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1:57:07

【学习总结】《金匮要略》方证鉴别

另开一个帖子分享下金匮的方证鉴别,理解的不够深入,希望大家看到错误的地方跟帖纠正,先谢谢喽:handshake

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2:02:52

三附子汤证:风湿兼真阳虚弱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附子汤证(风重于湿之少阴证)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驱邪化饮和蒸化津液,风夹寒饮水湿结于少阴表位
身体疼烦,甚至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解表祛风寒(桂枝),益温真阳散在表寒湿(附子),兼养中焦胃气(姜枣草)
桂枝4两,附子3枚,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白术附子汤证(湿重于风之少阴证少阴太阴合病而偏于太阴)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在内水盛津亏而肠道失濡(大便干燥),下焦虚寒不能制饮(小便自利)
身体疼烦,甚至不能自转侧,兼有小便自利,大便硬。
补真阳而祛寒和温化水饮(附子),固水镇水化津液(白术),兼养中焦胃气(姜枣草)。因小便多伤津液,所以不能在用桂枝发表伤津
白术4两,附子3枚,生姜3两,甘草二两,大枣12枚
甘草附子汤证(表里风湿并重之少阴太阴合病)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在外风夹寒饮水湿结于少阴表位,在内阳虚不能化湿而小便不利身肿
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兼有汗出、短气
温阳化饮驱寒解表(注解:附子性急而猛,恐骨节之窍不能骤开,风湿之邪岂能脱出,故加甘草益其缓也)
甘草2两,附子2枚,白术2两,桂枝4两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小水 发表于 2010-3-20 15:49:02

       腹满里实四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厚朴七物汤
表证未罢,邪热入里,壅滞于肠道
腹满发热,饮食如故,脉浮数
双解表里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厚朴三物汤
实热内积肠腹,气机壅滞,胀重于积
脐腹部痞满胀痛,便秘为主要表现
行气除满,泄热通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大柴胡汤
病邪在里,并及少阳
心下满痛,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脉弦有力
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大承气汤
燥屎内结,阳明热实。
腹满不减,痞满燥实俱全
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去皮,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8、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9、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10、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小水 发表于 2010-3-20 15:56:39

          虚寒腹满


治疗总原则: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附子粳米汤证
真阳不足,寒饮内盛(冲逆或者下利)
腹部胀冷痛,痛如刀割状,腹胀得温则减,胸胁逆满,呕吐腹泻,苔白腻脉沉迟。
温阳化饮,和中缓急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大半夏汤证(千金)
阳虚寒饮内生,气血凝滞不通
腹中胀满疼痛,得温则减,可伴有呕恶,眩晕心悸等饮逆之象,严重者出现四逆,口干不欲饮水等
温阳化饮,行气除满,温通血脉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 附子 当归 人参 厚朴 茯苓 枳实(各二两) 桂心(五两)生姜(八两) 蜀椒(二百粒)

吴茱萸汤方证(千金)
胃气虚寒,寒饮上逆
腹中冷胀,逆满胸胁,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腻。脉象沉弱或弦
温中下气,降逆除满,养胃和中
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一升) 甘草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大桂汤方证(千金)
虚劳,中焦胃气不足,水饮上逆胸膈
胸膈腹部满闷虚胀不舒,恶心眩晕,心悸呕吐等
温补中焦。鼓动正气,降逆除满
桂心 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黄芪(四两)



12、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3、治胃中虚冷,腹满塞,(欲)下气,大半夏汤方。(千金)
14、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吴茱萸汤方。(千金)
15、治虚羸胸膈满。大桂汤方。(千金)

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1:59:10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10-1-27 22:04 编辑

