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主讲时间:2014.03.19 沈阳-李桂海 讲:女性亚健康调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4-3-18 22:19
标题: 主讲时间:2014.03.19 沈阳-李桂海 讲:女性亚健康调理
主讲时间:2014.03.197 K" A9 X( m( [& t" A+ I
主讲老师:沈阳-李桂海
* g. v6 C' C( K3 h* e主讲内容:女性亚健康调理
5 M* Y4 J/ y5 o. x- y! o: n平时,师兄弟们讲课时,大多针对一个医案,紧扣《伤寒论杂病论》,围绕六纲五证,强化汉传经方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
1 b# f3 X" y+ v% P今天,我就另类一下,给大家换换口味,扯一个新话题:女性亚健康调理。
- |& [* B7 y) c+ M5 B+ U自打学经方、用经方开始,整天接触到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年龄层次在20—43岁之间,尤其20—30岁居多。五年的时间,在调理女性亚健康上,多多少少还有一点感悟,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 d- B$ }7 R/ C9 j& g% _( B; m女性亚健康调理——这是一个大话题,要想一晚上把它讲清楚,说透彻了,没那么简单。今天呢,只是随便聊一聊,算是一个开头。
7 L/ ~% X4 b9 ]" x) P女性亚健康调理,涉及三层内容:一是亚健康;二是女性;三是四诊。- \. \# v! G5 L* {. j* m
我们先说亚健康。0 R. Q0 G( U: K
亚健康,这个词,想必大家不陌生。这是一个西化的概念,有人也称之为免疫力低下,反正是界定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未形成器质性病变之前的中间状态。
/ Z- T& V" v' A, q+ Y' w; L% D/ R在中医学范畴上,有人把它称之为未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防患于未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6 E" j# \- y6 E  C! f, `这种状态很有趣,现代化医学仪器,一般检测不出来哪出毛病,给出的结论也无非是内分泌失调、激素代谢紊乱、某某综合症……大医院的名词倒挺多,就是拿不出什么好的治疗措施来。假如用西药顶着,也只能是服了见效,不服又继续发作。但是,患者本人呢,虽然并没有因此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却能真真切切感觉到身体有诸多不适。如果找不到对路的中医去治疗,就悲剧了。结果呢,常年“带病生存”,时间久了,正邪之气和平共处,患者的身体麻木到没症状反应了。等虚劳体弱,正不压邪时,一旦有内外界环境因素的诱发,病症会突然爆发。这时候,医院的仪器,就有了用武之地,绝对能检测出来脏腑器官的病变,多半是要动手术或常年服药了。
/ e' M8 z+ N' d, q* H: a% B9 m无论是亚健康也好,未病也好,从一个经方人士眼里,都能用六纲归属,用五证划分。因为中医有句术语:舌不藏奸,脉不欺人。严格用汉传经方理论去套,表里寒热虚实,尽收眼底。
' a9 c7 ^4 D8 Q: b+ ?1 [: a只要用心慎密,再结合详尽的问诊,都能把病理病机搞清楚。假如用药精准,许多医院治不了的病,经方是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的。
. y- @( B; L# E; P6 v, J举一个小例子:我一顾客孕产期间,落了一个毛病,饭后或走路急了,心脏狂跳不止,类似于心慌心悸。去医院检查,说是什么什么病,记不清了,开了药,服了管用,不服又发作。其实就是一个桂枝甘草汤证,一剂药就好了。
& l; s: e- q  U* B( P一个5年多不来月经的顾客,口干口渴,大便溏稀,一天排便三次。医院检查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三天的五苓散散剂,症状消失。月底时,月经正常光顾。
; |, ]1 Y  }9 k6 ~" G经方理论,运用在外治上同样神奇。
7 T! w. ]0 r9 N一个顾客产后,天天打不起精神,浑身酸懒,病殃殃的感觉。借助舌脉,确定方证,再以此反推外治手治,施以刮痧+温灸+走罐。第一次反馈:晚上回到家,提前几个小时就困倦得不得了,一觉天亮。第二次:感觉下肢沉重,身体乏,还想接着休息。第三次,跑过来讲,浑身有劲用不完,早晨一高兴把家里的地板拖了一遍。
+ \6 p: E4 t' S- O" l9 v/ u$ K所以说,在调理亚健康或治疗病症上,中医尤其是汉传经方,有西医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D- s2 a8 _/ `( n( j3 j& G哪怕是参禅悟道、念佛修心,汉传经方理论也大有作为。不信,大家用汉传经方理论的思维模式,去读儒家、道家、佛家经典,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研习经方时遇到的障碍,都能用儒释道去化解。
