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附对照组40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甘草堂
时间:
2011-1-6 13:38
标题:
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附对照组40例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简称UC)是
病因不明的与
自身免疫
有关的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
性疾病,以
结肠
黏膜
充血
、糜烂和
溃疡
主,病变以远端结肠受累
见,但也可累及整
结肠
临床
主要表现为
腹痛
、
腹泻
、黏液脓
血便
、
里急后重
等,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很难治愈。近6年来笔者应用
半夏泻心汤
加减结合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UC诊断标准 2001年全国炎症性肠病
学术
研讨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在排除
细菌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
、慢性
血吸虫病
、肠
结核
等
感染
性结
肠炎
、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疾病后,按以下诊断标准:(1)有典型临床表现,并至少有内镜三项特征性改变的一项和(或)黏膜
活检
可诊断本病。(2)有典型临床表现,并至少有X线钡剂灌肠特征性改变三项中之一项,可诊断本病。(3)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内镜或X线钡剂灌肠所见者,拟诊为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4)有典型临床表现及典型
既往史
,但目
内镜或X线表现无典型改变者,列为“疑诊”随诊。(5)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为UC,可随诊3~6周,观察发作情况。
按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
便血
轻或无,无
发热
,
脉搏
加快或
贫血
,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
体温
在37.5℃以上,脉搏在90次/min乃至以上,
血红蛋白
<100g/L,血沉>30mm/h。
按病期分期:活动期、缓解期。
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
轻重
分级见表1。
表1 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轻重分级(略)
1.2 一般资料 100例均系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经
纤维
结肠镜检查
,符合2001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
中药
组60例,对照组40例。中药组60例中,男21例,占35%;女39例,占65%;年龄30岁以下9例,占15%,30~50岁36例,占60%,60岁以上15例,占25%;年龄最
62岁,最小18岁;平均病程5.2年;对照组40例中,男17例,占42.5%,女23例,占57.5%;年龄30岁以下5例,占12.5%,30~50岁26例,占65%,50~60岁9例,占22.5%;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病程4.8年。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见表2。
表2 一般资料比较(略)
注: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组 (1)内服药,
半夏
泻心汤
加减:基本方:半夏9g,
干姜
9g,
黄芩
9g,
黄连
6g,
党参
15g,
甘草
6g,
大枣
9g。加减:分
湿热
壅滞、
脾虚
湿阻
两型。 湿热壅滞型:症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伴
里急
后重
,
肛门
灼热
,
口苦
口臭
,脘痞呕恶,
大便
溏薄,日行
次,有赤白粘冻,
小便
短赤,
舌红
(瘀)苔黄腻,脉滑数。加
败酱草
15g,
生熟
米仁各20g,广
木香
6g,
白头翁
15g,炒谷
麦芽
各20g,生鸡金15g,
赤茯苓
15g,生川军
后下
6g,焙
车前子
包15g。脾虚湿阻型:症见大便
溏泄
,清冷,甚则完谷不化,或
大便秘结
不畅,食后
腹胀
,
面色萎黄
,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加炙绵芪20g,炒
白术
15g,生熟米仁各20g,
淮山
药15g,炒
扁豆
10g,广木香6g,香
砂仁
(后下)6g,新会皮6g,赤
茯苓
15g。(2)灌肠药,灌肠方:川
黄柏
15g,
马齿苋
30g,
败酱
草30g,
石榴皮
30g。水煎成200ml,另加
白及
粉10g,
锡类散
3g
保留灌肠
,若为中度或重度病变,
出血
量较多,可加
云南白药
8粒及参
三七
粉6g。药温宜在35℃~38℃,每日1次,午后或临睡前灌肠,采用左侧卧位,或头低臀高位低压灌肠,灌肠后保留3~4h,2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后可继续第2个疗程,应用3个疗程后,再间断灌肠,逐步停药。3个疗程后复查胃镜。
1.3.2 对照组 (1)内服药,
培菲康
片剂
1次3片,每日2次。(2)灌肠药,以SASP八粒研末,加入100ml
生理盐水
灌肠。灌肠方法、疗程同中药组。
1.4 观察项目与检测方法 主症分型与计分标准见表3。
表3 主症分型与计分标准(略)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1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证候、主要症状、黏膜病变、黏膜病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完全缓解:(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
瘢痕
;(3)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2级以上(+++→+),舌脉基本复常;(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或++→-);(3)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1)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或++→+)。(2)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或++→+)。(3)便常规镜检红、
