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为亲人求诊----整理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5 09:14
标题: ------为亲人求诊----整理贴
首先感谢许家栋老师不厌其烦指出我问诊单的问题。

患者前日体温又低温转为37摄氏度。出汗已经不是冷汗。上次化疗后也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我从新填写了问诊单

问诊单


姓名:邹翠云 性别 : 年龄:60 婚否:已婚 民族:
长期居住地:唐山 职业:农民 单位:无
出生 19401018
病史采集时间: 2010年6月19         病史陈述者:代诉

发病时间:2010年3月
身高:155 体重:70kg 血压:120-80体温:37 心率:88
主诉: 心烦热,,盗汗,睡眠轻,一夜能醒10来次(有十几年历史)
       今年3月经检查发现患有卵巢癌,3期,在今年之前症状曾是五   
       心烦热,今年开始,只有脚心热。
     患者自述不觉身热,但患者儿女反映,患者皮肤发烫,冬季穿衣少却不怕冷。 在西医化疗后热象在化疗后几天有所减轻。(化疗反映很大)


现病史:2010年3月经西医发现患有卵巢癌,程度三期,由于患者比较乐观,切癌症反映并不明显,患者家属采取保守治疗,不进行手术,目前只进行了两次化疗。与患者交流,患者十几年来五心烦热。

既往病史:患者有轻微脂肪肝

父亲得胃癌去世
个人史:曾有过吸烟史,偶而会吸烟。喜欢辣食,酸食。性格外向,性急。家族史:没有遗传病
(家族史或遗传史:家族遗传有什么疾病,父母兄妹患病情况.)
对何种药物过敏:
服用激素史:无
手术史:2010年4月做过腹腔镜探查手术。

一、神色寒热
神志清醒  稍有疲倦和烦躁 化疗之后疲倦加重  面色黄 脸色晦暗
不恶寒  十几年的五心烦热  去年开始发现手心热不明显  脚心热明显
(二)汗出情况
平时宜汗出,活动后尤甚。睡时汗出。
(三)疼痛情况:

1、疼痛的部位:下腹部(左中右)轻微疼痛

2、疼痛的性质:○隐痛。
(四)其它部位情况:
1、心胸情况:胸闷  稍有运动气喘
2、腰背: 在检查出卵巢癌之前的一年时间  身体减减沉重 不想运动
经过西医的化疗 以及抽取腹腔积水等治疗后  身体沉重略有减轻
3、小腹:膨隆  
4、腿: 站立觉累
5、足:热
6、其他:由于体胖 上楼既喘

(五)、饮食、口味情况
1、饮食:、饮食还算不错 只有化疗后的三四天不想吃饭 之后食欲不错,喜欢吃凉,酸,辣,
2、口味:患者自述口味正常
3、口渴:不口渴
4、口感:口感正常
(六)二便情况
1、大便:大便每天一次。稍有排便不畅 但患者反映不粘腻,不密结(我感觉患者关于大便不畅的原因没有提供清楚)。
2、小便:小便色黄。喝完水后很快就想小便。夜起小便二次。
(七)睡眠情况:
1、失眠:病人不宜入睡。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时时惊醒。恶梦(有时会从梦中惊醒)。
2、晨醒后:早晨醒后意犹未尽还想多躺一会儿。
3嗜睡:不嗜睡
(八)劳逸、情志情况:
1、劳逸:身体肥胖。容易疲劳。困倦乏力。 动则气喘(上楼或跑步时)。平时不爱活动。喜欢坐着或躺着。
2、情志:自制力差,遇事冲动、易怒。性格外向,乐观开朗。

(九)月经带下情况:绝经


3、胎产情况(有无经历胎产?孕几产几?有无流产史?)
有三个孩子 ,无流产,
(十)舌诊情况(有数码相机者请上传舌苔照片)

1、舌体:舌体湿润  舌态偏瘦小
2、舌质:我觉得舌头颜色淡红 可能有一点不明显的偏紫
3:舌苔:舌苔厚。白腻苔上有浮黄。

(十一)脉象:
每分钟88次到90次左右  轻重取 皆有力 脉宽 粗  ,我感觉是弦脉。(我刚刚接触中医,不知是不是紧脉呢?)

