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严谨的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2
标题: 严谨的中医
转载前言:《严谨的中医》是问医阁的栾老师对中医的理解,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有比较好的引导作用,故不揣冒昧,将她的这一系列文章转发过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她的文章中提到关于《伤寒论》的看法,属于她的一家之言,请读者自行辨别。不代表本论坛观点。
接下来的帖子都是栾老师的原创。如果对她的文章感兴趣的话,可以访问以下地址:
http://www.wenyige.tongtu.com/cg ... mnno=0&pageno=0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3
标题: 严谨的中医-----序言
生命所托,性命所系,唯有中医!


中医疗效慢么?

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么?

本站以详实的中医医理与医案向你展示中医治病立杆见影的疗

效和处理重大疾病的卓绝的能力.

生命所托,性命所系,唯有中医!

在此,我为天下所有患者祈祷,祝福大家早日康复,天天有个好心情!

序言


在成为医生之前,我先是个病人。
我曾到处求医,从县级医院到省级医院,从西医的专家教授到中医的专家教授,最后到广告中宣传的所谓的专家教授。
我吃西药、中药,我去做针灸。
多年后我不得不面对现实:西药也好,中药也罢,服用后都会更糟,针灸也一样。
我放弃了治疗------好在我生的也不是要命的病,就是鼻炎引起的持续的头痛头晕。

在成为医生之前,我还是两个病人的家属。
我的父亲和我的女儿,我的最亲爱的人,先后不幸被诊断为肝炎和喘息性肺炎。
我到处求医,从市级医院到省级医院,从西医的专家教授到中医的专家教授,最后到广告中宣传的专家教授,到老百姓私下里宣传的乡间名医。
我把曾经的时间和金钱全都贡献给了所谓的现代的高科技的医学。不仅债台高筑,而且常常感觉第二天就没米下锅。
我亲爱的人的健康却毫无起色。
很抱歉我不想再回忆那些身心俱累的日子----------

万般无奈,我开始涉足医学。
我先看西医专家的书。----------我是武汉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比起数学那些抽象的符号来,医学的符号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的判断是:西医从它的理论的根基上注定了是不能治愈哮喘和肝炎的。
我转向中医。

曾经有人在网上责问我:作为名牌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接受的是最先进的科学教育,怎么竟然选择中医。
也常常有中医专家说:中医是哲学的,不是逻辑的。--------我这个接受严格逻辑的数学教育的人不应该选择中医。
事实是:当我开始翻阅中医基础理论时,我的经过多年数学训练的大脑告诉我,中医恰是能够解决疾病的医学。中医的理论是最佳的人体的数学模型。

我后来的经历会让你惊叹中医的神奇的。
鼻炎、小儿哮喘、肝炎、糖尿病、高血压、黄疸、垂危的肝腹水患者、高热、医院久治不愈的小儿腹泻、食物中毒、多年的胃病、日久不愈的咳嗽、眩晕------------在中医的理论的密切指导下,我成功治愈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疾病---------在没有临床经验的前提下。

我放弃了原先的工作,而选择进入中医药大学进一步学习。
我的收获是巨大的。
然而,现代的中医药教育也让我忧心忡忡。西医对中医的诽谤姑且不论,就是号称纯正的中医学者,也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和直接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中医临床的教学和治疗主要以伤寒论等各派学说为主要的指导原则。---------这就仿佛学习数学,例题做得足够的多固然可以提高成绩,但如果忽略了能够全面指导解题的定理,那么考试的成绩绝对不是一流的。
所以,我不揣冒昧,做此网站,希望给初学者一个完整的中医概念,希望他们能够少走弯路,而是直接将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实践中,希望他们看到中医立竿见影的疗效,坚定自己的中医之路,造福于我们亲人和我们的父老乡亲。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5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一章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第一章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在读本篇之前,请先读《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一章和《针灸学基础》。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那里写得很详细,所以我以下的论述是在假设你有上述知识的基础上。

藏象学说里,人体由五脏系统组成,分别是:
肝系统:肝、胆、筋、目;
脾系统:脾、胃、肌肉、唇;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和二阴;
心系统:心、小肠、血脉、舌。
各个系统之内和各个系统之间又由有关的经络相联系。
各个系统各自具有各自的功能,共同完成人体全部的生命活动。

希望大家能够熟读人体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对于人体的解剖描述,它对于一个中医医生的重要性不亚于西医的解剖学对于西医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给你详细演示用它判断疾病并治疗疾病的方法。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6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二章 气血学说
第二章 气血学说


请先读《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一章。


西医的人体解剖知识是通过解剖死去的人得出来的。
与西医类似,单纯的脏腑经络构成的是没有气息的人。
中医研究的却是活生生的人。
所以,在脏腑经络构成的躯体上,中医引进了气血津液的概念。
脏腑系统、经络系统、气血循行构成了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体。

就好象空气和河流的流动,地球具有了生命。
气血在脏腑经络间流行使人体具有了生命。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6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三章 脉象
第三章 脉象


脏腑、经络、气血的知识有关书上讲得很明白,所以我无需多言。但是脉象,我得多啰嗦两句。
脉表征什么?
脉表征了气血在脏腑经络中的流动。
切脉,就是通过脉的跳动情况来测知气血在经络脏腑中的流动情况。
脉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神秘,更不用背诵《频湖脉学》等所谓脉学名著。脉的跳动情况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感觉,大家怎么感觉的就怎么就理解,不必强求自己与他人一致。
切脉需要注意的是左、右手的寸关尺都要轻按和重按,仔细分别各个部分的脉的有无和跳动情况。
脉与经络的对应情况是:左寸轻按对应手太阳小肠经,重按对应手少阴心经;左关轻按对应足少阳胆经,重按对应足厥阴肝经;左尺轻按对应足太阳膀胱经,重按对应足少阴肾经;右寸轻按对应手阳明大肠经,重按对应手太阴肺经了;右关轻按对应足阳明胃经,重按对应足太阴脾经;右尺轻按对应手少阳三焦经,重按对应手厥阴心包经。
也就是:
左手 寸 关 尺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右手 寸 关 尺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希望大家一定记熟上述脉与经络的对应情况,想要治病立竿见影,可要全靠它了。

有了上述脏腑、经络、气血、脉象的知识,现在你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医生了,对于人体气血阴阳不是太虚的患者,你的治疗可以立竿见影呢。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7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四章 实例解析
第四章 实例解析


(1) 哮喘一例

我的二舅母一直患有哮喘,曾去医院抢救了几回。但这种病,现代医学治疗是很容易复发的。有一回她又复发了,且二十几天都未好转。恰巧我回老家,判断她血热重,于是开一处方,用水牛角丹皮等药,服药9帖,哮喘止。后一年,她又复发,但比上一年要轻些。仍是拖延多日,逢到我回老家。当时给她切脉,发现除右关脉洪以外,其余脉都很平和。右关反映足太阴脾经的气血运行情况。于是给她在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放血。放血后十多分钟,她的喘息渐渐减轻直至消失。嘱咐她不吃南瓜、锅巴,多用白茅根和芦苇根(乡下自己挖)熬水喝。至今约三年,她的哮喘未再复发,即使感冒后。

(2) 肾绞痛?

