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认真读善人的书:化性谈 (一)、从怨人、管人到教人、领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关心
时间:
2014-7-21 09:22
标题:
认真读善人的书:化性谈 (一)、从怨人、管人到教人、领人
认真读善人的书:化性谈 (一)、从怨人、管人到教人、领人
原文: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
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领读:俗话讲,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就是说,不顺心的事情多,顺心的事情只有十分之一、二。
学善人思想以前,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知道因果,不会认命,就会分析,这件事别人怎么不对,怎么对不起我,让我受这个委屈,这不是苦海是什么?
所以一个书法家写的条幅是:常想一二,就是在不如意时要转念,去想自己顺心的事。这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原文: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
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
领读: 学善人思想以前,家里面管人就不说了。到了单位,给部下分配工作,都是让人家签字画押。
虽说是为了工作,是兢兢业业尽本分,也着实得罪人。现在想起来真是汗颜,这么安排任务,给人压力,能不招人恨吗? 不是地狱是什么?
原文: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
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领读: 昨天去学校接8岁的儿子,走到半路孩子想起水杯没有了。以前因为孩子丢水杯生过气,这次没动性。
孩子看我不着急的样子,有点怒了:“怎么,不想回去找呀?”我想,这也是让他长记性的机会,就一起往回走。孩子找遍了操场没有,又自己去传达室找,最后在教室找到了。
我开始总结陈词,以后呀把水杯放在书包的固定一处,就好找了。再就是,离校时自己检查一下,东西齐不齐。这次孩子一声不吭了。试想想,如果刚才把孩子批评的的一无是处的话,孩子找到了水杯,就成了胜利者---我没有丢东西!那这冤枉路不就白走了不是?
案例1:
陶行知校长,一天发现一个孩子在操场要动手打人,马上让学生去校长室。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掏出一块糖给孩子:让你住手就听话,还准时来了,奖励一块糖。孩子有点忐忑不安。
然后,拿出第二块糖:我询问得知,你是伸张正义,保护同学,再来一块。孩子有点手足无措了,小声说:还是我不好,不该动手。
陶校长拿出第三块糖:这块糖奖励给勇于认错的孩子!你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面对打架斗殴的孩子,没有怨,没有管,只是引领孩子认自己的不是,尽了校长的道,最终成为有名的大教育家。
案例2:
言行录中有一个厅长,天天听曹主任讲病,听得心悦诚服。这位主任原来是学田部赶马车的。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一旦明了道,能使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敬若神明,足证王善人真会教人、领人,真有道。
化性,从怨人、管人转化为教人、领人开始
!
作者:
厚朴学医
时间:
2014-7-27 09:57
好贴,学习了
作者:
关心
时间:
2014-8-2 15:46
修好我自己,就是在去我执,就是走向“无我”
原文:君子求己,小人求人。
领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大意是说过去的人,学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然后去实行,成为道德君子。现在的人,学了东西不是为了充实自己,而是为了名利。正所谓过去读书人志在圣贤,不是为了赚钱。 昨天看言行录,善人要求义学老师下达,种的粮食够吃就行,剩下的时间去帮人劳动,在劳动中劝人。老师们这么做,既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又是在翻世界。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当客观世界不符合自己的主观要求时,应该在自身找问题,不应该怨天尤人。
在言行录中,张雅轩善人说:怎样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还要格物自己,研究自己,专讲自己的性,不要往外讲。
比如,学佛了,懂了一些理论,不是依教奉行,而是挑僧人的毛病。又比如,学了弟子规,就把弟子规作为要挟孩子的尚方宝剑。学善人道了,不是死心化性,尽本分,而是天天看老人是不是在行老人道,别人是不是真善人……。有人说,你怎么说的这么清楚?原因很简单,我是在说自己,甚至于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来!您说学什么不像什么也就罢了,还把佛法、善人道的名声给毁坏了,这叫以身谤法呀,真是可怜。
印光法师出家前受理学家影响,也曾经反对佛法。王善人也曾经因愤世嫉俗而生重病。但人家只是示现,我们是学什么迷什么,只是外求,不知往自己身上归。
好在俺祖上有德,这两天我体会到,修善人道,就是修这个我:我现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善人应该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我应该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只有我自己做好了我,才能在尽本分中淡化自己的想法,关照别人的感受,处处设身处地体会对面人的道。处处设身处地体会对面人的道,是在修好我自己,同时,因为时时处处关照他人,恰恰也就是去我执,也就是做到了“无我”,这就是学佛人必须忍辱、必须修福的原因,也是所有人都应力行善人道的原因。
