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一品堂 經方治病(系列三十六)婚后阴道奇痒案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9-6 02:53
标题: 一品堂 經方治病(系列三十六)婚后阴道奇痒案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2-9-6 02:57 编辑
沈某某,女,24岁。
初诊时间:2012年8月19日
主诉:新婚后阴道奇痒11日。
病史简要:新婚洞房后,翌日起床小解,突然觉得小便短涩,阴道奇痒难耐,怀疑丈夫“有病”传染所致。夫妻二人同去某医院检查化验,丈夫无病,妻子只是“泌尿系感染”。遂住院输液治疗,并用某院自制“止痒洗剂”外洗,一周后好转,带药出院继续治疗,又逐渐加重,因恐惧再次住院,经“闺蜜”介绍来我处就诊。
刻诊:患者肤色面色白净,精神稍差,自觉阴道奇痒至小腹内,坐卧心烦,夜寐不安;口干咽干,能喝凉水,但喝水不多;头身微有汗,手足心热,四肢酸懒;纳食如常,大便黏腻,一日一次;小便黄赤,时有尿意,量少涩迟。小腹轻微鼓起,按之微痛,稍有抵抗;婚前3日月经刚过,经期曾感冒数日而自愈,平时月经无明显异常,无不良嗜好,无家族遗传史。
舌苔脉象:舌质红嫩,苔白黄腻,无齿痕,舌下络脉有点状瘀斑;脉寸关滑数,两尺沉取细数。
六纲辨证:属阳明
处方:黄连阿胶汤+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方+瞿麦
黄连40 黄芩20赤芍20 鸡子黄(二枚) 阿胶30(烊化)当归20 土贝母20 苦参20 滑石30(布包)瞿麦15
上十味,以水1600ml,先煮八物,取800ml,去滓;内胶烊尽,温服200ml,日三夜一服,每次随食熟鸡子黄半枚。
2 付
按:
师著《伤寒论类编补遗》:
290、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宋285)
291、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宋293)
29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宋303)
师著《金贵要略增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33、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主之。
22、妇人妊娠,小便难,饮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50、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患者“脉寸关取滑数,两尺沉取细数”,脉沉,这是病在里;尺脉沉数,下焦有热,脉细为津血不足。“舌质红嫩,苔白黄腻”津亏有热夹湿。
“婚前3日月经刚过,经期曾感冒数日而自愈”,发病前感冒是表证,发病后无恶寒、头项肢体疼痛、脉浮等,病不在表,反而出现了四肢酸懒、手足心发热,传了阳明。
“小便黄赤,时有尿意,量少涩迟。小腹轻微鼓起,按之微痛,稍有抵抗”,这是下焦的毛病,下窍有了毒邪结滞了,有滞证。也是属于阳明。
“纳食如常”(饮食如故),无腹满下利呕逆等虚寒见证,病不在太阴,也无明显寒热往来错杂的少阳或厥阴诸证,病在阳明了。
“阴道奇痒至小腹内,坐卧心烦,夜寐不安”,病在下焦,根末互见,故有心烦失眠,不得卧。这是烦证,是阳明里热的烦,津血不足而燥热了。阴亏水热互病,结于下焦,气化不利,则小便涩滞,阴痒不止。
2012年8月21日
二诊:服药一付后,解下暗红色黏腻大便一次,小便稍微好转,依然黄赤涩少;两付喝完,又解暗红色黏腻大便2次,心烦稍好,已能小睡;手足心热未除,四肢酸懒减轻,小便已转黄色,仍觉涩而不畅,阴道奇痒已能忍受。原方瞿麦增至20克,加土茯苓60克.
处方:黄连40 黄芩20 赤芍20 鸡子黄(二枚) 阿胶30(烊化)当归20 土贝母20 苦参20 滑石30(布包)瞿麦20 土茯苓60
上十一味,以水1800ml,先煮九物,取800ml,去滓;内胶烊尽,温服200ml,日三夜一服,每次随食熟鸡子黄半枚。
3 付
按:患者服药后“解下暗红色黏腻大便”,参考《辅行诀》小朱雀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这个“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符合此患者的病机:热在下焦,同时有水湿参与,伤及血络,挟热而利便脓血。
2012年8月24日
三诊:诸症大轻,精神大好,口已不干,夜睡已安,心已不烦,手足心热基本消除;大便已转黄色,小便顺畅,尿量增加,阴道奇痒好转十之七八,小腹按之绵软不痛;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脉寸浮关缓尺沉细。
处 方:二诊方继进三付。
2012年8月27日
患者电话告知:药已服完,阴道奇痒消失,没有其他明显不适,自觉病愈,而且药有点儿苦,不想喝了,感谢云云。
患者自觉病愈,遂不再处方。
附:
药症如下:
黄连,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黄芩,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这两味药,清热,利水湿,止利。
芍药,酸苦,凉。《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去腹痛,瘀血积聚,利湿热。
阿胶,味甘(咸)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滋养津血的。
鸡子,甘咸,平。主除热,火疮痫痉。-----清热安神。
当归,辛甘,温。《神农本草经》主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
贝母, 味辛(苦)平。《神农本草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生晋地。——去火毒散肿结的。用在这里,很当机。——要注意,这里的贝母,是土贝母,不要搞错了。川贝,浙贝,基本无效。
苦参,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本案患者水热互结,微有寒热感,苦参在这里“消炎利尿消肿”。
滑石,甘苦寒。《神农本草经》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这是个阳明药,在本案可以加大清热利尿的力度。
瞿麦。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土茯苓,甘淡,平。《本草秘录》治梅毒,喉痹,骨挛痈漏,利关节,淋浊,脚气,疥癣,瘰疬。——消水化湿毒,解轻粉毒,汞中毒。
总按:
本案用黄连阿胶汤“酸苦除烦,甘咸清热”,当归贝母苦参丸“辛咸除滞”,佐以甘苦之滑石,加瞿麦之苦寒,土茯苓之甘淡,清热利尿,消水化湿毒。使患者阴道奇痒得除,八付药即得痊愈,经方的神奇,可见一斑!
