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治疗咳嗽
我自己前两天干咳,无痰,口干欲饮水,脉滑数,舌头好象有点红和有点薄黄胎,其他方面正常。辨证:上焦里热证
方证:栀子豉汤
一煎分二服,原方原量,喝完了不呕吐,一剂全愈。
第一次发临床治疗贴,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1# 雁潇湘 好案,有启发,疗效是检验理论的有力说明! 祝贺 潇湘 是呀疗效是很说明问题的
【一剂全愈】说明辩证正确的 呵呵
向你学习:P 活学活用:victory: 怎么感觉象白虎汤证?:P 呵呵,用麻杏石甘汤怎么样呀 好案。其实以前宋孝志老师治疗过一个过敏性哮喘也是用的这个方。 楚山落月怎么会象白虎汤证呢?你仔细阅读条文就知道了 可供辩证的症状似乎少了一点,但用药也胜在简单明了。学习了。:P 六纲辩证应是阳明病. 6# 燕子
有道理!:handshake 回雁潇湘师兄:
怎么会象白虎汤证呢?你仔细阅读条文就知道了
因为你所说的症状很象白虎汤证:
干咳,无痰,口渴,脉滑数,舌质红,薄黄胎。
我只看出阳明气分热,并无表证。师兄一定还有其它症状没细说吧。
所以只能说也许可用白虎汤。 回燕子:麻杏石甘汤是用于水热夹杂在体表和上焦表位,有汗,还不大热。
方里面有石膏是清胃热
我这个是单纯的上焦里热,没有水热夹杂 楚山落月我就上面的症状。如果是白虎汤,你说说要什么条件才能成立
我有身热,脉洪大,大烦,大渴,大便干燥等阳明症状吗?,脉洪大跟脉滑数一样?
你多把书看几次,好好理解一下 回燕子:麻杏石甘汤是用于水热夹杂在体表和上焦表位,有汗,还不大热。
方里面有石膏是清胃热
我这个是单纯的上焦里热,没有水热夹杂
麻杏石甘汤是表证不解内传阳明,邪热壅肺,汗出而喘,身无大热,口渴,脉数.
你的病症是干咳,无痰,口干欲饮水,脉滑数,舌头好象有点红和有点薄黄胎,这里不可能没有少量的水热互结.况且枝子豉汤也是治疗伤津热和水饮不化津液造成阳明湿热上扰的. 回燕子:麻杏石甘汤是表未解,传阳明气分,太阳阳明病
栀子豉汤是阳明湿热 阳明病 请问师兄:
1、白虎汤有大渴吗?那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有大便干燥吗?那是阳明里证了。
2、既然师兄说了“我这个是单纯的上焦里热,没有水热夹杂”,为什么还要用治疗阳明湿热的栀子豉汤呢?这是否自相矛盾?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肥栀子(擘,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豆豉,微温。味甘咸而酸。《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栀子,苦酸寒。主治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刘老师亲临,惊喜中。。。
嗯,这个221条正能说明栀子豉汤的病机:
原三阳合病,下后,导致内虚,水饮上逆,与上焦热气结为湿热,故心中懊憹;原有太阳表症,下后表又不解,所以用栀子豉汤清热燥湿的同时,又可解表。
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请老师师兄指教。 学习了,顶一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