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医学院校生源不足 八成医生子女不愿从医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7-8-17 15:00
标题:
医学院校生源不足 八成医生子女不愿从医
news.dayoo.com 2007年07月27日 09:42 来源: 广州日报
生源不足,降分录取,还是生源不足!今年,广州地区多家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情况普遍遇冷:南方医科大学理科生源较充足,但文科生源缺额比较大;广州中医药大学则是文理科都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状况。
在第二批录取中,几所医药类院校无一例外出现第一志愿生源短缺:广州医学院,文科计划招117人,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只有44人,理科计划招1157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996人;广东医学院文科计划招803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67人,理科计划招3257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2135人……
对此,这些高等医学院的招生老师纷纷发出惊呼:这种情况在往年还不曾出现过,难道现在没有人愿意当医生了?
医生,曾几何时是崇高的代名词,更是无数年轻人向往的职业。然而记者经过连日来的深入采访后发现,如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持怀疑、否定态度的医生不少:“当医生,就业难,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晋升竞争激烈,淘汰率高……”
这是当前很多医生,尤其是低年资住院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而在近年来中国医师协会做过的两次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
专家指出,当前弥漫在医生队伍中的消极情绪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的话,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导致整体医疗水平下降!
来自湖北的王春(化名)2000年考入武汉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她至今还记得镇上亲朋好友们的羡慕和赞美:“以后留在大城市大医院工作,拿手术刀的,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医科学生
求学、就业步步难行
然而,辛辛苦苦念了五年,毕业时,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摆在面前。“我们班当时30多个人,离毕业不到3个月,签了单位的还不到10个人。”
经过多番努力,王春终于跟深圳关外某区的妇幼保健院签了合约,成为了一名“住院医师”,一段极度忙碌的日子就此开始。“每天早上八点之前到单位,从写病历到联系搬运工运送病人都是我干,每天一直要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勉强把活干完,连午饭、晚饭都吃得匆匆忙忙。”王春被分在产科,一天24小时,孕妇稍有动静她都得随时到位。“想休息?我们根本没有双休日,每周只能在星期天下午休息半天,到了这半天,我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睡觉。”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半,王春觉得自己再也熬不下去了。“又忙又累不说,精神压力还特别大。现在医患关系太紧张,三天两头就有病人上医院闹、上法院告,还有打人的。我甚至梦到过自己出了错,被病人家属追打。”
最近,王春考取了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跳槽到一家私立幼儿园做营养师。她说,同班同学里面就业一两年之后转行的也大有人在:“最多的是去制药企业,再就是当公务员。”
住院医师
年轻医生改行卖药
吴先生30多岁,现在是一家世界知名外资药业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父母都是一辈子当医生,兄弟姐妹也全都是医务工作者,所以填报大学志愿时顺理成章就读了医科。然而,才当了两年医生,他就开始无法忍受了:“病人根本不相信我们这种连头发都没白的医生,每天在门诊坐冷板凳,要熬到有出头之日,感觉遥遥无期。”
于是他跳槽到药企当起了医药代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正是中国医药行业兴旺发达的一段时间,吴先生作为“第一批”医生转行的医药代表,深刻体会到了两种职业虽有关联但巨大不同:“医药代表拿的是现钱,业务量大就提成多、奖金多;而医生生涯则势必是一条缓慢爬升的曲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熬完这一漫长的过程。”
他表示,他们这一批的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后来也有极少部分重新回头做医生的,但更多则宁可在医药相关领域发展,如自己开药店、研发药品、器械销售等,也不愿意回去当医生。
医学院校
今年生源普遍不足
在今年高校招生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中,广东几所医药类高校的生源普遍堪忧。第一批中,南方医科大学理科生源较充足,但文科生源缺额比较大,而广州中医药大学则是文理科都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状况,最终通过降分录取和参加二次录取才基本完成招生计划。
在第二批录取中,几所医药类院校无一例外出现第一志愿生源短缺,这种情况在往年还不曾出现过。广州医学院文科计划117人,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只有44人,理科计划招1157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996人;广东医学院文科计划招803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67人,理科计划招3257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2135人;广东药学院文理科计划共招4655人,第一志愿上线只有3602人。这与其他一些广州的高校形成了鲜明对比。广东医学院和广州医学院最终参加补填志愿二次录取才完成招生计划。
记者采访部分考生了解到,近年来医药类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留在大城市或大医院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大学毕业生普遍又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使得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很多考生放弃了报考医学院校。
调查发现
不愿从医有四大理由
在现实中,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位医生所抱怨的一切并非无中生有,而这些因素也正是当今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医生的原因。
第一,工作强度大:医科生刚进入医院,无论学历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必须经历三年甚至更长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做最基层的工作,每天一早回医院写病例、开检查单、跟主任查房、记录、整理记录、跟进病人事无巨细的一切变化和要求。很多住院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周期不仅是十几、二十小时,有时碰上重病号、大抢救、大手术,常常是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主任做完手术可以回家休息了,他们还得守着病人。不仅如此,再轮科三年后,一些住院医生还要面临总住院制,也就是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要呆在医院。
第二,待遇偏低:据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领导透露,目前住院医生前三年的普遍收入每月大概是2000元左右,扣除了各种保险金,真正拿到的大概只有1000多元,而且如今医院大多不提供宿舍,租房还得另外自己掏钱。此外,由于医学生就业紧张,一些医院甚至不给医生编制,他们的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有些医院还实行“医生工作站”制度,也就是仅给医生提供一个工作的场所,象征性的发些基本工资,其他什么都不包。