有一回我在医院实习,其时值夜班。晚上十点多钟。护士说一病人肾绞痛。在门外看,他痛得四肢蜷曲趴在床上。但等我进去看他时,他又仰面睡了过来。切脉之后,我发现他的左关轻按较大,其余脉象平和。左关应足少阳胆经,所以我检查他的足少阳胆经,且从足上查起。结果发现侠溪穴塌陷。这种情况用艾灸此穴效果会很好或下针施以补法。我因为发明了一种膏药可以代替针灸的补法,所以给他涂了膏药。然后问他感觉是否还痛,他可能因为太累了,没有说话,而是伸出了大拇指。我回到医生办公室,过一会护士来回报,说他已不痛。

(3) 左腿无力

患者女性,当时33岁,文员。自诉十多年前左腿无力。十年间先后看过西医、找过中医、进行过针灸理疗,均无效。某些医生告诉她她的腿以后可能会瘫痪。一年前她曾怀孕,四十多天时无原因自然流产,后未再怀孕。切脉后发现,除左寸轻按无脉动外,其余脉象平和无异常。看她的气色,也很健康。左寸轻按对应手太阳小肠经。检查该经发现后溪穴塌陷。于是艾灸该穴,其左腿无力随即消失。嘱咐她自己两天灸一次。两个月后她老公来电话,说她已怀孕,腿无异常。又过半年,她老公又来电话,说她怀孕一切顺利。


(4) 感冒发热

某男,知识分子,四十多岁,高热一周。病因感冒,吊盐水吃退烧药,一周仍高热持续不退。其所有的脉象都很弱。于是为其针外关穴。---------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一个对于人体而言比较特殊的穴位,针此穴后,人的气血会流向体表驱邪,表现在脉象上,就是左右手寸关尺所有的脉象都会变大,趋势向外。针灸书里记载,针此穴可以驱除体表的一切风寒湿邪。-----------留针,患者汗出,随即热度退。第二天他反应说每次刚感觉有点发热,就自动出汗,随即热度消失。第三天未再发烧,但咳嗽未愈。考虑患者吃退热药和针外关都伤正气,于是给处方生脉饮加百部,三帖。药后患者完全康复。


先切脉,然后根据切脉后的脉象选取相应的经络和相应的穴位的病例要全写下来得写很久,这里不再多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医案集锦》。这里教大家一个有用的小窍门:如果脉象全无,可以选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不要管它什么疾病;如果某一经的脉象无,但其余脉象正常,可以选取相应经络的原穴,也不要管它什么疾病。有些颈椎腰背疼可选后溪穴。眩晕患者选取膈俞。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体质很虚弱的患者,不要轻易去处理其穴位。用穴位治疗疾病就象干旱或洪涝时调水一样,体质很虚弱的患者气血很亏,你轻易开启穴位让一些地方得到补益必然让其余地方受到损失,如果这损失是发生在重要的脏器,则能要了人的命。所以气血亏虚的人只能采用补益的药物先行治疗。
对于气血不甚虚弱的病人,选准穴位会让你绝对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中医立竿见影的神奇的疗效。所以,努力吧,朋友们。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8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五章 人生天地间---五运六气与五行
第五章 人生天地间---五运六气与五行


在阅读本章之前,请先熟记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的内容.

单纯从人体本身来看,脏腑经络气血构成了完整的人体。
然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人所生活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对人体气血的流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检测,在夏天,人的体表摸上去是凉凉的,而冬天,体表摸上去是暖暖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容易见,长期生活在各个地方的人各有其显着特征就是明证。
我们的祖先从一个极其智慧的角度描述了人所生活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对于人体的影响-----------这就是五运六气。
先看气候环境对于人体的影响。
从大寒到春分,从春分到小满,从小满到大暑,从大暑到秋分,从秋分到小雪,从小雪到大寒,随着天体的运行,人所生活的自然界的气候也有明显的改变。而去年与今年,今年与明年,明年与后年,虽然春夏秋冬依次流转,气候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但一年一年的总体气候却又有其各自的特异性。年的差异、节气的差异、日的差异、时辰的差异对于人的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详细的描述请大家研读《内经》,我这里只大略讲讲。
古代的农历描述了天体运行引起的年、月、日、时辰的特性,所以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把天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到农历里。有几句简单的歌诀描述如下: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这段歌诀的含义是子午之年、月、日、时辰,如甲子年等,人体的心系统会受到影响,气血充盈较多。心系统在外为血脉,在窍为舌,在腑为小肠,在脏为心,主神明。少阴君火过旺,容易血脉中气血过盛而溢导致出血,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气血过盛还容易导致舌的溃疡,失眠多梦等等。当然原本心系统气血不足的人遇到这样的年、月、日、时辰则犹如天给良药了。这也是某些病为什么有明显的时间性,有些时间自动缓解,而有些时间则无明显诱因加重。
其它的推导与上述子午对人体影响的推导原理相似,请大家结合五脏系统的知识自己慢慢琢磨。
下面看五运。
天体运行,日月旋转,在地球上,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地点,不是在空气中,而是在土壤下,春、夏、秋、冬其温度湿度氧饱和度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夏天井水凉,冬天井水温便是明证。
这就是五运。
精通农历的专家,只看一本农历,对着上面的年月日时辰便可以知道花开花落,苗出果熟。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同样用农历描述出它对于人体的影响。同样有几句简单的歌诀: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举个例子,仍比如甲子年,心系统气血充盈,有人受益有人生病。甲子年人体还有其它改变吗?甲己化土,甲为阳干,表明人体土太过,己为阴干,表明土不及。也就是在甲子年,不仅心系统气血充盈,人体还有土太过的情形。


说到土太过,不能不提到五行,因为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名词,太过不及也是五行的特性。
五行是什么?仅仅是很多人,甚至某些中医专家所说的哲学的概念吗?
我想我应该庆幸曾经多年的数学学子和《离散数学》的教学生涯。这使我对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数学模型以及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方式能有轻易的理解。这也使我看到金、木、水、火、土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时立即就有明确的概念。
五行并非是哲学的概念,也非是很多人给出的奇奇怪怪的解释。五行是一种符号,就如现代常喜欢用的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一样。只不过这种由汉字构成的符号比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更合理,因为我们不用再给其下个定义,不用去记忆其人为的定义,而是看到它的名字就能够知道其含义和特性-------我们的充满智慧的祖先用几个我们所熟知的特性的名字来对人体的系统进行符号化,并完美地把人体、食物、药物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是如此精美绝伦-------我曾经的某个数学教授说过,数学是最美的王国。我要说,在精美的数学的王国里,五行的符号更是最最精美的。
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符合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的性质,而五脏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样符合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特性。

