典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个《杂部》,四大圣典是经师的传承,是《相应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和《增一阿含》这四本是阿育王时代之前的产物,被认为是佛陀的原说(原汁原味的佛陀正法哦)——这个嘛,我觉得就相当于是儒家的《论语》啦。至于后来的(尤其是阿育王时代之后被写出来的)所谓“佛经”,很多都已经背离了佛陀的正法。
    在这篇帖子中的熏修呢,我以四大圣典的原说为主,随缘码点字,如果有和阿育王时代之后被创作出来的所谓“佛经”相矛盾的概念,我会依从四大圣典的原说哦。
    有一点我觉得值得提一下,就是现在的这个修习“大乘菩萨道”僧人中的一部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这几本《阿含经》贬低为是所谓的“小乘”,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就好比是一个“温病派”医生批评《伤寒论》里用的热药太多害人,个人认为这是很不对的。
    “菩萨道”要说自己才是“大乘”,其实也没错,因为这个“大乘”“小乘”的概念本来就是后来才提出来的,自己拟的名词,其定义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在没有这个所谓“大乘”“小乘”的概念提出之前,对于道法(这里的“道”指的是《相应阿含·道相应》篇的“道”,指的是佛陀提出的修行方法,和中国的“道”是两码事)的分类是“一乘”、“二乘”、“三乘”、“四乘”……这样分类的,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大小乘”之说,真要说起来,阿育王时代之前根本没有“菩萨”这个词呢。
    可是后来“大乘菩萨道”做大了,竟然把佛陀的正法(四部《阿含经》)贬低为“小乘”,这用中国话说,叫数典忘祖。和现在的某些“仲景再世”对待【传承】方式差不多呢。
(有空了会码点字,这个月应该不会新开帖子,都会发在这个帖子里的,后来看到的可以点“只看楼主”,如果有不同见解,欢迎拍砖哦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6 14:02
【关于“无明”的概念】
    关于“无明”,大乘菩萨道认为这个“无明”是放在最后断的,这个修行次第,阿含经可不这么讲,《相应阿含》讲“明为前相”。下面先看这篇:

【杂阿含经】第749经 (第28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嗔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6 14:16
本帖最后由 致命访客 于 2014-12-6 14:17 编辑

    这个749经就讲到了一乘菩提道的修行次第问题,断无明是“八正道”的前提,而不是像所谓“菩萨道”讲的修、修、修……修到最后才断了“无明”。
    其实这里也不是完全矛盾,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在“大乘菩萨道”讲的这个“无明”的概念,和《阿含经》里讲的“无明”概念不一样。
    如果这么说,那“无明”就是是个什么概念呢?先别忙着给回答,让我们先看看《阿含经》里对“无明”这个概念的定义:

【杂阿含经】第256经 (第10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尊者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

又问。何所知

谓知色无常。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6 14:20
紧接着的257经也说了这个“无明”和“明”的概念,请看:

【杂阿含经】第257经 (第10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少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复云何为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问。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6 14:27
【“无明”和“明”的概念,引出了“四圣谛”!】

一句话说,“无明”就是“对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集灭道的不如实知”。

“明”就是“对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集灭道的不如实知”。

    那么,大家可以看出,这里的关键是“集”、“灭”和“道”。这是什么?再加上个“苦”字的话,是什么?是“苦集灭道”,读过《般若波罗蜜心经》的应该有印象吧,没错,就是四圣谛!
作者: 读有晴中    时间: 2014-12-6 16:51
赞一个哦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7 13:33
VOL,2,20141207周日中午。

【更正笔误】5楼的“明”的概念应该是“对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集灭道的如实知”。(上次多打了个“不”字,应当去掉“不”字)

    接着上次说,上次说到《相应阿含》中一乘菩提道的次第是先“正觉”(或者叫“成正等觉”),正觉即是“明”,也就是“断无明”,这是佛陀正法中修行的第一步,也即是《转梵轮经》中的第一转,这个“明”的标准即是“对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集灭道的如实知”。由此引出了“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那么什么是“集”呢?以我目前熏修得来的浅见来解释,这个“集”颇有“集起”、“产生”之类的意思,那么“集灭”的意思,是不是就类似“生生灭灭”的那个“生灭”的意思呢?
    今天我重点读读这段经文:

【杂阿含经】第42经 (第2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7 13:42
    这个42经很重要,我们读了之后不难看懂,佛陀告诉我们,五阴中的“受”“想”“行”这三者的集起,都是由于一个被称为“触”的概念。而五阴中的“识”的集起则是由于一个被称为“名色”的概念。
    可以说,弄清楚这个“触”的概念,和这个“名色”的概念,我们就离一乘菩提道次中的“断无明”又更进了一步。
    这里的“触”,并不是六境“色深香味触法”里的那个“触”,这个触的概念,我们应该看《相应阿含》第68经:

【杂阿含经】第68经 (第3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缘眼乃至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爱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受与生及乐  亦说六入处
一一十二种  禅定三昧经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4-12-10 08:11
楼主钻研佛学,赞叹!
据我所知,学佛以闻思修为主。光考据是在做学问,而不是真正的学佛。当年的胡适就是这样的学问家。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11 17:35
mac100 发表于 2014-12-10 08:11
楼主钻研佛学,赞叹!
据我所知,学佛以闻思修为主。光考据是在做学问,而不是真正的学佛。当年的胡适就是 ...

您说得对,只是对有些概念的“释”,大乘菩萨道的讲法与第一次结集的经文相左,我希望更多地了解佛陀的原说。至于修行,我刚开始按《相应阿含》里的一乘菩提道次第在修,这里并不是单纯在“做学问”。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11 17:47
今天读了读南传《相应部》的道相应第一篇,讲的也是这个修行(一乘菩提道)次第问题:

【南传相应部】第45经 大篇.道相应

第一 无明品

[一] 第一 无明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说曰:
三 ‘诸比丘!无明为前,因生不善法,而随生无惭无愧。诸比丘!随无明于无智者
生邪见。有邪见则生邪思惟,有邪思惟则生邪语,有邪语则生邪业,有邪业则生邪
命,有邪命则生邪精进,有邪精进则生邪念,有邪念则生邪定。
四 诸比丘!以明为前,因生善法,随生惭愧。诸比丘!随明于有智者则生正见,
有正见则生正思惟,有正思惟则生正语,有正语则生正业,有正业则生正命,有正
命则生正精进,有正精进则生正念,有正念则生正定。’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1 14:24
【杂阿含经】第8经 (第1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欲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1 14:27
"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陀这是在告诫我们,在根境缘生识的当下,要如理作意,从而与五受阴(色受想行识)“厌”“离”欲,正向灭尽。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3 23:27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听闻师父提及阿含经。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3 23:28
【杂阿含经】第751经 (第28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在家.若出家而起邪事者。我所不说。所以者何。若在家.出家而起邪事者。则不乐正法。何等为邪事。谓邪见。乃至邪定。若在家.出家而起正事。我所赞叹。所以者何。起正事者。则乐正法。善于正法。何等为正事。谓正见。乃至正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在家及出家  而起邪事者
彼则终不乐  无上之正法
在家及出家  而起正事者
彼则常心乐  无上之正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3 23:29
“我所不说”是不宣讲的意思,世尊不坏世间法。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24 23:43
今天再读一遍第13经。

【杂阿含经】第13经 (第1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着。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着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31 00:20
【杂阿含经】第402经 (第15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何等为四。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于此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2-31 00:24
“如来”就是“于此四圣谛平等正觉”么?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应,等正觉。正如第402经所讲。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5-1-9 20:28
【杂阿含经】第82经 (第3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5-1-9 20:29
【杂阿含经】第80经 (第3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嗔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5-1-9 20:29
【杂阿含经】第79经 (第3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灭寂静。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若无现在色者。多闻圣弟子不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以欲现在色故。多闻圣弟子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苦.空.非我三经。亦如是说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