痉病
基本病机:主要由于津液或损伤或凝滞,导致肌肤筋脉失去濡养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栝楼桂枝汤证(柔痉)
太阳中风表证兼阳明津液不足,筋脉失去濡养。
发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
调和营卫,清热生津
栝蒌根(2两) 桂枝(3两) 芍药(3两) 甘草(2两) 生姜(3两) 大枣(12枚)
葛根汤证(欲作刚痉)
太阳风寒表实证兼津液凝滞,肌表失养(津液与邪气在体表相持,不得外越和下达,逆而上冲)
无汗,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辛温发汗散邪,生津疏筋
葛根(4两) 麻黄(3两) 桂枝(2两) 芍药(2两) 甘草(2两,炙) 生姜(3两) 大枣(12枚)

大承气汤证(刚筋)
阳明里实,津液耗伤,筋脉失养
发热面赤,大便秘结,腹痛腹满拒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蚧齿,
泻其实热,急下存津
酒军(4两) 浓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2合)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3.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



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2:00:43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10-1-27 22:03 编辑

湿病
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助阳气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黄加术汤证(太阳伤寒+太阴表证湿邪)
寒湿在表
身烦疼,重着不移,恶寒重,无汗
发汗解表祛湿,利水化湿生津
麻黄(3两) 桂技(2两) 甘草(1两) 杏仁(70个) 白术(4两)

麻杏薏甘汤证(太阳表证+太阴表证湿邪+阳明热)
寒湿在表,内热外发
一身尽疼,呈走窜性,汗或有或无,发热,朝轻幕重
轻汗解表祛湿,去热化湿生津
麻黄(半两) 甘草(1两) 薏苡仁(半两) 杏仁(10个)
防己黄芪汤证(太阳中风合太阴外证湿邪)
水湿停滞于肌肤,卫表不固,津液外泄
汗出,恶风,脉浮弱濡散,身重
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利水化湿
防己(1两)黄芪 (1两1分)白术(7钱半)生姜(4片)大枣(1枚)甘草(半两)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以火攻之。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汤主之。

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2:06:39

暍病:被暑湿之邪所伤的一种疾病,先是因为热,然后伤了津液,重了会出现痉证,再一步加重会脱阳亡阳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暑即阳明外证为主)
暑湿表热证,过伤津液,阳明津虚发热
身热,汗出,大渴,微恶寒
清热,生津,止渴
知母(6两) 石膏(1斤) 甘草(2两) 粳米(6合) 人参(3两)
一物瓜蒂汤证(阴暑即阳明中寒)
暑湿表热之邪不去,复饮冷或受寒,水湿停聚于内不得运化而逆于四肢
发热身重疼痛,脉微弱
吐法驱除水湿之气
瓜蒂(二七个)



26.太阳中热者,暍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小水 发表于 2010-1-27 22:08:48

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地黄汤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防己黄芪汤证(太阳中风合太阴外证湿邪)
水湿停滞于肌肤,卫表不固,津液外泄
汗出,恶风,脉浮弱濡散,身重
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利水化湿
防己(1两)黄芪 (1两1分)白术(7钱半)生姜(4片)大枣(1枚)甘草(半两)
防己茯苓汤证(太阴表里证合阳明)
水气停于肌肤,表之津血亏虚而失养
四肢肿,聂聂动,小便不利
解表利水,益气通阳,表里分消
防己(3两) 黄芪(3两) 桂枝(3两) 茯苓(6两) 甘草(2两)
防己地黄汤证(太阳阳明合病)
表证兼血亏虚热扰神
脉浮,神识错乱,精神昏乱,独语不休
清热除邪通解表,滋养营血
防己1分,桂枝3分,防风3分,甘草2分。酒1杯,生地黄2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汤主之。 23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cctv01 发表于 2010-1-27 23:02:39

善学习,善总结,学习。

wei.xu 发表于 2010-1-28 00:07:55

非常感谢学兄前辈的总结,以利后学,期待已久。

小水 发表于 2010-1-28 18:59:17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10-1-28 19:00 编辑

百合病:百合之为病,其状常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或如强健人,欲得出行而复不能行,意欲得食而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朝至口苦,小便赤黄,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脉一宗,悉病,各随证治之。(脉经)

