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伤寒类方药症解析—无所执着老师讲课2013.1.23晚
[打印本页]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3-1-23 21:48
标题:
伤寒类方药症解析—无所执着老师讲课2013.1.23晚
浙—无所执着(503642806) 20:00:20
; r/ m' b1 p9 n0 [1 ^+ ]
各位上线和未上线的学员朋友,大家好。
# h9 ~9 ^' M h& E, v3 _: j5 K
很高兴,我们汉传中医师承管理班子,安排我每月23日和大家一起学习汉传经方。
7 l( o0 h) E# s F9 k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
2 n" J+ \6 @9 x& K+ @
伤寒类方药症解析
+ R5 L1 z& O0 x& Z: |3 f- q
先熟悉一遍药性功效,这是直接与药症有关的基础知识:
( ~! }/ b: C: ]& M: r2 B
【中药四气五味的功效:
4 R0 w; F, ]: [- x& D1 F9 `( a* h5 Y
温、热——祛寒
8 s( J$ W4 t& d. i& [
寒、凉——清热
7 K8 }. C& H! Y8 _- S
酸——除积聚
' \4 H! N& d6 g. c; o( ^: K
苦——涌泻,
* p. d' D- K" c% w, Q
甘——滋补。
% r: w! m; Z, R0 d1 q
辛——发散
: d4 T1 o- r) h& i9 h" h) O
咸——软坚,
5 x; |. `- |4 y8 l
辛苦——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
$ S6 K9 W* ?8 d F$ ^
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破散结聚。
! [+ X3 K( E8 p ?$ ~+ S
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辛以润之。
& x# j2 P1 i- L }
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
: S) E" V* F( e# `
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甘可淡渗利水,酸能敛降去湿。
: ?2 O0 Q% y! ^8 \. i
伤寒论每一类方,都有一个基础方(杂法方除外)。那么把每一类方中的基础方弄明白后,对于学习运用同类方有帮助。
7 {) R7 Z( {: O- C* Z1 b
我们今天来作个归类。
, N- O2 y: `$ K0 ]# ^
一、 桂枝汤类方:
' O6 X2 F/ ^* r+ W+ E! A4 r
(一)、基础方:
1 z: _9 t) r: H' D0 N. N
桂枝汤:对治六纲中的太阳中风证、太阴中风。
+ |( V0 O9 O$ G4 r: c; y$ m
表证中的中风证,症状群比较简单,即恶风寒发热并见,头疼身痛,项背强痛,出汗,鼻塞或流涕,呕逆,咳逆,脉浮缓。
]5 R2 A# k. N- K8 h
整体来说,人不是太虚弱。(注:太阴中风发热轻微或不发热)。
# A5 T# Y$ y5 n3 `/ Q; v
桂枝:辛温发散风寒结气逆气,甘温滋补津液胃气。
8 `8 q, _' r/ ^ z% | [+ x2 i
芍药:酸凉收降除血痹水饮。
4 ?5 {9 o$ A9 L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津液。
. ~4 r B7 }: K) _/ w9 Q8 h4 J
生姜:辛热发散风寒,辅佐桂枝。
8 o7 z4 b2 i0 @
大枣:甘微温补津液和胃气,辅佐芍药。
; |. s$ k8 h9 C* s
方证的功效:发散风邪、调和营卫、补充津液。
* A" u1 v' b% }* a* t1 V
(二)、同类方:
+ \. q0 h, f+ z# ]1 M6 b
1、 桂枝加附子汤:少阴中风,身冷恶风,汗出多,津液亏 。加附子辛热温阳。
3 l& V% K( P) `' `$ k- z3 U2 U6 @
2、 桂枝加桂汤:太阳中风,兼里气上逆重者。加桂枝发越降逆。
& d" ?$ G) s" U8 b2 V& j7 L
3、 桂枝去芍药汤:太阳中风,兼里虚易动者(即易便溏或腹泻) 。去性凉而通的芍药。
" T) d7 \' d/ U4 Q, [& O' m3 W
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中风,兼里虚易动又少阴真阳不足表寒者。去性凉而通的芍药。加附子辛热温阳。
2 F, L3 Q+ a/ d# T* I1 N: k* o
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中风,兼素有里饮气喘者。加厚朴(辛咸温)通气滞闭塞,加杏仁(苦辛温)散寒降水饮冲逆。
5 ?! W; M# |/ A! \( ~4 c
6、 小建中汤:太阳中风,兼有阳明里热耗伤津液。加芍药(苦酸凉)去阳明里热微积,加饴糖补充津液 。
. |8 k0 P8 J2 _- B* [$ N& U
