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感冒咳嗽病案 [打印本页]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10-8-10 02:00
标题: 感冒咳嗽病案
2010718,张##,男,34
病史简要:感冒四天,医院挂针不见好转。
刻诊:咳嗽,口苦,口干渴,咽干疼痛,头痛,汗出,寒热往来。食纳稍差,大便微溏,小便微黄。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薄白,尖边有瘀点。脉寸浮数有力,关尺弦细微数。
六纲辨证:少阳病
五证:饮,燥
方证: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80,黄芩30,生晒参30,炙甘草30,生姜30,大枣12枚,生旱半夏60
一剂,一煎分三服。

20100720
二诊:干咳,感觉有痰但咳不出来,喉咙干痒疼痛,汗出,食纳可,大微溏,小便正常。其余症状消失。
舌苔脉象:舌质红,尖有红点,舌苔白微腻。寸脉滑有力,关尺弦细微数。
六纲辨证: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
五证:饮,滞,燥
方证: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120,生旱半夏60,生晒参20,炙甘草20,粳米60,大枣12枚。
麦门冬药量做了调整,两剂,水煎分三服。
后来电告知病已全愈。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8-10 08:24
一诊:个人建议用小柴胡加石膏。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0-8-10 09:17
学习了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8-10 10:17
一诊:个人建议用小柴胡加石膏。
ymljd001 发表于 2010-8-10 08:24

食纳稍差,大便微溏,再加石膏大便会不会由溏转泻?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10-8-10 12:12
学习了
作者: 雨后春风    时间: 2010-8-10 13:59
我的意见,一诊就应该小柴胡和 麦门冬汤不知可以不?
作者: 王荣生    时间: 2010-8-10 18:26
可以小柴胡用到底
作者: rosakuang    时间: 2010-8-10 18:54
我不知道 五证的范畴
还有  第二诊的 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 我看不懂
我个人意见 仍然属于少阳 少阳郁热
请指教
作者: 合气道    时间: 2010-8-10 19:10
王老师认为“可以小柴胡用到底 ”
,可是,患者二诊时“干咳,感觉有痰但咳不出来,喉咙干痒疼痛”有了明显的燥证,小柴胡汤和解可以解决吗?
作者: 王荣生    时间: 2010-8-10 19:20
9# 合气道
燥证不成立,大便稀能算燥证吗?一片秋叶不能代表秋天。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10-8-10 19:27
“燥”证,津液干枯不足了,阳明火热伤及津液了。
不要见到太阴大便微溏就否定了“燥”证。
病人上焦“燥”啊。
作者: 沈杰--回归三坟    时间: 2010-8-11 19:03
突然想到了这段话“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里面有干姜,可以照顾太阴方面。
作者: Tina.    时间: 2010-9-22 23:37
呵呵,多争辩一下,看的更明白了。感谢!
作者: 青附子    时间: 2011-5-15 05:14
疗效很肯定,但是说理不透彻。一诊为何不照顾大便。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1-5-15 06:13
为什么照顾?怎么照顾?
作者: 伯阳    时间: 2011-5-29 20:29
zhongyi999 发表于 2011-5-14 22:13
为什么照顾?怎么照顾?

牛!下文呢?
作者: 经方至尊    时间: 2011-5-30 01:21
学习,一诊少阳中风,小柴胡汤切入病机,向师兄学习
作者: 理烈火    时间: 2011-6-18 20:26
青附子 发表于 2011-5-14 21:14
疗效很肯定,但是说理不透彻。一诊为何不照顾大便。

少阳病中,夹有寒饮(便溏),而小柴胡汤中,半夏就针对这个饮证.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1-6-19 02:04
回复 袁超明 的帖子

师兄,这个患者个人认为少阳,太阴都有,是不是可以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更好点呢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11-6-19 04:01
“六纲辨证”与“五证”,“方证”临床相应运用串讲





主讲老师:超明溯源



   (2010-8-17)





大家好,由于前段时间比较忙没来得及安排课程。





群里有学友向我提了个建议,说:“可不可以讲一下“六纲辨证”与“五证”,“方证”相应运用。在临床上还是不太懂得应用。”





这个建议提得好。





那么今天晚上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展开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在临床上我们首先要辨的是六纲的病位。因此我们叫“六纲辨证”。





比如一组症候群,我们通过这组症候群辨出一个“证”这个证就是我们辨的六纲病位的某一纲,与及“五证”当中的某个“证”。





六纲三阴三阳我们都知道了,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基础知识。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三阴)——少阴——厥阴——太阴。






三阳的病位:太阳(表)——少阳(半表里)——阳明(里)
三阴的病位:少阴(表)——厥阴(半表里)——太阴(里)






