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刘志杰经方医案》-鼻塞案15 [打印本页]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4-5-11 19:12
标题: 《刘志杰经方医案》-鼻塞案15
鼻塞案
李某,男,19
初诊日期:2010.4.11.
主诉:鼻塞两个月。
刻诊:鼻塞流清涕两月余,伴头晕,颈项酸痛,微热汗出,畏寒,心悸胸闷,手足凉,腹冷痛,便溏,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寸微浮,关尺沉弦。
    这个病人,常年愿意感冒,感冒后,就遗留下鼻塞流涕,久久不能痊愈。这次也是这样。当时看了一下脉,促脉,是有上焦表证,以及中下焦虚寒,看看舌象,是一派寒饮,就想到了一个条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金匮)”
病人,该是有太阴虚寒的,问问大便呢,他说长期便溏,这就证实了判断。再一问,肚子怕凉吗?说是很凉的,还时常冷痛。长期鼻塞的病人,无论是流清涕还是黄浊涕,都要考虑是否腹中寒。也就是“其人内有久寒者”。无热的,要考虑少阴和太阴的问题,尤其是外感引发者,常见到少阴太阴合病。有热的,要考虑厥阴问题,是寒热错杂。这是治疗西医说的那个慢性鼻炎的关键。都是水饮上逆造成的。
大家知道,一块冷冻的铁,拿出来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会有水气凝结在上面。人体也是这样,鼻子,总是呼吸外界的空气,内有寒邪,遇到偏温的气体,也会如此,流清涕不止。很多久寒的病人,一到春天,气候转暖,就开始发作,鼻塞流涕,和气候有关。这个,绝不是歪理邪说,不过是个比喻而已,临床上,确实是这样。也有的病人,遇到天气变寒,也会如此,这也都是内外寒热不调造成的。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是内有久寒的问题。厥阴的鼻塞,就容易出现天冷流涕的问题,因为厥阴夹有阳明热,寒气遇到这点阳明热,阳气不能外发,并且勾动寒饮,就会如此。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症状。
颈项酸痛,微热汗出,畏寒,手足凉,寸微浮。这是典型的少阴中风证。少阴中风证,有芍药附子甘草汤和桂枝加附子汤对治。头晕,心悸胸闷,腹冷痛,便溏,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苔白腻,关尺沉弦。这是典型的太阴虚寒水饮导致的。这个,有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对治。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也同时可以解表。那么,人家病人主诉的,是鼻塞,十分痛苦,我们就要研究一下药症对治。我用了细辛和白芷。
细辛,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这个药,是入少阴、太阴病位的药,辛温驱寒,利孔窍因虚寒水饮而不通。
白芷,辛苦温。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这个药,也是入太阴少阴病位的,去头面部风寒之邪。时方派喜欢用它治疗鼻塞头痛。
我们再看看与此病有关的相关条文方证: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4、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因此,我们处方如下:
桂枝40 白术40 白芍40 生姜30 生附子10 云苓40 炙甘草20 细辛10 白芷30
四付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在药量上做了调整,加大去虚寒水饮和降逆的力度。四付药,来信说,诸症痊愈,告诉他,再来二诊,进行根治,因为工作繁忙,当时拒绝了。至今没有来诊。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5-11 20:11
谢谢刘师无私奉献。学习了。
作者: 耕心    时间: 2014-5-12 19:52
为什么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而不用桂枝加附子汤呢?请刘师解惑!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4-5-12 20:11
《类编补遗》

