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zt“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9-15 22:47
标题: zt“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标题: zt“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8-15 22:43     标题: zt“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中医学与西医学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对疾病治疗方法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甚至是对立的,完全不相容的。而这种不相容,恰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称之为“科学”。
    西医学对疾病的治疗是对抗式的,是“汗贼不两立”式的,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于是,所有的药物、治疗方案、手术都围绕“病”来打转。有细菌,就上抗生素,有肿瘤,就放化疗解决,内脏出现异常,切除或者移植。而这些几乎就是被现代人津津乐道的“现代医学”。
    中医学恰恰相反,中医学强调“驱邪外出”反对“关门揖盗”。导致身体致病的外来因素赶出去就是了,非要“除之而后快”最后就变成了两败俱伤。所以,中医学所有的治疗几乎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养正驱邪”。利用药物辅助身体自我恢复的机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不治病而病愈”。
    而这两种如此不相同的理论,硬是要搞“中西医结合”,那就会出现一个非中非西,不土不洋的怪物。所以“中西医结合”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的想当然。
    下面仔细说说中西医治疗在同一个病人身上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他以前并不胖,身体不大好,每年都要有两次扁桃体发炎。而每次都以吊盐水加消炎药的方法解决。这样子大概几年,越来越胖,身体也越来越差,食欲下降,噫气难受,混身无力,精神不振。我诊他的脉时,细软无力,舌苔白厚胖大。肚子上有一大圈肥肉,很重的捏上去,居然不痛。(这让我想起《金匮》上说的肾着病,腰中如带五千钱。)我大吃一惊,这是个相当典型的太阴病,病因就是滥用消炎药,克伐了身体的元阳,导致脾阳萎弱,温煦无力。马上处方如下:
白术15党参15炙草15干姜15附子15桂枝10茯苓30,服七天。
    想不到在服药第二天的时候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我很高兴,因为这是疾病向外的征象,电话联系后,处方如下:
桂枝15白芍15炙草10大枣5生姜15,服药后加服白粥,温覆取汗。服两天。第二天不用温覆。
    在服药一天后,感冒完全好了。他自我的感觉,身体上的各种情况都改善了。继续服用第一种药物,然后每天都腹泄如水样便。精神和体力却越越好。食欲大开,已经不噫气了。
    但是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服药七天后傍晚,扁桃体复发。我处方:
麻黄6附子15细辛3
    由于晚上没买到中药,去医院吊了盐水,体温虽然下降,体力随之下降。便闭不通,在医院里通便,泄下燥尿。回家后还是不通,开始用开塞露。两天后,我再一次碰到了他。诊了脉,处方如下:
白术15党参15炙草15干姜15附子15桂枝10茯苓30肉苁蓉15
    这个方子比第一方只多了一味肉苁蓉,是因为误用西医消炎后,导致体内真阳受损,变成胃湿而肠燥,加入肉苁蓉可以消除肠燥的症状。方子每天服两剂,一共可以煎四次,服四次。第二天,大便开始通畅,各种症状改善。以后每天能大量腹泄出水状便,体重急剧下降。在治疗两周时,体重居然下降23斤,胸腹部的赘肉大量消失,精神体力全面的改善。
    而总结以上的治疗,药物并不以泻下为目的,却能达到惊人的泻下腐秽的效果。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中的“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是对此极佳的解释了。

[ Last edited by qiuzhang on 2006-8-15 at 22:44 ]
--------------------------------------------------------------------------------
作者: 王东海1    时间: 2006-8-17 09:26     标题: 好贴!

