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名人与佛
名 人 与 佛一、鲁迅喜佛书
《甲寅书账》记载:仅1914年鲁迅购买的佛教书刊就多达75种、123册,并且先后出钱在金陵刻经片刻印《百喻经》等,今在上海展览馆仍有当年的《百喻经》刻版保存。
二、毛泽东熟记佛经
六十年代初的一次会议上,休息时毛泽东碰见了赵朴初,便借用《金刚经》上的语式,风趣地同赵朴初开起了玩笑:“说是赵朴初,非是赵朴初,是名赵朴初。”
三、孙中山赞素食
“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之科学家、卫生家、医学家、生理学家所共认矣!”“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类也,此物有肉类之功,而无肉类之毒。”
四、白居易《念佛偈》
白居易,继有杜甫后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号香山居士。晚年自感一生从政,虽虔诚信佛,仍虚撇了一些光阴,故发愿不再吟诗作文,一心念佛,了脱生死。即使遇同僚达贵讥笑,也在所不顾,并作偈曰: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日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讥笑我,我且阿弥陀。
五、顺治皇帝自悔歌
顺治皇帝出家后,为表其对当帝王一段历史的遗悔,而作诗曰:我本西方一衲子,遗憾生在帝王家。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脱换紫袈裟。
六、毛泽东皈依虚云未成
据全国劳模、党委书记出身的灵岩寺法安师说:李先念是在少林寺皈依的,刘少奇是在普陀山皈依的。提起周恩来的皈依,又生出一段故事。
有一次在武汉,毛泽东问周恩来:为什么你办事总是那么圆满,别人办不成的事,你能办得成,你有何招法?周答:主席,我除了马列方,还有佛法。
“你皈依了哪一个?”
“虚云老和尚。”
“这虚云老和尚何许人也?”
“虚云和尚是当代高僧,他父亲是泉州知府,父亲和叔叔就他一个男儿,给他讨两个老婆,可他出家了….”
毛泽东被周恩来说得心动,要周将虚老叫来武汉,虚老不肯:“自古法王大于人王,毛泽东要皈依,叫他到南华来。”毛泽东听后也气得一倔,皈依就此告吹。
七、林则徐忙中不忘“日课”
彪秉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位虔诚的佛教徒,日诵《金刚经》、《阿弥陀经》。即使公务再忙,每天都要不间断地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佛。他任湖广总督时,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将《阿弥陀经》、《金刚经》、《大悲咒》等,用正楷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结为《行舆日课》,以方便日常或行途之中的课用。
八、戚继光超度亡卒
明朝抵御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军营里或行军途中每天都不间断地诵经学佛做功德。一天晚上梦里,他部下一个士兵对他说:“大帅,我已阵亡,请求为我超度!”戚将军到兵营中查问,果然此人已为国损躯。戚将军选择夜深人静,认认真真地诵念产《金刚经》,回向亡卒。结果亡卒又来托梦,对戚将军千恩万谢,说依《金刚经》的功德,他已得到超度。
九、家喻户晓的唐玄奘
唐代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受到印度举国上下的尊敬。法师归国时,20万众上街,唐太宗皇帝亲自出迎,并请示法师出任大臣,被婉言谢绝。法师圆寂时,朝野送葬队伍竟达一百多万人。后鲁迅先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今江泽民指出,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兴于汉而盛于唐,唐朝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十、出家未成———岳飞的遗憾
民族英雄岳飞驻军江州期间,常到庐山东林寺礼佛参禅,并特请高僧慧海上人为该寺住持,二人论佛谈禅,来往密切。由于经常置身于晨钟暮鼓的佛家道场,耳濡目染出家人那安逸高尚的生活,便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他在《记浮屠慧海》一诗中表明了“归林终作赤松游”的愿望,即告诉慧海上人,他打算抗金复国之后,与僧衲朝夕相处,终生参禅问道。可是正当他意气风发,所向无敌的时候,却被秦桧一伙陷害身亡,终成千古遗憾。
岳飞遇难,道悦归西。北宋末年,金人入侵,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欲直捣黄龙,不幸遭秦桧假金牌回召。班师路上,岳飞顺便到长江金山寺拜访道悦禅师。禅师劝岳飞不要回京,就此出家免是非。岳飞一向忠君爱国,谢绝了禅师的好意。临别时禅师送他一道偈:“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京后,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其父子下狱。到临刑时,忠良之人岳飞才悟出道悦禅师的一片天心:那年十二月二十九过年(岁底不足),同时天降大雨(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就是秦字。父子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得知岳飞临刑前曾发出:“未听道悦和尚一句劝”的感叹,便大怒,派何立前往捉拿道悦和尚。老和尚在何立来到之前,从容留下一首偈:“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即刻端坐圆寂。何立见状,无可奈何。
以上内容转自佛学与人生群,与大家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