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生地黄的用量为什么这么大? [打印本页]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1-19 09:31
标题: 生地黄的用量为什么这么大?
炙甘草汤中生地黄用了一斤(160g),
《千金》当中的生地黄汤:
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一斤 大枣五十枚 阿胶、甘草各三两

其中生地黄也是用了一斤。
就连肾气丸中,也是生地黄的量最大,用了八两。

而在黄芪汤中,地黄就只用了二两。

所以我有疑问,什么原因使得炙甘草汤、生地黄汤中的生地黄用量怎么大呢?我注意到,炙甘草汤和生地黄汤主要治疗的是与心有关的疾病(心动悸、忧恚、胸中痛),于是就有了疑问:生地黄主要针对的是哪一焦的津血呢?还是三焦都照顾到了,所以提高量以至于能多照顾到上焦呢?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3-1-25 21:15
干地黄  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一名地髓。生川泽。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3-1-25 21:18
《千金》当中的生地黄汤:
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一斤 大枣五十枚 阿胶、甘草各三两

按六纲框架来衡量一下,抓住病机来理解。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1-25 21:34
本帖最后由 laciqs 于 2013-1-25 13:35 编辑
地平线 发表于 2013-1-25 13:18
《千金》当中的生地黄汤:
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一斤 大枣五十枚 阿胶、甘 ...

病机我也知道,我想问的是:生地黄用一斤才行?用少了管用吗?比如用三两?这个药是不是也像柴胡等药大量才能入上焦?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3-1-25 22:39
唉!!!!!!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3-1-25 22:45
药量的大小,是决定入哪焦的法则吗?要看病机的轻重缓急而用。还是建议你不要再学了,思路很异常了。
作者: 梁晓光    时间: 2013-1-25 23:59
laciqs 发表于 2013-1-25 13:34
病机我也知道,我想问的是:生地黄用一斤才行?用少了管用吗?比如用三两?这个药是不是也像柴胡等药大量 ...

病机你知道了?知道了你还会有疑问吗?
炙甘草汤在千金里面叫复脉汤,心动悸,脉跳断续还很微弱,复脉,顾名思义,这个病是很严重的疾病。不是说符合阳明微热津血亏虚的就是真正的炙甘草汤证。你要晓得古人立此方的用意是什么!
举个例子,古代战争士兵大失血的,血止住了,但血容量不足,时间短,但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少阴证,只是心慌,脉结代,各个脏器功能缺血性衰竭,怎么办?输血吗?在古代不能输血怎么办?那就炙甘草汤!这个时候药量就要重!生地量小了行吗?生地干什么?配合阿胶就是去补血。炙甘草不过是补津液,不属于血分药。为什么叫炙甘草汤,你应该问古人,你也应该问孙思邈为什么不叫生地黄汤,而要叫复脉汤!

而金匮里的生地黄汤治疗呕血失血、淤血停留胸中疼痛,生地黄养血祛瘀止血,病人一直出血,这些急病、重病麻烦你告诉我还要用小量的原因?

病有轻重缓急,药量就有差别!这个算不算病机?你懂了没有?你思考过吗?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26 20:56
病有轻重缓急,药量就有差别
受教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26 20:57
病有轻重缓急,药量就有差别
受教了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3-1-28 09:26
诺大量用生动产生腹胀,该如何处理?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2-3 17:29
zhongyi999 发表于 2013-1-25 14:45
药量的大小,是决定入哪焦的法则吗?要看病机的轻重缓急而用。还是建议你不要再学了,思路很异常了。

药量的大小自然不是决定入哪焦的法则,所以我之前的疑问是一种猜测啊,如果我要是说“决定”,那就不用再问了。

我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有这样两次实践经历:
1. 我服用过炙甘草汤,但是并没有炙甘草汤那么严重的症状,却效果很好,并没有产生坏病。
2. 但是我不用炙甘草汤,换以生地黄80g,就导致胸痹了。

所以我当然要想为什么,于是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2-3 17:31
梁晓光 发表于 2013-1-25 15:59
病机你知道了?知道了你还会有疑问吗?
炙甘草汤在千金里面叫复脉汤,心动悸,脉跳断续还很微弱,复脉, ...

轻重缓急我也有思考过,相关疑问我在12L有说:正因为是“急病、重病”,所以我才在12L对于“我这个不是急病、重病”的情况用了炙甘草汤却没有出事有疑问。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2-3 17:43
12L说的“这样的想法”,是指另一个帖子里的,是说大枣、炙甘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缓药力。

本帖的想法,还与另外的实践经历有关,就是我用含有生地黄少量的方子,比如黄芪汤,这个方子里生地黄用了二两,我那时候用了30g,服后就没感觉到胸部有被通瘀血的感觉,但是服炙甘草汤就有,所以有这样的疑问。
作者: 坚持到底    时间: 2014-8-1 21:32
老师说过要按照原方来,不能随便改动,但是要治病有时不能按照原方来,即便方子和病机符合了,你也不能按照原量来,要按照病表现的轻重,加减个别的药量或者原方的比例,减轻。个人的一点看法,具体还得听老师的。
作者: 坚持到底    时间: 2014-8-1 21:38
突然一下记起,我记得那次问过地平线老师,类似的问题,他让我看一下治病略例,里面有一个刘老师写的正气----药势-----病势。这个应该和药量有关系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8-6 17:11
好帖子,又学习了。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10-26 08:36
本帖最后由 金星淼 于 2014-10-26 08:42 编辑

生地干什么?配合阿胶就是去补血。配合炙甘草不过是补津液。
作者: 李阳    时间: 2014-10-29 21:53
学习的确需要时间!
作者: 普格仁    时间: 2014-10-30 14:38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能够提出疑问请求释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师者解惑,更应该是尊尊教诲的态度!
作者: 中医小道    时间: 2014-11-3 13:36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