(十二)发病规律情况:

1、病情无规律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5 20:44
由于患者性格马虎 我对问诊患者,其反映喝完水后很快就想小便。存疑。

故再次询问患者及其子女,患者并不是喝完水马上想小便。

小便黄,夜间小便两次左右是正确的。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6 10:07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6 20:12
等许老师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6-27 00:27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淡豆豉50 黄柏20
炙甘草10

四剂
水煎服只取首煎分三次饭后服用。
作者: 漫步    时间: 2010-6-27 10:06
老师方子里炙甘草30 ,又有炙甘草10,重复了吧?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6-27 11:19
老师方子里炙甘草30 ,又有炙甘草10,重复了吧?
漫步 发表于 2010-6-27 10:06


是的,谢谢漫步,
去掉那个10克的炙甘草就行了,
看来夜深疲惫有关,合方时重复了。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淡豆豉50 黄柏20


四剂
水煎服只取首煎分三次饭后服用。
作者: 肖童    时间: 2010-6-27 15:51
本帖最后由 肖童 于 2010-6-27 15:53 编辑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淡豆豉50 黄柏20
炙甘草10

四剂
水煎服只取首煎分三次饭后服用。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6-27 00:27


凌晨了,还在为论坛的求诊者开方,赞叹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7 16:23
感谢许老师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6-29 01:10
本帖最后由 mac100 于 2010-6-29 01:13 编辑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淡豆豉50 黄柏20


这里 栀子3是不是写错了?是不是30?(肥栀子十四五个,30差不多吧?)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6-29 09:28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淡豆豉50 黄柏20


这里 栀子3是不是写错了?是不是30?(肥栀子十四五个,30差不多吧?)
mac100 发表于 2010-6-29 01:10

栀子是30克,少打了一个0,
这里合了个栀子豉汤,
谢谢mac100  ,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40
龙骨30 牡蛎30 栀子30淡豆豉50 黄柏20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9 09:54
哦 收到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6-29 10:19
许家栋老师能分析下用药思路吗?

以下是个人见解,希望老师们指正:
一、很典型的少阴病,桂枝汤症(汗出)。还有点阳明(舌苔厚。白腻苔上有浮黄。)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二、疑问:
1、小便黄?
2、脉象:轻重取皆有力,脉宽粗,我感觉是弦脉(是静坐5分钟后所取脉象吗?)

三、个人认为还应再问一下:想喝热水还是冷水。

四、少阴、阳明,可否用黄连胶汤?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29 10:30
想喝冷水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6-29 15:54
舌苔厚。白腻苔上有浮黄。小便黄.脉象:轻重取皆有力,脉宽粗,我感觉是弦脉.脚心烦热,患者十几年来五心烦热。盗汗,睡眠轻,一夜能醒10来次.稍有疲倦和烦躁.平时宜汗出,活动后尤甚。睡时汗出。
想喝冷水。

从以上是否可以断为阳明热症?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6-30 00:23
     就一个病案略谈刘氏经方一脉的辨治思路:

患者此时的主要矛盾是个属厥阴的中风证,细分析一下,里面存在这样几种情况:
1、阳明热证,故见脚心烦热盗汗眠差皮肤发烫喜凉食冷饮小便黄不恶寒(冬季穿衣少却不怕冷);
2、少阴本病与少阴中风,故见失眠易醒烦躁汗出面黄晦暗无华喜卧;
3、太阴外证与轻微里证,故见汗出身重胸闷气喘轻微腹痛;
4、伤津液证,故见大便轻微不畅烦躁疲倦等。
舌润瘦小色淡红偏紫舌苔厚白腻苔上有浮黄,脉象有力有弦紧象的舌脉辨证资料也正支持这组症状;
上述辨证思路及依据见刘师《<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一书第一、二章。

这组是个属病,属厥阴中风证,五证中的烦证痞证为主。
这是五证和六纲的辨证,
下面接着辨方证:

选择本案这个厥阴中风的方子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在清阳明热的同时,要兼顾少阴和和太阴的兼证,还要能补津液;
我们来看这组合方:桂枝加龙牡汤+栀子豉汤+栀子柏皮汤;
桂枝加龙牡汤: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牡汤主之
栀子豉汤:76.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公对切)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需要说明的是,桂枝汤本来不是单独为太阳中风而立法,六纲中,除了阳明的中风证不能用桂枝汤外,其它五纲皆可以随证施用,中风证没有不伤津液的,而桂枝汤就是补津液的祖方,特别这个桂枝加龙牡汤,更是为太阴厥阴而立法,除了补津液,还可以去风邪而固里;去风邪而可以止邪汗,固里而可以敛精,还能安神定魄;再就是为了弥补桂枝加龙牡汤对治阳明的不足,故而又在栀子豉汤方证的基础上加上了个栀子柏皮汤来对应阳明热。
再接着还要辨药症,这才是完整的刘氏经方一脉的辨治过程,方证没包涵的就来看一下药症是不是可以兼顾:
白芍主邪气腹痛
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炙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
龙骨主心腹鬼注,小儿热气惊痫,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
牡蛎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
显而易见,补充上这些药症,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组合方已经完全可以对应上述症候了,也就不需要加减了。
所以说经方一般不轻言加减,不是呆板笨伯,而是已经圆融无漏。
再用五证来对照校对一遍:
烦证——酸苦除烦,治宜酸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诸栀子豉类则之;
痞证——苦辛除痞,佐以咸酸。治宜辛苦,佐以咸酸。守于清温。诸泻心类则之。
(苦辛咸酸正是这组合方的性味,合方后此方也就具有了泻心类方的特点,这些要圆融的看待,而不要胶柱鼓瑟。)
经过五证治则的校对,可见五证六纲方证药证是非常契合的,只要药物纯正,如理如法的服用,是良效可期的。

这就是我目前所理解的刘氏经方一脉的辨治过程,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进步,共同弘扬刘师的学术,为仲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另,ymljd001  学兄提出的黄连阿胶汤也是靠谱且有一定深度的,但是在下以为缺点是一者不能对应厥阴中风这个纲证,二者本案是以伤津液为主,而黄连阿胶汤是以伤津血为主了,在病位上比本案还深一些,在缺乏以津血耗失为主证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作为后备的方案。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6-30 00:55
多谢许老师!这个医案,刚开始,我也和大伟私下分析过,他用的是黄连阿胶汤,我认为栀子汤类比较合适,也分析出了属厥阴,但具体到方证,却开不了方,这便是差距!
开了方,再来一条一条分析为什么这样用药,这样的好老师,天下难找!真是三生有幸!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6-30 11:49
看了许老师的分析,心悦诚服!
看来用方的精确除了对方证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严格按照刘氏经方一脉的辨治思路分析,我辈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作者: jfsj    时间: 2010-6-30 12:43
向师兄学习了!
作者: 王荣生    时间: 2010-6-30 14:35
师兄分析很是仔细,希望大家都好好读几遍,这是许兄晚上12点多历经一个多小时严谨思考回的帖子,我等学习之时要恭恭敬敬,好好珍惜机会。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6-30 15:41
看了许老师的讲解 我深感惭愧  谢谢老师无私指点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6-30 17:29
多谢许家栋老师教点。
看过老师辨症,再观前言,惭愧万分啊。
自己太过初心,忽略很多东西:
1、水湿:
以及抽取腹腔积水等治疗后、身体沉重略有减轻
面色黄 脸色晦暗(湿、热、水)
小腹:膨隆
2、太阴症:
疼痛的部位:下腹部(左中右)轻微疼痛,隐痛。
卵巢癌(腹中包块)
胸闷  稍有运动气喘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1 10:33
阳明、太阴、少阴三个症自己只认出一个,药证更是雾里看花,看来还得回头细读伤寒!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2 09:39
再请教许家栋老师:
这个患者可否用竹叶石膏汤+桂枝茯苓丸?
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桂枝、茯苓、芍药、牡丹皮、桃仁

竹叶石膏汤征对阳明热+舌胎厚黄
桂枝茯苓丸征对腹水、腹痛、包块(少阴症、太阴症)

本来还考虑过当归芍药散,但考虑患者面黄,与归芍散症不合。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7-4 20:41
回复 许老师!


