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纲辨证学习心得 二
本帖最后由 经方-天行健 于 2009-9-25 23:39 编辑对“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的理解
几年前自学伤寒,看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望文生义的认为,阳明病就是因为肠胃里结实产生的病。按照常识也算讲的通啊。几天不大便, 吃下去的东西都留在肠胃里, 堵在那里了。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 治疗呢,只要用药通掉大便就可以了。
学习了六纲辨证后,才发现这样的理解太肤浅了。
首先,对“胃家”的理解就有明显的误解。六纲辨证认为,阳明病病位在里,是里的阳证。
胃家,除了可以代表胃肠道消化系统以外, 按照六纲辨证理论,它还泛指“腑”。包括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以及奇恒之腑的骨、脉、脑、髓、胆与女子胞。
这样, 我的思路又拓宽了很多。再碰到有些疾病,思路就放开了。比如,日常生活中会碰到有些所谓的精神病,胡言乱语,登高脱衣等等。现在懂了,拿六纲辨证理论比照,应该是阳明病,并不一定就是他的脑子出了问题。 对待这些人,如果从阳明病入手治疗, 很多所谓的精神病人可能就不会受那么多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 哪里有那么多精神问题啊? 是社会上不懂的人太多,包括有些医生在内。
其次, 胃家实的实指的是实邪,也就是实热。按照六纲辨证理论,阳明主气。气与卫气津液体用关系,以卫气津液的形式出现。阳明的热会伤到表里的津液,并出现一系列的病证(症)。包括发热,蒸蒸汗出,口干,心里烦,以及大便难,潮热,谵语等。
这些病证,按照病位可以分作阳明外证(阳明中风)和阳明里实证。 问题来了,阳明不是代表里吗,为什么会有外证呢? 这是因为实热同样也会伤到在表的津液。症状中有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区别于“恶寒”的太阳表证,已经离开太阳病的“地盘”了,所以都可以归到阳明病的范畴了。
仔细体会,阳明病的形成发展中,由于误下,失治,以及病患的体质差别等原因,会出现与其他五纲病兼现的局面。有与太阳,少阳同见的太阳阳明合病、少阳阳明并病,以及三阳合病。也可能会有从少阴传变来,与少阴兼见的情况。也有里实热与太阴饮纠缠的湿热问题等等。可能会出现竹叶石膏汤,白虎汤证,白虎汤加人参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栀子豉汤证等外证,也有大小柴胡汤证,三承气汤证。还有黄连阿胶汤证,以及茵陈蒿证等等。总之,非常复杂。我也在学习中。恕不能一一列出。
以上就是我对“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句话的粗浅理解。可能会有欠缺,遗漏,理解错误等问题。发上来, 希望老师和师兄们指正。 先谢谢了。 不错!
支持信愿。。 看来我也应该改变一下学习思路了 很好的帖子 向楼主学习 很好,又增加了我对六刚的理解。谢谢。 好贴,顶! 学习,谢谢楼主! 谢谢楼主 温故而知新,谢谢了 与之相对应,抑郁应该属于三阴,也不应该受到不正常的待遇。 回复 经方-天行健 的帖子
老师好,阳明为气,太阳为卫,气为体卫为用,气热而卫伤可以理解,通过对津液的现状来判断阳明的病。难道阳明病的判断只有这么一个模式?
望老师指点! 仲圣以三阴三阳归类百病,并给出方证,为后人遗留下宝贵的医学财富。同时因为过于简洁,从而引起千家纷解伤寒的局面。
阳明病的判断,还有其他模式,你也可以自己发明。因为,对阳明病本身的定义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作为学者,能了解不同模式仅仅证明他的学习能力。但作为担负治病救人重任的医者,最要紧的是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辨证方法和立方原则,更好的服务患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最近的路也是每个人希望的。
恩师刘志杰先生在著作《伤寒论类编补遗》和《金匮要略增补》中,系统论述了六纲辨证理论,并依据该理论发明、条解《伤寒杂病论》, 圆融诠释了仲景三阴三阳分类百病的内涵。刘师自己以及众多该理论的学习继承者在临床中运用该理论屡起沉疴,攻克众多疑难杂症。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捷径,干嘛还心中疑惑,徘徊不前呢?
just do it ! :) 回复 经方-天行健 的帖子
关于阳明气的问题,我在论坛以前的帖子里发现了很通俗的解释,现在已经明了。谢谢天行健老师的解答。 表证不同于外证,学习了 谢谢,学习了:victory: 受教了 看了楼主的分享,发现我在学习时的思路还是太窄了。多谢提供。: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