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tang 发表于 2009-1-6 13:45:58

北派

北 派

  北派亦称北宗,尊王玄甫为一祖,钟离权为二祖,吕洞宾为三祖,刘海蟾为四祖,王重阳为五祖,俗称“北五祖”,为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

  刘海蟾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相传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只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

  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华山与终南山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醉骑白驴来,倒提铜尾柄;引具碧眼奴,担个独胡瘿;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吴牛卖十角,溪田耕半顷;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后以道授董凝阳、张宗阳,乃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王重阳是北派实际的开创者,姓王名中孚,字允卿,又名德威。宋末金初咸阳 (今陕西咸阳)人。父王百万,为地方豪门贵族,母王氏安人,孕二十四月而生之。生而聪颖,自幼超群,七岁诵经,月以千数,二十岁贯通百家诸经。及长,体态端庄而雄伟,须美而髯佳,风流倜傥尚义好侠,宽怀大度而不拘小节。中孚自幼文武皆习,尤擅弓马,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0年)年间在应武举试,中甲科,故易名德威,字世雄。然而社会不安,世事纷乱,德威一身功名而不能为官,目睹金兵之暴戾,遂退隐于终南刘蒋村,终日意志消沉而放荡自适,疯疯颠颠而意不可测,世人称之为“王害风”。并讽曰:“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直至金海陵王(1149—1161年在位)完颜亮正隆(1156—1161年)四年(1159年),年已四十八岁,取仕不进,忽自叹曰:“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动心,余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又曰:“余九岁方省事,祖父享年八十二,父享年七十三,观此递减,即活至古稀七十之年,又能有几日!”于是在甘河镇(今陕西户县境内)遇钟、离二仙点化后,捐弃家室财富,修炼道术,出家云游于终南山一带。遂改名为喆,字知明(亦作知名),道号重阳子。金世宗大定(1161—1190年)元年(1161年),在南时村作封高数尺、塘深数丈的墓穴,上挂“王害风灵位”之牌,而入居其中,自号“活死人墓”。三年(1163年)迁至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结茅庵以居之(即今之陕西重阳万寿宫),常携歌行饮于道中。七年(1167年)自焚其庵后,于山东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县东南)一带布道,收当地富豪马钰为徒,马钰为其筑庵居之,命名为“全真”,由此,凡追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于是全真道正式确立。

  在山东文登、宁海、莱州等地传道立会期间,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故“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劝人诵《道德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大定八年 (1168年)八月迁居文登姜实庵,九月居县北苏翁庵,次年(1169年)四月创立“三教金莲会”,五月创“三教七宝会”于文登,“三教三光会”于福川,“三教玉华会”于登州(今山东蓬莱),“三教平等会”于莱州(今山东掖县)等,广收弟子,大力发展全真道。

  金大定十年 (1170年)一月在大梁(今河北开封)羽化登仙。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等。