关于相克,又得啰嗦两句。
在《内经》里我未读到相克的记载,但《内经》里有一段话,与相克的原理很相似。在《素问》中的《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中“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在这一段中,五行的相承关系与现代的相克关系几乎一致。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在相克被应用到说明食物药物之间的关系时,则用通常的理解,如给大树中钉一个铁钉就能让大树死亡。--------曾经在网上见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把铜制品放到有水的花瓶里,能够使花瓶中没有蚊子。铜能接骨,其性属水。而蚊子是飞虫,在夏天出现,其性属火,水能克火,故而有铜的花瓶里蚊子不能生存。-------五行在应用到说明五脏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时,则用相承。
我们来大致看一下人体五脏系统中某些组织器官的分布:从里往外横着看,依次是:骨(水)、筋膜(母)、血管(火)、肌肉(土)、皮肤(金)-------西医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散热器官,显然这热是从里向外横向向外散发的,中医的描述则更准确些,骨之气散发到筋膜,筋膜之气散发到血管,血管之气散发到肌肉,肌肉之气散发到皮肤,从五行抽象地来看,则刚好符合五行的相生关系。从下往上竖着看六腑,依次是:膀胱(水)、小肠(火)、大肠(金)、胆囊(木)、胃(土)-------三焦一般认为纵向穿越上述五腑,所以暂时不论。但关于三焦的看法无定论,我的看法三焦的源头在胃之上,属水,它和上述五腑构成人体纵向气流的一个完整的循环,也符合五行的相克关系。而在人体气息的横向气流中,皮肤有毛孔直接对应于肾水,从而金生水,构成人体气息的一个横向的循环。当然人体气息的纵向与横向的循环并非没有联系,其联系在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它可以调动纵向循环的气息向外,以抵御外邪的入侵。这也就是本来纵向气息较亏的人一感冒便出现腹泻即所谓肠胃型感冒的原因。


现在回到前面的例子,甲子年,少阴君火,人体心系统气血有余;同时土太过---人体纵向的胃气太过。此时,人容易生什么病呢?在五行中,土克水,而木克土,假如人体本来土不及,得此天时,则犹如上天眷顾,无病无灾;如本来木不及,则当心土的反克而生重病;如本来水不及,则当心土克水太过而生病;如果人体本来水和木都还气足,那么土之窍,唇则易出问题........随着各人自身本来条件的不同,在甲子年,当然也有人受益有人受害,且不同的人的疾病表现在不同的地方.

年对人的影响如此,其实月、日、时辰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同样如此,遵循同样的理论;综合年、月、日、时辰对人体气血在脏腑经络间流动的影响,古代高明的医生往往能够准确预测疾病-----当然更能准确判断疾病的预后,准确处方用药治疗疾病----所以古人言,上工十全。我辈事情繁多,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要完成所谓科学的毕业论文,要工作,要糊口,要符合这个社会的所谓治病的规范,所以很难象古人那样潜下心来,一心研医,所以上工是不可能的了,但你若能熟练掌握五行理论,以人体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粗略作为患者的基本条件,结合当时患病的年月日时辰,准确判断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给一大致准确的处方用药是可能的。十全不可能,比起西医的那些30%、50%的治疗率则不知要高明多少了。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09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六章 中药药性
第六章 中药药性


六  中药药性
阅读本章之前,请先阅读黄杰熙《本草问答评注》

提到中药,没有人不知道李时珍,他集毕生的心血,完成《本草纲目》。---我曾花费二百有余,购得一本。
《本草纲目》是一本好书,它记录了近两千种药物的生长时间、采集时间,入药部位、气、味,主治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可惜的是李时珍尽管记录了这许多的药物,但自始自终他没有给出中医关于中药药性的完整的通解----用数学的术语,就是他没有建立起一个适用于全部中药的说明中药药性的通用的数学模型。
任意给一株草、一棵树、一个小动物、一块泥土、石头等等,中医究竟怎样来判断它的药效的----换言之,我们的祖先怎么来判断后来称之为药物的那许多中药的药效的----神农尝百草,是盲目地尝的吗,还是他已先有自己的判断,然后去尝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我相信神农不是盲目地去尝百草的,而是先对百草的药效成竹在胸,然后为了验证去尝,所以我努力地想知道神农是怎样判断药效的。
想一想神农,当他蹲在地上,看着眼前在风中摇曳的一株小草,他会注意到什么?
无疑,他会看到草的颜色;他会看到草的叶片的形状、厚薄、叶片的多少;他会注意到草的茎的形状、颜色、是否有毛、几个分支;他会注意到草的花的情况;他会挖出根看看;他会注意到草的果;他会闻闻草的气息;他会放在口里尝尝草的味道----他不会不注意到草的生长季节和地点----人在天地间,草也在天地间,任意的一株小草,都承载了天与地的气息。
所以,中药的药性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去论述:
1、 性质 它是草木、石头、金属、动物还是其它----归结到金、木、水、火、土里,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2、 入药部位  五行是可以细分的,五行之中各有五行,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对于草和动物,叶和根对于人体的作用部位,所引起的气血流动是明显不同的,果和茎也是如此。
3、 五色  用眼看到的物质的特性
4、 五嗅  用鼻闻出的气息,如香、臭、腥、臊、焦
5、 五味  用嘴尝出的物质的特性
五色、五嗅、五味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请看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章节。

色、嗅、味、质、形-----它们的差别也表征了物与物的差别吧,它们的五行特性让它们与人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一种黄皮黄肉的红薯的药效。---我刚买了红薯藤,所以就以它来举例。
色黄----黄色应脾,该红薯与脾系统相关。
味甘――――甘味入脾,该红薯与脾脏相关。也就是在脾系统里,红薯可以补益脾脏。就象一个小老百姓,种出了好东西贡献给了当地的最高首领享用。
去皮留肉--肉属土,归属于脾系统。
红薯生长在土壤里---得土的气息多,也就是在脾系统里,它同时补益脾的腑――胃。
红薯叶长着五个叶片---五这个数对应于脾,也就是红薯所得的天的气息为太阴湿土,它为根,故可引太阴湿土之气入脏补脾脏。
红薯的茎为滕---藤本为风木之气,所以红薯可作用于木承土之上的土。
综合以上的分析,红薯主要起补益脾脏的作用,它的作用兼及胃腑,在人体纵向运行的气息中,作用于土,易使土太过。它的茎为滕,所以它作用于木承土的土气之处。----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吃红薯后容易大便多次的缘故了吧,因为红薯资助了土,使土太过,对于木不及的人而言,它导致土反克木,从而大便次数多。
同样的道理,把土继续分为五行,那么红薯皮作用于土中的五行之中的金之处。红薯叶的作用是向外升发的,它作用于脾系统,使此系统中气息向肌肉外横向散发。
红薯的药效如此,其它所有的中药的药效都是如此。所有中药的药效都是唯一的,是可以推导的------可惜《本草纲目》只是记录了前人的经验,而没给出其规律性。尤为悲惨的是现代作为教科书的中药学,对药效的分析只剩了气味和所谓的主治,把例题当作定理,以致于很多人误解中药的药效是可以随便说说的,如梦如雾---用这样的药效说明来组合处方,效果能好才奇怪。