患者服药4剂量后,睡眠改善,从服药前一夜醒来十几次到现在一夜三四次。

脚心热没有明显改善,依旧爱出汗,患者反映,心下右侧不舒服,剑突下左右位置不舒服,患者说不清到底怎么个不舒服不好受。(剑突下处一直不舒服)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7-4 21:35
按照这四组症状重新描述下每个症状的变化异同:
1、阳明热证,故见脚心烦热盗汗眠差皮肤发烫喜凉食冷饮小便黄不恶寒(冬季穿衣少却不怕冷);
2、少阴本病与少阴中风,故见失眠易醒烦躁汗出面黄晦暗无华喜卧;
3、太阴外证与轻微里证,故见汗出身重胸闷气喘轻微腹痛;
4、伤津液证,故见大便轻微不畅烦躁疲倦等。
作者: psq    时间: 2010-7-4 22:01
学习了!谢谢许老师!
作者: 周利林    时间: 2010-7-4 23:05
好!好!好! 26# 许家栋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8 09:52
以下资料给许家栋老师参考,赵明锐的:
三物黄芩汤
  三物黄芩汤是由黄芩、生地、苦参三味药组成。《金匮要略》治妇人产后发烦热。《千金方》用以治疗天行热病。《类聚方》辨曰:“三物黄芩汤治 血脱,郁热在里者。曰四肢苦烦热者。”郁热原为实热,烦热为虚热,可见此方既可清郁热,又能治烦热。在临床上笔者常用来治疗妇女每到春夏季所现的手足心烦 热之证,每多获效。
  发热一证,虽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但总的说来,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型,实热多因外感,热邪侵袭,虚热莫不因血亏津伤造成。
  春、夏季患虚热者,平素即有邪热内伏,邪热久羁而造成阴津暗耗,阴虚血燥。每至春夏二季,气候渐暖,干燥不润,致人体津血更加耗损,而出现 一系列虚热之证,如手足心烦热难堪,午后和夜间较重,睡眠不佳,心悸、心烦等证。故此证既有郁热内伏久而造成的烦热,又有因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此为虚中 挟实之证。在治疗上不论单纯的养阴,或是单纯的清热,都有其片面性,不可能完满的治愈。用三物黄芩汤治疗此证,使邪热清而阴津复,烦热自愈。兹举二例简介 如下:
  病例一:
  韩xx,女,23岁,每年春季即现手足心烦热已三、四年之久,伴有心季、心烦、失眠、盗汗、纳呆、倦怠等症。曾累用一般滋阴之品,诸如鳖 甲、知柏、沙参、地骨皮等药治疗未获效。年年春夏如此发作,待到立秋以后,天气凉爽则逐渐好转。诊得其脉弦而数,舌红苔薄黄。给予三物黄芩汤治疗,前后共 服十剂,诸证痊愈。次年春天仍有复发,再以此方治之,数剂而愈。后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病例二:
  沙XX,女,38岁。于十年前生产后,即患五心烦热,经多方治疗获愈。但以后则每年到二三月间开始,即感到周身烦热,手足心尤甚,殆至十月 以后就逐渐热退身凉了。十余年来一直如此,虽经断续治疗,未见好转。在发热期间,并伴有口渴能饮,咽干、舌燥、皮肤枯槁、搔痒、大便燥结等证。脉数有力, 舌红、苔白。其它尚属正常。投以三物黄芩汤20余剂,诸证痊愈,随访三年未曾复发。
  结语
  本证之因,既有邪热内伏之实邪,又有阴津耗损之阴虚血燥,故在治疗时如单纯用苦寒清热之剂,有弊无利。因这类药品具有伤阴的副作用。长期低 热,阴津本已耗损,如再投以苦寒之品,必致阴津更伤,热必不除。如单纯滋阴,因无去实热之作用,故邪热不清而热仍不退。本方既有苦寒之黄芩、苦参能清热, 又配以生地凉血养阴,清热而不伤阴,邪热去则津液复,烦热自愈。
  另外,这一类型的低热证,不独是妇女所患,男子或儿童也有患此证者,不过发病率远低于妇女。在治疗方面,概以三物黄芩汤治之,大都能获效。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9-2 18:34
有理有据,丝丝入扣,大家风范。曾经看过冯世纶的医案,解释不清了,就说一句,貧经验
作者: 是非    时间: 2013-9-2 21:08
这个案的结果呢?许师厉害。
作者: 小飞鱼    时间: 2013-9-2 23:54
学习学习
作者: 84539    时间: 2019-1-27 16:55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