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枕剑书生    时间: 2010-10-24 23:21
标题: 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1. 以下内容选自于《文汇报》5月15日第6版特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相关报道: 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束,他总要关照: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骂死!       现在,大师去世了,“有的话”,可以公开了。       首先是《黄帝内经》。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圣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国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礼膜拜呢。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其次是中医疗效。千言万语,惟疗效是硬道理,我们曾问他,怎么解释很多病,中药服下去,就是不死不活呢?       裘老听了微笑,说,我有“三非”答你疑问。       一非,今药非古药。中药的药效,讲究“地道”,大黄,肯定是四川的最好,山药,当然是河南温县的最好。可现在的药材,到处乱种,热带的,到东北拉暖棚也种,还大量地、偷偷地使用化肥,以缩短它们的生长期,你说这东西的有效成分会达标吗?疗效会好吗?       二非,今人非古人。抗生素发明以来,已影响了四代人类,体质已经今非昔比,用药还按“老规矩”,怎么会有疗效?       三非,今病非古病,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来,病种病类(包括病毒)变化已大相径庭,你辨病下药还是“按既定方针办”,怎么会有疗效?       记得他当年这番话直说得我们目瞪口呆:这就是说,像神农一样重新尝百草、像李时珍那样重新斟酌剂量的时代又要开始了?       他笑而不答,说,现在的中医,说穿了,都靠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但你不进反退,叫人怎么说呢,而政策是要变的,“基本国策”尚且要变,万一变了,你怎么办?       我们说,几十年来,中医界发了多少论文,报告了多少成果,难道……       “大都是虚的……”他无奈地笑笑,我反复说过,只有疗效是硬道理!论文和成果必须转为临床疗效,社会才服你呀。比如癌症,我这一生,看好不少癌症,也看砸了不少癌症,过了九十才豁然顿悟:要和癌症“和谐共处”。唉,可惜觉悟晚了,设若再假我阳寿一纪,我当整理出一套中医治癌的高效疗法,胜于西医远矣。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记录在兹,备有志者深思。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0-10-26 17:44
《黄帝内经》不但算不上经典,甚至是一本伪书。害了中医几千年。真正的《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谁也没见到。
这句话,我也是硬着头皮说的!
大浪淘沙,中医不濒临灭绝,是不会再生的!
假学术,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再不丢掉《黄帝内经》等几部谬论和学院教材,必然灭亡,也只有灭亡,才会显出经方医学的真面目,真中医才会浮出水面。
作者: 中医凡人    时间: 2010-10-26 18:12
中医也快成了历史文物呀!
作者: 附子干姜    时间: 2010-10-27 14:38
中医现状糟糕。一帮成天想着钱的人把持权柄,政府也从不会真正关心中医,他也不懂中医。
作者: 天龙    时间: 2010-10-31 13:55
哎,没辙。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