聊到红薯,忽然就想起一个亲戚的朋友。几年前,当她向我咨询时,我断言她的情况与吃错某种东西有关。
她说在她小的时候,她家的家境比别人家要好,所以每天半上午和半下午她的父母就会做红薯粉鸡蛋羹给他们兄弟姐妹作点心。他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她的妹妹身为老二,并不讨父母喜欢,所以父母每次都装少些给她,她是老大,比她妹妹好些,但毕竟是女孩,所以得到的比她妹妹多些,比弟弟们少些。就这样持续了很多年。结果在他们长大后,她的妹妹的健康情况在兄妹中最好,她较差,她的三个弟弟,陆陆续续全得了强直性脊柱炎伤失了劳动力。
西医把他们的病因归结于遗传(他家祖代无此病,其它亲戚也无),依照西医所有物质的营养不是蛋白质就是维生素的理论,确实不会承认他们的疾病是天长日久吃红薯粉造成的。但在中医理论里,他们的病因却与红薯粉密切相关。红薯是秋天收获的农作用,它能使得人体的土太过而反克木。在秋冬季节,人体的木气收藏在里,纵行的木气也足,除了那些生来木不及的人,吃红薯本可以土木平衡,并不会导致太大的疾病。但如果在春夏食用,其时人体木气外发,向体表横行,内里纵行的木气量少,则容易出现土反克木的情况,反克在中医里是很严重的情况,天长日久,强直性脊柱炎的出现并非奇怪的事,即使不得强直性脊柱炎,也会生其它严重的疾病。

再啰嗦两句,在中医里,所有的食物都是药物,都能够治病,也能够使人生病。依照个人的体质,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食物,吃错了,对他人是补品,对另人可就是毒药---另外,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反季节的食物是不能经常食用的,它干扰了人体气血的正常流动,会让大多数人产生疾病。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12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七章 中药方剂
第七章 中药方剂


谈到方剂,就不能不谈到《伤寒杂病论》,不能不谈到张仲景。
我手头的《伤寒论》导读写道:作者张仲景(150-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唐。甘伯宗《明医录》称仲景“官至长沙太守”,故后世又以“长沙”作为仲景或仲景著作的指代,由于张仲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特殊贡献,元明以后医学家把他奉为“医中亚圣”乃至“医圣”。
在现代――――――
张仲景是医圣!
《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

这还不算,曾听过某中医名家的讲座,末尾他断言道:华佗传给狱卒被烧掉的密传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至今还对他讲此判断的热血沸腾的样子记忆犹新。

说实话,我真的衷心希望张仲景是名副其实的医圣,《伤寒杂病论》是名副其实的方书之祖。
不幸的是,正是从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开始,中医的没落开始了。直到今天,走到快要灭亡的境地。


前面我们讲过,脏腑经络和气血学说构成了完整的人体;五运六气和五行学说描述了天与地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人体的气血流动及脏腑经络的影响。
前面我们也讲过中药,得天地之气而生的中药与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五行的性质和特性来描述。
而由多味中药所组成的方剂,其方解只可能是五行,而不可能是其它。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今年是丙戌年,丙戌年的五运六气是水太过,而太阳寒水司天。在人体纵向运行的气息里,水太过直接的影响是两个,一个为土,一个为火。对于土不及或火太过的人而言,容易导致水反克土,对于火不及或土太过的人而言,则容易导致水克火太过。
现在来看:火太过的人在今年的疾病。火太过,水太过,显然土要出问题。如果把土再细分五行,则这五行之中与水对应的是火。因为水克火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如果水反克土时,所走之途必然是土中之火,火对应的是血脉――――也就是说水反克土时直接影响的是脾统血的功能----结果也就是说:出血。-----我这并不是瞎说说的,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火太过――也就是1938、1948、1958等火太过的年份出生的人很容易患出血性的疾患――――今年医院里凝血四项检查数值高的人更不在少数。
水太过而反克脾土,怎样来治疗这样的情形?
第一 培土以治水。增强土气来与水太过抗衡---什么最好?---当然就是土,自然界的黄土。太阳寒水如同冬天,其性寒凉。什么与其平衡最好?----当然是火之气,大热之气。-----具有火之气的土是什么土?―――――当然是灶心黄土!
第二 制约火太过  造成水反克土的另一原因是火太过,倘若火太过能够减轻,则水反克土的情况也会缓解一部份---围魏救赵法。黄芩味苦,苦味属火,所以黄芩作用于火,且是泻火。阿胶用井水熬制,井水是地下之水,水克火,用其泻火。
灶心黄土、黄芩、阿胶――――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下面的药物――――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如此熟悉张仲景―――熟悉他的止血名方------黄土汤!


有人可能要开始指责我了:你不是说把张仲景尊为医圣让中医末落吗?你为什么要用他的黄土汤来治疗今年火太过的人的出血疾患!
问题的症结正在这里。
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里记载了许多方剂,在中医的历史上,为中医传承了这些方剂,这是他的功劳,也是他对于中医学的最大的贡献。
但是,他对于那些方剂的解释完全是外行的。就比如黄土汤,他写道:十五、下血,先血后便,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这就是他对于黄土汤的解释。----想想看,在一个内行的中医的笔下,黄土汤的方解怎能如此简单,没有配方的原理,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应用的功效,而只是--下血,先血后便,黄土汤主之。----这样的方解,好象人人都能看懂,但要准确应用―――老天爷知道!
黄土汤是杂病论中的方剂,有人可能要说张仲景写到这儿累了,所以写得很简单---好吧,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伤寒看看。
要读《伤寒论》,当然得首先得明白什么叫做伤寒?
什么是伤寒?---有人说是所有发热性的疾病,有人说是―――真是意见多多。
我们还是看看张仲景自己的定义吧,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这章中,他写道“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在五运六气里是太阳寒水主气的时候。张仲景在伤寒的定义中,采用了五运六气的概念,但在正文中,却没有研究五运六气的方法―――五行。---太阳寒水主气受寒为伤寒,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伤寒论》论述最多的疾病名称就是太阳病了吧。太阳寒水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肾系统:在脏为肾,在腑为膀胱,在体表为毛;在经络为足太阳膀胱和足少阴肾。
现在我们来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文章开头即写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把患者的症状罗列起来,然后给一个名称―――也就是后代风靡的所谓“辨证论治”应该始于张仲景――――他是正宗的辨证论治的始祖吧。
在上述的三个条文中,张仲景罗列了太阳病的几个症状。-----仅仅只是罗列几个症状,给一个含糊的太阳病的名词,并未在中医理论的高度给出这些症状的内在统一的联系。------后来的人尊他为医圣,并且学他罗列症状,不用中医理论来分析,找出患者疾患的根结,临床疗效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再看两个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这两个条文涉及到方剂,遗憾的是,与上述黄土汤一样,张仲景依然没能给出太阳病为什么有的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什么有的人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也依然没能给出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用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也即桂枝汤和桂枝葛根汤的方解。
“症状罗列---具体方剂”,在一整本《伤寒杂病论》中,没人能找出中医理论的影子。----我曾经在《伤寒杂病论》上花了不少的时间,不是去记忆它的条文,而是努力想弄清张仲景是怎样的人,在张仲景罗列的症状和方剂间到底有怎样根本的联系―――最后我的结论是《伤寒杂病论》只是一个中医的学徒跟师的记录。想想你刚开始学习中医,对于中医一无所知,你跟着一个名师去学徒,而你的老师很忙,接诊病人很多,没空给你详细解释,或者根本就不想给你详细解释。你在边上看着,某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你就这样自己记录下来,又看见老师开了个处方--桂枝汤,于是你也如实记录下来。后来你问老师,老师简单回答你一句:太阳病。于是你最后整理成: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样的记录多了,最后你把它汇集成册,便成了一本书。当然,在你整理记录的时候,你可能同时“博采众方”。---把这样的一个中医学徒的记录当作经典去读,中医的没落正式地开始了。