7、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太阳中风,发汗伤津,风邪仍未解,身痛脉沉(而口干、舌象表现为郁热者)。
{: d: |1 z/ g: u- O# @( l
加芍药(苦酸凉)疏通体表血脉,加人参(甘苦微寒)补充津液,加生姜(辛热)发散表邪。
5 h) k* C/ _$ M/ r( k
8、 桂枝甘草汤:汗出过多,津液不足以养心,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心下悸动不安。发散降逆气,补充津液。
0 J+ o4 g9 \; M# O
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汗出过多(或误治或失治所成),上焦津亏,上中不制下,下焦浊气水饮上冲,脐下悸动。
2 Q9 o# M2 q# \) @0 U' X
解表化饮,补充津液。
$ y4 S$ f5 n8 G0 Z1 a, Z* E% K1 F" t
10、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的伤寒证与中风证并见。恶寒发热并见,无汗身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一日二三次发作。
3 p5 L; B% u$ I% t
解表散风寒。
1 J9 ?% e/ j1 F" C! M2 X5 v9 H
11、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病的伤寒证与中风证并见。恶寒发热并见,无汗,一日再发(两度发作)。
3 O. H5 Q8 V3 z
解表散风寒。
% W; {5 o" x& J. x* m
12、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阳明并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浮弱。体表津亏,兼有水湿郁热,里热初起。
& w+ k* }( p; I5 r A ~
解表散风寒水湿,以石膏清偏上偏外之热。
! l' M: Q! g7 J6 G; j( ~
13、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阳太阴合病。表证不解,内虚饮逆,心下满微痛,头项痛,发热,无汗,小便不利。
5 h) \! u& Y4 b7 l$ X. O: P' {
解表化中下焦之水饮。
, u$ B0 _: D3 J7 W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太阳中风表证,津液被伤,里虚寒饮上凌,心脑无所养,或痉挛或易惊或狂乱,坐卧不安。蜀漆(辛苦微温)降散寒饮,龙骨(甘平)牡蛎(咸凉)镇惊去水饮、交通阴阳。
3 O/ u/ W2 S' _+ S7 k% t
1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表证,误伤津液。心脑失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烦躁不安。
5 E. V2 y# [' i& w) z" s
解表安神。
' {9 X X' z, A4 Y8 l
16、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中风证,兼阳明上焦热燥津亏,颈项背酸痛紧张。用葛根(甘苦微寒)清热生津,除痹阻。
+ ~4 l7 O3 m% K7 b
17、桂枝加芍药汤:太阳中风证,兼轻度阳明里热实证,腹满时痛。加芍药通利阳明气分的里实,或营血(热伤营血)的瘀滞而止痛 。
0 E% c7 k B/ V+ I2 d
18、桂枝加大黄汤:太阳中风证,兼阳明里热实证,腹满痛持续不减。用大黄(苦咸寒)通闭结,破血瘀,荡涤肠胃,除留饮宿 食,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 E: e/ I7 }. i. O
大家看一下,桂枝汤类方,一共有19个方证。基本可以看成是桂枝汤加药症。这样容易理解并运用。
! i$ ^/ u% i* x6 s% l$ `( b) ~% P
二、 麻黄汤类
" A: ]8 I: C: U1 o- I) q
麻黄汤:太阳病伤寒证。
$ O V7 ] d2 j. U$ V
太阳病之伤寒证,症状群简单: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痛,骨节痛,无汗,咳喘,脉浮紧。整体来说,人不是太虚弱。可以从精神状态去进行分辨。
. G+ T5 R8 M9 o# U, I; a
麻黄:辛苦平。开泄发散在表风寒之邪。辛能发散,苦能涌泄(涌:向上。泻:向下)。
' U. v/ j( t7 m$ b! G v" b
桂枝:辛温。发散风寒结气逆气,甘温补津液胃气。
1 q4 G9 H8 p' g2 M( z" C
杏仁:苦微辛温。温而散降水饮上逆,兼能活血。主降逆气、除痹结。
* h2 e% o3 t# D. Y( d X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津液
6 L1 t: e# j' B# O- V8 g6 t
方证功效:发汗,除体表的寒邪,降逆气和水饮,补津液。
( G' J6 ~4 P( t. H: ?
