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18.讲座及课堂疑问跟帖.曹林辉老师讲卫气营血 [打印本页]

作者: 砸牛顿的苹果    时间: 2011-11-25 21:18
标题: 18.讲座及课堂疑问跟帖.曹林辉老师讲卫气营血
2011.11.25
  ]& I  g) U% p2 _东篱竹(曹林辉)  20:03:124 R& B. t1 h: P+ |
- D3 @* ?/ Q  ]! x/ V
今晚我们一起复习六纲辨证体系的卫气营血理论
3 {. e# F/ ^6 z) Z1 J$ I! d4 c" I
' P9 E3 N% y; {; `; l
4 p2 @: I+ ?! `: |. ]卫气营血理论,也是阴阳理论的一个延伸: r5 o! d" \* r9 a* e
经方所有的理论,都是阴阳的延伸而已,8 @, p2 {5 J' X* M3 F& a
所以卫气营血,也不例外,也是阴阳而已。
/ |7 V  L8 S! e; j我们六纲经方是最讲阴阳的,但是六纲又不单列阴阳,为什么呢?
+ Q/ V& T5 o8 p- v% F因为阴阳已经化于六纲。无处不在,无法不依,
( |3 Q2 |- ^+ P2 ^) q: u) [犹如鱼在水中不知水,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水中耳,只有沙滩上的鱼才知道水的存在,因为它已经脱离了水。( x: _% g% |( W7 I- N# |
虽然时隔一年多了,风语师兄的这个比喻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0 w9 D! {' m
* c6 G6 m7 Q6 ~9 L* P" j1 r: z0 h$ W
2 w) K( y9 V1 [! ^
4 w- o! b8 j4 r& K5 L7 C
一,卫气营血的实质9 K! h% q6 T  H9 w" D+ ]
卫气---统称为“气”---阳,, N' C% g, w6 U3 \) A
营血---统称为“血”---阴,
+ t% G; q2 V( F  d% h* m这不就是阴阳的体现吗?
- l7 }8 P, J! |' K我们先说说这个总的气血概念,4 \- R" a  p7 Y! X: s
“气”广义来说是人体的生命特征,
' e0 A3 A3 c5 A! j* b- S! h8 S人没有这个气也就证明生命完结了,( M* |7 ?, f" V9 t- v
人如果死了,老百姓就说,这个人没气了,没得救了。/ g& L5 D& T; s- L
狭义的气是指呼吸的这个精气和浊气,
: V9 @2 P2 x" R& q* @: |“血”呢就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赤红色的血液,
" m; ]) j- A& B* C& v这个跟西医的认识基本一致的
5 Y! D" n4 u1 h0 U8 n- C9 f( H1 {0 q

7 E+ X3 b0 i( D) u! `# f下面我们说说气血概念下的卫气营血6 Z+ E% S& J' C3 u0 S& v
我们知道,阴阳可以再分阴阳,同样气血也可以再分气血。
) t- U0 J; \7 R, O0 v; O9 w1 E首先是“气”,它分为卫和气。  T# z) o6 S( z% {
卫是气中的血,不是血但是有形,不是无形的气但是有气的温煦防卫作用,
6 a! G! m& ~/ r4 k& s这个卫在人体巡行表里,起到防御和固摄温煦等作用。
; j* B0 \  M2 }7 @2 q2 l2 w气呢?
+ u5 k. u5 t1 Y1 L3 H它是气中的阳,就是无形的气了,也就是人体呼吸的精气和浊气。
/ |. a9 [! _5 |这是卫和气的概念,合称为“气”。
+ N2 c3 `# t% Q7 Q( h/ H+ h血呢,也分阴阳,
! n$ U$ p: v7 j4 t4 i6 G$ O血中阳者为营,也就是血中“气”,% l* h: @& K0 `" |' f" y6 X
没有精气的血叫血,含有精气的血叫营。1 t( f# h! S& i+ c! ~4 I
这个卫气营血,套用西医的理解呢,卫属于淋巴液,体液这一类,气就是呼吸的氧气,营就是带有营养精微的动脉血,血就是含有浊气的静脉血。( U6 I7 B# ^4 |2 H/ C
# x' ~4 Q: ^4 B  ]7 C5 L' P
3 a8 y  x, y0 Y8 s; @* S
二、卫气营血的的生理" d$ O/ R! ]# j! z7 d1 l
气血营卫的生理,在经方上,就是阴阳转化生理。; m: m% H$ r1 h0 o8 B
恩师说的“阴升阳降”,就是说的这个后天的卫气营血,卫要升,气要降,血要升,营要降。
7 H: w8 g7 F% I* ^9 {& `6 h这是气血的升降运行。
) P' z: H3 ^- S1 q( B5 V$ P5 l  e* I+ Y卫要升(散),不升,要枯死,气要降,不降,就要憋死。血要升,不升就是死血,营要降,不降就不能营养周身,就要爆血管。
/ }! U. R% O3 B* A( F0 S/ C通常情况下,血要求气,气要求血,气没有血来运,就无以发挥出气的生化功能。血没有气来化,也就是死血一团,没有用处。
, v9 l' `9 o* J4 T5 f6 t  {阳化气,阴成形。气体现在功能,血则体现在物质上,但它的正常运行,是要气来支持的。他们具有相互的作用。
3 O7 E1 k' j& D( S2 B气血是如何互求的呢?/ o+ e) S- k* c3 ^  i" Y! `
就是通过营卫,0 F- }7 [0 `2 q
津液(卫)可以入血,来补充血;营气可以入气,来补充津液。这就是营血与卫气之间的转化关系。
: h% U3 z1 \; U& ~归纳一下就是:气→卫→血→营→气,彼此完成一个生理循环。. i8 Y; i# p5 O5 `* [

