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正告张功耀: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9-15 17:58
标题:
正告张功耀: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2-1 18:55
标题:
正告张功耀: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
正告张功耀: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
目前张功耀在没有弄清什么是科学的时候,就挥舞起“科学”的大棒,狂吼乱喊中医不科学,中医理论是土匪黑话,大肆宣扬告别中医中药。现在,我们有必要提请张功耀:先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再来评论中医中药。
科学是知识,殿堂很高大,决非狭隘小庙
李侠先生发表于《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4年第6期的文章《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说:“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从词源学的角度上说,science 一词来自于拉丁文scientia,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知识,因而科学在我们曰常的理解中就包含着知识的内涵。在古希腊语中没有相应的词,只有一个与此相联系的词(episteme),这个词从词源学上说就是来源于一个意指坚固性和稳定性的词根。对此,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科学的进程导向一种稳定的平衡,导向我们的知觉和思想世界的稳定化和巩固化。由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一个很晚近的事情,按照西方学者的传统的观点,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始于16世纪(哲学家怀特海的一本著作《科学与近代世界》,把16世纪作为近代科学的起源),而科学一词获得现代的意义更是很晚近的事情。”
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曾经考查了“科学”一词的来源。他在“天地生人讲座”的一次报告中说,据他研究,“科学”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是知识的意思。后来,曰本人在翻译时译成:科学是分科之学,哲学是综合之学。我国是沿用曰本人的翻译。1970年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Science(科学)一词的解释中,确有arranged(分类)的意思。直到现在,我国有的词典对科学一词的解释,如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对“科学”的释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仍然明显地带有“分科的”含意。《辞海》对于“科学”的界定与此相似,也是三大知识。说明我国科技界与世界科技界的认识相似,“科学”就是系统知识。
科学是知识,因此就有“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张功耀《被误读为先前阔的古代科技史》说:“中国古代无科技”。既然科学是知识,我国古代没有知识吗?没有知识的中华文明,还能叫文明吗?在我国古代的辞语中,虽然没有字面上的“科学”一词。但是,我国古代关于知识的记载,对于知识的追求,那是不可否定的。《礼记• 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必须先格物致知,有了知识才能有好的作为。“学而优则仕”的规则,从一个侧面说明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是需要知识为基础的。
有学者指出,对于知识的追求,中国的“格物”一词与古希腊拉丁文的“知识”一词两者含意是一致的,都比目前对“科学”一词的解释要来得准确。因为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不能仅限于分科的,不可将反映综合性的客观规律知识,排斥在科学之外。事实上,现今的西方科学,也已发展了宇宙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一些综合性科学,至于新兴的各种交叉科学正在雨后春笋地发展成长。可见,不论是分科的,还是交叉的、综合的和整体的,只要它们确系属于各自客观规律的反映,都应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之内。并且,中国古代的“格物”的含意---穷究事物的原理,比之古希腊的“知识”更为准确而深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科学的理解,比之古希腊和近代西方都要准确、全面。由于中国的格物,长于整体观察,导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千余年;但在近代的分科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科学。
随着认识领域的不断扩展,科学所含盖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管理是科学,预测、心理也是科学。弗洛伊德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解梦析因都成了科学。2004年评出的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首---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组成的96%而目前已知的物质和四大基本物理力仅占4%,说明人类已经认识的领域是很有限的。科学的殿堂无比宏阔,就像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开代表大会,中医的席位自然不能缺。如果“科学”是“科学主义者”所规定的,只有天文、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几个少数自然科学,才算科学,是一个狭小的庙宇,就那么几位小神,中医自然就不会进去了,也不可能占有席位。现在的情况是,科学的殿堂已经是人民大会堂,中医能徘徊在外吗?能长久地不参加时代的盛会吗?
