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苓桂术甘汤一病例!
患者,男,46岁,2008年11月6日主诉有气从胃皖部上冲,气上冲时头晕,恶心,气短,心慌,两眼视物不明,每天在晚上8点左右发作,发作有5日,时间约20分钟缓解,发时神志清楚。口干不能饮水饮水则吐,吃饭没有呕吐,精神可,食欲差。平时有腹部怕冷,不敢饮冷。不发作时,有恶心,胃皖部痞硬。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大便一日一次,偏稀,小便一日3-5次
既往有胃痛胃酸史,多年,此次因为胃酸另请医生看过,吃药十剂,胃酸缓解,可是出现上症加重来诊,细问药中有陈皮山揸等物,余不认识。
六经归属;太阳水饮证
处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80桂枝60炙草40白术40 三剂
此病人应该还有个太阴的问题,因为有腹部怕冷,急则治其表,所以先用此方,欢迎大家批评,提出宝贵意见! 六经归太阳?这是个纯粹的太阴的水饮病,可以考虑真武汤和苓桂术甘合方,那个饮水则吐的水逆证再不好的话,可以考虑五苓散。
鸠摩智意见,仅供参考,呵呵。 补述一下,病人在诊前的最后一次发作时有四肢发冷的现象,用针刺手指放血的办法,缓解!
水饮上逆,兼有太阴
这个水逆,是中焦水饮上逆;大便质稀,脉沉细,舌红苔薄白,考虑太阴。如果平时畏寒,要考虑少阴。苓桂术甘解决水逆,莫不如用五苓散。大便质稀可先不管它。解决水逆后再看病情。
课堂讨论
龙_____潜 20:20:38急着治其表,好像没有听过
龙_____潜 20:21:03
太阴病是要先救急治里的
春秋20:21:50
这个药量不对吧
了一居士20:22:46
这是厥阴病
龙_____潜20:23:24
没有表证?
了一居士 20:23:24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春秋 20:23:44
哦
了一居士20:25:54
半夏泻心汤+真武汤 2008年11月9日,复诊,
诉服药二付后上述症状没有发作,但是昨天下午7点又有发作,发作时胃皖部痞满不痛,症状没有原来严重,三天服药以来,晚上上半身出汗,下半身无汗,从膝盖以下冰冷,饮水即吐,食欲不振,腹部怕冷风吹,穿衣服比较多。平素有头痛多年,每次发做前多有后头痛在先,然后发作,此为病人补述,前几次未提及。
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沉细无力
大便一日一次,偏稀,小便一日3-4次,色黄
八纲辩证:里虚寒阴证,
六经辩证:太阴水饮证,厥阴证
五证:痞证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真武汤加吴茱萸
半夏70黄连10黄芩30干姜30大枣12枚炙草30党参30黑附子20茯苓45白芍45白术30生姜45吴茱萸20 三剂
[ 本帖最后由 中医凡人 于 2008-11-9 20:48 编辑 ] 老师真是一针见血:victory: 继续学习中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学习了 精彩,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啦 学习了 学习了,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