好贴,信之。“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此情况确多见,分析得很有理。
--------------------------------------------------------------------------------
作者: 音音    时间: 2006-8-21 22:43

好。便秘很多是因为脾湿,黄师书中有论。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8-23 19:14     标题: 明月的肾著汤贴过来,一起学习。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

組成和用法   
〖方源〗 《金匮要略》
〖释名〗 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
〖组成〗 甘草二两[6g]   白术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 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主治和功用
〖主治〗 
  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功用〗 祛寒除湿。
〖病机〗 
  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卑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非汗法所宜。尤在泾说:“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  

方解
君 干姜 ── 辛热,温中祛寒 ┐
                ├ 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
臣 茯苓 ── 淡渗利湿    ┘

佐 白术 ── 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

使 甘草 ── 调诸药而和脾胃。

[配伍特点]:四药配合,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  

運用
    1.本方为治疗寒湿腰痛的常用方剂。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脉沉迟或沉缓为证治要点。
  2.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寒湿者,可以本方加减。  

文獻摘要
    《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肾著者,谓肾为寒湿所伤,著而不行之为病也。肾受寒湿,故体重腰冷,如坐水中。虽形如水肿之状,反不渴而小便自利,非水也,乃湿也。饮食如故,以病属下焦肾,而不属中焦脾故也……以甘姜苓术汤补土以制水,散寒以渗湿也。”  

注意事項
    邪虽外受,但无表证,非汗法所宜。

[ Last edited by mingyue on 2006-8-23 at 13:59 ]
--------------------------------------------------------------------------------
作者: mingyue     时间: 2006-8-13 10:43 AM
《腎著湯》

【出典】 金匱要略
【組成】 茯苓、乾薑、白朮 、甘草
【功能】 勝濕,溫脾,止痛。
【主治】    傷於寒濕,而致腰部及腰以下重著冷痛,小便自利,口不渴。

【臨床應用】

        1.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濕性腳氣病、腰肌勞損、泌尿系感染、慢性盆腔炎等,見有腰或腰以下冷痛重著者。
        2.及腹部涼沉、寒濕白帶、腹脹便溏等症。

【現代藥理】

        1.利尿作用:〈茯苓、白朮 〉均可利尿;〈白朮 〉可使血漿白蛋白增加,減少細胞內液體,消水腫。
        2.抗炎作用:〈甘草〉具有腎上腺皮發激來之抗炎作用,減少炎症作用。
        3.促進血液循環:〈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使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上升。

【用法】  飯前溫服。
--------------------------------------------------------------------------------
作者: mingyue     时间: 2006-8-23 01:59 PM
經雲:“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患者肺病曰久,子盜母氣,損及脾陽,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而為飲,上漬于肺所致。
方擬腎著湯意在補土生金。
方中幹姜溫肺化飲,溫健脾陽;苓、術健脾利濕,炙甘草益氣和中;
加紫蘇子降氣化痰;苦杏仁降氣平喘除痰;紫蘇梗下氣寬中,以助肺氣下降,脾氣健運。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8-23 21:58

肾著汤和理中汤比较象,大家对比分析一下。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飧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曰三服。

[ Last edited by 金刚怒目 on 2006-8-23 at 22:03 ]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8-23 22:12

药量
理中汤,参姜术草都是三两
肾著汤,苓姜四两,术草只有二两,可见是以排水除湿为主要目的。
甘草
理中汤,灸甘草
肾著汤,生甘草
列了两个肤浅的,深奥的留给大家讨论。
--------------------------------------------------------------------------------
作者: 金刚怒目    时间: 2006-8-23 22:30     标题: 如何看待经方的合方?

白术15党参15炙草15干姜15附子15桂枝10茯苓30
以肾著汤为主,加了附子理中汤和苓桂术甘汤。
请问:加这两个和不加这两个有什么区别?是用肾著汤原方好还是三方合一好?如何看待经方的合方?合方还是经方吗?
个人觉得这三个方子合得非常巧妙,相当经典,可以做为湿病的普适方,也可以做为水胖型的减肥方,从药到量,都是张仲景的经方,qiuzhang还能找到这位原作者是谁吗?

[ Last edited by 金刚怒目 on 2006-8-23 at 22:31 ]
--------------------------------------------------------------------------------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6-8-24 12:18

http://shennongyixuan.spaces.live.com/
别人博客上的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