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别让医生杀了你(zt)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9-15 16:49
标题: 别让医生杀了你(zt)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7-3-23 19:45     标题: 别让医生杀了你(zt)

特将此文奉献给各位科学头脑们!

作者简介:VERNON COLEMAN——英国著名医学博士,名誉科学博士;其90多本著作,被译为22种文字,畅销印多个国家。全世界数百万读者阅读他的周刊专栏,十分之一的英国家庭,把他的医疗热线当作福音。
通常,发达国家的人们会把巫术看成落后和有点搞笑的玩意儿仅仅因为那些头插羽毛、脸上涂鸦、身穿草裙的巫师说自己要死了,就深信不疑,认为自己真的要死了,对此,我们往往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样的事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而我们的人身是有保障的。殊不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那些愚昧、易受侵害的原始居民——样,也受着巫医的摆布。不同之处仅在于,我们虽然不会听命于身穿草裙、头顶鸡毛毛的人,但对身穿白大褂、口口声声依靠科学诊断的人却言听计从!


      没有人知道每年究竟有多少人死于医生之手,显然,医务界人士无意披露这样的信息,—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因此将大多数病人吓跑 。毕竟,医学正面临着各种替代疗法的激烈竞争,而正统医学的安全性并不比替代疗法好多少。医生们对此羞于启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的曝光,将迫使他们陷入无休止的诉讼之中。全世界大多数医务人员,想必会对我所提供的证据视而不见(尽管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确实是事实:总的来说,由于医疗的失误而导致病人生病或死亡的严重危害性甚至可以与心脏病和癌症相提并论,医生在治疗中给病人造成的问题往往比他们所解决的问题要多。对“每6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的住院其实是由于医疗失误造成的”这一说法,我想私下里是很少有医生会提出异议的,但许多医生会因为我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这一观点而感到不快。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抱怨就是,我的言论给他们的职业抹了黑。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希望我从此闭嘴或者远离此地,医学领域内的事最好还;是让医生们去打理吧。


      病人死于(不仅仅是得病)医生之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医生都属于邪恶之辈;相反。多数医生的为人都是很好的,他们的行医动机相当纯正:他们试图通过提供一种有益的服务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诚然,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一些心术不正的医生,但其数量决不会比会计师、律师和房地产商这些职业中的邪恶之徒更多。
医生造成病人死亡或生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许多医生在专业技术上的无能。问诊本是医生诊断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他们通过与病人交谈(更重要的是聆听病人的倾诉),与病人进行沟通。虽然你可能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但交谈和倾听确实是医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手段。


       多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生可以使用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然而,这些仪器却在病人和医生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医生们往往完全依赖仪器,所作的诊断全凭仪器检查的结果,而不是根据鲜活真实的客观事实。这样的诊断当然很难引导正确有效的治疗。


      医生们最为常用的医疗设备就是听诊器,这项如今具有历史意义的发明,使得医生可以从容倾听患者的胸部,而不必像以往那样把耳朵贴到病人的胸前。听诊器从形象上提升了医生的地位,但它也是第一件在医生和病人之间筑起屏障、使之产生隔阂的医疗设备。自从瑞尼·林奈发明听诊器以来,医患关系就因彼此间得不到尊重而显得逐步疏远,甚至有所伤害。

       几年前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医生在诊断时更多依靠他们的大脑而不是仪器的话,那么每10名死亡的患者中就有1名至今仍有可能活着。

        医疗仪器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它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事实上你我的身体存在着许多不同。更糟的是,医疗仪器经常发生故障,并有维护不良的情况。商店会经常校验他们的衡器,但问问你的医生吧,上一次他是在什么时候校验血压计的?没准他会脸红的。

        试想一下,医院里拥有的数千件医疗设备就一定比你厨房里的小家电更可靠吗?可以相信,医院购置的新设备中有相当部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

       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担心的话,那么再让我们瞧瞧:许多使用那些仪器的医生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它们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调校,更不了解如何判断仪器运作是否正常。如果真是这样,你还能在接受检查时泰然处之吗?

