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8刘逍老师讲解小前胡汤
【潜水】吉林-刘逍-汉传弟子【小前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潜水】吉林-刘逍-汉传弟子(76389183) 20:13:05
小前胡汤,也就是伤寒论小柴胡汤,关于前胡与柴胡相关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
柴胡这个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是“茈胡”。也就是“紫胡”,全称是“紫花前胡”。
据《外台秘要》记载:“小前胡汤,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方。(胡洽云出张仲景)古今录验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
“大前胡汤,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胡洽云出张仲景)”。
陶弘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柴胡),晚来医乃用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的本草一篇,只收录了前胡,而不见柴胡踪影.
所以小柴胡汤准确说是小前胡汤。如果还有不明确的人,请参考汉传中医论坛中发表的关于前胡的考证帖子。在这就按前胡讲解。
小前胡汤这个方子,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与上一轮《类方讲伤寒》中讲解的已经很详细了,在这里做个简单的复习,重点内容还是在它的化裁上。
先来看小前胡汤的相关条文: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
这条说的是少阳中风,即少阳本病合并太阳中风。
既然说的是少阳病,那就要有少阳病提纲三症:口苦、咽干、目眩。太阳中风,要有头痛、身热、恶风、颈项强。以少阳为主,属少阳,所以用小前胡汤主之。
11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修订后: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只凭此证据,还不能定位为少阳病。所以在《补遗》中,师父对此条做了修订。先确定了少阳病小前胡汤证,有呕,有热,才可以使用此方。
113、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宋101)
这条前几天有人在群里问过,今天正好答复了
读这条不能断章取义,诊断少阳病,使用小前胡汤,一定要有理有据,符合诊断要点:
1、提纲三症
2、少阳病位表现
3、小前胡汤证以及或然症
方证相应,才可处方。
这几点的详细内容我没列出来,就当作课后作业,自己填全吧
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句,说的是战汗,是体内正邪相争,正胜邪却,汗出而解的过程。
本是小前胡汤证的病症,没有用“和”法,反而用了“下”法,本该出问题,如:
110、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宋 264)
11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宋 267)
但是患者身体好,或者抗药能力强,或药量轻,病情没有变化,还停留在少阳,使用方证相应的小前胡汤,将病邪向表疏导,则会出现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这种情况我见过一次,是我的爱人,在哺乳期时,有一次在晚间发烧,是乳腺炎导致的
当时的症状:口苦,头晕,胸胁满门,不欲饮食,往来寒热,脉弦,舌红
发烧39℃,恶寒,当时看是典型的小前胡汤证,由于是晚上9点多,就在药店买了小柴胡颗粒
一次喝了2袋,其实成人可以3袋,并告诉她,喝完药一会儿要是更怕冷了不要怕,出了汗就会好
大约在11点半时吧,出现了寒颤,然后一身大汗,体温恢复了正常
再将壅堵的乳汁全部挤出,第二天一早又能正常哺乳了
胸胁满门-胸胁满闷
咱们继续往下
11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6)
这条是小前胡汤的主要代表症状以及或然症,请务必记忆掌握!
115、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宋97)
这条说的是少阳病病理,理解即可。
小前胡汤,背过方歌的都知道: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说出了少阳病的治疗原则是“和”法
少阳病,不可使用汗、吐、下法和火针等进行治疗,否则就会病情传变,成为“坏病”。
但是如果来个已经是“坏病”的患者怎么办,只有打好基础,一门深入,学好汉传,才能“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方子: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寒性药--黄芩3(除燥)
凉性药--前胡8人参3(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大枣12枚(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半夏4生姜3(除滞)
这个方子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热多寒少的病证,在六纲上是属少阳病。
少阳病,热多寒少,用药上,就要寒凉药为君、臣,温热药为使药。同时,因为热多,津液遭到损伤,要用甘滋药为佐药,养津液,同时固护胃气。并且,这些药从整体上,都要表里兼顾才行。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阴(主症)
臣:黄芩3人参3 阴(兼症)
佐:炙甘草3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4生姜3 阳(沟通阴阳)
罗列分析一下药症:
君:前胡8 阴(主症)
前胡,凉,辛苦。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别录》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前胡为君药,对治主症,凉能清热,辛能解表,苦能涌泻。此药解表清里,去食积,通上焦邪气。
另外,前胡饮片的味道闻起来和尝起来味道应该是苦的,有的药商的前胡不是这个味道,而是发甜,使用时要注意。临床上,都是比较大剂量的使用才会发挥疗效。一般用量都在四两(60克)到八两(120克)左右。
臣:黄芩3人参3 阴(兼症)
黄芩,寒,苦。
《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黄芩作为臣药,解决前胡以外的兼症。寒对治燥热伤津,苦能涌泻逐邪。黄芩清热,利水,还能活血去血闭。治疗黄疸、痈疽、协热下利而腹痛,还可以消食,治疗热性的妇科病。
人参,凉,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
智。久服轻身延年。
《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人参甘滋,补津液,凉,可以清热。要用东北的生晒参,用时要把“芦头”去掉,否则易“上火”。人参价格高,平时多是用党参代,但效果较人参差一些,可以加大用量。
佐:炙甘草3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甘草,也就是炙甘草,平,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大枣,平,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久服不饥神仙。
炙甘草同大枣固护胃气,调和诸药。
少阳病位于半表里,热多寒少,津液不足,使药的使用,补津液,护胃气,防止津液大伤,疾病传变,或者胃气不足,下焦寒饮上逆。
使:半夏4生姜3 阳(沟通阴阳)
半夏,大温,辛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别录》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
半夏有旱半夏与水半夏之分,水半夏有毒,非正品。半夏降逆作用好,照顾了下焦的寒饮。
生姜,大温,辛。
《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别录》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干姜温中去水饮,生姜则是解表止呕降水饮,有帮助太阳散邪的作用,小前胡汤,缺了它,绝对不行的,千万不要疏忽它。半夏呢,辛温而燥,能降水饮,降气止呕吐,散结气,也是偏于中上焦的药,配合生姜,效果更好。
少阳病,以津液不足和偏热为主。以上这七味药,把整个一个少阳病的寒热不调的问题,通通解决了。
今天就到这吧,下节课开始讲小前胡汤的加减 再次感谢老师的付出 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分析透彻 很受益 谢谢讲解,更清晰啦 仔细体会 谢谢老师 谢谢分享 :victory::victory::victory: 半夏甘淡,有个渗湿的作用 透彻入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