  王重阳一生致力于道教及其内丹修炼的发展,首创道教全真派,广招门徒,著名者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世称“北七真”。“北七真”又分别创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丘处机号长春子。元代山东登州栖霞人。生于金皇统 (1141—1149年)八年(1148年)正月初九日。自幼敏捷聪慧,博而高才,眉宇轩昂,举措高雅。年未弱冠,志慕玄风。十岁出家,十九岁入道,二十岁于昆嵛山栖霞洞拜王重阳为师。大定(1161—1190年)九年(1169年)王重阳羽化后,他随师兄马丹阳等护灵柩守孝三年。大定十四年(1174年),与马、谭、刘在陕西县秦渡镇真武庙中,月夜各话其志,各表目的及去向。最终以马钰为掌教人而留守刘蒋村,谭、刘二人东去洛阳,丘西入銵溪(今宝鸡市附近)而定。于是处机穴居修炼六年后,又迁隐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此间儒经道典无不涉读,尤喜诗歌词赋。他行时一蓑一笠,居则胁未沾席,日乞一食,寒暑不异,苦苦追求着祖师之玄风,很快声名四振,从之者不计其数。1185年受京兆统军夹谷公疏请还刘蒋村主持修葺重阳故居,命名为祖堂。此时,全真道已成为北方大教,上显于朝廷,下示于民间。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问之以保身养命之术,丘答曰:“抑情寡欲,养气熙神。”世宗大悦,赐主万春节醮事。不久,丘乞旨还山。金章宗明昌(1190—1196年)元年(1190年)丘处机自陕西东回归故里栖霞县,建太虚观居之。章宗末年,赐得《道藏》一部。此间山东达官贵人,“皆相为友”。金宣宗贞祐(1213—1217年)二年(1214年),蒙古势力进入中原,金被迫迁朝汴梁(今河南开封)。不久山东发生反金起义,金廷派附马都尉仆散安贞率兵讨伐。时登州、宁海不服,附马都尉请丘处机前去安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于是声名大振,三廷(宋、金、元)皆相结纳。金、宋诏至,皆称病不前。金宣宗兴定(1217—1222年)三年(1219年),远在西域乃蛮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札八儿持诏奉请。丘观天下之势,欣然应命,乃于次年(1220年)喜携尹志平等十八弟子自山东莱州启程西行。跋山涉水,呕风呖雪,行经数十国,旅途万余里,终于在元光(1222—1224年)元年(1222年)到达印度大雪山阳坡(今阿富汗境内),时历三年。成吉思汗举行隆重庆典,于行宫内接见了丘处机,问以治国之方,长生久视之道。丘答曰:“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听后,深有感慨,半载未游猎。至此,元代统治者停止了野蛮杀戮的行径。成吉思汗呼之为“神仙”,命左右录其所言,命名为《玄风庆会录》。元光二年(1223年),丘乞还东归,赐之礼物拒不收,成吉思汗特下诏免全真道赋税差役,发给丘金虎牌、蛮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又派兵士千人护送。处机西游,基本上奠定了全真道在元代兴盛之基础,是全真道史上的大事。回归途中,所及之处迎之者接踵而至达数千人,所居之处门庭若市,每逢启程时,均有拥马首以泣者。及入汉地,四方道众不远千里而来,所过城市皆相挽留,盛况空前。1224年,丘回居燕京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不久,丘处机建立了八个教会,广招弟子,开坛演教。于是燕京名豪富绅争相捐赠,修建宫观。全真道又一个教派——龙门派诞生了,有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大批弟子。致使全真教达到了鼎盛阶段,“教门四辟,百倍往昔”,“至于国朝(元)隆兴,长春真人起而应召之后,玄风大振,化洽诸方,学徒所在,随立宫观,古往今来,未有如是之盛也”。

  丘处机提倡道、儒、释三教平等。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銵溪集》《玄风庆会录》《鸣道集》等。

  元太祖二十二年 (1227年),丘处机羽化登仙于北京,其遗壳葬于白云观的处顺堂(今白云观的邱祖殿),四方弟子来会者达万余人。元世祖至元(1264—1295年)六年(1269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清乾隆皇帝赞其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止知济世有奇功。”

马钰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小字山侗,号丹阳子,人称“马丹阳”、“丹阳真人”。山东宁海 (今山东牟平)人。其母孕时梦见麻姑赐丹一粒而吞之,觉而分娩,时金太宗天会(1123—1135年)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生时体有火色,七日方消,手握双拳,百日乃舒。自幼诵读儒经,年弱冠而能歌赋。然不溺功名,尤喜针灸疗法。父甚爱之,让其看管家中库存的财物。丹阳常施之以济人而无私心,得“轻财好施”之名。同时,对道家思想亦颇感兴趣,儿时就能诵乘云驾鹤之语,梦从道士登天;及长,亦愿学长生不老之术,喜诗好酒,怡然自乐而不屑于世务。曾自赋云:“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乡人皆不解其意。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播全真道,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大吃一惊,遂拉妻子孙不二拜于王重阳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正式建立。

  此后,王重阳授以金丹秘诀,仙道方术予丹阳,使其渐渐得道。一日,重阳欲携其西游,丹阳初为家事所累,难以下定决心,经王重阳不断开化,遽以家资付与儿子庭珍等,与王重阳偕为水云之游。据说,丹阳梦中作诗曰:“烧得白,炼得黄,便是长生不老方。”重阳遂更其名曰钰,字玄玉,号丹阳子。丹阳追随王重阳,先居昆嵛山烟霞洞,次居文登苏氏庵;又居宁海金莲堂,后达汴梁 (今河南开封)王氏旅社。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丹阳集资将其遗蜕葬之京兆刘蒋村,筑庵居三年,“修真功,积真行。服纸麻之服,食耕粮之食。隆冬祁寒,露体跣足,恬然不之顾,唯一志于道。”孝满,东归宁海,矢心向道,遂往来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山东间布教传道。丹阳守道,安贫慈下,不用人一钱,不接人一物。世人赞曰:“启迪全真,发挥玄教也。”丹阳待人接物谦虚谨慎,广收弟子,认真布道,努力宏扬道教之真精神,将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进一步宏扬光大,“其安心定性则清虚淡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由是远近趋风,士大夫争相钦慕而师友之”,于是全真教“遇仙派”诞生了,丹阳遂成为全真教“遇仙派”的创始人。度化了于志道、李大乘、杨明珍、曹調、刘真一、李志远、李道谦、孙德 等一大批弟子。

