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在阴证中芍药应用的问题
闲谈在阴证中芍药应用的问题近日,与明德讨论时,他问我,同是少阴或是少阴太阴,有的用芍药,有的不用,为什么呢?问的我是一愣一楞的,学习还是没有深入,惭愧啊。
不用芍药者,诸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甘草附子汤等等,以其胃气虚或怕虚其里而去之。然则,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等等就不怕其胃气虚或虚其里?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这条虽有表证,还有重伤津液,直接伤了阳气,虚寒盛了。表现有亡失于外的自汗出,还有津液亡失于内的小便数等。还有阳虚不化水饮为津液,严重的津液不足影响营血的化生。中医的传承,对营卫气血有个直白的认识,就是气要化津液,津液要化血,血要化营,营要化气。现在影响到了营血,营血不足致血痹的脚挛急。属于太阴外证。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在此基础上,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正是针对血痹去的。可以看出当虚寒水饮盛不化津液,严重的津液不足影响到营血的化生,营血不足致血痹了,就要在温阳化饮为津液的基础上加上芍药除血痹。
芍药甘草汤的血痹表现的是脚挛急;桂枝加附子汤表现的是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真武汤的是身膶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都是在温阳化饮为津液的基础上加上芍药除血痹。反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甘草附子汤等并没有影响到营血,没有血痹,不用芍药亦明矣。 关于少阴太阴方证里用芍药,我前几天也思考过,说点自己的想法。希望指正,太阴少阴证影响到营血分的症候(表现在营血分的虚 寒 淤三方面)可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如同寒冷的冬天河里结冰导致河道不利,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条途径,第一。变冬天为夏天,也就是温阳,这属于治营血分虚和寒的根。第二:破冰,针对淤血疏通河道,也就是用芍药除血痹。
但是破冰所用芍药性寒,而且书上说芍药有小大黄之说,用的时候需要酌情而定,所以治疗这类症候的方子,1营血分症状明显时,温阳化饮生津液的同时配合芍药,比如真武汤方的温阳化饮除痹。2对于较急的津液不足之证,比如29条,如果用芍药则会拉后腿,所以先干姜甘草汤恢复其津液,然后再使用芍药甘草汤。3多少会影响到营血分的,但是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的就不用芍药,直接用温阳化饮生津液,夏天到了,冰自然也就化了,河道自然流畅! 脚挛急就是津液严重不足造成的,所以条文先用干姜甘草汤急复其津液,然后用芍药甘草汤之芍药输通闭阻不通得道路,甘草兼补津液,目的其实是给津液创造畅通的道路,(阴证中水饮,血淤等就是影响津液布散的拌脚石,所以用芍药除血痹,利小便)使津液顺利的布散到腓肠肌,从而解除痉挛… 学习了谢谢 学习了 神农本草经一定要背熟能灵活应用咯 学习了,不过讲得不是很清楚,略微模棱两可! “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正是针对血痹去的。”阴证中芍药的应用,可以理解为是系病的问题。 受益了:D 学习了,不过讲得不是很清楚,略微模棱两可!
田皓云 发表于 2010-3-27 20:32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思维是模棱两可了。
zhangxi423这位。反而是模糊了。
研讨要谨慎,不要先确定别人的对错。只能是有了充足的证据,才可以上升到辩论。 针对楼主说的29条伤寒师承里 刘老师说芍药甘草汤 不能乱用 须有 一 要有实邪(血分病) 二要 痉挛急痛 三有热像
同时 个人认为 2楼 小水也说得非常的正确 很形象 一句话,程度不同 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方证入手,更加深入了解药性,谢谢分享宝贵经验,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 学习 .. 小水说的太好了。这个问题我也很糊涂,现在明白了。谢谢! 小水的比喻太好了! 谢谢!大家思考得这样细腻,有启发。 不错,真是不错 重读一遍,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