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浅谈脉诊之“切尺肤、心下、胸腹及叩诊”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3-8-6 12:31
标题: 浅谈脉诊之“切尺肤、心下、胸腹及叩诊”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3-8-6 12:39 编辑

        昨晚见地平线师兄讲师门《阴阳脉法》,感觉收获很大,不仅使我再次温习了诊脉基础,还使我有了把一些特殊“脉诊”的心得分享给大家的冲动。
    四诊中的脉诊,地平师兄已经讲得很清晰,很透彻了。个人认为呢,如果脉诊范围再扩展一下,把诊尺肤、诊胸胁、诊心下、以及诊腹部再给概述论述一下,临床上不就又多了一些诊病的技能了呢!所以在这里“续貂”,以期能引来美玉。
    脉诊呢,又叫做切诊。所谓切诊,字面意思就是医者主要用手,去切近、贴近患者的四肢或躯体局部来诊察疾病。
    曾见过一老先生,搭手把脉之前,先用手背扪患者的尺部肌肤、额头,以及手掌触摸其腹背,患者有无发热或有汗无汗,可先知晓。
也见过小儿病患,其母亲用嘴唇去感知孩子的体温,值得医者学习。用嘴唇亲吻小儿额头,比用手敏感得多,而且孩子也会感到亲切,从而消除一部分其对医者的恐惧。
    触摸小儿前胸后背的肌肤、可知其皮肤的干燥与湿润,能判断有汗无汗,如果湿润的话,即便需要发汗也要掌握个度。还有小儿的手足背部、手心足心、腹部凉热,都要切诊的。
    至于胸胁、心下、及腹部(脐周、小腹、少腹)切诊,《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很多,倭人对此很重视,国人研究的反而不多了。这些部位的切诊,需要患者平卧,下肢微曲,身心放松。
    如胸胁切诊,患者说胸满闷,肋部不舒。医者除了叩诊胸腔听音辨清浊,还要用手按压患者胁下腹部之两侧,轻按或觉掌下饱满,重按有轻度或中度的抵抗力。此时患者可能会“深蹙蛾眉”,或轻微呼痛,这是“胁下痞硬”,要结合舌脉以确诊是否为小柴胡汤证。
    若按压硬感明显而拒按,结合舌脉,当考虑“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的大柴胡汤证了。
    或按压隔上、按压心下胃脘时,牵引出胸胁疼痛,同时觉得按着呼吸不畅,结合舌脉,要判断出这是否是“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的十枣汤证,并要与大、小陷胸汤证相鉴别。
    心下即隔下,“痞证”最多,“痞者,为痞闷闭塞于心下而不通”。这与结胸的“痛不可近者”很好区别,相对来说,痞证多“心下痞硬”,结胸多“硬满而痛”。以切诊的软硬程度、疼痛有无和喜按拒按、喜温喜凉来分辨虚实寒热。
    或者说,“伤寒”切肌肤,能察表里寒热;杂病按胸腹,可探虚实阴阳。其实伤寒和杂病的切诊是互参的,最终目的就是判断表里寒热而已。
    接下来说说,腹部切诊,可以了解腹部凉热、软硬、压痛、肿块等。腹部冰凉或摸着不温,按着松软,喜温喜揉为里虚寒。腹部摸着温暖或久按灼手,拒按而硬,喜凉恶热,为里实热。
    妇科病切诊腹部尤为重要,切按小腹,可感知子宫的饱满有力或柔软无力。如果饱满拒按、按之疼痛加重多属实热。若果柔软喜按、按之疼痛缓解多属虚寒。切按少腹,能诊察附件有无疼痛、包块等。
    经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参考《金匮要略增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
    哦,叩诊也属于切诊的范畴,如肾结石与尿路结石,肾结石疼痛固定明显,多伴有肾脏积水,西医b超就能确诊。但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有的因为结石很小,且结石没划破尿路,用b超也看不清楚,镜检也看不到血细胞,甚至没有尿路刺激感。病患仅仅在输尿管结石的腹部发生疼痛,就需要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然后叩击其痛侧的肾脏部位。如果叩击引起的震动会加重腹部疼痛部位,属尿路结石的为多。叩击右侧引起腹痛的要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双侧叩击痛的,除了考虑双侧输尿管结石外,还要与急腹症相鉴别。
    以上这些是本人在十余年临床中,读书并查资料,且验之临床能够反复有效使用的,已经收入自己的脉诊心得笔记中。今见地平师兄讲师门阴阳脉法,见猎心喜,抛出自己的破砖,希望能引出大家的美玉!
    不对之处请拍砖,俺的头硬,请拍豆腐块来,嘿嘿!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8-6 17:19
谢谢堂主分享!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3-8-6 21:29
感谢堂主,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8-7 22:52
感恩堂主,学习了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13-8-7 23:05
感恩堂主,学习.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3-8-8 16:35
不愧为一品,好东西,学习中!
作者: 致中和    时间: 2013-8-8 16:53
多谢堂主,哪位师兄能把师父的面诊结合实际给大家讲一下就更完美了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3-8-8 17:16
致中和 发表于 2013-8-8 16:53
多谢堂主,哪位师兄能把师父的面诊结合实际给大家讲一下就更完美了

恩师的望诊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非常完美的论述了。
去年我写读书笔记时结合一则病例谈论过望诊,原打算做讲稿用,因电脑故障,弄丢了。
上周又找到手写草稿了,晚上发到论坛上,请大家讨论并指出不足。

作者: 中医初学    时间: 2013-8-9 17:16
多谢一品堂主。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11-2 07:01
好!学习收藏了
作者: 致命访客    时间: 2014-11-2 13:04
感谢一品师兄,学习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11-2 20:36
好东西!学习感谢。
作者: LIYUNLING    时间: 2015-2-12 08:22
感谢一品堂主详细讲解,感恩汉传论坛的平台
作者: 学易    时间: 2015-5-5 20:28
谢谢堂主讲解,真是“医者父母心”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5-5-5 21:37
这可是好宝贝!!

作者: sshxy    时间: 2015-5-20 22:29
谢谢 希望大家多分享自己经验
作者: 永恒罗汉    时间: 2015-5-27 00:13
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合肥-遇见    时间: 2015-10-10 07:07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6-1-24 20:51
赞同一品堂主高见,
切诊在中医,西医都是很重要的。
作者: 经方弟子    时间: 2016-1-25 11:11
最近在研习类编补遗中的阴阳脉法,看了堂主的分享,又有了进一步的体悟了。

作者: 钱国芳abc    时间: 2016-2-13 20:56
好经验,学习了!
作者: msf123456    时间: 2016-6-6 01:53
学习了!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8 21:39
学习了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7-5-4 12:38

感恩堂主,学习了
作者: 马学良    时间: 2017-6-29 18:36
好经验学习了
作者: 医海拾金    时间: 2017-7-8 15:57
谢谢堂主分享!

作者: 江河湖海    时间: 2017-7-21 00:25
谢谢老师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7-21 16:24
宝贝,收藏了,慢慢消化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8-1-31 13:40


作者: 水青    时间: 2018-4-14 13:56
感谢堂主分享,共同学习了

作者: 878846645    时间: 2018-7-28 21:37
感谢老师分享
作者: 成家立业222    时间: 2018-7-29 21:44
感谢师兄分享!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8-1 15:26
脉诊还得师傅引带才能学精通呀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8-2 19:52


作者: 三叶    时间: 2018-8-27 20:52
临床上收集四诊信息要仔细,很好的切诊经验,学习收藏了,谢谢!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10-9 15:32
好经验,多谢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