三阳的病状:太阳(实)——少阳(半虚实)——阳明(实)
三阴的病状:少阴(虚)——厥阴(半虚实)——太阴(虚)






三阳的病性:太阳(热)——少阳(半寒热)——阳明(热)
三阴的病性:少阴(寒)——厥阴(半寒热)——太阴(寒)





好了,“六纲辨证”的知识我们复习了一遍。下面继续复习一下“五证”的知识。





五证者,痞、烦、燥、滞、饮也。
解:五证,是经方家和医经家共用的病机。它包括痞证、烦证、燥证、滞证和饮证。





在六纲的疾病框架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的病
机参与,只有明确了五证的病机,与六纲辨证相结合,二者相互参校,才能指导
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而不
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解:所谓痞证,就是病情表现的寒热错杂,交阻于心下,痞闷不通,气机不
得升降,一般是虚寒水饮与湿热相互结,以少阳病和厥阴病为多见。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
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憹。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解:烦证,是指烦躁说的。心烦不宁,失眠懊憹,躁动不安为表现。这个证
候,多是阳明有邪热扰动,津亏不足,甚则扰动营血。属于实热的阳明病。但是
也有一些三阴的虚寒烦躁,属于真阳外越,临床要注意区别。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轻则脏躁
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

热也。
解:燥证,从火,是因为阳明实热,伤及津液,甚则波及营血,造成津血不
能润肌肤、养心神,皮肤干燥、痉动,心悸不安,情志异常,重则伤及血络,导
致出血。或者大便干硬,神昏谵语。属于典型的阳明病。






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
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饮证,就是通常说的痰饮,是由于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
,或厥阴的阴阳不和而产生的,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






盖此五者,诸病之本,六纲五脏,不离其宗。可以单行,或以互见,视其寒热,并以复方,或行单剂,庶能以全耳。  





解:一切疾病,表现不离六纲,病机不离五证。六纲辨证也好,脏腑辨证也罢,都不离这个共同的病机基础。五证象六纲病一样,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
证同见。要根据寒热虚实的详细辨别,来进行对证治疗,单独出现的,可以用单
方治疗,几证合并的,可以用各自的对治方药去合方治疗。






打个比喻,六纲辨证是“狙击步枪”,五证病机,则是“校准仪”。





我们把以上的基础知识都复习掌握了,下面我们来进行串讲临床上是怎样对应和运用的。





那么我们为了更好的掌握临床上的运用,直接就以病案的形式来讲解。


2010年7月18日,张##,男,34岁
病史简要:感冒四天,医院挂针不见好转。
刻诊:咳嗽,口苦,口干渴,咽干疼痛,头痛,汗出,寒热往来。食纳稍差,大便微溏,小便微黄。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薄白,尖边有瘀点。脉寸浮数有力,关尺弦细微数。



一个病案,我们应该首先要辨的就是六纲的病位。





再辨“五证”然后再去找相对应的方证。





归纳一下:六纲辨证:
          五证:
          方证:






我们来看看这个病案。





“咳嗽,口苦,口干渴,咽干疼痛,汗出,寒热往来,关尺弦细微数,大便微溏,小便微黄,舌质红,苔薄白。”这一组症状,我们辨为少阳中风症。

“头痛,汗出,脉寸浮数有力,”这一组症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还有太阳病呢?





是有的,但是以少阳中风病为主要表现了。





这个脉象为什么会浮数有力呢?





病由太阳急转少阳的表现。





我们来看看条文。






1、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2、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3、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4、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从上面的条文我们可以知道,虽然还有太阳病的一些症状存在,但是这个太阳病已经很轻微了急转少阳了。





我们直接就可以辨证为少阳病。





况且,条文上也讲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哪怕还有太阳病参与,我们也不用怕,直接按少阳病来对治就行了。





六纲病位我们给辨出来了,是少阳病。





那么“五证”又是怎样对应的呢?





我们再来看这些症状组合。





“口苦,口干渴,咽干疼痛”这些是热伤津液的表现,是上焦干燥了。我们辨为“燥”证。





病人没有“胸胁苦满,心下胀闷不舒,腹胀疼痛”因此没有“痞”证。






“食纳稍差,大便微溏,”这些是有水饮参与了。我们辨为“饮”证。





我们用五证来校对一下这个少阳病是否对证。





少阳病,本身有阳明热的参与会伤津液而至“燥”还有水饮的参与,大便微溏。这是其中一种病机。





那么另外还可以出现胸肋苦满,心下痞结不通,津液不得上下交通。在上面呢,就热伤津液,下面呢,就津液不得上交而化积成水饮,大便也会微溏。





大便干硬的呢?