何为君子?言行录言:若以道心为主,就是君子上达。
何为小人?以人心用事,就是小人下达。
学善人道,也要善用其心。
找着自己的不是,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原文: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
领读:没有德可怜,不知道原因则更可怕。
君子,发现问题之后,反思自己,反躬自省。小人,出现问题,怨天尤人。
原文: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
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
领读:怨气不仅会影响心情,降低生活的幸福度,而且还会带来疾病。
原文: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往外怨。
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
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领读:客观世界的压力,种种不如意,都是有切肤之痛的,怎么能够不怨人呢?那就是观自在:不看别人怎么委屈自己了,看看自己的过失是什么!在一个家、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总有忍辱负重的人,也需要有委曲求全的人。问题是,我们的委屈往往不是这么伟大,而是自己的问题看不明白,找不到自己的过失,对别人的过失反而看的认真仔细,这就难免怨人了。
昨天骑车送孩子上学,我直行,有一小伙子骑着电动车拐弯,逼得我无路可走,多亏我速度慢也跟着拐弯才避免撞车。那个小伙子眼皮都没抬,飞驰而去。我一看他后车座上的一堆副食,一点怨气也没了:这是一个忙着送货的农村小孩子,他有多少安全意识呀。碰到这样的人,自己没有提前躲,就是自己的不是:他要撞了人,又能拿他如何?
生气,就是因为不明白对面人的道。黄鼠狼喜欢吃小鸡,本性使然。对方发脾气,是他度量就那么大,您生什么气呀?自己的脾气秉性都管不了,何苦管别人?
找着自己的不是,就没有怨人的底气了,就不怨人了。
明白对面的人的道,知道他的真好处,或者反面找到好处,也就不怨人了。
案例:刘善人讲病中讲到有一个领导,老抱怨下面的员工无能,刘善人说,下面的员工都能干,你就当不成领导了。这个人一想,是这么回事,改变了做法:凡是下面人没做好,就自己认不是,说是自己没安排好。这么做以后,身上的病都好了。这正是: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
原文: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
领读:有一个人指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问一位老和尚:马路上有多少人?老和尚回答:两个,一个为名,一个为利。
中国有句土话,无利不起早这句话道出了:多数人忙碌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有一部分人有精神追求,可以不要利益,但是对名看的很重,比如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一样是被名所左右。
为了这个名,拼命挣钱;为了这个名,死要面子;为了这个名,勾心斗角,浪费光阴,累死都不知怎么死的。这一切,就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当我们追求正确的东西时,要勇猛精进。对待自己的物质生活,要随遇而安,把时间、精力放在修道的精神生活上。只有精神的富足,才会法喜充满,知足常乐。
原文: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能成佛。
领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别人的缺点稳、准、狠,明察秋毫。对自己的缺点则必须犯了错误以后痛定思痛,通过深入的解剖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脏心烂肺。
即使知道了自己的缺点、错误,还是要别人高看自己,这就是多数人的本性。
往好里说,这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发现别人的不当之处,就要艺术的告知,保护他的面子,让他即使为了这个面子也要悔改。
往自己身上说,如果我们好面子,不仅会为了名利忙的死去活来,精疲力尽,而且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别人知道我们好面子,也会有话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那这个错误就会一犯再犯,代价就大了。
所以先生说,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活着,不去改过,而是天天包装自己、作秀,害的是自己。
案例:本焕大和尚临终前,交待要荼毗(即火葬),悼词也亲自改过了。“不要念过多的溢美之词,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叫我一个修行人。”印顺说,尊重老和尚的遗愿,悼词做了4处修改。
印顺说,老和尚对信众最后的开示是: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原文:现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领读: 名利心放不下,就会患得患失,处处计较,千般思量,老怕委屈了自己,吃了天大的亏。实际上,哪个大富大贵之人的钱财地位是盘算出来的?即使机关算尽,也要命中有呀!种下菩提树,必开吉祥花,春天没种下,秋天收什么?千般计较千般怨,哪有时间种好因?
原文:“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不怨人就是真阳土)
领读:不怨人,说起来容易,真理解不容易。即使明了理,在生活场景中,还是不容易把持。善人说,不怨人就是成佛的大道根,可见,不怨人也是个不断修行的过程。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