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解读与教学
经典的解读与教学刘志杰
如何对汉唐古经典内容进行正确的解读与教学,对于传承、弘扬和保留传统中医学术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辨证思维方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错误的解读和教学,可以使古中医学术理论又一次从统一走向分裂,从规范走向混乱,乃至于重新走向衰落和灭亡。因此,正确的解读与教学,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简明扼要的说一下我们的看法。
关于解读方法,我们认为,该做到下面几点:
1、分清体系,泾渭分明。抓住全书内涵,理清中心思想。绝不先入为主,避免臆测武断。
2、提取理论框架,一线贯穿首尾,不夹杂乱解。
3、用原书内容互释疑难,不于书外求解。
4、原汁原味,不妄加发挥。
对于教学方法,我们也总结了几点:
1、语言通俗易懂,利用生动比喻,以唠家常的方式,重现经典内涵,解读透彻,令人人可以接受和理解,便于普及。
2、循循善诱、授人以渔,启发学生思考,不无限引申和发挥。
3、对每一部经典的讲解,都要做到其自身的体系纯正,不夹杂旁说。
4、思路是教学灵魂,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把各体系的思维方式和辨证思路贯穿给学生。
5、严厉、严肃、严格、严谨的教学作风,感染学生。
6、教学讲解,做到六依法:“依古不依今,依简不依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胡言乱语。
7、作为学生,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定力,难生智慧。
8、师承一人,一门深入,学好一门,再去学其它的,要按部就班,对各体系的理论同修并进,是修学大忌,永不得成就。
9、尊师重教,谦虚稳重。善于思考和感悟,不断章取义,不语怪力乱神。
10、书不离手,反复温习。善于提问,乐于和敢于求证。所学知识,要条理分明,绝不混淆杂乱。
观目前人们对古经典的讲解,都是先入为主,参杂己意,断章取义,妄加发挥,运用的说理工具,夹杂混乱,头绪不清。甚者,不知原文错简,将错就错,严重误导了学人。
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能解、能讲、能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俱佳的师资力量,使古经典的内涵原貌,重现于世人面前,中医由此得以重生矣! 惟有源头活水来,中医由此得以重生矣! 真知灼见! 一针见血,古今难见 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了,硬道理! 怪说不得《<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一书,像我这样没学过医的人,也能津津有味儿的看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定力,难生智慧。 醍醐灌顶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学习六依的理解是,实事求是,也就是我们百姓所说的,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意思,不要妄加猜测。实事求是就是以实践为基础,这就是难点,没有过硬的实践,讲解起来就难免虚,弄不好就是从理论到理论,那个依古不依今与老师说的不与书外求解联系密切,好理解一点,其他五依,都联系起来,贯穿一体,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实在是不容易,从各位老师的讲课中已经看到了实际,以刘老师为主导的这个群体,团队,真是功德无量! 好啊...棒....我正在研究中.. 中医有望复兴也! 一门深入 “依古不依今,依简不依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门、医门同一理 讲的极是,学习了。 中医得以重生--天佑中医,因为有刘师! 师者,用心良苦。。。好好学习。。。 好好學習 作为学生,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定力,难生智慧;师承一人,一门深入,学好一门,再去学其它的,要按部就班,对各体系的理论同修并进,是修学大忌,永不得成就。 作为学生,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定力,难生智慧;师承一人,一门深入,学好一门,再去学其它的,要按部就班,对各体系的理论同修并进,是修学大忌,永不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