4 o% c5 c& q2 i. n; }  f7 z3 L$ c2 U$ }4 v: H
再来聊“女性亚健康调理”之女性。, z' q7 Y2 ^$ h2 F; x
男人,女人,都是人。相同之处,“若是四时节气为病,虚实冷热为患者,故与丈夫同也”。这一条,你懂的,不多说了。
- N# I1 F- R& [$ b7 g% T但是,男人与女人,有性别之分。最大的区别,就是“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注定与男性肩负的使命不同。于是,月经、白带,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c$ d, @$ K: ?$ ^
白带,我们姑且不论,单独分析一下月经。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女性的月经呢?$ B; k" U2 W+ T+ b; F8 o4 t
月经是指子宫内膜脱落,脱落的内膜组织和血液由阴道排出的现象,流出的血液称为经血——这是百度给出的定义。
, B# I! @1 Q! @5 Q从中医角度去理解,它实质上是藉由“营血”这个载体,在特定时期,定时清理体内的“瘀滞”,完成血液的新陈代谢。
. y5 a* G/ Y4 F$ r正因为每个月只有一次,所以机会难得。无论是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还是七情六欲,或者是饮食、作息、起居等生活上的细节,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月经的周期、经色、经质、经量等指征。) `0 c1 p$ j: w2 ^+ N5 l+ y
因为人体有自我调解功能——自愈功能,偶然性的波动不足以改变月经的运行规律,但长期“带病运转”,秩序紊乱,积重难返,就形成了病理性的月经不调。久而久之,未正常排出的经血,会以瘀血形式滞留下来。( s4 g) A+ m8 o" T) A) m6 V, ?# U
瘀血,它是双刃剑,既是病理性产物,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在汉传经方中属于滞证的范畴。滞证,一般都是由于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r* E+ s' ?! q$ \) Q
在辨证时,它属于实邪,即原本身体不该存在的,偏偏存在了。实与阳,相对,有了实邪自然出现阳明里热。其目的在于借助里热,温阳化瘀。阳明热越重,说明实邪的程度越大。当归芍药散中,芍药的量之所以超乎异常,从侧面讲,就是想突出仲景用药的本意。, F1 M: N* ]; @9 v( p3 X
在治疗女性疾病时,当归芍药散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运用的技巧之一,就是在芍药这味药上。芍药的使用,一定要针对阳明与太阴的情况,灵活处置。寒邪重,阳明热不足,宁可先舍芍药不用。其中的一个指标,就是详细询问大便,成形与否?几天一排?6 ?5 k; q- c6 G7 s/ g
因为祛瘀的前提条件,是具备足够的热量。血热则行。用多了,反而伤及太阴。宁可逐渐加量,也不可超量使用。我的经验是,第一付药,芍药量要小,根据服药后大便排解情况,定剂量。
; X; E/ Z8 T9 p9 {; o太阴饮重的,务必温里,把阳明里热培养起来,再做祛瘀的考虑。比如,太阴重的患者,我们通常先配合温灸,假如平时大便溏稀的,排便逐渐成形,在成形过程中,势必会出现黑便或暗色便。这是排病反应,非月经期间,排瘀是通过大便排出。月经,如同小便、大便、汗液一样,无非是一种经由特殊孔窍排泄出的代谢产物。人体孔窍,都是排毒驱邪的通道,任何一个通道开合不利,都是毛病。
# z) d  B7 I, H8 J6 R5 }大便溏稀,次数多,是病;大便干燥,几天才一次,也是病。
6 F4 C8 J- p( b6 L2 _! b月经量多,淋漓不尽乃至崩漏,是病;月经量少,几个月一次,乃至闭经,也是病。
/ x! }4 F, {& R& j中医,遵循的是中庸之道,凡事都要执两用中,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8 O) Y+ l, d' _9 b大家知道,无论是舌象,还是脉象,运用的都是全息理论,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 b7 |! @% E+ d$ F( k5 o3 ]. u5 P
月经,也是这个道理,哪怕没有其它症状参加,光借助月经的色、质、量、味、时,运用“六纲五证理论”,同样推导出患者的健康程度。反之,通过舌脉或者足够多的症候群,也能倒推出月经的具体情况。
' \/ M+ |1 {$ m6 j! t" f比如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它所反应出的月经情况,应该是什么样的?
