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我的临床教训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梦    时间: 2011-8-12 00:42
标题: 我的临床教训总结
夏天 天热,我家孩子因为空调的原因生病啦。
孩子11岁  凌晨两点左右出现如下症状:
发烧   无汗 头痛  脉浮紧  无口渴等其他。
分析判断:俺当时初步判断  太阳伤寒   ,麻黄汤证 ,然后开始给孩子用药( 麻黄 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9克 杏仁9克)   ,备注(俺家里常备平常使用的药材),因为天气热,在俺给孩子抓药的过程中,孩子说头上出了点汗,俺当时很犹豫,(这时已经要出汗了,是否麻黄汤还适用,???于是在上述四味药的基础上有加上了白芍10克 熬药的过程中加上生姜几片,大枣5枚。这样
方子就成了  麻黄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杏仁(因为考虑是夏天天热啊,并且孩子还小  量的使用上俺没敢按照原方的量,熬好药后 给孩子喝了 3分之一, 孩子出了些汗  (不是大汗,而是出的微微的汗,出汗后体温下降了 ,
但是  等天亮6点左右孩子发烧再起,发烧的时候身上依然没有汗,这个时候俺有点茫然了,这个时候是选择继续使用麻黄汤还是选择使用桂枝汤,于是俺做了决定使用桂枝汤(事后俺分析,在第一次用药后,出汗退烧后,再次发烧开始,而且发烧的时候没有汗,怕冷,怕风,而俺这个时候却选择了桂枝汤,
然后  7点左右熬好了桂枝汤 让孩子喝第一次,桂枝汤的量 俺用的小,(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 生姜 大枣)  孩子喝完桂枝汤的三分之一后  2个小时左右全身都出汗了,(微汗)出汗的同时 烧也退了,但是到中午12点左右 孩子发烧有起,俺让孩子继续喝桂枝汤)
但是 到晚上 孩子发烧又起来,而且孩子出现了一定口渴的症状。

晚上的症状是   发热   头痛  头晕  无汗 怕冷  有点口渴  舌苔上出现水泡。身上无力。
俺有点茫然啦。。。。。。。。

桂枝汤 一付 用了三次  每次出汗后都能退烧  但是退烧后还是发烧在起。。。。

这个时候 俺是很是真的心里有点慌啦.怎么办 ,已经有了阳明的某些症状啦
然后 开始使用(柴胡 桂枝 汤 +石膏) 这个现在看来也是错了
孩子用了  一次后 也出了些汗 ,又退烧了。但是 过了 一段时间 发烧再次起了。
老婆给俺急拉!!!大骂俺这庸医在拿自己孩子的小命做实验。
俺当时 自己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啦,在老婆的逼迫下,无奈来到了医院,
检查血常规,没什么问题,但是孩子还是发烧38.8,
西医给孩子吃了一片 阿司匹林,结果孩子一会大汗出来,烧退啦。俺但是恨不得自己找个墙角把自己撞死算啦!!!太给经方丢脸啦!!!!教训啊


希望各位前辈  真对俺的用药给出批评指点。也为临床的学习的人吸取俺的教训。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1-8-12 01:47
回复 中医梦 的帖子

      初诊时,麻黄汤加石膏,或大青龙汤少量频服,应当一诊而愈!二诊直接用小柴胡汤加石膏;皆为原方原量,少量频服而已!医不自治,由此矣!一得之愚见,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8-12 02:18
本帖最后由 平常 于 2011-8-11 18:22 编辑

回复 中医梦 的帖子

症候里怎么没恶寒呢?
如果有恶寒,第一次应该是麻黄汤证,了芍药,生姜,大枣,成太阳伤寒中风合方了。
2诊,定时发烧,无汗,是不是有寒热往来之象?在阳,属少阳,该是少阳中风。
浅见!


