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取缔或恢复中医坐堂”的专题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9-15 17:05
标题:
“取缔或恢复中医坐堂”的专题讨论
作者:
李源
时间:
2007-3-8 09:57
标题:
“取缔或恢复中医坐堂”的专题讨论
“取缔或恢复中医坐堂”的专题讨论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有兴趣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吧
编者按
1月31曰刊登“取缔或恢复中医坐堂”的专题讨论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许多热情读者来信或投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中医坐堂是否应该回归、怎样回归的问题,各方依然观点不一。“前店后场”这一千百年来中医行医的传统模式已广为民众熟知并接受,要求其回归的呼声各地此起彼伏,然而在医疗市场曰益规范、现代医学极为发达的今天,倘若中医坐堂“重现江湖”,必然会与之有所冲突,需要加以调整。本报对该话题将继续关注,现选登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
支持方
中医坐堂是民心所向
□ 郭超卿 河南中医学院
关于中医坐堂是否应该回归的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作为中医药界的一分子,笔者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坐堂医回归的意义。
中医坐堂 源远流长
中医坐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起始于东汉名医张仲景。其后历经风雨,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一种固有模式,绵延千年,广布于全国各地的城镇乡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医疗模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民身心健康的调护,做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贡献。在中国几千年的医药史中,具有无法撼动的历史地位。其中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中医坐堂模式有: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广州的陈李济、天津的达仁堂、重庆的桐君阁、长沙的九芝堂等。
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营之道。我们不妨举两个例子予以展示。
北京同仁堂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信条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体现其爱国爱人之心,仁药仁术之本,以及以义取利、以诚守信的精神之道。
杭州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胡雪岩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勿真,修制务精”,这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中医坐堂千古流传的固有模式,大略可用“前店后场”四字概括。随其规模大小,有的称为“前店后场”,有的则称为“前店后厂”。也就是说,整个坐堂医体系的前部是药店与诊堂合一的门面,看病取药,同在一室。后部为中药饮片、制剂加工的场所:切铡炮制,炒炙煅飞,蒸煮燀淬,发芽发酵。各项工序,分部进行,可谓井井有条;所制药品,丸散膏丹,可谓样样齐全。二者相合,则为一套完整的医药体系。“中医坐堂,前店后场”是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古代的中医,既为大夫,又是药师,医药不分家,其中很多还是独立经营的个体老板。他们既通医道,又明药理;辨脉诊病,针灸推拿,采药制药,可谓样样得心应手。古代的坐堂医,医药结合得非常紧密,真正做到了“医知药情,药知医用;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恢复中医坐堂,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虽然有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但总体来讲,应该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医坐堂 民心所向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广大群众经常向政府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政府虽三令五申降低医疗收费标准,调低药价,但收效并不是十分明显。医疗等级越高的医院,其收费标准就越令患者望而却步。病情处于无奈之时,患者却又不得不倾其家资就医疗病。百姓无可奈何,医疗系统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再观社区医疗诊所,除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有比较系统的规划外,其他的县乡村镇则难以达到开办社区医疗的条件。那么,要为黎民百姓的就医提供服务,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中医坐堂的模式,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简,是说它模式简单,投资小,易于在全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建立;便,是说它方便群众,因为其星罗棋布,最大限度地分流了患者,使得患者不用排队看病取药,免去了不少麻烦,节省了不少时间。验,是说它治疗效果好,中医治病,以其独有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常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疑难杂症的治疗。因此,深受百姓的信任。廉,是说它价格便宜,因为中医坐堂投资小,雇员少,药品进购渠道直接,部分药材还可以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又加上其自主经营的模式,减少了很大一部分资金消耗。所以,百姓在就医时也就得到了价格低廉的好处。以上四点,充分说明了中医坐堂的优势所在,这也正是民心所向的关键点。
与此同时,我国如今又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人才,如果协调得当,就可发挥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这样,我们既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解决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和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中医坐堂 医药兴旺
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不同的病证处方用药,汤药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用药方式,而汤药又是与中药饮片紧密结合的。所以说,发展道地药材,精工炮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与此同时,坐堂医在合理用药、提高疗效方面,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准。中医坐堂,医药一体。它不仅可以为百姓的就医带来便利,同时又可以充分扩大中医药人才的就业需求,还可以带动中药种植业的发展,使药材种植地区的经济总量得到较快提高。
由此可见,中医坐堂,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如果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比如说,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医保制度,把更多的中药纳入医保范围;规范中药药品的品质和生产流通秩序;最大程度上限制中医药行业的逐利倾向;加大对中医药行业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等等。那么,中医药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完善的运行体系,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和谐发展。