  其著述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及其弟子王颐中收集编辑的《丹阳真人语录》等书。因其对后世的影响,元世祖至元六年 (1269年),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武宗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善化真君”。世称“丹阳真人”。

  谭玉,字伯玉,金代宁海 (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三月一日。生即仙骨附身,六岁坠井中而浮于水上,后卧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学,聪慧敏捷,同龄之人莫能及之。十岁即能赋诗,一日诗兴大发,手指葡萄架,颂曰:“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略见其志向远大。于世倜傥不事边幅,以孝义著称。其为学,于经史百家无不涉躐,尤功于书法。因醉卧风雪中而受风痹,瘫卧于榻,四处求医,毫不见效,遂于室中求于北斗,忽大梦一场,顿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决心向道。适逢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教,时为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居于马丹阳为其修建的“全真庵”中。谭玉闻讯后,即拄杖求谒,祈求治疗仙方。重阳终日闭门不见,谭玉只得苦守门外,昼夜不移,据说门忽自开,重阳大喜,说是“仙缘”所契,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寝,重阳令之展抱其足。倾刻,谭玉顿觉周身流汗;如卧蒸笼,比及拂晓,下床视之,旧病痊愈。遂求重阳收其为弟子,终身侍奉于左右。重阳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诀,赐法名曰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金大定八年 (1168年),处端弃家别妻,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涯。隐居昆嵛,居延真(道观),抵汴梁(今河南开封),宿王氏旅舍。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于汴梁,处端与马丹阳守孝三年。十四年(1174年)后,隐遁于河南伊洛间,承师志,弘全真教义,精心布道,一进名振京洛。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马丹阳飞升后,掌教于全真道。与其徒努力修行,共振道业,继承并发展了全真教思想,形成全真教中的“南无派”,拥有杨理信、胡宗玄、马微善、刘至洞、周妙超、陈仙后、朱立刚、许去乾等一大批传人。

  处端十分重视全真思想的宣传,劝戒人们断恩爱缠绵,出家修行,称人生短暂,终日为名利劳碌奔波,历波涉险,身陷苦海,于身不利。处端修道,主张内丹,不崇符 烧炼,大略以识心见性,去情绝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为宗。通过清静无为,明心见性来修炼成真。指出人心之所以被蒙蔽,本心之所以不明,是人在一切境上产生了贪、嗔、痴三种毒孽,故而只有消灭各种不纯意念,才能最终解脱,故曰:“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主张修道之人除情割爱,挫锐捎强,降伏灭尽不善之心”。其方法是清静无为,若“十二时中念念清静”,就会“自然神气冲媾冲和”,得见“父母未生时其性本来面目”。故曰:“朝昏懒慢修香火,十二时中只礼心。”主张忍耻负重。据载,大定十五年 (1175年),处端乞食于磁州二祖镇,一狂徒问曰:“尔从何来?”遽以拳击其口,致血流齿折,而容色不变,吐齿于手,舞跃而归于中。见者咸怒,欲使讼于官。处端但云,谢他“慈悲教诲”,故马丹阳在关中赞曰:“一拳消尽平生业。”处端承全真教风,主张道、儒、释三教合一。处端从中吸收儒家文化,受儒家思想所感染,入道后遂将儒家思想融入道家思想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劝人出家修道的同时,也劝人尽忠尽孝,如《谭先生水云集》曰:“内侍孀亲行孝道,外持真正合三光。常行矜悯提贫困,每施慈悲挈下殃。”同时也不排拆佛教思想,云:“认取自家心似佛,何须向外苦周游。”指出“三教由来总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仲尼百行通幽理,悟者人人夸彩霞。”这些思想大都见于《水云集》中。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 (1185年)四月初一日,处端东首面南枕肱而逝,时有仙鹤舞于庭,世行六十有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水云蕴德真人”,武宗加封为“长真水云蕴德真人”。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金东莱 (今山东掖县)人。其为炎汉苗裔,祖上好阴德,善推恩,惠孤寡,恤寒馁,曾舍八十余顷田与龙兴巨刹耕种。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年间,受朝廷嘉奖,赐免租役。母王氏,一日夜梦白衣翁呼出,向西指之,见有玉树金叶,令其取而吞之,刚出其手,而叶自飞入口中,坠于腹。翁言他日毕生异人后,顿失所在。王氏孕十三月,于金皇统(1141—1149年)七年(1147年)丁卯七月十二日生处玄。生时有紫气二道自太基山横贯其家。处玄少而孤,侍母甚孝,远近闻名。年弱冠,母为之议娶,因素有学道之志,故坚决不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曾于邻居壁间人所不能及处,挥墨颂曰:“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视外物恬然不介意,放荡不羁,常常酗酒。大定(1161—1190年)九年(1169年)九月,霜寒露清,重阳携邱、谭、马三仙来东莱传道,处玄与马、谭、邱负柩归葬于终南山刘蒋村,结庐于墓侧,守孝三年。后东进洛阳,寓居于市中土地庙中,心灰意冷,形如槁木,人馈则食,人问则答,如是三载。再迁居城东北云溪洞,精神焕发,广收门徒,努力宣扬全真道思想,名振四方。于是不久又一个新的教派——随山派诞生了,拥有于道显、崔道演、孙伯英、王志明、张志伟等著名弟子。