" ]9 U5 C- Q9 Q! m0 f# E, t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月经期容易提前,二是经色前期往往是鲜红,然后是暗红。只要你在临床上,多加留心,常时训练,问完了月经情况,方证已经脱出而出。而且百分百准确。" |( L, ?% G) e" P! z
月经,归根到底是由津液转化而来的。而津液是一部伤寒论的核心,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津液展开的。' j+ A+ M# n: L& D
记得有一次,一顾客从家里打来电话,说几个小时前,正值月经期间嫌埋汰,在浴室里冲了一个热水澡。结果,原来挺正常的月经一下子停了。月经不来,憋得难受。怎么办?
0 t; J2 F, P  O* }5 @这是刚得的病,除了月经停了,其它症状并不明显。寒则血凝,热则妄行。受热,显然不是,只能从寒上找原因。
6 Q- Q; U$ G. d3 }5 K' _开了二剂肾着汤,让她自己抓药煮了服,一剂药没服完,月经又来了。
) v) W6 N0 y& @3 v4 o  g2 W为什么开肾着汤?当时,我考虑,虽然洗的热水澡,但洗后务必换衣出浴室。
' f9 D; b1 Z: z( o浴室热,室外相对凉。有温差,即有寒邪。而女性性器官处在下焦,下焦处阴位,而寒邪极容易直中太阴。反观肾着汤的组方,就明白它的用义了。; }+ |! [9 e0 ^! N5 C( K
月经能间接反映出津液的盈亏,因此,治疗妇人病,尤其是妇科病时,不能遗漏对月经的问诊和辨证。女性求医问药,不要因为治的不是妇科杂病,就把经带问题忽略了。这是经方的大忌。5 \: ~" ?6 x8 Y+ i. k
比如说,治疗闭经,尽管月经已经中止了,也一定要询问闭经之前,至少一年内的月经运行规律。
4 Q8 `; @8 W! j( G6 S, m7 u* ?  z例如:秋冬季、与春夏季的区别?与饮食、起居、工作的关系?有无痛经?痛经几天,集中在经前还是行经期间?月经颜色?鲜红?暗红?或者是一直是暗红?还是先有鲜红,然后是暗红?有无血块?月经几天,量多集中在哪几天?此后,是否出现淋漓不尽的情况?等等。月经里,暗藏病机。5 K" E( \" \3 i% w$ {4 k$ l# V( j" s
在问诊时,不要完全听信患者的话,问:月经正常吗?答:正常。她说正常,多是指每个月都能来月经,但这并不代表月经就正常,就是健康的。这样的提问,就是错误的。需要条分缕析,层层分解。6 _  i, A" m" R" Z
问诊,只是对舌脉的辅助手段,是用来纠偏和确认的。月经的信息,也要通过二便、饮食、白带、手脚温度等四诊,全面考量。
  L- `) ^0 N7 ^& L2 V* C四诊精准、到位,遣方用药才可能精准。- `3 T1 m* R. M' {. x: i# j
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月经算是健康的?; k# L( o" T& \$ C3 o
(群里的女同志不少,她们有权力回答这个问题。)
$ R: X% J1 [" w% M. |3 L8 j经过我调理过的女性亚健康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来月经前,没有任何征兆,定时来临。行经期,也无任何不适的症状。
/ o0 D# F. q3 s" Z0 p' k凡是月经期之前或者行经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都是平时潜伏的隐患,也就是亚健康。比如说:月经前3---5天乳房胀痛、月经前3---5天小腹胀痛、腰酸腰痛、便秘、胃胀、干呕、经行时痛经、腰痛、口渴、头痛、身痛、发热、泄泻等等症状。