       造成医疗事故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天真和商业上的无知。总之,医生们远不如人们想像和期待的那样聪明。更可悲的是,由于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向引以为荣的事业正在受到利欲熏心的制药商的全面控制。

       至于医务人员中有人被制药公司所收买,那究竟是因为其自身的贪婪堕落,还是因为存在上述的天真和无知,目前我还难以确定。但我认为大多数医生都太过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世界也过于隔离,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是否已掉入世界上最贪婪的制药业的陷阱。

        在中世纪,人们不愿到医院去的原因是:从那里活着出来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那些有幸捱过庸医和护土”治疗”的人们,最终仍可能会死于病房中的交叉感染。这种情况直至20世纪才有所改观,这得益于麻醉剂、消毒药物和抗生素的发明。医院里的患者因此有了相当大的痊愈和康复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现代医药又一次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生们也再一次成为导致死亡和引发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有证据表明医生导致的严重疾病与癌症、心脏病一样多。看来所有的医院也许都该在它的门口贴上这样的就医警示牌:每6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的住院是由医生误诊引起的。
政客无疑也该为此类灾难性的现象负责,因为正是他们把医院的控制权交给了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无能的官僚体系。

        在许多国家,医院中的护士人数和床位数正逐年减少,但行政管理人员却在增多。病房被关闭或闲置的同时,管理人员却花费大量金钱去购买巨大的壁毯和进口的花卉,还要在高级酒店安排奢华的周末聚会。
换个电灯泡本是一桩小事,几乎不花什么钱,但在这个官僚机构中却耗时费力,需要经过5名行政管理人员的层层报批才会安排1名电工去更换灯泡。因此有的护士宁愿自己贴钱购买灯泡,自己更换,毕竟这比填写各种烦琐的表单要快速和容易得多了。

       我们可以抱怨无能的管理人员,但我们更应该谴责那些授予他们权力又听凭他们滥用职权的政客们。政客和管理人员浪费金钱和滥用权力,无疑削弱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但传统医疗成为病人健康威胁的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是:医疗机构把自己——从肉体到灵魂都出卖给了大制药商。

       如果你认为医生给你开处方时都以科学为依据,都是对症下药的话,那你真是太天真了。多数医生并不知道药物是如何被研究开发出来的。当医生掏出纸笔开处方时,他只记得医药公司代表介绍的那些药物,或是那些医药公司广告中宣传的药物。

         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的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

       说到广告的真实性,就连二手车的推销广告也?*品广告面前甘拜下风。医药公司和它们旗下大量收入丰厚的雇员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在这些残酷无情的人面前,哥伦比亚的毒枭无异于一些不谙世事的童子军。不少医生处方的药物几乎完全无效,其中多数不仅无效,而且具有危险性。多数制药公司在试验了他们用于动物(无法预计在人类身上会产生什么作用)的药物之后,就极不人道地用推销洗发香波、香烟、汽车和香水的方法将它们通过医生推销出去。政客、官僚和医生携手,使医疗水平退化到了中世纪时的状态。

最有可能杀害你的,不是你的家人、朋友或是某个劫匪、盗贼、醉酒的司机,而是您的医生。病人死于(不仅仅是得病)医生之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医生都属于邪恶之辈;相反,多数医生的为人都是很好的,他们的行医动机相当纯正:他们试图通过提供一种有益的服务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诚然,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一些心术不正的医生,但其数量决不会比  
会计师、律师和房地产商这些职业中的邪恶之徒更多。没有人知道每年究竟有多少人死于医生之手。显然,医务界人士也无意披露这样的信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因此将大多数病人吓跑。毕竟,今天的正统医学正面临着各种各样替代疗法的激烈竞争,而正统医疗的安全性并不比替代疗法好多少。医生们对此羞于启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的曝光将使他们陷入无休止的诉讼之中。

  最近看到一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名叫《别让医生杀了你》的书。掩卷之余,我不禁骇然!难道,我们意识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那种对医生的信赖感竟然如此的“荒唐”?!难以想象——我们居然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这些为了所谓的临床费(其实也就是回扣)而不顾什么所谓的医德的“现代版白衣天使”。可是我又不得不相信这的确是可怕的现实!我曾经有一位朋友,也是我大学的同学,他的职业在我们的社会中称作“医药代表”。他曾经给我写信,信中曾经真实地流露过他的心迹:

  “……这个月,我手头已经没有任何工作费用了,还欠了医院客户一屁股的帐(是大夫们用了几个月的药品之后的回扣,好听的名字叫做临床观察费)。世界真的很奇妙,你求爷爷告奶奶地想尽办法让药品通过院长主任点头之后在医院里开始试用,又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感化医生多开些处方以扩大药品的销量,背过身来就可以大骂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畜生们胃口太黑。你就像一台勤劳的ATM自动取款机一样每个月吞吐着被称做各种支出名目的人民币。如果,你在医院里药品的销量变魔术般地增长,你就是一名称职能干的医药代表;如果你的销量像一只睡着了的乌龟一样没有动静,那么,你就趁早玩儿完走人。你就是那张枯燥无味的药品月销量统计表格的附属品,它可以勒紧你的脖子让你透不过气来;也可以让你有腾云驾雾般的满足感。所有一切当然包括你所谓的人生价值的大小有无全仰仗这老兄脸上那条红线的箭头是向上还是冲下了。

  我的药送进医院之后卖得并不好。

  前几天,公司发来一份传真,白纸黑字——由于全国医药市场正在整顿,为了避免纠风的风险(触上整顿的霉头),公司决定改变所有产品的操作方法。于是,过去本就少得可怜的临床费也被取消了。先前临床大夫们对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药品不甚感兴趣,但是冲人民币的面子还时不时地照顾一下,这到好,没有了费用支持的进口麻醉剂被医生们彻底遗忘到了太平间。

  两三周之后,我的主管来电话启发我,过去的临床费不是不用,而是尽量换一些“温和”的方式,比如开会,买礼品什么的……他一再强调这个特殊的时期,操作手法一定要“温和”,“安全第一,懂不?”主管在电话里说。

  打个比方,给你一笔钱或者给你同样价值的几卡车大米,你觉得哪一样可心?毫无问题,是前者,对吧?现在,公司把同样的问题摆到了我的面前。公司不断地培训教育我们基层的医药代表“我们的客户有生理、安全、归属、被人尊重、认同、成就、自我实现等一系列的人性需要,我们的任务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去满足他们”;每次面孔不同的培训师也同样地告戒我们,不要陷在金钱促销的火坑里,因为一方面我们不可能持续满足医院客户群体曰益增长的胃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被纠风机关逮住把柄的危险。说来说去,就是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战略上藐视人民币组成的临床费本身,而在战术上重视每一分钱组成的临床费带来的客观效果。现在,公司就是要求我们医药代表必须做到,一方面安全地为客户提供大米,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享受到远远超出大米所值的心理满足。试着做那么一段时间的医药代表,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让大夫们面对人民币和大米产生相同的快感是多么的不现实。

  我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呆子,但我一直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公司明里所言的正规操作,那我的药品推广工作只有死翘翘啦,我的白衣天使们究竟需要的是银子还是大米,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不断地要求公司恢复以前的操作办法,我直截了当地在传真里说现在当婊子立牌坊的做法只会伤害到我孜孜以求的命根子——月销量。我的主管高屋建瓴地为我提出无数个建议,只是每次批给我的费用越来越少。

  我奋力地弥补临床费消失带来的销量下滑,可是根本无法阻止那销量表上滴血的箭头一路俯冲。离任务额度越来越远的月销量促使主管不断打电话监视我的出勤率。我也恨不得每天从街上绑架若干陌路人塞进医院打足我们的药品,再被我恶狠狠地一脚踢出医院……”


  我的药送进医院之后卖得并不好。

  前几天,公司发来一份传真,白纸黑字——由于全国医药市场正在整顿,为了避免纠风的风险(触上整顿的霉头),公司决定改变所有产品的操作方法。于是,过去本就少得可怜的临床费也被取消了。先前临床大夫们对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药品不甚感兴趣,但是冲人民币的面子还时不时地照顾一下,这到好,没有了费用支持的进口麻醉剂被医生们彻底遗忘到了太平间。

  两三周之后,我的主管来电话启发我,过去的临床费不是不用,而是尽量换一些“温和”的方式,比如开会,买礼品什么的……他一再强调这个特殊的时期,操作手法一定要“温和”,“安全第一,懂不?”主管在电话里说。

