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4.讲座及课堂疑问跟帖,道沖老师讲解大小青龙汤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1-7-30 06:27
标题: 4.讲座及课堂疑问跟帖,道沖老师讲解大小青龙汤
本帖最后由 砸牛顿的苹果 于 2011-7-30 21:11 编辑 5 ?% C8 G8 G& G; a; [1 o
' E5 _' U$ f z# u! o" b
道沖(921767714) 20:06:12( P/ J0 A0 X6 O- k0 a) d
大家好
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课。前面的老师反复讲过阴阳六纲、五证、卫气营血等基础篇,大家对基础篇都有一定的认识。 大、小青龙汤都是千古名方,方虽是旧,弘之惟新,临床经常用到,我们必须掌握,是伤寒正对之法,都是表里双解法。
安之若素(445042953) 20:07:35
老师好
道沖(921767714) 20:08:01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汉传中医的临床精髓就在于经方辨证。
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用大青龙还是小青龙方呢?
仲师的《伤寒杂病论》就是六纲辨证的典范。方证相应,是对辨证的基本要求。
下面就简单的讲一下大小青龙汤。
214、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宋38)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这条有个错简,恩师给予修正:“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中风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这个条文仲景在考我们对太阳伤寒证和中风证的认识。看下提纲、条文互参一下,有助理解。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宋)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宋)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宋)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宋)
大家对比着理解就容易明白了。
太阳伤寒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
中风证: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214条是外有太阳伤寒,内有一个阳明热的这么个机理。
这个烦躁,是阳明的烦躁,胃里的正气不足,津液被伤而胃燥,要烦躁口干的厉害。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主要体现在一个“烦躁”的问题,
脉浮紧,有表邪实而身体疼痛的表象。
表有严重的寒邪郁闭,热不得外发,伤了津液,欲传阳明了,刚刚出现了阳明白虎汤的一个烦躁症状而已。
阳明外证,也就是阳明中风证,
要发热汗出,烦躁,不恶寒但恶热。
大家注意这个“不汗出”而不是说无汗,是表寒重的厉害,汗出不来。
阳明的热,只能在那里憋着。这个烦躁,是石膏药症。
石膏,辛寒。《本草经》主治中风, 寒热,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石膏是阳明药,清热去烦躁不安惊喘和止口干舌焦。
这方子可以理解为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
越婢汤在《金匮》是治疗风水,去在太阳肌表水湿蕰热的方子。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麻黄汤大家都知道了吧?
所以,大青龙汤还要注意水饮的问题。阳气重的话,津液就会大量凝聚肌表,转化失利化为水饮。
大青龙汤是太阳阳明合病属太阳的方子。
属者,谓传变之时,出现一些主要的他纲症状;或未传变但多纲症状主次并存,属某纲,则某纲为主,其它纲为次,以所属之纲方证为主治,参以药症权衡。
大青龙汤这个阳明能不能用下法,为什么呢?大家说说?
张善载(972994131) 20:38:03
有外证是不可以下的
晓辉(1246886439) 20:38:14
有表证,无阳明里实
安之若素(445042953) 20:38:38
先解表才能下,不然会表邪内陷
勤学(89117858) 20:39:25
三阳病是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阳明没有里实过早下之则外邪入里。
张善载(972994131) 20:40:56
下不厌迟吗,有表征先解表在下
旷野(409202176) 20:41:19
太阳阳明合病,要先解表,后攻里,这是常规。也有表里同治的,那是特殊情况。
道沖(921767714) 20:41:30
都说的不错
因为是阳明中风,而不是阳明里实,
即使是阳明中风欲向里实传变也要权衡系、属关系。
若用下法,病情会出现什么问题?