这样,中医药将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医坐堂也将可获得新生。同时,中医坐堂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面向全国的县乡村镇一级单位一步步推广,使其在全国达到规模化、网络化的程度。如果形势发展良好,我们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向国外发展,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创造更多的荣誉和财富。这不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同时又是有利于中医药事业重塑辉煌的大好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体来讲,坐堂医的回归,是民心所向,同时又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模式有利于解决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医疗模式,有利于振兴中医药事业。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培养出合格并且适量的坐堂医,让百姓放心的坐堂医,真正能为中医事业兴旺添砖加瓦的坐堂医。只要坐堂医的素质有了保证,受到百姓的欢迎,那么其春天也就将要到来了。
反对方
“中医坐堂”已不是现代中医发展的主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当下复兴“中医坐堂”的声音渐有增强之势,究竟应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事关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问题。笔者以为,“中医坐堂”已不是现代中医发展的主流,不应提倡。
“中医坐堂”社会落后时期的产物
从古代到现代,中医经历了从串乡医(游医)到坐堂医、再到医院的发展过程,从自由行医的个体模式到有组织、有分工的集体模式,表现了中医医疗模式的巨大进步。“中医坐堂”,应该说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展以个体经济为主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医学,特别是西医学发展尚不兴盛,与中医相比明显处于弱势,老百姓对中医的崇拜和需求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当时不论什么病,不论病情多复杂、多严重,也不管治疗结果如何,中医的诊治成为了当时社会惟一的凭借。也就是因为当时社会对中医的绝对信任,才为“中医坐堂”创造了条件,当时老百姓看待中医的“三根指头,一个枕头”,就像看待现在的X线、CT那样神奇,中医的思辨性推论在那个时代就是绝对的真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西医学的强力发展以及它对社会形成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老百姓对过去“中医是惟一的依靠”的求医观念开始动摇,现在的城市人看病不做现代仪器的检查已经不习惯,现代仪器的检查也成为中医临床最终诊断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在中医临床的自然发展中,“衷中参西”已普遍存在于中医临床,现代医学的诊断逐渐成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前提。其中原因虽然与医学发展、社会需求和医生责任有重要关系,而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即“衷中参西”较之于单纯中医在诊治上更为科学。所以,在医学发展、社会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现代,再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落后的行医方式重新恢复并作为现代中医发展的重要方式已经不现实了,是有违中医自然发展规律的。
发展地看,“中医坐堂”是一种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行医方式,在当时的时代所以能存在发展,是因为那个时代具有它生存发展的条件,而在今天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它已无优势和先进性可言,已经没有了重新生根发芽的土壤。社会就是在新旧事物的不断更替中发展前进的,中医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中医坐堂”作为主流医疗模式退出历史具有它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医要发展,只能向前走,“复旧”即意味着倒退。
“中医坐堂”具有时代缺陷
传统的“中医坐堂”,其形式就是一个中医个体诊所,它惟一凭借的仅限于中医传统的诊治方法。试想,在现代医学极为发达的时代,在疾病的诊治上没有现代检测方法与仪器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疾病的诊治,一旦发生不测,你将如何向病家解释,你又将凭借什么来说明自己的无辜?在法律法规较为健全的现代社会,这种行医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缺陷。现代社会,大众的医学素养已经有了普遍性的提高,在对疾病的治疗上他们不再盲目崇拜,不管你采用的是中医的方法还是西医的方法,看重的是你是否选用了最为科学的诊治方法。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以病情需要为根据,该用中医就用中医,该需要仪器检查就用仪器检查,实事求是。而传统的“中医坐堂”,仅凭传统的四诊已难满足现代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面对病人,作为医生的你仅凭借传统的望闻问切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吗?尤其是面对一些危重病人你有这样的把握吗?出于医生的责任,你一定会三思的。所以,没有基本的现代检测仪器作为支持,没有处理应急情况的条件,在现代社会需求下中医的“堂”就很难坐下去。国家所以再三取缔“中医坐堂”,也应该是因为这一陈旧医疗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中医坐堂”可有条件地成为主流中医的补充
主流中医就是代表中医发展主流方向的现代中医医院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省中医院、南京中医院等省级中医院,这些医院不仅有众多的知名中医专家,更有配备精良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没有这些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中医院作为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的基地,中医的研究就不可能走向深入,中医期待的突破性发展也就难以实现。中医现代化作为中医发展的方向,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无论人们的认识多么不同,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大量借鉴西医知识深化中医理论、提高临床水平,已经是势不可挡。与科学发展同步,与时代发展同步,是一切自然科学共同遵循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以目前的医疗现状而言,“中医坐堂”可以有条件地作为主流中医的补充。所谓“有条件”,就是对坐堂医生的资格要严格审查,不是所有有中医职业医师资格的人都可以坐堂,而是仅限于那些知名的老中医专家,特别是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中医,让他们有一个发挥余热的去处。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不能将坐堂医生当成销售药物的机器,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摆设。对“中医坐堂”有条件地允许,还有两重意义:其一,“中医坐堂”说到底就是“个体行医”,这是一个难以监管的群体,因为其医疗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很难用西医的标准条例来要求,如果无条件地放开“中医坐堂”,难免引起医疗市场的混乱。其二,在于避免它对主流中医的冲击,防止对中医发展形成误导,使中医走向歧途。
有一种观点认为,提倡“中医坐堂”,是为了优化中医发展环境,防止中医西化。试问,一个与现代科学完全不相容的落后模式何以能使中医得到发展?这种认识是对现实的逃避。中医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应当融入现代社会中,融入现代科学中,与西医结伴而行,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同样,中医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化。远离时代必然落后于时代,融入时代中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