(二)、同类方:
; @* p5 U8 g4 v8 P7 C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太阳病,兼阳明偏上偏外之热。石膏宣散阳明热邪并除烦。
; Z: u- ~( z. Y! E4 S- T% h
2、大青龙汤:太阳伤寒,或太阳伤寒伴体表水湿蕴积,兼阳明里热盛。麻黄汤发散表寒,用石膏(辛寒)清宣阳明热邪并除烦。加生姜(辛热)帮助解表,加大枣(甘咸微温)补充津液。
$ g4 f( U& c, q" d5 `& K
3、小青龙汤:太阳(或少阴)伤寒,兼太阴水饮不化,内逆于三焦。取桂枝汤加麻黄方义,散表邪。加半夏细辛五味子,辛散酸收温通,敛降化水饮上逆。
& J$ p8 e. Q4 ~ p
4、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伤寒轻证。真阳不足,机体功能衰弱(从精神状态去分辨)。
* R$ p U3 O, L- A# I( t) o6 v# m
解表温阳兼补津液。
. {% P- b; R. t0 |- H! `
5、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伤寒证。真阳不足,机体功能衰弱(从精神状态去分辨),寒邪收束肢体疼痛。
4 S) V0 o( T2 ~8 J
解表,并重用辛温药通脉。
8 u8 m4 m3 _ t" @! E5 ^+ e) B: j
麻黄汤类方一共这六个方证。
& g! K5 O( n( b: z
三、 葛根汤类
. u; j9 g j% Y" b# M0 j
葛根汤:太阳阳明并病。
3 `- W/ \5 K9 a" Q# z4 S
太阳病伤寒证合病阳明上焦的热盛伤津(颈项背酸痛紧张,口渴能饮),或者阳明下焦湿热下利(热性下利,症状表现为便溏或下利,肛门热灼,舌红苔黄腻)。
% _& {4 Y3 l. ]1 ?. p% j( L& O6 S" \
这个葛根汤,实际就是桂枝加麻黄汤,再加葛根(因此具体药物就不一一列出了。),当然桂枝汤的药量作了调整,不是原方的用量。
! I1 y" ^/ U8 h, G6 W# W
取微汗解表,因为有了阳明热伤津亏之病机。用葛根除阳明热,补充津液。
! G J0 c- I$ }% W/ ^0 C( J# @
葛根:甘苦微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 `, I0 \8 R" B( q1 n1 X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血脉阻滞不通而痛)”有专门治疗作用,是个缓急药。
8 O, X/ [- x& v( R! L
(二)、同类方:
/ @; H9 u7 m+ r, Z& J6 i) ?, |3 J
1、葛根加半夏汤:太阳病伤寒证合并阳明上焦湿热上逆作呕。加半夏药症。(也有可能会同时出现阳明上焦的热盛伤津。症见颈项背酸痛紧张,口渴能饮)
; \+ i: x) M6 c
半夏:辛温。温渗,下气降逆止呕,去水饮上射。主治心下坚,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
' L3 F2 ]+ H }7 n
2、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阳明中风合病属阳明,兼阳明下焦湿热下趋而下利不止。以清热止利为主,还能解表。
# @9 q! O# P4 l2 m' t$ P, U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清阳明里热,开通瘀血。
& z5 u( X1 U+ k! ^9 q, Y# F. h
黄连: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清阳明里湿热。