作者: 中医梦    时间: 2011-8-12 16:51
是的  第一次  是有 发烧   无汗 头痛  脉浮紧  无口渴同时有怕冷的症状的,但是在俺准备给孩子抓药的时候,孩子说头上开始出汗了,所以俺这个时候产生了犹豫。


“这个汗出了,就还是不能用桂枝汤。典型的麻黄汤会汗出而解。这个汗出没有好彻底,
还得继续辩证。”这个观点俺同意 第二次可以用  麻黄汤+石膏的
至于选择小柴胡   是当时认为 孩子  发烧退烧 再发烧  不是有寒热往来的症状吗?同时孩子也出现了 恶心呕吐的症状,
另外 第三次选择  柴胡桂枝汤 +石膏   就是在这样判断下产生的。但是这个时候俺现在分析应该使用 麻黄汤+小柴胡+石膏可能更好些,如果单纯的使用小柴胡+石膏俺心里没有把握。总之是第一用药 就错了  应该使用麻黄汤,因为第一次  发汗不彻底 造成病邪继续存在。造成后续的发烧寒热继续。
发烧退烧后又发烧的情况。同时 孩子的舌苔是白色的 ,
作者: 中医梦    时间: 2011-8-12 16:56
本帖最后由 中医梦 于 2011-8-12 08:57 编辑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8-11 17:47
回复 中医梦 的帖子

      初诊时,麻黄汤加石膏,或大青龙汤少量频服,应当一诊而愈!二诊直接用小柴胡汤 ...

这个一诊时候没选择麻黄汤+石膏
因为俺曾经看过刘度舟错用石膏的一个医案,后来认为石膏在太阳阶段使用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就没有加石膏,至于石膏,石膏是个阳明用药,在病邪没入里的情况下用石膏是俺感觉不妥的。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1-8-12 18:19
开始是麻黄汤证,由于没有定见,频繁换方,以致病向里转。
楼主开始用麻黄汤的时候,虽然发了一点汗,但是发汗不足,表邪没解尽,所以复发热,这个时候依然是无汗的(有汗就烧不起来了),这个时候要看脉象呀,脉是浮紧的话,继续上麻黄汤就是了,如果脉浮紧带数就要考虑向少阳阳明转,有少阳见证就是太阳(伤寒)少阳合病了,没有就直接定为太阳(伤寒)阳明合病,如果脉变浮缓了(发烧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这个脉象),就说明伤津液了,要随证治之,就算有表证,也只能用桂枝汤类来解表。

大家在临床上都犯了过于谨慎的毛病,以为用了麻黄汤,出过汗了,就不能继续用麻黄汤,只要证不变,方还是不变呀。不要麻黄汤过后,病不解就换桂枝汤,这样就会犯错误的。
作者: 中医梦    时间: 2011-8-12 19:29
中医梦 发表于 2011-8-12 08:56
这个一诊时候没选择麻黄汤+石膏
因为俺曾经看过刘度舟错用石膏的一个医案,后来认为石膏在太阳阶段使用是 ...

家在临床上都犯了过于谨慎的毛病,以为用了麻黄汤,出过汗了,就不能继续用麻黄汤,只要证不变,方还是不变呀。不要麻黄汤过后,病不解就换桂枝汤,这样就会犯错误的。


是啊  俺现在在总结(瞻前顾后 把外在的天气等考虑啦!!!错误啊 !!!
天道酬勤!
作者: 勤学    时间: 2011-8-12 21:59
回复 地平线 的帖子

说的真好,受教了。
作者: 沈杰--回归三坟    时间: 2011-8-13 01:33
本帖最后由 沈杰--回归三坟 于 2011-8-12 17:35 编辑

感冒咳嗽这类虽然是小毛病,但是辩证难度一点都不简单。一诊开了麻黄汤可以继续守方,且用量过低
患者都是11岁了! 按重量来说,按15克一两来算,完全可以用30克。儿科剂量按体重算较科学


作者: 五随散人    时间: 2011-8-13 01:43
有人发现大人小孩用量差不多
作者: jfsj    时间: 2011-8-13 02:43
支持地板的说法。
作者: 张景xp    时间: 2011-8-13 04:28
各位的发言让在下受教了,另外他的剂量比例也不对。麻黄:桂枝:甘草=3:2:1。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1-8-14 18:31
医不自治
作者: 圆月    时间: 2011-8-18 02:00
中医梦之医案,不失为一真正的好医案。患儿最后还是以汗而愈。如果没有麻黄,桂支,及柴桂,一片阿司匹林,能痊愈吗?现在小儿发烧的,医院给开一片阿司匹林,真是好医院。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24 14:32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