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经方问答基础概念部分第二题【权限已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曾曰过    时间: 2010-11-9 15:28
标题: 经方问答基础概念部分第二题【权限已解】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4 编辑

2问:什么是“五证”?包括哪些内容?

①为了答案不被他人窃取,采取回复设置权限查看形式,权限请设置为1000。
注:部分会员由于权限过低操作权限中没有Hide选项,那么直接回帖就可以,会由版主进行隐藏操作。
②论坛QQ群会员请在答题时附上具体群和群昵称,以便群主进行核对。
   如:汉传中医师承1群 子曾曰过
具体设置方法请点击
作者: F-16    时间: 2010-11-9 15:48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08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方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痞证,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厥阴。是本寒热也。
烦证,烦燥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燥,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证属阳明属热也。
燥证,热伤经血亏也。
滞证,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作者: 丁杰    时间: 2010-11-9 15:54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09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方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痞证,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厥阴。是本寒热也。烦证,烦燥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燥,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证属阳明属热也。燥证,热伤经血亏也。滞证,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作者: 勤学    时间: 2010-11-9 16:15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09 编辑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一切疾病,表现不离六纲,病机不离五证。六纲辨证也好,脏腑辨证也罢,都不离这个共同的病机基础。五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证同见。要根据寒热虚实详细辨别,来进行对证治疗。单独出现的,可以用单方治疗,几证合病的,可以用各自的对治方药去合方治疗。打个比喻,六纲辨证是“狙击步枪”,五证病机则是“校准仪”。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也。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燥。烦则扰于内,燥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恼,证属阳明,是本热也。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也。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滞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作者: Caroline    时间: 2010-11-9 16:29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0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汉传中医师承2群 晓辉
作者: real7758521    时间: 2010-11-9 16:38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0 编辑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
解: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病
机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相互参校,才能指导
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
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解: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
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
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解: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
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
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临床要注意区别。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轻则脏躁
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
热也。
解: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
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
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
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
,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宁一者    时间: 2010-11-9 16:47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1 编辑

答什么是“五证”?包括哪些内容?
答:“五证”是指痞,烦,燥,滞,饮。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
“五证”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互相参校,才能指导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烦者,烦躁。心为热扰而不宁,为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为之躁。热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燥者,热伤津血亏。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重则下血,便燥,神昏智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也。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皆是。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饮者,水饮荡泛。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五证”五本,一寒热,两寒两热。一大圆机,一大平衡;五证即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几证同见,临证须认准确的,灵活运用。“五证”是辨证施治的基础功夫。
作者: Tina.    时间: 2010-11-9 17:00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4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同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临床需注意鉴别。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一切疾病,表现不离六纲,病机不离五证。六纲辨证也好,脏腑辨证也罢,都不离这个共同的病机基础。五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证同见。要根据寒热虚实详细辨别,来进行对证治疗。单独出现的,可以用单方治疗,几证合病的,可以用各自的对治方药去合方治疗。打个比喻,六纲辨证是“狙击步枪”,五证病机则是“校准仪”。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 Tina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11-9 17:04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4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经方至尊    时间: 2010-11-9 17:06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4 编辑

1群;道玄
2、问:什么是“五证”?包括哪些内容?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
解: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病
机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相互参校,才能指导
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
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解: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
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
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解: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
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
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临床要注意区别。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轻则脏躁
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
热也。
解: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
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
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
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
,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盖此五者,诸病之本,六纲五脏,不离其宗。可以单行,或以互见,视其寒热,并以复方,或行单,庶能以全耳。
作者: dybys    时间: 2010-11-9 18:12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5 编辑

证: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痞证,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厥阴。是本寒热也。烦证,烦燥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燥,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证属阳明属热也。
燥证,热伤经血亏也。
滞证,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作者: 钱塘春晓    时间: 2010-11-9 19:08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5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同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ω·☞
作者: leeux    时间: 2010-11-9 19:52
看看。。。。。。。。。。。。。。
作者: 维宇    时间: 2010-11-9 20:00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6 编辑

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作者: 周利林    时间: 2010-11-9 23:12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6 编辑

五证是疾病过程中的五种病理过程和结果,是刘志杰老师从以《伤寒杂病论》为主的经方学术中撷取出的经方病理学的精华。
五证中:痞、烦、燥、滞、饮,高度概括了疾病中的状态和结果,并施以相对应的治疗主法;五证之间可相合为病,甚或互为因果,构成了疾病的多变性。而掌握了“五证”可执简驿繁,六纲-五证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据体方证的对应选择!