# `) T) S# x9 i7 A* Q$ i' c( G
甘草: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滋养胃气,补津液。
, O; }$ t2 h7 t* `, O
葛根汤类方,一共3个方证。
: z; _& N+ ?9 q9 m" [; f
四、柴胡汤类方
5 N' p) r( d. [4 m) ]
(一)、基础方:
% A4 q# j. y# T' ~& F' G- I* }& }
小柴胡汤:少阳中风,或少阳本证,或者三阳合病。
) y+ B0 X5 @5 q5 a
少阳病,寒热邪气居于稍偏上焦的半表里阳位,造成表里阴阳不通,病机以热邪为多,热燥津亏,兼有一些水饮。
! i& p' t" C! j% K, s
上焦的气机出入以及营卫交换出入的通道受阻,机体就会出现不和的表现。
) O# E* t7 Z3 P
上焦(也连带中焦)气机不通,气化不能上达,无法生成津液,上焦之气与心火不能顺降,气聚上焦。形成了热燥津亏的基本病机。
6 ^+ Q9 N: N" F* L- \0 @) |: I% Q
另一个病机:上焦不通,下焦的水液蒸化上达受阻,不能在上焦化成津液,就会反入下焦,造成水谷不分而泻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病理机制,应该重视。
I5 t2 Y# l9 P t& u. C: ?" ?
症状有:往来寒热,热时汗出,头晕目眩,项强头痛,耳鸣耳聋,目赤,鼻干,鼻孔生疮,心烦胸闷气短,心悸,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呕恶。睡眠不实,胃痛胸胁胀满,腹痛下利,舌质红,舌苔白。脉弦或弦细,偏数。
. a7 M0 f: @5 N4 \+ w
柴胡:辛苦凉。辛开苦降性凉清热。可解表,可清里,能够疏导内外,调和阴阳寒热,专入上焦半表里的少阳、阳明病位,去寒热往来的少阳邪气。是少阳病的主药。
) X! b& A9 Q$ n/ y; B* L% `# x' m
黄芩:苦寒。清降阳明里热气,开通瘀血。
' o& p2 I+ `- g9 X9 ] R
半夏:辛温。温渗降逆,去水饮逆于上。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去厥阴寒饮)。
8 o5 a3 c7 C3 l% s+ U
人参:甘苦微寒。补津液,清微热。人参多用白参。
1 t. B' G' N, e6 h0 C, X1 ^
甘草:甘平。滋养胃气,补津液。
$ h* |; J* ?. H) p
生姜:辛热发散在表的邪气。
. _: D* m$ N7 s" B
大枣:甘微温补津液和胃气。
& k3 l9 {8 M1 b; y0 w& {8 u& D. |0 w
方证功效:和解表里,清上焦阳明热,降化中下焦水饮,补充津液。
9 |8 g& s o3 U6 s4 ]2 ?# _
(二)、同类方:
0 X( H) e& J$ W5 c t. i+ ^' r$ K
1、大柴胡汤:少阳中风合并阳明里实之腹胀痛大便硬。
% H; e7 X$ n% |5 i6 D1 A
以小柴胡汤,去掉守中的人参甘草,用大黄芍药去里实腹痛,用枳实通腑破气。
) {! j; o* _# c! F9 v [ ?( Y
大黄:苦咸寒。调中化食,荡涤肠胃,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入阳明病位
E* h- w e$ X1 s- V* Q
芍药:酸凉。去阳明里实之邪气腹痛,以及阳明热入营血之瘀血痹阻疼痛。
3 t9 Z _ _# x$ J: K0 T& n
枳实:辛酸苦寒。外清宣湿热主皮肤瘙痒;内清泻阳明里热实结,主腹胀大便硬,痞结不通。(枳实今为枳壳)
' p' r% D+ Q9 ?