基本病机:液不足的阳明病,热燥,全身血脉失养,神气欠安。

治疗:清滋清润为主。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百合地黄汤证(未经治疗)
津血亏虚导致的热
常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或如强健人,欲得出行而复不能行,意欲得食而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朝至口苦,小便赤黄,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养津血胃气,清热活血
百合(7枚,擘) 生地黄汁(1升)
百合知母汤证
(误用汗法后)
百合病误用汗法,更伤津液,燥热加重
百合病基础上燥热更甚,可出现心烦口燥等证
清热生津,清养胃气除烦
百合(7枚,擘) 知母(3两,切)

滑石代赭汤证
(误用攻下法)
百合病误用攻下,更伤津液
百合病基础上津液更虚,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短赤等症状。
养津,利尿,清泄里热
百合(7枚) 滑石(3两) 代赭石(如弹丸大1枚)
百合鸡子汤方证
(误用吐法)
百合病误用吐法,徒伤津液,上焦燥热愈重
百合病的基础上出现虚烦不眠,胃中不和等症
清上焦虚热,养津安神
百合(7枚,擘) 鸡子黄(7枚)

百合洗方证(百合病轻证)
百合病近愈,津液尚有不足
口渴且存在轻微的百合病症状
泡洗,浸润百脉,清热活血,食饼养胃气除烦
百合1升,以水1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栝楼牡蛎散方证(轻证经治不解)
百合病近愈,尚有津亏里热及停饮
口渴滋润不愈,且存在轻微的百合病症状
清热生津除烦,微去饮结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百合滑石散方证(百合病里热重者)
百合病,阳明邪热明显
百合病的基础上存在明显的发热
微下里实,清热益津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2.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4.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百合鸡子汤方)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7.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8.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袁超明 发表于 2010-1-28 19:23:09

师妹好细心,总结得很好.{:3_124:}

砸牛顿的苹果 发表于 2010-1-28 21:38:54

向小水学习来了,你做的真棒。

香雾 发表于 2010-1-28 22:10:51

好贴要支持,加油!

小水 发表于 2010-1-28 22:31:47

:lol多谢各位帅哥美女的支持鼓励,小妹一定继续努力!:hug:

小水 发表于 2010-1-28 22:34:37

狐惑病:狐惑之为病,其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六纲归属:属厥阴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甘草泻心汤方证(狐惑病内治法)
寒热水饮错杂结于心下及口腔,化热生疮,阴阳营卫气机逆乱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咽喉被蚀,声音嘶哑,可有恶寒发热,浑身疼痛
寒热并用,清热化饮补津
甘草(4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3两)黄连(1两) 大枣(12枚) 半夏(半升)

外治法
苦参汤方证
寒热水饮错杂结于心下及下窍,化热生疮,津亏失润。阴阳营卫气机逆乱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前阴蚀烂。口咽干燥。可有恶寒发热,浑身疼痛
甘草泻心汤内服配苦参汤熏洗前阴病处
苦参1升以水1斗,煎取7升,去滓。熏洗,日3
雄黄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后阴蚀烂,口咽干燥。可有恶寒发热,浑身疼痛
甘草泻心汤内服配雄黄熏洗后阴病处
上1味,为末,筒瓦2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证(狐惑酿脓证)
狐惑病后期,血分有热,湿热邪毒积聚日久,酿腐成脓
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目赤如鸠眼,目四黯黑,食欲好
寒热并用。清热化脓,和解气血营卫
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 3两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13.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黯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psq 发表于 2010-2-1 15:46:14

感谢前辈的总结!