  金大定二十一年 (1181年),处玄东归莱州,于武官旧居建庵传道。谭处端飞升后,继其掌全真教。金章宗明昌(1190—1196年)二年(1191年)因人诬陷入狱,不久真相大白,旋被释放。承安(1196—1201年)三年(1198年),金章宗闻其道性,遣使召之,鹤板蒲轮接于紫宸,寓居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视为上宾。问之玄旨,则曰:“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章宗甚喜,特赐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种观额与之。常往来于官僚士庶之间,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次年(1199)三月,乞还故山,居贤虚观中,继续修道传教。大力宣传全真教理,在《仙乐集》中称百年短暂,世间火宅,儿女金枷,爱情玉枢,罪福必报,轮回难逃;劝人早悟玄理,得道成仙。

  其著作:《仙乐集》《至真语录》《黄帝阴符经注》《黄庭内景经注》《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在金元时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金章宗泰和 (1201—1209年)三年(1203年)二月六日,处玄羽化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王处一字玉阳,号伞阳子,又号华阳子。其母周氏于金熙宗皇统 (1141—1149年)壬戌(1142年)三月十八日梦红霞绕身而生。少孤,奉母甚孝。喜静,不杂嬉戏,常言云霞方外之语。七岁时曾气绝于地,扶起始苏,自知人间有生死。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翁坐于大石之上,呼之曰:“汝他日必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劝其出家修道。自后,敝之赤脚,颠狂高歌于市,虽寒冬腊月,仍单衣赤足,但颜容不变,人称其病失常。有人劝其成家立业,笑而不允,母亦不强之。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年)二月中,处一求拜于王重阳全真庵,王重阳见其有玄门大器,遂收以为徒,授以“正法”和“玉阳子”之号。其母亦愿学道,重阳知其善,名之德清,号玄清散人。大定九年(1169年)九月,王重阳嘱玉阳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后,遂携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西行传道。玉阳潜心修道达九年之久,常临危崖翘足而立不移者数日,人以铁脚仙人名之。后往来于山东一带,精诚布道,闻名遐尔,求拜者接踵而来,名声大振。大定三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自关中来,与玉阳同宿于金莲堂,丹阳曰:“重阳祖师,不远数千里提挈吾侪,吾侪殊无以报,不愧于心欤?且得道之士,苟利其物,恐非弘济之旨。诚欲光昭先师之德,莫若彰玄而福生灵,公今抱《道藏》器而独善其身,无乃不可乎?”处一对曰:“且道无同异,缘有行否,先生道备一身,德光四海,使天下之人望风而散服者无他,是道兴而缘行也。今贫子缘之未行,姑猖狂而混世耳。”于是在弘王重阳全真教旨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教派,因其修炼的地点为昆嵛山烟霞洞,故称其派为“昆嵛派”,拥有弟子一千多人。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1187年),皇帝召见,问之以养生延命之理,答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无为,治天下之本。”世宗甚喜,令其居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越明年,乞还山东。不久因世宗念之,又回至京师,居世宗赐建的修真观。特为世宗主万春节(世宗生日)醮事。金章宗承安(1196—1201年)三年(1198年),召其见于殿,问以养生延寿之秘诀,答曰:“无为、清静、少私、寡欲。”又问以性命之奥,以“心运气,是皆无为自然斡旋造化玄元至道不为而成者”作答。再问治国及边境之事,皆适章宗之意。章宗甚异之,遂曰:“先生凡有所问,而必知之,何也?”玉阳释曰:“镜明犹能鉴万物,而况天地之鉴,无幽不烛,保物可得而逃。所谓天地之鉴,自己灵明之妙也。”章宗感而慨之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其兆必先,先生之谓也。”次年(1199年),乞还乡养母,章宗特赐之“体玄大师”。玉阳竭力宣扬全真玄风,常与太宗、将军、巡检、县令、押司等文武官员,以及各阶层人士匮赠互答,凡劝人,皆以归玄修道,出家修仙为之诫。玉阳创全真道“嵛山派”。平生乐于著述,有《云光集》《清真集》《显异集》等行于世。

