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对《伤寒论》卧寐的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甘草堂
时间:
2010-11-7 14:31
标题:
对《伤寒论》卧寐的认识
在《伤寒论》少阴病篇
原文中,明确言及卧寐者有
10
条,若除去非少阴病的内容,再加上少阴寒化证应当出现的提纲证见证,以及虽不言卧寐,但却可能出现卧寐异常的相关条文,如
“
心烦
”
、
“
欲死
”
等,则篇中相关条文超过半数以上。提示卧寐异常是少阴病的重要见症。
卧寐反应少阴心肾阴阳的状态
卧寐是形神安宁的状态,形神安宁是以阴血之静用事为特征的阴阳协调状态。阴阳协调,根在少阴。阳主动,阴主静。卧寐无论是指睡眠,还是躺卧、安静状态,都是以静为特征的,其发生的主要机理是:静由阴主,其中睡眠则是阳入于阴,阳用藏而不彰。阳在外,阴在内,阴阳水火的升降、转化、协调,是卧寐发生的关键。少阴在脏为心肾,心主火,火属阳主动;肾主水,水属阴,阴主静,入夜之安静、睡眠皆由少阴肾水所主。精藏于肾居下而内守,神舍于心位居于上。上为阳,阳主明,故神以彰明为常;下为阴,阴主藏,故精以隐含不露为宜。精、神皆为人体之所贵,宜藏而不泄,二者协调,又互为其根。阴阳水火的协调平衡是精神内守的前提。
水火为阴阳之征兆,人身之水火主于心肾,精神分藏于心肾,故卧寐主于心肾。《冯氏锦囊》指出:
“
夫人之神,寤则栖心,寐则归肾,故寐者,心神归于肾舍也
……
故不寐、健忘两证,虽似心病,实由于肾虚也。
”
同时,天人相应,人身阴阳随天阳变化,而有卧起寤寐。
《临证指南医案》说:
“
寐之由乎心,必赖肾之交,精形合神,阴能包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
”
总之,少阴心肾主持水火阴阳的升降变化,从而决定着卧寐的正常与否。诚如《古今医案按
·
不寐》所说:
“
寐虽由心,必赖肾之上交,精以合神。
”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31 09:30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