安之若素(445042953) 20:44:45
里虚
张善载(972994131) 20:45:33
里虚,外邪内陷,外泄留恋与内,这个病就麻烦啦
勤学(89117858) 20:45:41
阳邪结聚会成陷胸证
道沖(921767714) 20:46:01
参考一下相关条文: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62.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刘师修正)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这只是提供一种思路,更复杂也可能的…..!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既然学习经方,就要使用经方的思维。
按照法则和顺序去治疗,就会痊愈而不生变证。
若错误性治疗,没按照先解表后攻里的法则和顺序来治疗,
逆其道而行,就会出问题,即使打破常规也要表里同治。
医生和疾病的关系,医生有主动权和控制权。
要是反过就坏了,始终要被 疾病牵着鼻子跑。
“若中风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这是说大青龙汤的禁忌证,这种情况可千万服不得。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脉象是“微弱”。
我们知道六纲都有中风证。
为什么说是中风证而不是太阳中风?没有讲“阳浮而阴弱或者说浮弱”太阳中风证的脉象。
少阴和太阴也有中风,少阴或太阴的中风是津液严重不足,
若再用麻黄汤法去发汗,石膏清热,其后果就会“厥逆、筋惕肉瞤”。
“若中风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出现这种病情我们有什么对治的思路?
恩师《伤寒论类编补遗》156.少阴病,身冷,汗出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为中风。(刘师拟补)
《伤寒论类编补遗》318.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宋21)
“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发汗要微似汗,表解了就行。为什么?
因为已经有阳明热了,最怕津液损伤,大发汗表是解了,但是津液更伤了,还要出现变证。
所以,大青龙汤的运用一定要掌握其适应症、煎服法、禁忌症等。
而 “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是表虚里实,里面津亏不足,扰动营血,外面表虚,是个误治的坏病。
要用什么方?
恩师在《伤寒论师承实录》、《伤寒论类编补遗》:都指出这个坏病的治疗方剂:桂枝汤+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辅行诀)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一云三挺,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大家自己思考理解,这里就不解释了。
215、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宋39)
这条,是比较难理解的一条,难就难在脉象上。
这个是浮缓而不是浮紧。
脉浮缓,水荡肌表的一个缓散之象,浮而脉幅要微粗涣散不太有力的一个表象,重按不虚,里有微热。
注意不是常说的那个有胃气的正常的那个缓象。
与214条症状不同,治疗机理是一样?
病机分析明了,方证就可以广用活用。
再就是症状上不痛而是重,还时轻时重呢,
我们知道 有个肾着汤证,就是腰重如带五千钱,那是腰部有寒湿。
这个重的机理是在表的寒邪重,伤了阳气,水液不能气化为津液而蕴积在肌表。 时轻时重是里热外发与水相见时体现的一个气化现象。
“无少阴证者,” 这句最重要,也是告诉我们在运用这个方剂的时候一定要鉴别。鉴别什么呢?
一个是少阴病证的系列症状。
另一个就是阳明里热的“烦躁”和少阴虚阳外越的“烦躁”。在这个证上面是容易混淆。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脉微细),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少阴是虚寒证象,脉也要微细而沉迟的,一但用石膏,就要出事的。
少阴有个麻附细辛汤,也有一个脉,脉也浮,浮的无力,很容易混淆。 那怎么来区分呢?
区别的要点,是否有四逆厥冷,脉沉取是否有力。有力而无厥逆,就不是少阴病。
另外,《伤寒论类编补遗》:217…..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 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宋48)
这条也很符合大青龙汤证的,大家结合上文理解。
接下来讲 小青龙汤
25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宋40)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 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这里的伤寒,是太阳伤寒还是少阴伤寒呢?