张功耀肆意污损中医,说中医是巫,是骗子,中医理论是土匪黑话,中药是毒物、污物、异物,纯属居心叵测的污蔑,完全不懂何为科学。
试论中医在科学殿堂里的位置
既然科学是分科之学,每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有自己独立的学术理论。那么,中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理论与西医的有何不同?如果没有不同,就不能成为独立的中医体系。
中医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与现代西医同属一个领域,面对的都是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但是,它们对于人的认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西医用解剖的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中医用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的广泛联系。西医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心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等,都不是中医的内容。
中医研究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研究人的脏腑与天的五气四时的关系,研究人的五脏与地的五味的关系,研究人体的七情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针灸按摩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天然药物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生理机能、生命物质的适中、和谐、通畅的重要性,研究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药物如何配伍、如何减毒增效,研究如何通过辨别证候进行立法处方选药,如何调整药物等等,这些都不是西医学的内容。
“同行是冤家”,既然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为研究对象,其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欧风东渐”的初期,科学未能救国,文化已遭涂炭的旧中国,政府纵容西医围剿中医,造成了长久的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争。其实,人们只看到了中医对于实证解剖认识的缺陷,没有看到大量中医的“知识产权”被剥夺,其严重影响至今难于说清。比如,中医对于脏腑的认识,自古相传,自有其“确切”的涵义,西医的解剖概念,不是选择外来语拼音方式,比如沙发、拖拉机之类的新词,而是借用中医的传统固有术语,一律译成中医的五脏六腑的名称,造成了“乌鸦占了喜鹊窝”,西医的心脏不叫“哈特”却叫中医的心脏,几千年“知识产权”被无情剥夺,反而说中医不明脏腑,不懂解剖。
中医的脏腑是关系的脏腑,而不是解剖的脏腑。中医从来不曾说肝脏肿大、缩小,也不说肝有脓肿、肿瘤,中医只说肝阴肝阳、肝气肝血,只说肝与五味、五气、四季的关系,只说肝木火刑金、肝气犯胃、克脾,中医从来不曾在器的结构上下工夫,而是在肝的广泛联系上做文章。在广泛联系与影响之中,讨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使人保持平衡、恢复健康。
人体是分层次的,可以分十几层,各层有各层的结构与功能,互相之间互有影响而不能取代,中医抓住了独特的东西。比如,人的皮肤,人的意识。当然,西医一样看得见这些东西,只是重视的程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
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观点现代医学也许承认,但是,在对待具体病情的时候,中医始终坚持把这些理论贯彻到具体的诊疗活动的始终;西医则知道有这一说,在具体的诊疗活动之中,根本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认为“离题太远”,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中医则不然,中医对于疾病性质的认定,对于治疗法则的确定,对于治疗药物的概括,无一不是基于这种认识;不这样认识,而是按西医的病因病理开药,那就不是真正的中医。
对于人的精神活动对疾病的影响,西医只在“疾病成因”里“轻描淡写”地提一句,或者用“莫须有吧”的态度对待之,始终不会作为主要根据,中医则不然,它必须考虑病人的感受,必须以病人的主观感觉为“客观依据”,进行辨证论治,否则就不是中医的特色。也就是说,中医完全“信任”病人的证候,西医则一定要抛开证候,去“进一步”靠仪器寻找疾病的形态本质,认为只有具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理病灶,才是疾病的本质,才最可靠,才有可以攻击的靶点,有可以阻断的受体,有可以切除的病灶,有可以置换的脏器。
疾病的“病理病灶”是从哪里来的?是病理病灶决定病人的证候表现吗?老子说“世间万物,有生于无,无生于有”。病理病灶的形成,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然后才能进入“纳入标准”,被现代医学诊断为某种疾病。但是,许多慢性病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在没有形成“理想的”病理病灶的时候,往往就有了不适的“主观证候”,微观领域已经起了复杂的变化,中医学已经可以抓住这种证候,可以消除这种证候了。相同的病理病灶,其临床证候并不相同;同一个病人的相同病理病灶,可以动态地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也就是说,不是病理病灶决定证候表现,而是复杂的微观变化决定了病人的证候;证候与病理病灶分别反映疾病的本质,证候动态地反映健康状态,病理病灶长久地存在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二者可以互相影响,不可以互相取代。中医和西医分别抓住了疾病不同的东西。
现在的中医,由于受现代医学的影响很深,已经没有不知道解剖的中医了,也就是说,尽管他们执中医之业,对于西医药了解的水平,往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当代的中医专家,是除了知道西医知识之外还知道中医知识的“两通专家”;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许多中医专家的西医知识是西医专家的水平,中医的知识反而是不太高的“中工”水平,这种现象才引起了老先生们的忧虑。
中医老先生们为何而忧?因为中医要丢,或者已经丢得太多了。他们的胸怀是宽广的,他们知道中医不是中医人的私物,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产,是中国对于世界的第五大贡献。他们说:“学我者,必须像我,超过我!”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超的思想境界,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手里的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珍宝,千万不能在自己的手里丢了,薪火一断,同为罪人!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不是安度晚年,而是南上北下,传经送宝,收徒授业。在国家危难的SARS时期,八九十岁的吕丙奎、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周仲瑛、路志正、焦树德等等,都活跃在人们的眼里,成了年轻一代中医的坚强后盾,这是只有中医界才展现出来的“群英会萃”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医独特的学术本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世人刮目相看。只有别有用心者,或者无知的狂人,才会肆意践踏她!
2006、9、8
说明:原文是曹东义先生传给李源老师的,我从李源老师处得来,代为转发。
曹先生表面上是对张功耀说,其实是在告诉大家,什么中医?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