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林 发表于 2009-12-22 16:44:44

学经方病例

本帖最后由 周利林 于 2009-12-22 16:45 编辑

发这幼稚的经方治例,希望老师学友们多多指点!!!


吴**

47岁

脑梗塞二个月.
现症:头晕目眩,精神差,舌强语蹇,口苦纳差,食后脘胀,时发轰热无汗出,原大便秘,近日正常,少便正常,口不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沉涩,三五不调.
六纲:太阴少阴
五证:饮滞
方:
真武汤合附子汤加石菖蒲,远志
药:
白术15
白芍10
茯苓 20 生姜10
附子15
生晒参20
石菖蒲20
远志15

本方连服6天,诸症大减.
虽言语好了许多,但紧张时就会语塞,还再治疗中.

沈杰--回归三坟 发表于 2009-12-22 17:09:43

恩... 剂量太小了吧.汉代一两为15g,换算下来不只这些.即使在正规医院,要是按一两10g来开,估计也是没大问题的.

燕子 发表于 2009-12-22 20:02:10

我认为这个病例六纲属太阴厥阴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真武汤
请师父师兄们指点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12-22 23:08:30

太阴少阴合病系阳明,考虑用小续命汤。

real7758521 发表于 2009-12-23 09:02:42

头晕目眩,口苦纳差,时发轰热无汗出,同意燕子的治法

周利林 发表于 2009-12-23 20:22:18

病人今天复诊,症状又有好转。
能与在外打工的儿子流畅通话(以前谁也不知所云)。

这个病人来诊时有阳明(大便秘,时发轰热),少阳(口苦)的表现,但因当时太阴虚寒的表现很是明显,处方时就没有考虑!
刘老师讲“系属”病时,有所感悟,从治疗的结果来看:太阴少阴,阳明微热属太阴!

不知深浅,望师父师兄斧正!

沈杰--回归三坟 发表于 2009-12-23 20:56:50

本帖最后由 沈杰--回归三坟 于 2009-12-23 20:58 编辑

应该用小续命汤.那为什么真武汤有效啊? 因为真武汤合附子汤里考虑到了太阴.而少阴和阳明考虑的就少了.
太阴少阴合病系阳明,同意LAIDOCTOR的说法.用小续命汤.
楼主可以对比一下真武汤和小续命汤的方证和药症.

周利林 发表于 2009-12-23 21:39:18

7# 沈杰--回归三坟
多谢指教,我回头就看书!

周利林 发表于 2009-12-26 17:02:23

今天的一复诊病例

潘**   男    50岁
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半个月.
右下肢酸痛牵扯,下半夜加重,有汗,舌质红,苔水滑,脉中取有紧弦!
六纲:少阴中风,方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30   白芍30   炙甘草20生姜30红枣12枚附子20

三剂,
今日复诊,腿痛大减.但痔疮出血,舌红苔腻,脉紧弦!
方用黄连阿胶汤
黄连20阿胶20白芍30   黄芩30
开了二剂,
一诊时肯定缺了什么,请大家指教

周利林 发表于 2010-1-6 15:23:23

2010年01月5日复诊病例

余..   女    51岁

停经10年,近一个月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红,或夹杂有黄水样带下,无异味,略有阴痒.伴腰酸痛,腹痛,近日失眠,夜间口苦口干,喜温饮,二便正常.舌淡苔润,脉弦.
西中药近一个月无效,检查:子宫内膜增生
六纲:太阴阳明属厥阴   五证:烦饮
方用:   温经汤合甘姜苓术汤   因初学经方对辨证的准确性无大把握,因此取原方原量的三份之一,按常规日一剂,水煎二次.

昨天因它病来诊,言上次三剂即愈.


徐..   女    38岁
头痛,以前额为主,怕风无汗,多梦,舌淡苔润,脉细弦.
西医诊为鼻窦炎,久治无效

六纲:少阴,阳明    五证   滞
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取原方原量的三份之一,按常规日一剂,水煎二次.)加败酱草20克

复诊是痛愈,言药后有想吐的感觉,且胃脘部不适(几例服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病人都有此反应)


方证不是很到位,大家多多指导!

周利林 发表于 2010-1-6 15:35:42

2010年01月6日

区..   男   60岁         2009.12.30.诊

咳喘胸闷,动则加重,很少有痰,时发轰热汗出,
怕寒,轰热时欲脱衣服,
纳差,口不干,精神差,不想动,四肢温,
心下悸,手按方适,舌淡苔滑,脉弦细
辨为真寒假热,方用四逆汤合真武汤(取原方原量的三份之一,按常规日一剂,水煎二次.)

今日复诊,症大减,能自行二公里来诊.

飞龙在天 发表于 2010-1-6 16:46:35

10# 没钱的日子
续命汤系列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里面才有。
经过林亿整理的《金匮要略》也有几个续命汤。

周利林 发表于 2010-1-15 15:33:36

无效案,请师兄们帮助分析!

2010年元月10日初诊
余       女,72岁
一年前胃部切除术后出现:胃脘部没可名状难受,发则需走动才能慢慢缓解,以夜间为甚。
时觉腰背部灼热,渐扩散至两胸胁,发无定时,与上胃部症状无相关性。
头不晕,胃部症状不发睡可,发则必起而走动。
口干苦不欲饮,纳可,大便可,少便正常;
出汗无异,不恶心,不身痛,不恶寒发热,身偏胖。
舌淡暗,苔腻偏干,脉弦。
当时辨证思路:太阴里饮加阳明热--阳明湿热;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而营卫不和,以和少阳为主,因此属厥阴病。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豉子栀汤,原量三分之一,水煎二次服。三天。
14日复诊,上方服一剂时当夜安然,复服后二剂证复如故。

请各位帮忙指正!

周利林 发表于 2010-1-18 17:00:37

13# 周利林
今天病人复诊,诸证明显好转,已能安然入睡了,现报告一下诊治思路.

"胃脘部没可名状难受,发则需走动才能慢慢缓解,以夜间为甚。"---理解为太阴饮邪与阳明热相争(阳明热亦说明病人胃气不虚,正气来复).


"时觉腰背部灼热,渐扩散至两胸胁"--在一次病例讨论中,家栋师兄提到过:水饮侵犯表位.我想正合本症病机!
因此定六纲为:太阳 太阴阳明属厥阴.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五苓散.

呵呵,真有效了!

杨国政 发表于 2010-12-13 09:14:01

:handshake:handshake

cunfu 发表于 2013-11-1 16:47:35

:victory::victory::D

84539 发表于 2019-1-3 16:59:29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经方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