“发热而咳”,强调了发热,该是太阳伤寒吧,当然,少阴伤寒也可有微热出现,因此,也不能简单排除。
“心下有水气”,表证开始向里传变,表证没有消失,还加上里面有水饮,出现了复杂的症状。
心下有水气,就是水饮结于心下这个部位,会有一些饮证的典型症状的。有条“咳逆倚息不得卧”也符合这条的心下水气的情况。
辩饮邪,恩师制定了几项指标:
1、无论什么病,见到舌苔滑腻垢浊,舌胖大有齿痕,或有紫斑,脉沉、弦、滑。
2、形体肥胖,而面色晦滞。或以前身体肥胖,如今消瘦,肠鸣如走水。
3、局部肿胀疼痛,积聚肿块,包括良性或者恶性肿瘤。
4、屡用温补不效者。
那些或然症,都是水饮发动的表现。水饮旺,除了上逆,还要下趋。上逆,饮食发噎,水饮不化津液,要口渴,多为口干不欲饮的那种所谓口渴。
下趋,会出现下利、小肚子胀满,水饮不化气而内停,则小便不利等。
这些内里的水饮证,有太阴病和少阴病的症状参与。太阴,有腹满、下利、呕吐、食不下的症状。
少阴有自利口渴、欲吐不吐的问题。这些或然症,包含太阴的三焦症状以及少阴的症状。
我们先来了解药症:
麻黄,苦涩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这个药辛能发散,苦能涌泄,性温,可以驱寒。大家记住了,麻黄是轻宣发散。它的止欬逆上气作用,也是通过发散,气得旁流实现的。麻黄要配合其它药物才能尽显其功。比如,麻黄配桂枝出汗,麻黄配石膏止汗。麻黄这味药“中风汗出、伤寒无汗”都可以用,怎么理解 呢?
我们看下越婢汤方和条文就明白了: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经》: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芍药,酸苦凉,《神农本草经》: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芍药是阳明药,入于营血阴分,与桂枝入于卫气阳分相对。主要是针对“除血痹”、“止痛,利小便,益气”。去腹痛,破水饮积聚不化而利尿。
不要理解什么芍药酸寒而收敛,妨碍解表。妨碍解表,桂枝汤用它干什么?
恩师在《伤寒论类编补遗》说:“太阳病,尤其中风证,因为汗出,常伤津液,往往造成胃中干,里面带点阳明里热。因此,他用桂枝汤,里面有芍药,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为了兼顾清这个里热的。这是桂枝汤中有芍药的另一层深意。”
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有滋养胃气的作用。因为它使用蜂蜜炮制的,可以养胃中津液的。
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入少阴,也兼入太阴。温宣和降逆的力量大,也专去寒饮郁阻。 能止咳逆,降水饮冲逆。
干姜,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入太阳、太阴病位。温中,化水饮,止水饮上逆的喘逆、呕吐以及下利。
五味子,酸温,《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专入三阴病位,厥阴药。主温收。降逆去水饮。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入太阴和厥阴,去水饮上逆结聚。半夏要用生旱半夏。
小青龙汤是少阴太阴合病或太阳太阴合病属太阴方。
本方证有麻黄汤之意,又有麻黄细辛附子汤之意,去掉附子。
因此,无论是太阳伤寒,还是少阴伤寒,这里都顾全了。
而姜辛味夏是治疗寒饮上逆喘咳的最佳拍档。
因此本方的机理是,外有伤寒表证,内有虚寒水饮,是表里双解。
配伍是以甘酸除饮及辛甘发散,这两大配伍法为主,解决主要的根本问题。
至于方子后面针对或然症,列出了那么多的加减有没有必要?
其实方中这些药都涵盖了,完全是画蛇添足。
药症相应,是辨证的进一步要求。
病机相应,才是活辨,是高难度要求。
25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宋41)
意思和上条一样,不同的就是不渴。
水饮不化津液,有轻有重,轻的可以不渴。
这里要注意的是“服汤已,渴者,”提示寒饮化开,气化正常了,体内缺少津液需要补充水液。
另外,津液生成有两大必要条件:
一个是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水液,得不到津液生成。另一个是上焦不通,蒸化水液也不能变成津液。
《黄帝内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彼此完成一个转化循环。
小青龙汤的相关条文: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简单总结一下:
大小青龙汤一个偏三阳,一个偏三阴,都是表里双解法。
大青龙汤:太阳伤寒不汗出,呕逆,身可痛可不痛,可重可不重,口干渴,烦燥无少阴证,苔黄腻,小便黄,脉浮紧或浮缓等等。
小青龙汤:外有伤寒表证的无汗、恶寒、发热或微发热,内有虚寒水饮上逆,喘咳,痰多稀白明显,及或然症,舌质淡,舌苔白滑腻,脉浮弦或沉弦等等。
要是有阳明热参与了,怎么办?