- n, _5 s8 Q/ G8 n( L+ T" ]6 t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类似这些亚健康症状,在非月经期间,表现的并不明显。反而,在月经期前后,格外显著。假如抓住月经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群,就仿佛用放大镜,把平时隐匿不显的症状,统统暴露无遗。0 @, n0 N7 o, q% q; B
因此,我们在治疗妇人病症时,要格外关注月经期前后的症状反应。抓住个期间的症候群,也就容易从中找出治疗的病机.
# B  S9 D. k$ [; O5 s" x月经期出现的这些症状格外加重,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一现象呢?- p- b& w& L9 F
排瘀血,需要调动营血,待营血充足时,才具备排月经的条件。恰似水库蓄水发电一样,如果是丰水期,按时开闸。雨水少了,自然储备时间要长。
( L$ E9 l% \5 I2 Q闭经,是什么道理?人体的自我保护。原本血液就不充盈,它还敢开闸放水?
) V% a: ^8 O  N7 z/ N每一次行经,都是一次调动津液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动态平衡点。一旦打破,失衡,就是亚健康或疾病状态。$ n8 z+ d, r2 A9 o$ S& O
女性行经也是如此,倘若原本就是亚健康或疾病状态,调动津液,关注于下焦,此处充盈,彼处失衡。所以,原本潜伏的症状,一下子突现出来。
6 Q, P& t8 z) L: [  p# F: W比如:一个女性,舌体胖大有齿痕,平时排便软,行经期容易腹泻。为什么腹泻?用自愈反应来解释,就是只有把水饮通过大便排出去,才能解决饮盛血虚的困境。3 ^" r/ s4 V$ \1 i1 Y* b2 u
比如,左关脉弦紧,平时食凉胃易胀或痛,月经时容易干呕。阳不制阴,水饮上逆。阳去哪里了?暂时被下焦借用了。因为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 a* e. E3 A9 b. H& S) p4 X下面说一个病案:$ i; U% E% X) _
某女,45岁,平时大便常年不成形、腰酸,白带量多。脉象和舌象没记。
# \( S+ i5 n$ j8 R5 K7 ~' k做温灸时,说自己快来月经了,腰痛肚子疼。躺在理疗床上问诊:短气、起夜、干呕、腿脚凉、怕冷、不出汗、口干、偏头疼.月经量少,2天稍多,色暗红,有血块。行经时痛经。2天后,淋漓不净,几天才走。
' T6 h, b( y4 Y1 }' s处方:温经汤合肾着汤合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附子
( O$ U6 K# n* o! P芍药20 吴茱萸60 生附子12克   一剂6 W, w& }9 P1 }9 n4 G
一周后反馈:服药两顿后,月经就来了,经期还服了两顿,月经相当爽快,排出大量黑血块。原先,经血淋漓不净,几天才走,这一次特利索。痛经也没有出现。除了腰疼没有彻底消除外,其它全部消失。经期结束后,跟别人跳广场舞,破天荒的也能出汗了。! s. o% h' n( H% @* X9 s" k
治疗月经病,月经期是治疗的最佳窗口期,排邪通道敞开。% b; D: e! n. m" |0 Z8 C
结束了.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4-3-19 22:1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坚持到底    时间: 2014-3-20 12:22
讲的精彩,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临床经验的学者,能用的着。谢谢老师
作者: 张文轩    时间: 2014-3-21 09:35
精彩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4-3-21 21:59
精彩.精彩
作者: 学生    时间: 2014-3-22 11:11
学习了!