(不会设权限)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0-11-10 09:43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6 编辑

五证: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楚天风云    时间: 2010-11-10 11:46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7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刘鹏    时间: 2010-11-10 13:27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7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满结于心下而不通。属少阳,厥阴。本寒热。痞是邪气要入里遭受正气奋力抵抗,而正气又不能将邪气驱除出体外,寒热错杂互结成痞,结于半表半里的心下,阻塞火的下达和水汽上蒸之通道,水火运化不利。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奥恼。证属阳明。本热也。烦燥:阳明热盛而伤津液,甚至营血,津液、营血被伤,心神得到不很好的濡养则出现心不宁、失眠奥恼等症候;如是三阴虚寒盛逼迫真阳外越,则属重症。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也。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本热也。阳明实热伤津液营血,轻则脏器失养出现慌、悸,皮肤干燥等症,重则伤血络而出血、大便干硬、昏厥、说胡话等。
滞者,闭塞不通也。凡气结血淤痰凝是也。证属三阴。本寒也。寒性收敛,留病邪于体内成气滞、血淤、痰凝。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属三阴。本寒也。
作者: yangry    时间: 2010-11-10 14:27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7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1、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2、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3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4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5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汉传中医师承2群 月淡风轻
作者: 开宝马摆地摊    时间: 2010-11-10 18:40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8 编辑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病机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相互参校,才能指导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雨后春风    时间: 2010-11-10 20:56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9 编辑

五证
:痞,烦,燥,滞,饮。
痞;指阴阳不交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满不通,气血不得升降,一般指虚寒水饮和湿热互结。
烦:
  
   指烦躁而说,心烦不宁,失眠懊侬,躁动不安,多是阳明有些热扰动,津亏不足扰动营血 。
燥:

  
  
热伤津亏,阳明实热,伤及津液,波及营血。造成不养皮肤,心神。形成皮肤干燥心
悸不安,情志异常,大便干燥,神昏谵语,典型的阳明证。

滞:
  
   是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引。


  
   指痰饮,少阴真阳不足,太阴水湿停留,或厥阴阴阳不和,而产生。
作者: 合气道    时间: 2010-11-10 21:09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9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汉传中医师承2群  阿呆

作者: guodaifu    时间: 2010-11-10 21:52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9 编辑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饮证。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病机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相互参校,才能指导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汉传中医师承3木火土金水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11-10 23:29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19 编辑

五证是指痞



饮 。

痞者,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治宜辛苦,佐以酸甘。诸泻心类是也。是本寒热也。是个阴阳互含的证,寒热错杂,结于心下,在六纲上面,可以对应为少阳厥阴病。治疗的方剂就是小柴胡汤和泻心汤类。
烦者,烦躁。烦则扰于内属阳,躁则动于外属阴。进而失眠懊憹。治宜酸苦,佐以咸甘。是本热也。这就是个热证,属阳,因为有热,心烦不安,不能安睡。有时候因为有内寒真阳外越,也会出现烦证前者在六纲上属于阳明证,栀子汤类可以对治疗。后者可以考虑四逆辈。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治宜咸甘,佐以辛苦。是本热也。热的伤了津血了,皮肤干燥,神昏谵语,典型的阳明证,治疗可以用白虎承气汤麦冬汤等。

滞者,闭结不通也。气结血瘀痰凝。治宜辛咸,佐以酸苦。是本寒也。属于寒,由于寒性收引,导致气血经络不痛,病邪留滞温经汤等为对症之方。
饮者,水饮荡泛也。阳不足,水无所化。治宜佐以辛咸。是本寒也。属于寒,由于真阳不足虚寒阴阳不和,五谷精微不能正常化为津液,变为水湿停留治疗上以温化为主。在上者不能温化,可用涌吐之方,在下者不能温化,可用泻下之剂。


作者: 小处学医    时间: 2010-11-11 03:53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0 编辑

五证:痞,烦,燥,滞,饮在确定六纲基础下辨别五证.能使辨证更加准确.更加完美痞:一般指心下寒热互结成痞,会出现心疼.拒按.满涨等症状.少阳多见.以小柴胡.及泻心汤为主.
烦:一直指热.或热阻不降.或心受水欺而出现的心烦.以三阳为主.
燥:以无津液,.无血滋养而为燥.多见皮肤干燥,身材瘦弱.大便干硬.以阳明为主.三阴水盛血少.或津亏也会产生燥证.
滞:有血淤.痰饮.气滞.实饮不化.寒热互解停滞.滞是停滞不通的意思.阴阳都会有.不拘束于任何一纲.
饮:有支饮.痰阴.伏饮.(还有三个忘了)一般三阴多有饮证.治疗以温补.或吐法.或破坚为主 (糟糕透了...)
作者: 小水入海    时间: 2010-11-11 08:58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0 编辑

五证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饮证。

痞证的病情表现就是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多见。

烦证指烦躁,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多是有阳明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躁证,属于真阳外越。

躁证,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皮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证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证指痰饮,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作者: 冷建波    时间: 2010-11-11 09:00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0 编辑