第三,晋升压力大:当医生要有出头之日就必须要晋升到高职称,起码要副高以上。而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学界的晋升考试淘汰率高达40%,要经历激烈的竞争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不仅如此,按照国家的规定,医生每2年还必须参加一次专业知识考试,因此,医生从业后还必须面对无休止的进修、学习、考试。
第四,医患关系紧张,从业风险高,社会认可度低:徐医生的父亲也是医生,“我记得父亲那个年代的医生和病人感情都很好,我们家就经常堆着感恩的病人从乡下特地带来的特产,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那份和谐和情谊,也正是吸引我入行的原因。”然而,让徐医生失望的是,自他入行后,医患关系全都变味了。
患者维权
动不动就做医疗事故鉴定
“医生真的不能当,累啊,值24小时班,要接病人,写病历,做各种穿刺检查,开检查单,联系工人搬运病人,落实各种检查结果,要耐心给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抢救病人,次日还要查房,写抢救记录,重复上一天的活,常常不止24小时班,常常是36小时。谁来可怜我们,吃的比猪还差,睡眠比鸡还少,干的比牛还累,拿的比民工还少……”这是网络上一名年轻的住院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他的抱怨得到了无数同道的跟帖声援。
广州市某省级大型三甲医院骨科一名姓王的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患者们的维权意识都特别强,动不动就做医疗事故鉴定。王医生表示,只要背上了一宗医疗事故,哪怕没有败诉,医生评职称晋级等希望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化为泡影。而且,由于不少患者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咎于医生,医生经常成为媒体、老百姓批判的焦点,所以医生的社会认可度和自我认可度现在都比较低,“以前觉得当医生很光荣,现在我都不是很好意思开口告诉别人我是医生。”
扭转局面依靠
医疗体制改革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部招生办的赵智涛老师分析了如今医学专业招生“降温”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是医患之间关系的紧张,导致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下降。频频发生的“医闹”、“打医生”事件经过新闻媒体报道,给考生和家长造成了一种印象:医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业,搞不好人身安全都没保障,风险太大。
两大因素为招生“泼冷水”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这几年来,医学专业的就业率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偏低。而就业状况对招生的“冷热”影响最为直接。“广东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全国的各个省份中,广东的医科院校是比较多的。”赵老师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多,大家又都想留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竞争自然激烈。
据介绍,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每年都组织全国各地的医院来校招聘,帮助毕业生就业。但赵老师也指出,学生的期望和现实之间肯定存在矛盾:“粤北、粤西等地是最缺医生的,他们几乎年年都来招,却年年招不满,因为学生都想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医院。”
大医院也并不好进,用赵老师的话说,能留在南方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的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他们需要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医院的所有科室轮职,三年期满后由院方考核决定是否留用。
精英教育必须严格培训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管教学的徐学虎副院长指出,导致当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徐学虎说,如今大医院乃至中小型医院缺的不是经验少的住院医师,这类人才经历了几十年的医学教育和培训目前已基本饱和了。“医院缺的是那些能够带领一个学科发展的专家型人才,也就是年资高、经验丰富、在专业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医生。”所以,很多医院宁愿重金挖角专家,也不愿请刚毕业的学生。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正日益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要以精英模式去培养医生。“这意味着一个艰苦的过程。按照这一套做法,医科毕业生进入医院后,除了以前的三年住院医师培训,还要再接受三年的专科医生培训。在这六年甚至更漫长的培训中,能留下来的确实都是精英。”然而,让人感慨的是,经历了这种磨砺的医生如果在国外,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丰厚的收入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很多年轻医生很难在这一过程中看到未来明朗的希望,所以很多人中途放弃了。
还应大力发展社区医疗
对于目前在医生队伍中弥漫着的负面情绪,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就曾表示:“现在不少医务人员非常压抑,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医生不愿做、不敢做了,最后受损害的还是患者。中国医务人员的待遇太低,风险太大,劳动强度太大,不少医生都改行卖药或卖医疗器械去了。”
广州医疗界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则指出,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我国医学事业后继无人,医疗队伍优秀人才流失,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下降,医患关系进入恶性循环……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关键还得依靠深层次的医疗体制改革。
此外,也有医学院校的专家认为,要解决医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因为目前社区医疗非常需要优秀的医疗人才,如果政府能提高社区医生的待遇,让他们获得与大医院医生同等的晋升机会,那么也就等于给很多医学毕业生找到了出路。
(记者黎蘅、涂端玉、黄茜)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23 15:27
同感。但要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
雨后春风
时间:
2010-7-23 18:51
现实,没办法。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作者:
郑建域
时间:
2010-10-8 22:03
现在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都去做医药代表了
作者:
姜四
时间:
2010-11-4 01:11
太阳城
网上娱乐
长期已你们合作代理,开户,诚向各城市各地区招合作夥伴
,只要你联系我们一定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最新消息:本公司已经启用多冲多送活动达到3倍后马上为你办理自助提款10分钟内转到您的银行用户上,
感謝您對我们的支持与厚爱
www.100suncity.us
联系电话:
13048848488
(7X24小时)
作者:
冷月无声
时间:
2010-11-8 19:00
我的孩子不会再让她学医的!要学也是自己教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