人在天地间,药在天地间,人与药的联系,可以由五行来描述。所以由中药所组合而成的处方的方解只能通过五行来进行。从五行的角度看,所有的方剂对于人体的疾患都有清楚明确的答案。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9 12:13
标题: 严谨的中医——第八章 结尾
第八章 结尾


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构成了完整的人体;五运六气与五行学说给出了人所生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于人体的影响。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用五行作为研究人体的数学模型,完整刻划了人体自身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比中医更完整和严谨的医学了,也没有比中医更有疗效的医学。
上述关于中医的论述只是给大家一个方向的指引,是在最高的五行层次上描述人体,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中医,希望更多的人在五行之中的五行层次上一步步细化人体,以找到非常准确的药物治疗某些人的某些疑难的疾病,拯救患者于水火之中。也拯救频临危亡的中医,给我们的子孙留一门最好的医学于人世间。
希望看具体医案的读者请读《医案集锦》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0
标题: 附: 方剂解析----升降散
附: 方剂解析----升降散


升降散:
组成:僵蚕、蝉蜕、广姜黄、制大黄
功效:发散肝经郁火。

僵蚕,为蚕感染某种菌死后的虫体。蚕以桑叶为食,食桑叶后吐丝。桑叶为桑树之叶片,桑为萁星之精,属风木。故僵蚕之效为收敛外泄太过的厥阴风木入足厥阴肝经的经络之内。
大黄,色黄,味浓香,作用于土,发散土气。
姜黄,形如姜,色黄,表面如满布黄粉,入脾土,发散脾土之气。
蝉蜕,知了幼虫的壳,凡壳皆辛散。知了的幼虫生长在土里,蜕壳时也在土壤表层。故蝉蜕制约金太过。
在五行的属性里,金克木,木克土,如果金太过且土太过,那么木质气必然向体表外行;如体表本就厥阴风木司天,外行途径不畅,那么必然在其系统内郁结成疾,如出现头晕头痛,或眼疾等种种问题。此种情况,升降散可为良方。

几年前我曾治疗过一亲人,头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其疼痛之剧烈,不得不经常用很热的毛巾捂头。活血化淤无半点疗效,也曾试过种种其它方法,可几个月都未能解决此问题。后读一医案,见到升降散,觉得可行。-------两帖药,服用四天。结果头痛突然就消失不见,且未复发。
也曾用升降散处理过一例高血压和下唇内溃疡,疗效神奇。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1
标题: 附: 一个患者的情况分析
附: 一个患者的情况分析

某男,1986年农历11月29日生,也就是丙寅年 庚子月 戊申日 出生。自诉自小体弱多病,很容易感冒,且感冒必发高烧,多为39到40度。感冒时常规要治疗一周。98年得过肾炎,中西药治疗一月。其人偏瘦,肤色白中带青。与人说话时,感觉他有些抖抖晃晃,不稳不静。眼神闪烁不定。舌边一周明显多个裂痕。自诉乏力、不喜油腻,看着油多则欲呕。经常大便时疼痛。站着不动时几分钟后感觉突然心跳过速。其脉象左关轻按浮大。
丙为水太过 庚为金太过 戊为火太过 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排列一下,则是
金太过 火太过 水太过
寅为少阳相火 子为少阴君火 申为少阳相火 单独写出来则是
少阳相火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在患者人体纵向循环的气息里,水太过容易克火太过 金太过容易反克火 而他自身又为火太过,所以极易火郁,发生经常大便疼痛;郁火从窍而发,则出现舌边一圈裂痕。
在患者横向循环的气息里,均为火。故而少阳脉象浮大。也故而患者稍受寒凉,体表散热之毛孔稍为封闭,则发高烧。
心系统应火,所以这样的患者很难安静-----若安静时人体外散之火减少,会影响心脏,故人体自动让其多动不安。同时他若静下来很快突然出现心跳过速也是此原因。
1998年为戊寅年,戊为火太过,寅为少阳相火,天时加剧了他体质的失衡,导致肾炎(水反克火)
今年为2006年,丙戌年,丙为水太过。现在是阳历的9月19日,丙申月,水太过,而少阳相火司天。这仍然加剧了他体质的失衡,所以今年他的情况较以前几年差,这两个月感觉更不舒服。
油能生火,因其本身火已太多,故出于本能的反应,拒绝吃油,让他看着油即难受。
心主血脉,其心系统如此,所以贫血。故而脸色恍白,细看白中有青。
他走后我的一个同学问我:他是你在血液科实习时的病人吗,是不是白血病?
她说他的气色看上去很象白血病人的气色。---------他不是白血病,但他的血液系统也肯定不象很多人那样健康吧。
我给他开了食谱:陈皮、黑豆、莲子
老天爷设计的事,又岂是人力所能对抗的,能减轻他的某些痛苦,就达到目的了吧。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1
标题: 附:误治与吸血鬼之梦
附:误治与吸血鬼之梦