  金宣宗兴定 (1217—1222年)元年(1217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羽化升仙于天宝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元武宗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

  郝大通名升字太古,号广宁。又名瞞。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1年)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遂背肆而坐。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为所动,遂闭卜肆,前往马丹阳南园,求教于王重阳。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时重阳付之词曰:“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盖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薰人三力故耳。”郝恍然大悟,忽忙下拜。遂于次年(1168年)母逝后,弃尽财物,入于昆嵛山烟霞洞师王重阳学道。重阳乃赐之名曰:瞞,号恬然子,后又更名为大通。时重阳解衲衣去其袖与之曰:“勿患无袖,汝当自成,善传法之意也。”大通遂携瓦罐终日乞食于市。大定九年(1169年),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随王重阳西行传道,留处端与玉阳(王处一)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大定十一年(1171年),处端闻王重阳登仙,马、谭、刘、丘已入关,遂西游访之。意与四人共结庐守孝,因处端以“随人脚跟转可乎”之言激之,遂离开终南山刘蒋村。至歧山遇神人授以《易》之大义。大定十五年(1175年)乙未乞食于沃州,顿悟重阳秘语,涣然开发,遂静坐于石桥下,终日不语,常与小儿辈嬉戏,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河水泛溢而不动,亦不伤;亲戚看之而不答,亦不收赠,如此者六年,人呼不语先生。如是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还丹之功乃成,遂忻然而起,杖屦北游于真定、邢、洛间,在滦城经神人受在《易》秘义后,开堂演道,远近常听者达数百人。于是广招弟子,以度人利物为己任,四下闻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流派——华山派。拥有范圆曦、王志谨、徐志根、张志信、姬志真、孙履道等弟子。天人之蕴奥,昔贤所未发。大定中(1209—1211年),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

  其创立的新道派称为华山派。著作颇丰,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太易图》等,今见《道藏》中的《太古集》录有《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周易象图》《金丹诗》等。

  金崇庆 (1212—1213年)元年(1212年)腊月三十日,大通羽化升仙于先天观,行世七十三载,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世称“广宁真人”。

  孙不二名富春。金宁海 (今山东牟平)人。其父为宁海富豪孙忠翊,母夜梦七鹤舞于庭,一鹤飞入怀中而有孕。宋徽宗宣和(1119—1126年)元年(1119年),即金太祖天辅(1117—1123年)三年(1119年)正月五日生。生而柔淑,真懿之态,挺乎自然。自幼聪颖,及长,贯通礼法。略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说。喜染墨,好吟咏。其父恋马钰(马丹阳)有真仙之体,遂嫁之。生三子,曰庭珍、庭端、庭皀。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抵达宁海,筑全真庵于南园,不二与其父及马丹阳终日侍于左右,渐悟分梨十化之奥,遂师从王重阳潜心修道。重阳遂赠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授以天符灵 秘诀。大定九年(1169年)冬,马、谭、刘、丘随王重阳西游汴梁(今河南开封)等地。不久,王重阳羽化登仙,大定十二年壬辰(1172年)马、谭、刘、丘负柩归终南刘蒋村,不二闻之,迤逦西迈,穿云度月,卧霜眼雪,毫不叫苦,所及之处皆大力宣传全真教思想。大定十五年(1175年)夏,抵京兆赵蓬莱宅中,得与丹阳相见,同契玄机。后出关游洛阳,居凤仙姑洞,广招门徒,弟子如云,遂开创了道教全真道之清静派。

  其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等。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年 ) 十二月二十九日,不二沐浴更衣后,跌坐而化,时彩云浮空,仙乐缭绕,香风散漫,瑞气氤氲。元世祖至元六年 (1269 年 ) 追赠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 可以看出北派与南派不同的是,北宗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始终强调明心见性为首务。同时为了达到斩断情欲,与天为徒的目的,要求修炼者苦己修行,出家修炼。在具体修炼方法上,则主张清修丹法,有顿悟和渐修之分,这都是南派所没有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与南派相对应的内丹派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