8 M; I) O! Q' V  S' b/ i, E! a& j+ p

8 E, d( j0 t  k0 @0 Y# |三、卫气营血的的病理和六纲归属
# }% a) z" i4 y! z! g呵呵,请问大家,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呢?
/ [) A# }; q5 V; x" M) }万病源于阴阳失衡,
! O8 I* Y: \* q6 ]大家都知道,经方用的是六纲辨证,也就是三阴三阳辨证。六纲病说的是六类症候群。1 {' V3 S; ^) T: r" Z
六纲病背后的隐藏的是卫气营血的异常。
' R8 K1 \$ t+ }9 R/ c' C4 h) C2 M卫气营血哪一个异常都会影响到六纲症候群,也会影响它们整体的运化生成,
2 m6 ]" p9 @8 _5 l9 y7 R% P& U0 M$ q; V9 O
; _3 Y6 H4 b$ t! s" ^8 j4 r
那么它们各自的异常都常出现在六纲那一纲呢,一般来说,
* f, X# X, W8 `& A# ]3 q太阳——卫3 a+ T( H1 p+ r) {4 O
阳明——气% o9 ?: v0 h1 l4 _. @9 I$ U
少阳——卫气之间1 P8 G2 @4 E' D9 w( i7 Y
少阴——营
2 G) U+ g, ^! L0 e4 w8 s/ a太阴——血
& J& p3 @+ S& Q" F+ C厥阴——营血之间
1 I/ a7 L8 q# ?6 I- N6 ]这是总的规律,
! A; E/ W  ~, x7 {$ R* H我们知道总体的规律,同时也要会变通(毕竟阴阳里有阴阳,六纲皆有卫气营血,),知道了规律有利于我们临床对六纲病机的认识,有利于方证筛选。% U; T+ o; K% ]! k; e! b
4 Y' |0 ^9 I3 D7 H) s

, A6 ^& {* ?3 l- ^8 J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卫气营血的六纲归属" u! w; S) a8 b: S0 T8 Y* f
首先太阳病,太阳病无论是伤寒证还是中风证,都会影响卫(津液),引起人体卫(津液)凝聚肌表抗邪,; T4 h# d" Q3 M  W9 W+ I
你看这个感冒的病人都鼻塞流涕,结膜充血水肿,咳嗽头痛颈痛,胖头胖脸的,纳差(嘴也吃饭不香),浑身沉重,这是(卫)津液向外向上抗邪的结果。
7 k+ C  u7 N! B; |还有一些太阳纲的水肿,都是津液凝集肌表抗邪,郁结了。
( G5 H& z0 q* H2 N; r治疗就是用药帮助这个卫(津液)驱邪,麻黄、桂枝发汗,邪去了,正安,这卫就恢复原本岗位,出阳入阴,顾护周身了。% _, _3 n* \& k
这个卫好比人民军队,平时保家卫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 j& y0 S; J6 V$ j边界受敌了就到边关驱敌,两军交战,边关阵地就不得安生,就表现出一系列矛盾来,在人体就是表现出表证的症候群。
* [) l( a$ Z# c0 M阳明病,主要表现为“壮火食气”的问题,
7 D8 ?+ B4 i- M+ s- F$ M5 l其典型证就是阳明腑实证。  }6 N$ h- s1 k! s% S$ B% [
阳明下法,时方叫急下存阴,经方叫釜底抽薪,使得阴液得存,气化得生。
4 o3 {5 J+ J% {' Z" x" ^& K' J少阳邪阻中焦,卫不升,气不降,影响生化通道,所以卫气俱损,
* W( w, }4 ~; }2 y/ X9 \8 t表现的既有太阳症状也有阳明症状。5 r& b$ ^0 q% R" g6 C
厥阴类似,但是厥阴影响得更深一层,影响到营血的交互了。: P& V0 ?. J) R9 J, `, \4 `
少阴的病机是营血亏虚和真阳不足(三阴都有真阳不足的问题,所以三阴常互含),+ r/ W+ \& K: u! F5 v
表虚寒的同时营气不足,这里有“少火不生气”的问题,也有本身的营亏问题。
$ G9 v" N/ M9 z  d# w# Y* Q4 d太阴常表现的是水盛血亏的问题,人体的水液不能化生津液就会成为水饮,同样水饮盛也会影响血的生成。4 Q" A9 C, |* `3 t
那么卫气营血除了固定的六纲归属外,可不可以出现在其它纲呢?( ]% m0 Z8 M' H9 J. S