313.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宋68)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30克)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10克)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病不解,这里有些玄机。首先,这说的是个表证。是什么表证?可能是伤寒,也可能是中风。那么要是伤寒证,也只能是太阳伤寒证,要是单纯少阴伤寒,不会用芍药的。太阳的伤寒和中风,要是发汗过度,会出现表虚寒,甚至亡阳。那么,除了太阳病表证之外,其他五纲的中风表证,要是汗不得法,也会出现表虚寒。少阳不能用汗法,阳明就更不能发汗了,太阴中风,本身就有虚寒水饮,不得过汗,少阴中风,不得发汗,厥阴中风,也是如此。你要是辨证不清,给乱发汗,就会造成表虚寒。会出现恶寒现象,这个恶寒,有畏寒的意思,表寒现象重些。他说,这是“虚故也”。什么意思?表虚寒啊。里面虚吗?没有攻下,里面不虚。也就是说,病还是在表而已。
这个病,也是少阴病的一种。是少阴表证为主,确切讲,该是少阴中风证。看看这个方子,桂枝汤,去掉生姜大枣,桂枝换附子。桂枝、附子,都能温散风邪,但是温在表的虚寒,桂枝不如附子。桂枝配芍药和附子配芍药的区别就在这里。一个是温凉的辛散酸收,一个是热凉的辛散酸收,都能调和在表的营卫。但是,一个是针对太阳、太阴、厥阴等中风,一个是针对的少阴表虚寒的中风。不加生姜和大枣,是因为还没有伤及胃气津液。
附子,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附子也能解表。附子偏于走表。干姜偏于走里。里寒的,多用干姜,表虚寒,多用附子。皮肤,大家都知道,要开合有度。用药上,要辛散和酸收配合。这种理念,也可以用到里证上。对于一些二便排泄失调的,可以运用。比如,芍药和厚朴、大黄和乌梅等配伍,反佐药而已,可以调和阴阳,也是厥阴纲的用药法。这个方,可以广用。凡是虚寒而肢体疼痛、挛急的,都可以用。包括寒性的腹痛,可以加干姜。寒性腹痛,指的是寒积腹痛,要是有较重溏泻的,芍药要去掉。下利不明显的,可以不去芍药。包括真武汤都是,真武汤里面有芍药,这点要注意。要真有实邪,才考虑用芍药。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4-5-12 20:14
316.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宋21)
【桂枝加附子汤】(见156条)
本是太阳病,或者是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中风,因为发汗不得法,给过度发汗了,结果造成了表虚寒证,表虚不能固摄了。表虚寒而不固,就会虚汗不止,汗出的很厉害,他叫“遂漏不止”,意思是说,象往出漏水了一样。表虚汗孔不收,当然会严重恶风的。那么,大量的汗出,就会伤及肌表的津液,津液不足,不能养筋脉肌肉,则会出现微“痉”,也就是“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津液匮乏,小便自然也就会短涩不利。水液输布失衡了,都从肌表丢失了。病人呢,也会有畏寒肢冷的。
这个,就是少阴中风证了。因为是中风证,还有表虚寒,就用了桂枝汤加附子,用附子温阳祛风。表虚寒解除了,风邪也去掉了,胃气津液也补充了,这个病就恢复了。桂枝和附子,都是温热药,加大了温表阳的力量,桂枝尚能养胃气。用芍药,也是为了调和在表的营卫。生姜、大枣、炙甘草,是解表降逆,养胃气津液。这个方子,也可以降逆气,止烦躁心悸等,前提是要有虚寒才行。并且,要是经过了攻下法的,更要减去芍药。
这条,比313条的病重些。“313.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宋68)”313条,有“反恶寒”。那么,这条里面只说了“恶风”,没说恶寒,这该是个简略叙述,实际上,该是汗出肢冷而恶寒,严重怕风才对。因为病重,就没有减掉桂枝,因为可以配合附子温阳解表,同时因为津液丢失的多,就没有去掉生姜、大枣和炙甘草。这两条,一定要对比着看,深悟其中的病机。313条,也是发汗不解,为什么去了桂枝,并且生姜和大枣都去掉了?这个,我们这里不讲解,要自己根据以前讲的内容去感悟。是原本为少阴病,有水饮连带,发汗偏多,更伤表阳而已。你们可以课后讨论。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4-5-12 20:18
对条文要熟读,尤其类方的鉴别,要从细致的病机上去分析感悟。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5-13 06:06
zhongyi999 发表于 2014-5-12 20:18
对条文要熟读,尤其类方的鉴别,要从细致的病机上去分析感悟。

点评精彩。
谢谢赐教。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13 16:29
学习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16 13:36
学习了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4-5-28 16:00
长期鼻塞的病人,无论是流清涕还是黄浊涕,都要考虑是否腹中寒。也就是“其人内有久寒者”。无热的,要考虑少阴和太阴的问题,尤其是外感引发者,常见到少阴太阴合病。有热的,要考虑厥阴问题,是寒热错杂。这是治疗西医说的那个慢性鼻炎的关键。都是水饮上逆造成的。

谢谢刘师无私教诲!
作者: 郑兆维    时间: 2014-6-17 09:45
谢谢刘师无私教诲,细细入微,获益良多!
作者: 成家立业222    时间: 2016-1-27 23:45
夜晚进论坛看看各位师兄的医案分享,和刘师的精彩点评分析是一种享受!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