也会有的。一方面合并阳明里实了,另一方面可以是上焦津液不得润下,下焦干燥,气机不得上下交换转化津液了,也会造成大便干硬。那么这个时候在上焦的津液不得下润也会郁而成痰饮。都是因为病邪在半表半里阻塞了阴阳气机交换的原故。





方证呢?我们都知道了,是“小柴胡汤”。





六纲辨证:少阳病
五证:饮,燥
方证: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80,黄芩30,生晒参30,炙甘草30,生姜30,大枣12枚,生旱半夏60。
一剂,一煎分三服。






小柴胡汤这里就不讲解了,大家可以复习前面的讲课。





2010年07月20日
二诊:干咳,感觉有痰但咳不出来,喉咙干痒疼痛,汗出,食纳可,大微溏,小便正常。其余症状消失。
舌苔脉象:舌质红,尖有红点,舌苔白微腻。寸脉滑有力,关尺弦细微数。






病人服药一剂后,“喉咙干痒疼痛,汗出,食纳可,舌质红,尖有红点,寸脉滑有力,”这是阳明上焦津亏不足的表现。属于“燥”证。





“干咳,感觉有痰但咳不出来,”这是阳明太阴错杂,“饮、燥”错杂所至。





那么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干咳感觉有痰而咳不出来。这又有另外一个“证”错杂里面了。是什么证呢?





是“滞”证。滞者,闭结不通也。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解:滞证,是指气滞、血瘀、痰凝,一般都是由于三阴寒邪造成的,寒性收束,导致气血闭阻,病邪留滞。
是不是有“滞”证错杂在里面了呢?





“大便微溏,,有痰咳不出,舌苔白微腻。”这些都是水饮证,“饮”。









这个时候以干咳,喉咙干痒疼痛,汗出,舌质红,尖有红点,寸脉滑有力,为主要表现,还是阳明燥热为主,太阴水饮很轻微。





因此我们辨证为:
六纲辨证:阳明太阴合病属阳明
五证:饮,滞,燥
方证: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120,生旱半夏60,生晒参20,炙甘草20,粳米60,大枣12枚。
麦门冬,半夏药量做了调整,两剂,水煎分三服。
后来电告知病已全愈。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





麦门冬:甘凉。主治心腹结气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专门清阳明燥热,养胃气的。还可以破结气。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这个药,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在这里可以主治喉咙干痒疼痛,有痰结不化,大便微溏。还可以去水饮。





人参,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养胃气,补津液。





甘草,也就是炙甘草,甘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补胃气津液而已。津液胃气足了,周身受益。





粳米,甘平。《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也是养胃气补津液的。





大枣,甘咸微温。《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大补津液。大枣不但养胃气,补津液,还能利水饮。





“大惊,四肢重。”这个证候也是我们六纲辨证说的水饮证。





而且这个药味甘咸,甘味药大多数都有去水饮的功效。





总结:主要症状:干咳,无痰,或有痰不得出,或痰黄而粘,口干渴,咽干疼痛不利,汗出。





伴随症状:大便干燥,或便微溏,小便短黄,或正常,纳差,心烦。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白腻,或苔白滑。脉洪滑或偏数。





今晚的讲课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网址: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extra=page%3D4


作者: 伯阳    时间: 2011-6-25 03:21
学习。一诊小柴胡汤加麻杏石甘汤行吗?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2-10 21:11
谢谢分享
作者: blueocean    时间: 2012-2-25 21:49
温习学习谢谢
作者: blueocean    时间: 2012-2-25 21:49
温习学习谢谢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2-2-26 14:47
一诊,如何照顾汗出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3-26 10:31
讲的详细,谢谢分享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2-4-24 13:18
谢谢分享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4-24 20:29
学习了
作者: 坚持到底    时间: 2012-4-25 11:35
讲的好,这种内容越多越好
作者: 四君子    时间: 2012-4-26 22:24
这样学习真是不错!
作者: 学思悟    时间: 2012-4-27 07:35
学习了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2-4-28 05:57
二诊太阴阳明合病属阳明  饮滞    讲解太清楚了,又所吴得。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2-5-27 00:02
好东西,呵呵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2-5-27 07:58
好东西

作者: cctv01    时间: 2012-5-27 11:25
治病先后层次问题。超明用方药次递对证,赞!
作者: 法宣    时间: 2012-5-27 20:43
精准,严谨,精彩!
作者: 楚山落月    时间: 2012-5-27 22:43
把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10 14:12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7-2-1 10:42
学术就应该如此,互相争论,才能更清晰的了解辨证用药。
作者: 江河湖海    时间: 2017-7-17 14:50
一口气看完了,心服口服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