: ^. ?$ T# A( ], @9 y7 n( Q" e2 h% s  e6 G% [  @. _, O; N, p
前面说了六纲皆有“卫气营血”,思维就不要固定死,
3 t9 \5 C/ r& `% [说的是常规,也有特殊的呀!比如阳明热伤营血的黄连阿胶汤证,阳明水热伤营血的猪苓汤证,太阳阳明伤营血的炙甘草汤证,等等。
# t2 z: R6 ^9 j$ ?4 ?0 X/ u其实整个伤寒论的就是一个阴阳的问题,阴阳先后天理论、卫气营血、三焦胃气、六纲五证等都是阴阳理论的具体体现,换着法子说法,呵呵。, I( L# h$ E" [2 r) ]3 L7 X$ {, f4 [
你掌握了经方基础篇的这些法门就可顺利通达经方的殿堂,祝大家都能修成正果!1 y# D: F& I! m6 u; S# K* k

! E$ O3 C6 E3 O- R  T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11-26 16:27
感谢分享!
作者: 我爱小猪    时间: 2011-12-1 15:22
温故而知新!学习了  b4 e; w. I' D( R( u- H" j5 c5 p

作者: zbrucechan    时间: 2011-12-22 01:31
学习了
" @' J+ n0 v" K# e! X: K) d) O
作者: 一个人的村庄    时间: 2012-1-14 16:08
学习了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1-14 21:24
学习了。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1-16 17:42
感谢分享!
; `4 r% q$ M: r  {
作者: yuhuxian    时间: 2012-1-31 18:44
学习了。 4 F6 ^, f5 U/ D0 {3 s

作者: blueocean    时间: 2012-3-8 17:48
再理思路/ G1 c/ O0 X* b; Z. }) C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2-3-11 13:38
经方基础篇,好好看看。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2-3-12 10:15
学习了
' ]- j! h8 X* A+ z9 A, A; q  U
作者: 儒门事亲1    时间: 2012-6-26 12:11
赞一个
作者: 儒门事亲1    时间: 2012-6-29 05:12
卫气营血的重新认识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2-7-5 12:59
觉得很好  重新认识下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8-16 00:19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qinqiuguxun    时间: 2012-9-8 20:19
谢谢讲解!
% a8 R" G$ D4 G! K
作者: 张家    时间: 2012-9-9 22:22
精辟,学习了
作者: 红叶    时间: 2012-9-17 18:36
学习了
作者: 初学岐黄    时间: 2013-3-26 15:42
学习了
作者: 香雨    时间: 2013-4-18 11:13
温故而知新,又懂了一点
作者: 香雨    时间: 2013-5-2 15:26
又学了一遍卫气营血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9 07:50
层层深入   越辨越明
作者: 刘阳    时间: 2013-11-1 19:44
感谢分享
作者: 桂-悠然    时间: 2014-3-6 21:34
学习了,谢谢!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4-11 06:24
讲得蛮好。
* N1 s! g9 A  m; o
& F% w& |! i& |谢谢。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4-11 06:26
收藏好, 值得再读。
作者: arshz    时间: 2014-6-5 20:53
学习了,谢谢老师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7-9 09:08
学习理解。
作者: 桃子的木梳    时间: 2014-7-14 17:26
感谢老师的讲解!
作者: LIYUNLING    时间: 2015-6-11 19:27
谢谢老师讲解,加深基础理解,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5-7-5 23:37
六纲皆阴阳,卫气营血包含其中,讲的很透彻,谢谢师兄
& X5 P8 F  C, v2 D2 c; W
作者: 金芝    时间: 2016-1-23 08:16
学习中3 r; }) S6 K  B8 K/ U1 u

作者: 郭小痴    时间: 2016-1-24 06:03
学习收藏了) Y3 W; s* O- v5 F2 X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