小水 发表于 2010-2-1 21:07:50

中风历节病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病名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中风(风彻于上下)
外邪引发或内伤病情转化为表证,侵袭四肢百骸引发的一种疾病
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甚则神志不清,脉微而数
痹证(痛于一处)
风寒湿杂至,留滞于肌肉筋骨之间
但臂不遂,关节肌肉疼痛,活动不利,神志清楚,脉涩

小水 发表于 2010-2-1 21:10:39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10-2-1 21:11 编辑

中风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古今录验》续命汤(风靡)
太阳阳明合病,津血不足,经脉失养,邪气居于经络,气血不畅,阳明之热上攻导致热扰神昏
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身无痛,智乱不甚
祛风通络降逆,
养血通脉
清热养津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川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
西州续命汤(偏枯)
太阳阳明合病,内有阳明热伤津液,体虚津血不足,外有风邪来袭,津液外泄,津亏肌肉失养而羸瘦麻痹不仁
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解肌祛风,
开泄而破除血淤痰凝,降逆清里热而生津液
麻黄生姜(各3两)当归石膏(各2两)川芎桂枝甘草黄芩防风芍药(各1两)杏仁(40枚)
八风续命汤证
阳明太阴少阴合病,阳明有热,津液不足,气血不养四肢肌肉则出现痉证,火热夹饮上冲则发狂
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
祛风定痉,养血通脉,轻解阳明,温降寒饮
人参桂枝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各18铢)石膏(1两半)杏仁40枚
风引汤证(阳明痉证为主)
阳明实热夹杂太阴虚寒,火热夹痰饮上攻,营卫气机逆乱,气血不行于四肢而瘫痪不动,热邪致津血损伤,筋脉不得濡养而抽搐
惊风癫痫,一日数十次发作,面红,目赤,神志昏迷,四肢瘫痪不能运动,或见四肢抽搐
清热降逆,安神镇静,
温化寒饮,交通营卫,通彻表里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西州续命汤
治五脏偏枯贼风。并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千金》
八风续命汤
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八风续命汤主之。(千金方)
风引汤

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瘛瘲,除热瘫痫。风引汤主之。

小水 发表于 2010-2-1 21:13:55

历节:关节疼痛或者肿大,轻的比较局限,重的逐渐发展到各个关节,屈伸不利,肿痛的厉害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历节)
少阴表证+太阴外证湿邪+阳明微热,风寒湿痹阻表位日久,湿阻,导致表之津液营血受损和不通,进一步导致全身气血不通,正气受损以及阳明虚热
身体消瘦,遍身关节疼痛,痛处游走,关节肿大并伴有灼热或变形等,头眩短气,同时可见发热恶寒
祛风利湿,温经散寒,清热止痛
桂枝(4两) 芍药(3两) 甘草麻黄(各2两) 生姜白术(各5两) 知母防风(各4两) 附子(2两,炮) 乌头汤证
(寒湿历节)
少阴表证+太阴外证湿邪。体虚,寒湿之邪痹阻筋骨关节,气血运行受到阻滞而疼痛剧烈
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冷加重,痛处不移,屈伸活动不利
补表,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麻黄 芍药 黄耆(各3两) 甘草(3两) 川乌(5枚,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8.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乌头汤方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wei.xu 发表于 2010-2-2 00:08:12

赞叹,学习,感恩!

小水 发表于 2010-2-5 20:04:42

                  血痹

血痹基本病机:肌肉不壮,腠理和毛孔稀疏者,容易受风寒之邪侵袭,风寒入里,阻于营卫中间,血液滞涩不行,出现肌表的麻木不仁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血痹轻证(针刺或桂枝加芍药汤)
有余于外,不足于内之人常由体倦汗出或心烦不安而辗转反侧极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发轻微血痹
脉自微涩,寸口,关上小紧,且有肌表的麻木感
针刺引阳气,祛风邪。或服桂枝加芍药汤通血痹阻,调和营卫
桂枝3两,芍药6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生姜3两
血痹重症(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正气极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气而引发的重度血痹
脉自微涩,寸口,关上小紧,且有肌表的麻木感
补虚祛风,调和营卫
黄芪(3两) 芍药(3两) 桂枝(3两) 生姜(6两) 大枣(12枚)




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总结】《金匮要略》方证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