汉传中医群一 经方·卒冷
五证:痞、烦、燥、滞、饮。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同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
证属少阳(多用小柴胡汤类)、厥阴(泻心汤类)---均应寒热同治调和阴阳 不可攻下 发汗宜 和
病位多在胸胁部--中焦
临床表现:胸闷胸满 心慌心下痞硬 感觉有物梗阻于心下 不欲饮食 对为水饮于阳明热交杂 为湿热
病机 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烦+躁 多见阳明
临床表现 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
病机 阳明实热扰动伤津血 严重可谵语神昏大汗 同时 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内寒太盛真阳外越
燥者, 干燥 热伤津血亏也。
阳明 实热上津液 严重可至营血导致营血亏虚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
病机 阳明实热伤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临床表现 恶寒怕冷 腹痛腹胀 肌肤甲错 唇舌瘀紫 吐利
病机 气滞、血瘀、痰凝,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妇科疾病体现尤为多
饮者,水饮荡泛也。真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 口中粘腻 胸满短气心季 胃肠辘辘小便不利大便溏泻 全身可水肿
病机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多由中焦土虚而不能制约下焦水
作者: 一枝笔    时间: 2010-11-11 09:10
[table][tr][td]
作者: 安之若素    时间: 2010-11-11 15:34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答: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烦者,烦燥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扰于内,躁动于外。证属阳明,本热也。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颈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晕志乱。证属阳明,本热也。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本寒也。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本寒也。
2群,若素
作者: 理烈火    时间: 2010-11-12 22:50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五证指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痞证,病情表现为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证,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证,指痰饮,是由真阳不足或虚寒水湿停留或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FONT
size=5>汉传中医师承2群    理烈火
作者: 郝昶    时间: 2010-11-12 23:13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1 编辑

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方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症。
痞者,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
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
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躁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
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杏林沐风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1-12 23:46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2 编辑

漢傳中醫師承论坛2群---平气静心

答:五证,简单来说,是指:饮、烦、燥、滞、痞五个病机。

饮证:即是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者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寒盛则成水,热盛则炼液成痰。
  
      
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诸苓桂五味甘草汤类则之。

烦证:是指烦躁。心烦不宁、失眠、躁动不安。多是阳明有邪热,津亏不足,甚至入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也有一些真阳外越的三阴虚寒烦躁,这个要鉴别开来。
  
      
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诸枝子豉汤类则之。

燥证:阳明实热伤了津液、甚至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养肌肤,表现为皮肤干燥、心悸不安,严重者伤及血络,导致出血、神错谵语。是典型的阳明病。
  
      
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热闭。诸炙甘草汤类则之。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等,基本上都是三阴寒邪引起的。
   
   
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寒厥。诸当归四逆、半夏薤白白酒汤类则之。

痞证:阴阳不交,表现为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能,气机受阻。大都是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苦辛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诸泻心汤类则之。
作者: 小杏苗    时间: 2010-11-13 09:14
本帖最后由 子曾曰过 于 2010-11-19 23:22 编辑

五证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饮证.
作者: 医路花雨    时间: 2010-11-15 21:54
五证:是指痞、饮、滞、燥、烦五种病机分类,为经方家和医经家所共用。
痞:是指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阻于心下致气机升降不得而现痞闷不适者。临床以少阳和厥阴病多见,病情表现为寒热错杂。
饮: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胜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证在三阴,其本为寒。
滞:是指气滞血瘀痰凝。证在三阴,其本为寒。
烦: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为之躁。临床以心烦不宁,失眠懊恼,躁动不安为表现。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阳明实热病。
燥:是热伤津血亏。多由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至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能润养肌肤不能养心神,出现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神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致出血,或大便干硬,神昏谵语。证属阳明,其本为热。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8-13 01:18
痞,燥,烦,饮,滞
痞,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通。一般见于六纲之少阳厥阴病。是本寒热。
燥,热伤精血亏。经云,诸涩枯涸,干劲驺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者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其本热也。
烦,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
饮,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2-15 18:19
学习收藏了
作者: blueocean    时间: 2012-3-9 17:54

五证:痞,烦,燥,滞,饮。
在确定六纲基础下辨别五证.能使辨证更加准确.更加完美。
痞:一般指心下寒热互结,会出现心疼.拒按.满涨等症状.少阳多见.以小柴胡.及泻心汤为主.
烦: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为之躁。指热.或热阻不降.或心受水欺而出现的心烦.以三阳为主.
燥:以无津液,.无血滋养而为燥.多见皮肤干燥,身材瘦弱.大便干硬.以阳明为主.三阴水盛血少.或津亏也会产生燥证.
滞:有血淤.痰饮.气滞.实饮不化.寒热互解停滞.滞是停滞不通的意思.阴阳都会有.不拘束于任何一纲.
饮:有支饮.痰饮.溢饮,留饮,伏饮。一般三阴多有饮证.治疗以温补.或吐法.或破坚为主

在复习一下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2-3-9 19:13
在复习一下
——再复习
痞,复习一下。你以为就是心下痞吗?
烦,热证。不是“燥”。
············

“饮:有支饮.痰饮.溢饮,留饮,伏饮。一般三阴多有饮证.治疗以温补.或吐法.或破坚为主”。

你平时这样搞吗?你要补啥?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2-5-4 11:39
在学习中
作者: 蜘蛛    时间: 2012-6-28 09:07
先收藏后学习
作者: 中医小学生    时间: 2015-6-8 07:06
收藏了,谢谢
作者: 余秉善    时间: 2015-7-14 17:37
还在背六纲中,先看看,留个记号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9 16:36
五证:痞、烦、燥、滞、饮。即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7-15 16:46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