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汤)
[打印本页]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13-12-6 18:58
标题: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汤)
本帖最后由 袁超明 于 2013-12-6 19:02 编辑
/ ]/ t) R2 `/ m
' t, n& x4 Q. K1 n' k
一、桂枝汤类
* B$ `* u9 z1 E# g3 @
1、桂枝汤
2 J G$ {. ?0 R# V' H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5 E1 N. T, l/ W# e/ _/ i* g
上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8 J- G) I4 a. ]* ~ v0 Z
( U# M: s5 z- G- t' _, o
相关条文:
1 ^ A+ D/ X; j6 [. C" C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 l. A- t& u7 ^' r! _6 v/ ^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 H) l ]" ]/ X3 m5 ~) h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 t# h) d2 I+ s R7 r' v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9 e# i2 y+ y" X+ i
17、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方五。
( C+ u) I2 W; R
18.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3 Z4 f2 ^/ x! |% {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 V, `; P, ~, s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 F* Y) W( X; k5 g, s$ s T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3 S( I+ N2 Q3 _9 h7 l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 k- j% @+ V$ Y2 |, g, u6 y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1 A; r1 z* m7 [" q9 _5 l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 n/ H1 V8 @+ [' M& J. h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 C# | Z0 j) j& Y+ I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7 u5 D# a- \. p w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
" \. g: Z8 i2 x5 d( J! j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 n' _) `& h6 L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N' S$ A x) S, u7 A" `& I/ L. K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 i q p! }# q2 A
240.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 P; p( v* `9 j" r% |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0 [/ j9 O9 R# S2 Z" C+ g8 h' W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 U' n" N+ X$ K3 u! m( [* q/ b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 N1 e5 ]% I4 H& `% @
- U2 O' D* E; R$ i+ q$ ]4 j+ O2 q
方证标准:
* U5 a; k- O4 C3 n& Z
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鼻鸣,鼻塞流清涕;干呕,舌淡红苔薄白。)
/ }" K! A) N) @* s
运用范围:除了太阳中风证外另外还有以下几点。
, i4 [8 K. f# U! n
1、营卫不调,常自汗出,有规律的发热汗出或无规侓的时而发热汗出者。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 f: { N1 m- G
2、经过误治,汗,吐,下,后,表证犹在,而津液受伤,尚未传变它纲者。
# ?- v3 Z5 p5 q$ c$ L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 E3 ?+ ~% e4 T# y) C ~, |# Y
4、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无汗而困倦乏力。
7 v0 E* D# b# x8 @6 A; ^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 V# n8 ~( m$ E# t* R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 D& j( _' t2 L! X: w+ V) ^
5 d. A5 b* T& f7 t5 w
桂枝汤主要病机:
5 T9 d* z3 Y* L/ D+ }" {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 B0 f* \( k* n: }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大发其汗。
" U0 y# u- X @! |. m/ s/ o) K0 B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 R7 ^& e. G$ }3 M% L( X0 k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6 T- Y( O# U2 c e& c
三阴三阳各纲中风证相适应者随症加上药症(如:太阴中风证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倍生姜,加上药症黄芪。少阴中风证的桂枝加附子汤,太阳阳明的桂枝加葛根汤等等。)这是活用经方,只有深入方药,临床上才得以广用。
1 {4 m: x! Y( V- c+ W z2 E
注意:桂枝汤是个甘温药,临床上,遇到酒客,或者体内湿热重的病人不宜用。酒客本身内有湿热,服了桂枝汤,就会增加这个里热,而上涌的,就会呕吐得历害的,会大伤津液的。严重的还会造成吐血。吐血何因?是因为里湿热加重伤了上焦血络的原故。因此临床上要对酒客或者体内湿热重的患者多留个心,以避免误治。
. j; N% ` n6 }$ A
作者:
安之若素
时间:
2013-12-6 19:34
沙发,谢谢超明师兄。
作者:
徐洪鑫
时间:
2013-12-6 19:35
作者:
秦E----盐丁
时间:
2013-12-6 20:22
谢谢老师,辛苦啦,沉下心来,静心细研
作者:
汉传中医宋乐
时间:
2013-12-6 21:27
谢谢老师,学习了
作者:
语嫣
时间:
2013-12-6 21:30
谢谢老师整理,学习了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3-12-6 22:01
学习了 谢谢老师
作者:
秦E----盐丁
时间:
2013-12-6 23:11
桂枝汤:体内湿热重的病人不宜用。哦,明白啦
作者:
观潮
时间:
2013-12-6 23:30
谢谢老师,学习了
作者:
鸿霖儿
时间:
2013-12-7 05:54
收藏了 谢谢老师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3-12-7 08:12
感谢超明老师!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13-12-7 10:26
标题:
伤寒论方证病机类要(桂枝加附子汤)
本帖最后由 袁超明 于 2013-12-7 10:27 编辑
' H" Q6 H# @$ n, r! k2 T; @5 z# u0 N& W
- t5 @! W% e" [0 f, X& z) f7 ~, v
2、桂枝加附子汤
; j- i: a& l; U6 E! B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5 S( N" y7 k" K, i( y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8 o' v/ U( p0 F c( `! b
相关条文:
* Q# r t! v% b% H" c
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
5 ^& I1 Q- W+ H4 ?
