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载一篇关于脉象的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打印本页]
作者:
ytbcgm
时间:
2011-10-25 17:04
标题:
转载一篇关于脉象的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刍议中医脉象学
(青岛松山医院 贺孟泉 266021)
中医脉象学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学问,初学者感到深奥莫测,中医学教学感到讲授十分有难度,理论与实践很难结合。年轻医生找不到答案,老医生越来越感到深奥。现代医学对于中医的脉象学也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传统的老中医在脉象学上确实有“玄学的理念”让大家不好接受。根据以上的脉象学误区本人结合临床经验肤浅的谈谈认识,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从古书上可以了解到古代人诊脉的临床符合率比较高,为什么我们近代人中医诊脉水平会越来越低哪?如今看病不像古代人大病小病都看,急诊和慢性疾病都看,现代中医看疑难杂症较多,所以现代中医诊脉的临床符合率就低,目前有人统计中医诊脉的符合率达到70%以上就比较高了。
一、学习脉诊的理论依据:
1、中医学的理论:东汉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足以证明古人对于中医的探索,古代人认为血靠心气时推动沿脉管循环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脏腑之气也通过血液输出全身,因此,脉象能反映机体阴阳、气血、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
2、与临床结合的脉象,现代医学认为脉诊是由于脉搏的搏动,与现代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相结合。脉象学应该吸收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吸收中医的哲学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结合现代的基础学科如物理、数学等将脉象学数字化,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学,这样脉象学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
3、脉象学应结合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二、脉诊的方法学
1、指法和指力:中医脉诊是医者运用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指腹触按病人的碗部桡动脉脉搏,使用不同的指力进行诊脉。古代诊脉一般采用早上或者上午时间诊脉如避免情绪、食后、用药以后、运动等等其他因素影响诊脉的效果。诊脉也有规范的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或者座位。要求医者诊脉时平静呼吸,一般采用一平一吸“四平脉诊”法。
所谓指力是指医者的食、中、无名指指腹触按脉位,对于桡动脉搏动的频率、节律、强度、波为、波域等整体的特征感知的结果。中医的指力表现为浮取、中取、沉取等医者指法的变化。
2、脉象诊断的定性、定位、定量是指先定浮沉迟数,定左右寸关尺,再定脉象的性质。
3、初学青年大夫可以跟住个别病人天天诊脉,摸出脉象的规律,个别病人可以每天诊脉一次,连续诊脉半年,你一定能够摸出经验和体会。
4、学习诊月经脉的方法:女人月经周期前多伴弦数脉,月经来潮后脉象转缓,这种月经的特征脉象初学者应该在经前、经期、经后反复温习脉象才能摸出经期脉象特有的规律。
三、脉象中的“误区“理论:
1、悬丝诊脉:是小说中的传说与临床差距较大。
2、“有病必有脉,有脉必有其病”的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医专家认定有些疾病可以通过脉象反映,但是有些疾病很难通过脉象反映出来。
3、不与临床结合的错误,脉诊是建立在心脏搏动的基础上,桡动脉管壁和血流的综合反映信息,通过医者手指末端的生理感受器,传入医者的大脑再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最后形成脉象学的基本概念,所以用现代理论认识脉象与心血管、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反映在脉象上应该是清楚的,确切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医者应该全面的结合临床、结合望闻问切、结合四诊八钢、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等才能够做出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和做出中医的临证。
4、另外有关脉象的寸关尺与脏腑经络理论的结合:脉象浮沉迟数是由于桡动脉脉管腔内各流体液层的流动阻力而定,可以设想将脉管纵向搏动空间分为浅、中、深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的流体阻力视为浅层搏动、中层搏动和深层搏动这样就是脉象学的浮沉迟数。
5、对于脉象学中的“三部九侯”,“男左女右”应该结合中医脏腑理论辨证施治。
6、玄学概念:我们中医脉象学中确实有些理论在现实中难以验证。
四、青年医生学习脉象的方法学:列举几种中医脉象供年轻医生临床参考:
1、滑脉的学习方法:按之流利、圆滑如珠,可将乒乓球放在水中用指腹去按压练习。
2、实脉的学习方法:寸关尺三部皆有力,有“水冲脉的感觉”,可以放在水龙头上打开水流找实脉的感觉。
3、弦脉的学习方法: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可以放在琴弦上按压找出感觉。
4、虚脉的学习方法:寸关尺三部皆无力,似有似无,欲绝非绝,模糊不清。可以指按软棉花找出感觉。
5、细脉的学习方法:按之细小如线,可以指腹按压线绳找出感觉。
6、浮脉的学习方法: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可以指腹捻大葱找出感觉。
7、沉脉的学习方法: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练习时可以将去皮香蕉放在水中手指慢慢入水中找出感觉。
8、另外数脉和迟脉主要是快慢的概念。
八、脉诊临床符合率问题应该>70%,在古代中医诊脉的符合率高于现代中医,因为当时看病什么病人都看,而现代中医的确是在看“疑难杂症”了,有时再看一些西医的“不看之症”,这样脉诊的符合率就比古代中医低了,另外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诊断设备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的诊断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相比之下中医的脉诊符合率也就低了。
中医脉诊的临床差异性较大,这也是脉象学的一个难题,我们在临床中一定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要反复磨练诊脉的硬功夫。
弦脉系外周阻力大的因素,而滑脉是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故往来流利,如珠走盘的感觉。心血管疾病在中医诊脉多伴弦脉。妇科疾病多为沉、虚脉多见。肿瘤病人弦脉和虚弱脉多见。
在诊脉的符合率方面古代御医给皇帝和太后诊脉经常为3-6御医共同诊脉,诊脉时一人诊左手,另一人诊右手,诊脉后两人再次换手,相互交流诊脉的感觉、体会和判断。最后归纳脉象做出诊断报太医院批准后才能开具药方。
以上是我个人诊脉的粗浅体会,当时学习中医时我的老师讲诊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今日我努力写出文字与大家交流,此文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夜伏而做,虽然我努力了,但是问题不会太少,希望同道指教。谢谢 。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1-10-27 22:00
学习啦
作者:
黔江小王子
时间:
2011-10-28 11:59
还是很形象的!
作者:
皮皮
时间:
2011-10-29 20:53
学习,收藏了
作者:
我爱小猪
时间:
2011-11-2 11:48
师兄辛苦了!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1-12-12 17:16
还是很形象的!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