2、柴胡桂枝汤:太阴少阳合病中风。药物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用量减轻。
. \* e$ y) R' C9 _1 H! C
少阳里热,津亏谵语;太阴中风,汗多亡阳表虚寒。解表、和解少阳。
" q- A g8 D9 M" F7 b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阳合病兼太阴里外水饮湿邪。
, j k& K& L& X9 d+ }% `+ c/ Z
柴胡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去里实,加铅丹镇降上逆的下焦水饮,
2 K! F' b: B0 [
加茯苓利水养心,加龙骨牡蛎除痰饮结聚上扰心神。
/ X8 R4 c% j4 O+ ]: {& [/ E! X" R
铅丹:辛咸微寒。除热,镇摄下气。主水饮夹热的胃反吐逆,水气凌心易惊。
! N4 \ D b5 M" u0 T
茯苓:甘淡平。利水饮,止上逆,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惊恐,咳,小便不利,口焦。
5 E# m- m, V2 i# R* o
龙骨:甘平。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镇降水饮。
; q8 g8 K' m+ o) {
牡蛎:咸凉。降逆气,除心下满。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清热止汗去水热,调节皮肤毛孔开合。降热性水饮。
* J0 e# |1 I& }& u! X
大黄——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破血瘀。(应用指征:舌苔黄厚而腻、脉实。)
9 ~# d8 H2 v G! C
方证功效:解表通腑,镇化水饮,交通阴阳。
, k1 W$ b4 w8 l& _2 O$ z( m! Q
4、柴胡桂枝干姜汤:厥阴中风证或厥阴本证。
1 o4 k/ G" ]0 J: B7 _6 x
上焦有少阳阳明郁热津亏,下焦有虚寒水饮泻利,水饮上逆到中焦,因此又造成中焦寒热互结,阴阳不通而四逆,脉象沉弦。
+ [) o2 Y5 B1 k7 R* ]3 C/ S
干姜:辛热。寒厥症的主药。可去寒饮,温中。主治胸满咳逆上气,肠澼下利。
# M) A% X- w7 \* u# h& T
栝蒌根:甘苦寒。清阳明热,养津液。主治消渴,身热烦满。
4 \$ ^( K& t+ \' P, B" N' K
方证功效:调和阴阳、表里、寒热。
9 P" ^/ M% Z' A9 a& D: d+ _
5、柴胡加芒硝汤:少阳阳明并病属阳明。
- g2 A$ b y! ]; b% b
中上焦有少阳的胸胁满而呕,外有阳明潮热汗出,里有阳明下焦腑实。
0 Q j% F/ J, O! H# a0 ^9 C+ N
小柴胡汤各药减量,加芒硝去阳明里实大便硬。药量比较轻。
, I0 j- Y4 X0 f, u
芒硝:苦咸,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这个药通闭结,软坚结,入阳明病位,主里主下 。
; }9 l5 I' i4 R. A/ s+ @9 e
方证功效:和解少阳,兼通阳明里积,微和胃气。
1 t2 \$ e0 F4 r1 o- s
柴胡汤类方,就这6个方证。
% S/ ~, T7 @3 {7 y. n
大家好。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这些内容。余下的,下次课再讲。谢谢大家参与。
$ l0 M. l0 B9 K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3-1-23 21:54
整理内容很整齐清爽。谢谢你。
作者:
集润化雨
时间:
2013-1-23 22:13
谢谢辛苦的整理!收藏了!
作者:
蒲公英LMC
时间:
2013-1-24 08:26
学习了,谢谢你的整理。
作者:
经方传人
时间:
2013-1-24 09:48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24 10:01
学习了,谢谢整理。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5 16:02
老师辛苦了
作者:
是非
时间:
2013-9-6 08:51
终于看完整了。赞叹。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3-11-23 10:26
2、柴胡桂枝汤:太阴少阳合病中风。药物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用量减轻。
0 Z. Q3 ^+ `( W [: t
少阳里热,津亏谵语;太阴中风,汗多亡阳表虚寒。解表、和解少阳。
; g, \4 c/ v' I
6 ?- s7 X: w- h/ G
少阳里热,津亏谵语, 应该算是阳明了吧?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