这条说太阳病,无论是伤寒还是中风都得发汗。接着说了,发汗,漏汗不止了。怎么回事?这是给误治造成的。人家是太阳中风证,这医生给人家按伤寒来治疗,给大发汗了。人家本身就已经营卫不调有汗出伤津液了。治疗要微似汗才行。好了,发汗太过,造成大汗淋漓的会虚脱,休克,卫气津液(阳气)都随着汗液跑光了,要亡阳的。阳虚则更不得固敛,则漏汗不止啊!本身是太阳中风证,已经恶风历害,再加上阳虚不固,表更虚,恶风会更重的。
) l# J% ?9 f& J: ^2 U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那么,大量的汗出,就会伤及肌表的津液,津液不足,不能养筋脉肌肉,则会出现微“痉”,也就是“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大汗脱津液了,尿也不多了,要是尿还多的话,就坏了,阳虚得历害了,津液大大流失,会促快亡阳的。这个其实是个典型的少阴中风证。
% p# b% Z- g) [7 A9 v
这个方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附子而成。桂枝汤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 a a9 @: U: B4 G# c
附子,辛苦、热,有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 |+ U. i& D. l, M2 ]9 O
出现了少阴中风证。这个时候我们要用上桂枝汤去温里增津液,解肌表风邪,更要加附子,来温阳化气化津液。我们要知道,三阴病都有虚寒水饮,原因呢,就是阳气虚了,不能温化体内的水液为津液,没有了气化作用反而成了水邪。因此要加附子来温阳气,资助津液化源。
5 B4 l {" l3 j1 y
, w3 y+ x% |+ z! H- J/ D1 E
方证标准:
: ^' i. n- b# O; j' k
1、特殊症状:
, z- v* ?% J5 W$ q) C" }* j
(1)冷汗出,汗出不止,恶风重。
+ G/ m) N) Z, K/ k7 u( \8 d
(2)身体疼痛,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 c0 N; [$ z% b7 V
2、主要症状: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 G! s6 A# y& E0 c6 q. S: o! r
3、可伴随症状(少阴证):身冷,恶风,面无华,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者。
: d; L' ]0 S& W2 e" U% I8 z
4、舌苔脉象: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微浮无力,或沉迟细弱。
4 H, S; ^7 k. t7 r& [. @6 j7 V
若是桂枝汤证见有少阴证者,此为太阳少阴病,此时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区别在于有无汗出。
+ p: d! R7 j3 a& w
% I" }* B6 t4 H: f1 ~ B
# f$ T! z, t( W. Q& d* R% N8 U
病机分析:
4 u7 c5 K, U9 ? Z0 l( j4 \
这个方证,有太阳中风的一部份症状表现,但没有发热,(卫气津液虚)阳气不足的原故。还有少阴病的症状表现。六纲管这个叫“少阴中风”。这个方子与少阴的伤寒证要有个对比。少阴中风证,汗出多,恶风严重。而少阴伤寒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和麻黄细辛甘草汤,则以恶寒为主,而无汗出。都是少阴病证,一个是伤寒,一个是中风,这个六纲的中风证都有个汗出的症状,但各自都会伴随着各自提纲证的表现。这个方证与太阳中风证的桂枝汤证对比一下,一个是太阳中风证,(太阳表虚,卫气津液稍不足,营卫失调和)。一个是少阴中风证(少阴表虚,卫气津液——也就是说后天的阳气,不足了,表虚不固津液就汗出多,恶寒恶风更历害。它相对太阳中风证,津液伤得更重,阳气不足了,虚寒就不能化水饮为卫气津液。桂枝汤能调和这个营卫失调。)因此要加上附子来温阳气,资助津液化源。这个附子入水中去温化资生津液。津液卫气(阳气)足了就能固表驱寒。
?* L" S% K) g6 c; g
作者:
楚天风云
时间:
2013-12-7 10:38
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学习了
3 l2 m: o& }. u( S; t4 G3 c9 _- q
作者:
关心
时间:
2013-12-7 11:00
感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中医启航
时间:
2013-12-7 11:15
学习了,谢谢
作者:
甘草干姜
时间:
2013-12-7 12:05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行者行思
时间:
2013-12-7 12:51
学习了,呵呵呵,谢谢!
作者:
sherry
时间:
2013-12-7 15:10
学习了 谢谢老师
作者:
桂-悠然
时间:
2013-12-7 15:34
谢谢老师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2-8 11:23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张红
时间:
2013-12-8 11:32
受益,谢谢分享!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3-12-9 15:30
谢谢
作者:
是非
时间:
2013-12-10 10:04
到现在我才注意到,桂枝加附子汤,甘草是3两啊,一直以为是2两呢。
作者:
廖绍坤
时间:
2013-12-10 19:54
感谢老师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3-12-10 22:26
能用这种方法学习真不错,太感谢超明老师啦!
作者:
理烈火
时间:
2013-12-10 23:56
马上抄走,立即收藏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3-12-11 22:12
学习了,谢谢老师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3-12-18 15:10
谢谢老师,学习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7 14:11
学习了
作者:
表哥
时间:
2014-5-19 19:42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半夏没药
时间:
2014-9-29 12:48
学习了 感谢分享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10-6 07:38
学习类要,谢谢谢!
作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时间:
2015-5-23 22:52
很好的分析和学习方法,谢谢超明老师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16 18:27
体内湿热重不宜桂枝汤,记住了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11-21 11:58
学习了,多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