医者应具备佛门之“法眼”,善于抓住治病关键点——病机,对汉传经方要一门深入,要娴熟六纲五证实质,掌握卫气营血、三焦胃气、先后天阴阳等基础知识,方能智慧如海,慧眼识“机”而游刃有余!
作者: 经方传人 时间: 2012-9-6 07:09
作者: sunflower 时间: 2012-9-6 09:21
谢谢分享!收藏。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2-9-6 10:09
回复 一品堂主 的帖子
请问一品师兄
土贝母似乎不易寻得.请提供好建议
山慈菇可以代用吗?谢谢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9-6 11:19
ab4928 发表于 2012-9-6 10:09
回复 一品堂主 的帖子
请问一品师兄
土贝母在比较大的中药批发市场可购得,或网购亦可。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
山慈菇为兰科植物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
功效有相近之处,但其性味不同(四气五味),
单用或配伍时方尚可,但在经方配伍中不可代替土贝母,
那样不符合经方配伍法度,更别提疗效了,
当归贝母苦参丸恐怕也得改名降为时方了......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9-7 00:00
土贝母确实难买 医案精彩 顶一品堂主!
作者: zhangjiancheng 时间: 2012-9-7 13:06
看完此案后拍案惊奇,好案!未看处方之前,余以黄连阿胶汤+猪苓汤+蛇床子。但看完了,仔细分析,才知堂主老师功力深厚,学习了!
作者: 倪俊 时间: 2012-9-8 09:58
学习,多谢分享!
作者: 依然 时间: 2012-9-8 15:30
回复 ab4928 的帖子
谢谢分享,收藏了。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2-9-8 20:55
好案!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2-9-9 10:52
实在是高
作者: qinqiuguxun 时间: 2012-9-9 20:31
学习中~
作者: 经方--岱宗 时间: 2012-9-9 23:21
堂主功力深厚,赞叹之,敬佩之,
作者: 耕心 时间: 2012-9-11 15:33
感谢分享!
作者: cxdgrt 时间: 2012-9-11 16:10
学习了,好案!一品兄威武
作者: 丁杰 时间: 2012-10-1 17:23
作者: yadi 时间: 2012-10-14 07:06
学习了,好案!
作者: xinglinchubu 时间: 2013-5-24 14:00
高手,顶一个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5-24 22:08
好案!学习了
作者: bbxrlshf 时间: 2013-5-25 11:20
本帖最后由 bbxrlshf 于 2013-5-25 03:21 编辑
请问尺脉在浮取和中取时有没有脉象,寸,关脉的滑是中取时得到的吗,有没有象尺脉一样细的感觉。浮取和沉取时是不是没有滑象。谢谢。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3-5-30 07:49
回复 bbxrlshf 的帖子
尺脉在浮取和中取时脉象不明显,寸、关的滑是中取时得,尺脉细是相对于寸关而言。寸、关浮取不明显,中取沉取皆有滑象。
作者: 中医初学 时间: 2013-5-30 08:32
精彩医案,学习。
作者: bbxrlshf 时间: 2013-5-30 08:42
回复 一品堂主 的帖子
谢谢你的回答
作者: 康医 时间: 2013-8-18 12:54
想到的是猪苓汤!哈哈!学习了
作者: 温灸 时间: 2013-9-7 11:35
学习中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27 17:30
高高手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6-1-26 18:18
“医者应具备佛门之“法眼”,善于抓住治病关键点——病机,对汉传经方要一门深入,要娴熟六纲五证实质,掌握卫气营血、三焦胃气、先后天阴阳等基础知识,方能智慧如海,慧眼识“机”而游刃有余!”
堂主所言,精辟! 是我追求的目标。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6-1-27 19:30
好案,学习一下。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9-4 18:15
最近研习金匮,研究类病方,就把伤寒给忘了,燥烦证,学习了
顶
作者: 光明世界 时间: 2017-9-18 10:08
感谢分享,我们要学习的太多了。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7-9-29 07:48
非常到位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9-29 10:31
临床辨证真的是精细奥妙啊,好医案,收藏了,细细体会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