张善载(972994131) 21:56:29
加石膏
就没有了?
《金匮要略》有个小青龙加石膏汤,这只是仲景举个例子而已,
也有加大黄或加茯苓或麦冬…..,
大便干燥加大黄,咽喉干痛加麦冬心烦加栀子
这都需要我们熟悉条文、方证和药症去参悟…..
这些都是仲圣在考验我们辨证功夫的,有严格的区别,要细分析不能混用。因时间 有限,一些没有讲的条文和药症,大家细看恩师的著作《伤寒论师承实录》、《伤寒论类编补遗》、《金匮要略增补》讲的更有味道,细细味尝必有所得,是大家走向上医的捷径。
……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致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巳。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後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千金翼方卷第九》
大家细读下。讲完了,谢谢大家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1-7-30 14:53
学习了,谢谢道冲师兄的精心讲解,谢谢无所执着师兄的整理
作者: 经方者 时间: 2011-7-30 19:59
学习了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7-31 03:11
受益匪浅
作者: SLD639 时间: 2011-7-31 03:20
谢谢了
作者: yangry 时间: 2011-8-1 18:20
谢谢师兄整理。辛苦了) l0 E9 h4 A" T5 a( h3 ~0 J* M" Z2 I# k2 U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1-8-1 21:34
学习了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8-2 06:41
谢谢无所执着老师整理
作者: xuyin 时间: 2011-8-2 06:54
认真拜读了,学习。
作者: 理烈火 时间: 2011-8-5 06:37
老师辛苦了
作者: 一清 时间: 2011-8-6 22:52
这次的讲解比前次讲解更清晰,分明了。
3 |. M: |/ z# M6 ?0 _% y2 c谢谢师兄,您辛苦了!
作者: 冷建波 时间: 2011-8-10 02:55
先复制到手机 回去慢慢体会 感谢老师!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1-9-14 14:44
讲的太好了,谢谢两位老师
作者: 附子干姜 时间: 2011-9-14 17:30
认真的学习了,收获良多。感谢。
作者: 皮皮 时间: 2011-10-27 19:51
诳到这里,收藏学习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1-11-8 08:57
再看一遍,又有新收获啊。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1-12-14 08:41
学习了
作者: 一个人的村庄 时间: 2012-1-9 16:55
受益匪浅。这才是学伤寒的法子。谢谢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1-16 19:31
先下载,学习,谢谢!
作者: 黄剑 时间: 2012-2-4 15:54
新手来学习。O(∩_∩)O谢谢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2-2-4 17:46
无所执着 发表于 2011-7-30 06:27
% Y4 @" E+ B& D* i! f道沖(921767714) 20:06:12: m! G& Z. d6 W/ ?4 d
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课。前面的老师反复讲过阴阳六纲、五证、卫气营血等基础 ...
2 p& L0 l# z& i+ M3 s! r辛苦了!- @5 @# t! o) c
多谢道冲师兄的精彩讲解!3 l0 ~7 S/ Q* P5 }8 _' @7 x
感谢无所执着师姐的辛勤整理!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2-2-27 17:27
学习了,谢谢!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3-7 22:10
学习了
作者: 青云 时间: 2012-6-3 01:05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法宣 时间: 2012-6-3 10:10
鞭辟入里,开卷有益,随喜赞叹!
作者: 小辰 时间: 2012-6-12 20:30
果断收藏!
作者: zhangjiancheng 时间: 2012-6-12 23:25
道冲老师的讲解太精彩了,又看了一遍,受益良多
作者: sunflower 时间: 2012-7-19 14:14
谢谢分享,收藏。
作者: 汉传经方学子 时间: 2012-7-19 19:03
多看几遍
作者: 耕心 时间: 2012-7-29 16:15
感谢分享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2-7-30 08:11
似懂非懂,回去慢慢体会 感谢老师!