某友,阳历1980年4月16日出生于中国最北方某地。
某晚,自针足厥阴肝经络穴蠡沟(我的馊主意,试验是否有美容功效),次日晨两侧下智齿的牙龈疼痛,伴不时发作的短暂的头两侧痛。两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一边与其聊天,断言其为少阳相火。针侠溪------我随口轻易说到。侠溪为足少阳胆经的荥穴,针后往往浑身发热,具有疏泄少阳相火的功能。于是友人自针侠溪。
一夜过后,友人言梦见被吸血鬼追了一夜,累坏了。那追她的吸血鬼长得倒不象吸血鬼,但她就是感觉其是吸血鬼。不过,那吸血鬼有一个奇怪的特性。梦里,她明确地知道,如果她在某参照物周围的100平方米范围以内,那么她会和吸血鬼相安无事,如果出了那个范围就有会很危险。可惜的是她梦里稀里糊涂地跑出了安全地带。她想回到那安全的范围,可是却走错了方向。于是那吸血鬼追呀追呀,她逃呀逃呀,逃过房屋,逃过胡同,翻过墙头,蹚过河沟,在黑暗的草地上跑呀跑呀------她逃了整整一夜,感觉疲惫之极。
忽然记起她的体质,知道自己闯祸了-------她这一夜的辛苦是针侠溪的后果,而针侠溪是我不加思索的建议。
阳历1980年4月16日,在农历里是庚申年 庚辰月 己未日 出生。庚为金太过 己为土不及。辰为太阳寒水。她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对应于水。今年为丙戌年,丙为水太过,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在五行的关系里,火克金,水克火,水太过且金太过,很容易造成火在纵向循行的方向受挤压,而在横向循行的方向太多,造成壅滞。蠡沟为肝经络穴,通于足少阳胆经。针蠡沟引肝经之气入足少阳胆经,进一步导致少阳相火之气过旺,壅滞过多,从而下智齿牙龈痛或头两侧痛。侠溪为足少阳胆经荥穴,荥本可以泄热,但于她的体质,恰仿佛房间里着火了,还打开门窗,从而火势更大。------所幸她年轻,体质不错,故只是梦见被吸血鬼追赶,牙龈更痛;要是疾病缠身的老人,我这轻率的建议很可能导致心肌炎之类的严重疾病-------为医者,真是不能不小心。
人的疾病与体质有时在梦境里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在她的梦里,她明确知道在某个安全的范围内,她能与吸血鬼和谐共处,是因为在人体纵向循环的方向,水克火,火克金,有这相克的关系,人的气才能正常流转,人才能保持健康。其太过、不及都能够导致人的疾病。中医理论里,血的属性为火,梦里追她的东西虽然长得不象吸血鬼,但她感觉就是吸血鬼,表明火受到了影响。水太过且金太过,挤压纵向循行的火沿经络向体表横向循行,所以她梦里知道走错了方向,但想回头却怎么也回不去。火被逼从里外出,针侠溪后由于外行途径更为开放,火的外出更快更多,所以她梦见自己逃呀逃呀逃呀-------
她的少阳相火过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水太过与金太过。所以检查其足少阴肾经荥穴然谷,果然塌陷无气,于是让其自用小锤敲打。-----------一两小时后,其牙龈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2
标题: 附:有趣的寿胎丸
附:有趣的寿胎丸


本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
主治:滑胎
关于本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有解释。且举一例如下:
“友人张洁泉善针灸,其夫人素有滑胎之病。是以洁泉年近四旬,尚未育麟。偶与谈及,问何以不治。洁泉谓每次服药,皆无效验,即偶足月,产下亦软弱异常,数日而疡。此盖关于禀赋,非药力所能挽回也。愚曰:挽回此证甚易,特视用药如何耳。时其夫人受孕三四月,遂治以此方,服药两月,至期举一男,甚壮。”
从上例中可以推测,寿胎丸不仅可治滑胎,且治疗胎儿软弱疗效也佳。

某日,与友人聊及此处方,忽然就很想笑。真的没有比我们的老祖宗们更聪明的人了。你看:一个胎儿在母腹中长大,必然要吸取母亲的营养。胎儿在母腹中怎么吸取营养呢?西医可能有一整套分子原子之类的解释,中医当然不知道那些高明的分子原子学说,但中医看到自然界:
-------菟丝子,无根,却能够缠绕在豆类的杆上,几天之间,就一大片一大片,快速繁殖,使得整块的土地都是黄灿灿的菟丝子,而完全没有了豆类的影子。所以,菟丝子具有帮助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功能。
-------桑寄生,故名思义,是寄生在桑树上的------寄生在桑树上(当然也可能是别的树,但最初古人应该采用的是桑树上生的),自己没有根,只能是吸取桑树的营养来供给自己。所以桑寄生也具有帮助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功能。
有了上面的两味药物,那些光见自己长胖不见胎儿长大的孕妇,应该就够用的了,不需要下面的两味药物。下面的两味药是为纠正滑胎用的。
-------续断,也故名思义,可以把断了的东西接起来,如骨折。而母体,滑胎也恰如胎儿与母体断开有关的联系,所以用续断来治。
-------阿胶,恰如张锡纯先生所解释的,“驴历十二月始生,较他物独迟。……且其水系阿井之水熬成,阿井为济水之伏流……..”。驴在其母腹中呆得最久,寿胎丸用阿胶是希望胎儿也在母腹中呆久些,不要急着出来。

瞧,如此巧妙的思维,寿胎丸的处方出来了,多少人因此有了子孙之福。

知道老祖宗的这种思维方式,当然可以灵活地对此方进行化裁,对于只见自己长胖,不见胎儿生长或胎儿生长太慢的妇女,可以给与菟丝子或桑寄生,或两样都给;对于习惯性流产,且是因为胎儿营养不良而导致易于流产的妇女,可给与寿胎丸原方。
当然,滑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营养不良的胎儿的流产,适用于上述处方;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流产,得考虑其它的因素。或对上方加减,或完全采用其它处方。不能生搬硬套,以为此方主治为滑胎,就用它来治疗一切滑胎之疾病。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3
标题: 附:医案解析---天赐止血良药---芦苇花
附:医案解析---天赐止血良药---芦苇花