白细胞
数<5个/HP。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2 临床疗效
2.2.1 两组间治疗
前后
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间综合疗效比较(略)
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2 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3大主症总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5。
表5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略)
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3 两组间治疗前后纤维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 两组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纤维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略)
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反复左、中下腹
疼痛
伴腹泻近3年。大便每日5~7次,便中带有黏液或便血鲜红。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全结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重度)”。在本院及外院门诊用培菲康片剂、米雅、柳氮
磺胺嘧啶
、
艾迪莎
等口服治疗,药后诸症时轻时重、时作时止。为进一步诊治,遂收入我科病房。入院时症见左、中下腹胀痛,泻后痛减,腹泻日行5~6次,便中夹带黏液或鲜血,伴
头晕
乏力,
口干
纳呆,
形体
消瘦,舌淡,苔微黄腻,脉细弱。证属
脾胃虚弱
,
寒热错杂
,
湿浊
内阻。治宜
健脾
和胃
,散
寒清
热,
行气
除湿。口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9g,黄芩9g,黄连6g,干姜9g,大枣9g,党参15g,白术15g,赤茯苓15g,川朴9g,
炙甘草
6g,白头翁15g,广木香6g,焙
车前
子包15g,炒谷麦芽各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剂。口服同时配合保留灌肠,灌肠方:川黄柏15 g,
马齿
苋30 g,败酱草30g,
石榴
皮30g,煎成200ml药汁,另加白及粉10g,锡类散0.6g,云南
白药
8粒及参三七粉6g保留灌肠,5天后患者腹胀痛明显减轻,大便日行2~3次,质烂,少量黏液,便血消失。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腹胀痛消失,大便日行1~2次,质烂,无黏液及血便,胃纳渐增,
体重
增加1kg,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弱。守上方去黄芩、白头翁、川朴,加
炙黄芪
20 g,淮
山药
15g,炒扁豆10g,连服40剂,并继续保留灌肠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2个月后复查肠镜提示肠黏膜病变己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UC在祖国
医学
中归于“
泄泻
”、“
痢疾
”、“腹痛”等范畴,多因外邪入侵,或饮食失节,或情志抑郁,或
气滞
血瘀,或
痰饮
内停等,损伤脾胃,酿湿生热,下注
大肠
,导致气
血壅
滞,蒸腐化脓而成病。腹泻日久,
正气
损伤,致
脾肾阳虚
或
阴血
亏耗,形成
虚实
互见、寒热错杂之变,以至病情反复,缠绵不愈。因而在治疗上不仅要重视除湿,还要重视健脾及顾护
阳气
。半夏泻心汤见于《
伤寒
杂病
论》和
《金匮要略》
,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
、炙甘草、大枣组成,原书用于治疗
心下痞满
,呕而
肠鸣
的痞证,后世在临床实践中扩展了本方的治疗范围。
药物
配伍
精悍得体,具有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投、升降两调等特点。再以
清热化湿
、排腐
解毒
、
涩肠止泻
、
止血
生肌之品保留灌肠,使药液直达病所,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既清利
肠道
湿热,又使肠道黏膜
快
修复
。通过中药内服以治其本,保留灌肠以治其标,
内外
合治,
标本
兼顾,以提高疗效。
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1]:黄连、党参、甘草有增强
免疫功能
的
作用
,黄芩、干姜、
白芍
有局部的抗
过敏
、抗
变态反应
作用。近年来,又对半夏泻心汤进行了许多药理试验,发现半夏泻心汤的确具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
药理学
基础[2~5]。
综上所述,随着中医药研究开发的迅速发展,中医在UC治疗中疗效好、价格低廉、毒
副反应
少等优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治疗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周金黄.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0,243,247,98.
2 张志军.汉方药对
化合物
48 80引起胃黏膜损害的
抑制
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4):10-12.
3 吴发义,顾武军.半夏泻心口服液对实验性
慢性胃炎
大鼠
血清
MDA和SOD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6):14.
4 加濑义父,早川晃正,石毛敦,等.半夏泻心疡の止泻作用の研究.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5,46(6):92.
5 温武兵,张桂珍,叶向荣.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医
药学
报,2000,15(2):66.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