作者: 青附子 时间: 2012-7-30 16:55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qinqiuguxun 时间: 2012-9-30 00:37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2-9-30 20:11
受益了
作者: 金钱草 时间: 2013-1-28 18:20
学习了
! |. ^: N0 A# f6 \) Q3 I3 p$ P" q
作者: 安众 时间: 2013-1-28 22:12
初次拜读,半知半解,以后努力学习。
作者: jingtu 时间: 2013-1-29 17:26
学习了
作者: 肖会春 时间: 2013-2-3 19:19
谢谢了,谢谢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3-2-15 10:56
谢谢道冲老师讲解,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2-15 21:36
受益匪浅
作者: 一个人的村庄 时间: 2013-2-15 23:07
常读常新
作者: laciqs 时间: 2013-5-4 17:35
本帖最后由 laciqs 于 2013-5-4 09:36 编辑 5 G/ y+ G/ p% L; n( C
. c1 z( s9 l/ }( z这个小青龙汤,是太阳病发汗法,虽然少阴太阴合病也可以用,但还是针对太阳太阴合病的。对于少阴伤寒的,要慎用,用也应该加上附子才好,药量也要根据病人体质调整。少阴伤寒还是以麻黄附子甘草\细辛汤为主,用温汗法。
作者: 无所执着 时间: 2013-5-4 21:49
laciqs 发表于 2013-5-4 09:35 0 ^( y4 }1 H( N% |" x8 x' N. W
这个小青龙汤,是太阳病发汗法,虽然少阴太阴合病也可以用,但还是针对太阳太阴合病的。对于少阴伤寒的,要 ...
, q' z5 t$ h) p6 c8 g
小青龙汤
3 ~5 ?' r/ U7 Z【功效】发散表寒,敛化三阴寒饮。
. G2 G7 u f, q/ F1 w+ u2 u- W6 |- L3 G
【方证组成】
6 A. d" ]& X. e, _: i麻黄(辛苦平)
& j# I" H, v# ^4 B+ G# f桂枝(辛甘温)( T/ v2 O) u. p
芍药(苦酸凉)
' E `& r7 \, `0 X8 S( O- l干姜(辛热). ?, ]2 Y u1 \% x/ y3 ?8 x' o
甘草(甘平)
! N" v' c; [! Y! i+ D半夏(辛苦温)) F6 V( R7 L/ g8 }6 Q
细辛(辛温)
* b, ~8 ?8 D- ?) o五味子(酸温)
0 W8 j i* i3 v5 g8 }( }《伤寒论》相关条文:4 j+ j+ g3 ~& B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z f" E% P! C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3 d" _9 G. }( x$ ]: W
5 d$ e: W2 l" [/ p/ n
【应用】" M; q1 g7 E5 c; `6 B+ O* ?7 }
+ o6 J) u, B; B. p1.伤寒论:
, i# t1 \* n+ [, `( t3 |【太阳(或少阴)太阴合病. 恶寒发热无汗,寒饮上逆,噎塞,干呕,喘咳,胸闷气短,或水饮不化,口渴,下利,小便不利少腹满。 6 V1 {% v7 Y+ T
! |( U: N4 C# u; Y3 Q0 {/ V2.金匮要略:
/ ^) W2 N( ^. W7 X【肺痈. 少阴(或太阳)太阴合病。表证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或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倚息不得平卧(降逆去水饮)。' W8 s+ z. v# A, k/ Z% k% S
【咳嗽,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d& M8 |8 Z, G# G" k: F# W5 W. C
【水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7 @+ y0 f* z1 Q' Q/ l【妇人杂病.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 D: V* Q! d) L, U4 g: v
g1 k/ J" |( W% ]" h9 f& u5 I1 k, g5 J" A- M d! X o
【备注】
0 h: _) ?( a* u1.六纲: 太阳(或少阴)太阴( |. i7 Q9 \, I
2.五证:滞证、饮证/ X: E9 g" }. H) L4 a4 N% ]
3.卫气营血: 卫分、气分
4 x" i) }1 h$ R4.三焦: 体表、上中下三焦。
. S: H1 t; {0 W2 `3 y4 Z5 S. q2 M
作者: 桂-悠然 时间: 2014-3-8 16:41
学习了!
作者: 周伍豪 时间: 2014-8-14 11:45
讲的非常清楚 谢谢老师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5-11-10 15:32
很好的总结,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