我的姑父,1952年农历十月二十四出生。2006年的农历七月间因常常上腹部胀痛而做了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术中取出有半个蚕豆片大的胆结石。手术后上腹部胀痛消失,但每日上午大便几次,下午正常。多年前的某个阴暗的冬日的傍晚曾在铁路边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带来的风袭击,次日晨即发现一侧耳朵感觉闭塞,头不清爽。曾多方求医,无疗效。西医诊断为某根神经断了,后来放弃求医。
2006年的大约9月23日开始,姑父每日大便呈黑色,但因为大便尚成形,故未介意。但到9月28日,其大便曾水样,血液和粪便兼夹而下,便前腹痛。于是自己骑自行车去医院。----农民的韧性有时真让人难以相信,他后来向我描述当时的情形时我简直-----唉--------在去医院的路上,由于再次便后出大汗,他几乎支持不住。但终究还是到医院了。
西医的那套抢救过程不用我细述。-----我是真的希望西医能够真如人们所想当然地那样先进和疗效卓著啊。
然而9月29日晚的六点过后,我照例打电话给远方的母亲时,却得知姑母急着找我。母亲给了姑父病房的电话,让我打过去。
我紧急打过去。
9月28日的夜到9月29日的下午六点,在大量用药的情况下,姑父竟仍然便血十几次,每次都大量。做了胃镜,说胃中有血块,血块遮住了,看不见别的-----姑母的心情可想而知。我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我太清楚此种情形西医的抢救效果了。眼泪抑制不住地流下来。
我却离他们几千里。
路途遥远--------
然而,在那里 ,我却不知道还有谁的知识能够给予他们以切实的帮助。他们也不清楚还有谁可以拉他们一把。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医院------
姑父的情况刻不容缓,我无法袖手旁观。
我迅速打开电脑上的万年历,查看姑父的出生日期,查看9月22日后的 天时。
2006年的9月22日,丁酉月。
2006年的9月28日,丁酉月 庚申日。
2006年的9月29日,丁酉月 辛酉日。
酉为阳明燥金 庚为金太过
姑父进入丁酉月后发病,在庚申日和辛酉日加重,显然与金太过也与阳明燥金有关啊。
血液属火,火克金。如果金太过或阳明燥金之气直入使金太过,导致便血也是可能的。
在我所读过的医案或理论中,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情形,所以没有熟悉的药物可以借鉴。于是打电话给在宿舍的同学(其时我在医院值班),请她把《本草纲目》上所记载的所有止血药报给我听。在她所报出的系列药物中,我突然听到了---芦花。
芦花-----芦苇的花,在我的遥远的家乡,房前屋后都是浅浅的小河沟,小河沟里芦苇茂盛生长。伴随着这些茂盛的芦苇,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此时,正是芦苇盛开的季节。
芦苇的花开在秋季,毫无疑问,应该有抗衡阳明燥金肃杀之气的功效,而芦花能止血应该也是解除金对火的反克。
如果我的分析没错,芦苇花应该对姑父的便血有好的止血效果。
立即打电话给姑母,让她打电话回乡下,务必立即让人去采芦苇花,熬水送去医院。再从灶堂里掏几块灶心土,带去医院给姑父填肚脐。
幸运的是,姑父的家离医院也就半小时,七点半后,芦苇花煎的水已经送到医院给姑父服下,灶心土也填到肚脐里。
9点,姑父又便血一次,但量比六点多的那次已见减少。12点,又一次便血,但量很少,只一点点。
9月30日晨六点,姑父再次大便,但也是一丁点点。
后来,姑父再未便血。两天后姑父出院,纯服中药调理。今天10月11日,姑父正在顺利的康复中。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3
标题: 附:医案解析----绿萼梅的奇效
附:医案解析----绿萼梅的奇效

仍是我的姑父,出血后的二十几天,身体恢复情况很好,休息时自我感觉与身体健康时无异,见到他的人也都说他气色好,当地小镇医院的院长翻看他的下眼睑,说血补得差不多了,不好再补了,否则会得高血压-----(真是可恶,为了他这句话花了我二十三分钟的电话费,给我姑父解释补药为什么不会得高血压)。
虽然自我感觉与健康时无异,但姑父健康时有一老毛病,有一耳朵象有东西塞着(西医说是神经断了),我认为是风寒,在补益的同时试图给其驱寒,结果耳朵不塞了,但太阳穴时有刺痛。健康时他还有一毛病:空腹时即觉胃痛,而吃饱后则不痛。不知听谁说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他问我是否要去检查。-----如果是别人我当然让他去检查的,但他是我的姑父。所以当然不让他去。
不让他去检查可以,但得给他把问题解决掉才可以。于是我只能开动脑筋。
想起他的问题在05到06年的春节开始后不久就加重,且反反复复,我认定与太阳寒水有关,今年的太阳寒水,加上他原有的体内的风寒,让他今年不得安宁。
想到太阳寒水,于是想起梅花,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进而想起绿萼梅,绿色,属木,属风。
由于不清楚补气养血的药与绿萼梅一起的共同功效,于是让姑父停补药,而只服用绿萼梅,量为10克,用开水浸泡后服用。-----所谓药物有专攻吧。
10克绿萼梅服后,当天,姑父对姑母说,“真象仙丹一样”,神情气爽,且饥饿时胃也不痛了。
次日晨,他大便四次,都为水,稍夹粪渣,最后有些东西象鸡蛋黄一样。大便时没有腹痛。四次大便后,当天未再大便。无不适。
10克绿萼梅,他的饥饿时胃痛就这么好了。
于是我对他说:继续补。一个辛苦大半生靠出卖苦力为生的农民,一个大出血后的年过五十的以后还要靠出卖苦力为生的农民,不管什么疾病,补益都是第一位的。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5
标题: 附:经络辨证法
附:经络辨证法

经络辨证法在中医基础理论里或中医诊断学里提到那么一点点,几乎处于被忽略的境地.
我个人的看法,经络辨证法才恰恰是最重要的.理由是1)人体出现任何疾病必然反应在相关的经络里.(2)找到相关经络,检查该经络,找到相关穴位,可以立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如果不懂五运六气的知识,可以从脉象上寻找出错的经络.脉象与经络的对应关系前面有过具体介绍.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比如说,患者左尺重按微弱,其余脉象还算正常,那么可以检查足少阴肾经,由于五腧穴的良好功效,为简易起见,一般检查五腧穴就可以了.有问题的穴位一般有明显的表现:如看上去或按下去塌陷,或者出现硬结,或者轻碰即疼痛,或者出现溃烂,或者出现红点等等.穴位丰满,弹性良好的穴位肯定没问题,一般不需要处理,而对出现问题的穴位进行处理,一般都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功效.-----至少,绝对不会误诊.处理穴位的方法可以只用手推按,也可以用放血刮痧拔罐针灸,看情况用.
如果出错的经络少,那么处理起来很容易的,但如果异常的脉象比较多,也就是出错的经络比较多,那么处理起来就要麻烦点.------一般说来,出错经络多的原因应该是某个关键的地方出了问题,找到这个关键的地方,效果才会很好,并且巩固.我昨日遇到一个患者,左手重按脉象非常微弱,也就是手少阴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均出问题.由于给她算过,所以我取了左侧阴谷穴,只用小保健锤试探性的敲该穴位后,其脉象随即增强.-----找到这个关键的穴位不是很容易,不过也不要紧啦,大家可以买一把几块钱的小保健锤,在出错的经络上到处敲敲,敲后随即切脉,看是否脉象朝你希望的方向改变,如果改变,那么就取该穴位或针或灸或贴膏药等等.这样的情况经历得多了,注意积累,以后遇类似情况就可以轻易找到了.熟能生巧时,感觉就简单了.

有人提议用五运六气来算穴位.这当然更好啦,我也希望如此,问题在于,我对经络穴位的理解实在很肤浅得很,虽然也能用五运六气算一些穴位,但不多.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目前我能做的就是脉象五运六气与检查穴位相结合,来寻找复杂的患者的合适的穴位.这个方法虽然笨了些,但却还管用.每次一出手就能够解除患者的一些症状.-------这得感谢西医啦,他们没什么治得好的病且治一个感冒也得好几天,这样我一出手患者的症状就减轻时便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也给自己争取了一些积累经验的机会与时间.
关于五运六气与经络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只知道太阳寒水司天对应手太阳与足太阳.其它依此类推.最近一段时间在医院看到一些太阳穴痛或胃疼或头昏这类的病人,判断下来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问题,脉象上也是如此.今年五运为水太过,本月又为土不及,所以选穴取阴陵泉.也就是反克时可选取被反克的那条经络的合穴.