  打个比方,给你一笔钱或者给你同样价值的几卡车大米,你觉得哪一样可心?毫无问题,是前者,对吧?现在,公司把同样的问题摆到了我的面前。公司不断地培训教育我们基层的医药代表“我们的客户有生理、安全、归属、被人尊重、认同、成就、自我实现等一系列的人性需要,我们的任务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去满足他们”;每次面孔不同的培训师也同样地告戒我们,不要陷在金钱促销的火坑里,因为一方面我们不可能持续满足医院客户群体曰益增长的胃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被纠风机关逮住把柄的危险。说来说去,就是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战略上藐视人民币组成的临床费本身,而在战术上重视每一分钱组成的临床费带来的客观效果。现在,公司就是要求我们医药代表必须做到,一方面安全地为客户提供大米,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享受到远远超出大米所值的心理满足。试着做那么一段时间的医药代表,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让大夫们面对人民币和大米产生相同的快感是多么的不现实。

  我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呆子,但我一直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公司明里所言的正规操作,那我的药品推广工作只有死翘翘啦,我的白衣天使们究竟需要的是银子还是大米,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不断地要求公司恢复以前的操作办法,我直截了当地在传真里说现在当婊子立牌坊的做法只会伤害到我孜孜以求的命根子——月销量。我的主管高屋建瓴地为我提出无数个建议,只是每次批给我的费用越来越少。

  我奋力地弥补临床费消失带来的销量下滑,可是根本无法阻止那销量表上滴血的箭头一路俯冲。离任务额度越来越远的月销量促使主管不断打电话监视我的出勤率。我也恨不得每天从街上绑架若干陌路人塞进医院打足我们的药品,再被我恶狠狠地一脚踢出医院……”

  我的这位朋友曾经深深地陷入了自责和沮丧感之中。最终他远离了他曾经熟悉的一切,重新回到了学校,成为了一名边远地区大学的2002级研究生。我衷心为他的选择感到高兴,因为他现在的来信内容简单而快乐。

  我想我的这位朋友恐怕写下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而是一个还有良知的年轻人对自己道德观的一次洗练。并且这种经历恐怕很多的“医药代表”都曾经有过的。真要感谢Vernon Coleman博士,他从一名专业医生的角度说出了全球医疗界存在的怪现象。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医生、正确理解健康。《别让医生杀了你》的确是一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好书。Vernon Coleman博士写作此书的目的并非是要否定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就和作用,他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医生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把身体健康完全寄托在医生的手中是极端危险的。正是对医生过分的信任和依赖是我们的健康每况愈下。我们忽略了自己对身体的调养和锻炼,使它在药物和手术刀关怀中变得弱不禁风。其实,90%的疾病是可以自行痊愈的,更为可怕的是,对医生的过度信任使病人产生畸形的依附心理和弱势人格。但是,也正如本书作者Vernon Coleman博士在文中提到的“每六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的住院其实是由于医疗失误造成的。全世界大多数医务人员,想必会对我所提供的证据视而不见(尽管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确实是事实,我想私下里是很少有医生会提出异议的,但许多医生会因为我在公开场合表达了这一观点而感到不快。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抱怨就是,我的言论给他们的职业抹了黑……”Vernon Coleman博士用《别让医生杀了你》这样骇人听闻的名字写出的畅销书并不是企图哗众取宠,而恰恰是因为作为一名资深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医生的信任已经几近迷信。对于医生的服从已经成了盲从。这恰恰潜移默化地助长了医生在身份上的优越感,其实在Vernon Coleman博士看来,病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面对医生所扮演的弱势者的形象纯属多余。按照我们的经验,医生是属于那种高高在上、面无表情的从业人员,求医问药者往往要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在医生面前,再聪明的病人也会变得一无是处;不论是多么坚强的人也都会变得脆弱可怜。我们几乎难以相信却又无法否认——病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医生,自己却像被人抓住了罪证的犯人那样毫无人格!病人生病的痛苦几乎要被内心的屈辱感淹没,本来是理直气壮的花钱买服务的事,怎么就成了低头认罪的苦差?

  在本文的结尾,我更加想问问我们每一个人:权威(不仅仅是医生)真的就那么可信甚或是可怕吗?究竟,独立而自由的精神离我们有多远?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