: _# T' l2 e4 B( C& b某女,45岁,平时大便常年不成形、腰酸,白带量多。脉象和舌象没记。
  C* U/ d( y0 K& g1 h$ a做温灸时,说自己快来月经了,腰痛肚子疼。躺在理疗床上问诊:短气、起夜、干呕、腿脚凉、怕冷、不出汗、口干、偏头疼.月经量少,2天稍多,色暗红,有血块。行经时痛经。2天后,淋漓不净,几天才走。9 z; C% v$ X4 g
处方:温经汤合肾着汤合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附子2 |9 W, K; W: E  {" ?
芍药20 吴茱萸60 生附子12克   一剂
" v: P, S$ ~) u. l; F. {辩证:太阴少阴     饮证滞证
7 c4 N( R% T% v7 x( N0 q' a0 ~6 r方子: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 |* T: }" W- D" }' w# y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3-24 05:39
我们在治疗妇人病症时,要格外关注月经期前后的症状反应。抓住个期间的症候群,也就容易从中找出治疗的病机.  U" z0 j4 j1 I4 ^. ^5 {8 [7 P# O
月经期出现的这些症状格外加重,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一现象呢?
1 I8 B# u8 O" b& `0 r排瘀血,需要调动营血,待营血充足时,才具备排月经的条件。恰似水库蓄水发电一样,如果是丰水期,按时开闸。雨水少了,自然储备时间要长。
* _# @5 I* G% p4 I( p闭经,是什么道理?人体的自我保护。原本血液就不充盈,它还敢开闸放水?
9 d' [" l7 i- J, b每一次行经,都是一次调动津液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动态平衡点。一旦打破,失衡,就是亚健康或疾病状态
4 @, w7 m4 L4 _, V2 T0 t6 e* F5 |; l6 ]1 F$ G1 o
讲得透彻, 精彩。
作者: 汉传中医宋乐    时间: 2014-3-25 12:30
谢谢/学习了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5-17 16:33
很好地学习呢
作者: 周伍豪    时间: 2014-8-14 20:16
入木三分 很精彩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6-4-24 00:32
学习了谢谢; f/ ~9 q" u/ {- s  h( ]

作者: 青岛心海蓝蓝    时间: 2016-7-16 16:22
学习了!8 B5 y  y  g# @5 x- j& ]8 Y. B4 q& ^. K3 A( a+ c
某女,45岁,平时大便常年不成形、腰酸,白带量多。脉象和舌象没记。5 P3 @, g1 a' S# M3 ]  h. j4 z7 ?  O6 A  h! u9 Z7 m0 N- a
做温灸时,说自己快来月经了,腰痛肚子疼。躺在理疗床上问诊:短气、起夜、干呕、腿脚凉、怕冷、不出汗、口干、偏头疼.月经量少,2天稍多,色暗红,有血块。行经时痛经。2天后,淋漓不净,几天才走。6 L9 |( g: z% V# Q% G" \
处方:温经汤合肾着汤合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加附子7 e, A; N+ @& b# H) e) I2 [  v
芍药20 吴茱萸60 生附子12克   一剂& ]7 z; a# b/ {% @% V
辩证:太阴少阴     饮证滞证/ w: `* y& u8 ^
学习了
作者: uuuhua    时间: 2018-2-8 10:58
讲的很到位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5-28 13:40
妇女的救世主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7-1 10:41
津血的关系,讲得真透彻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