说到今年的五运六气,又想起<伤寒杂病论>,那里提及的六经辨证被后代炒作得沸沸扬扬,更有无数种解释.我曾花了一段时间去读伤寒论太阳经的条文,结果发现,太阳经的病症每一条都可以用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知识来解释.显然,张仲景所谓的太阳经就是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或者他真是医圣,但就是不想让后人明白,所以不想详细说清楚,于是笼统言之;也或者他压根就是中医的学徒,想言之但却实在说不清楚,于是笼统言之.

五运六气也好,情志内伤也罢,人体的所有疾病最终都必然体现在相关的经络穴位上,也可以通过经络穴位来调整,所以经络辨证是学习中医者的一条捷径.

按:本文论坛以前也曾转发过的,为了保证这个系列文章的完整性,我再转一次,把它放到这里来吧。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6
标题: 附:执简奴繁读《内经》
附:执简奴繁读《内经》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
很可惜的是,它不好读,而且很不好读。
读来读去,只有两个字:不懂。
我一直在研究《内经》为什么如此难懂,天天想,月月想,某日忽然开悟:
《内经》之所以难懂,是因为它不仅给出了结论,而且给出了原理,给出了证明的过程。

这很有点象计算机。
几岁的小儿经过简单的学习,都可以用计算机打字画图。
可是几岁的小儿,甚至未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知识分子,极少能够读懂计算机是怎样设计怎样运作的。
如果把计算机的设计和使用写在同一本书里,而且打乱来写,那么单凭读书,恐怕没几个人能够读懂的-------当然计算机工程人员除外。

《内经》恰是把原理与结果写到了一起。
中医是建立在古代的天文地理等基础之上的,现代人对这一切一无所知,所以读不懂是正常的。
读不懂也没有关系。
只要把《内经》中某些结论性的语句提炼出来,然后用来指导临床使用,就可以了。
这就仿佛一般的人使用计算机,知道怎样使用就可以了。
这也仿佛数学中的公式,你不必知道公式是怎样来的,但知道公式用在哪些地方和怎样使用就可以了。

五运六气,经络针灸正是《内经》给出的用于医学的数学公式。
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么不要试图去理解,学会怎么用就行。
这样,读《内经》你会感觉轻松很多,临床应用也会得心应手。

否则,很可能越想越乱,越想越不明白,到最后连使用也不会了。---------事实上,这正是目前的现状。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6
标题: 附:六气的思维
附:六气的思维

现在假设---------
我生活在遥远的古代的某个小村庄。
当然,我的脑袋里空空如也。

我对周围充满好奇。
我发现:天亮了;天黑了;周而复始,于是我给这个循环一个名字:一天。
我发现:天气暖和了,天气很热了,天气很潮湿,天气变凉了,天气变得很冷;然后又重来一遍;这种循环周而复始,于是我给这个循环一个名字:一年。
我发现:无论是天还是年,都与天上的星辰密切相关,于是我观察天上的星辰,结合地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把一年详细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我分别给这二十四个节气起了名字。
我发现:
从大寒到春分:万物发芽、生长、开花----,表现出蓬蓬勃勃的生长的气息。这样的气息,我给它一个名字:厥阴风木,此时,我称为厥阴风木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万物进一步生长,空气变得很温暖;---------我给它一个名字:少阴君火,此时,我称为少阴君火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万物生机旺盛,空气变得炎热。--------我给它一个名字:少阳相火,此时,我称为少阳相火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湿气蒸腾,万物趋向成熟。----------我给它一个名字:太阴湿土
从秋分到小雪:天气转凉,洁净清爽,稻谷成熟,水果成熟,落叶纷飞。--------我给它起名:阳名燥金
从小雪到大寒:天地寒凉,北风呼啸,白雪茫茫。---------我给它起名:太阳寒水


我分别赋予这样的节气之间以这样的名字,于是,每个名字自然而然具有了这个时节的所有的特征,如从小满到大暑,天气炎热,万物生机旺盛,我叫它少阳相火,那么少阳相火便具有小满到大暑之间的万物与天气的一切特征。

这就是六气。

我们聪明的祖先还发现人体内气血的运行与日月星辰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地把人体经络的名称与六气等对应起来,构建了无与伦比的出色的严谨的中医学。

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不知道这些没有关系,只要查一下万年历,算一下今天的六气,然后只要知道诸如厥阴风木影响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之类的知识就可以了,药物处方与穴位处方随即可以得出。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7
标题: 附:茯苓的功效
附:茯苓的功效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从古至今都作为健脾的良药而广泛使用。
我很想知道茯苓更准确的功效,或者说它怎么个健脾法。
想啊想啊,某日突然想到它生长在枯死的松树下----事实上,古人就认为是松的余气所生。
换个想法:松树枯死后,松树本身还剩的气被茯苓吸收---茯苓能够吸收枯树的余气。-----也就是说,它应该能够制约木太过。
木太过,自然容易“乘土”而导致土出问题。所以茯苓的健脾恐怕正是因为此。也就是茯苓的作用点是木,其健脾的作用是间接的。
理论终归是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验证。我刚好有一个患者,其生日里有两个木太过,而其主要症状是心腹胀痛,痛至两乳下,其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般上午痛得厉害。痛时有时影响到后背的某个区域,那个区域重且冷。
处方:茯苓150克。一贴。
一帖后,当日其心腹胀痛即除,但出现手抖的症状。
手抖----风木在外。茯苓的量太大了些。改为:茯苓100克 三帖。
茯苓量减后,未再出现手抖,而以后心腹胀痛也未再发作。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7-8-19 09:27
标题: 葛根的功效试验
葛根的功效试验

葛根,土里生,藤之根,南方市场上常见,广州人常拿来褒汤.有点粉,木质.
葛根理论上应属于补木改善木不及的药物.理论归理论,没有试验当然是不能算数的.西医整日口口声声小白鼠实验,且看中医如何试验法.
细琢磨谁可以充分显现葛根功效,于是想到周围一个人.其本为金太过,而今年又为木不及,所以她的整体脉象应该是右寸重按弱,而左关重按强.------先切其脉象,果然,一点没错.
煮得浓浓葛根汤一碗,让其喝下.如果葛根功效如前所述,那么其喝下后,脉象应该会立即改变,变为右寸重按脉象有力,而左关则应该变慢变弱.
-----当然,一切正如我所推测的那样.

今年(2007年,转发者注)木不及,所以葛根是今年的保健食物呢.

按:至此,问医阁《严谨的中医》系列文章全部转发完毕。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