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发表于 2016-12-30 10:38:36

真假五行之辨(學習總結)

真假五行之辨
序言
俺曾言“破除生克五行,還原五行真相”,同仁不解,以為俺在造“怪論”。殊不知生克五行本爲“迂怪之論”,亦是“假五行”,由戰國鄒衍揉和“五行相生論”與“五行相勝論”而成。後世學人,以訛傳訛,不知真五行中本無生克,以假亂真,惑亂各界。中醫學界,亦遭此害,真假五行,一鍋雜燴。爲解同仁疑惑,編輯此文。


真五行者,四象五行也。生克五行者,假五行也。真五行者,本无生剋
,何哉?請允許俺粗淺論述

㈠第一,“象”不生“象”,五行本無生滅

或曰:“五行相生说认为: 木性温,钻灼而火出,故木生火; 火热能焚木,木烬而成灰(灰即土),故火生土; 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 金属遇冷,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其表面,故金生水; 水润而生万物,故水生木. ”

俺説:火非木生,因火性無我,寄於諸緣。鑽木取火,非“木生火”。此火本有,蘊藏於木,於時氧化,方現火象。然若無氧化之氣、燃料及燃點溫度,何得此火?若因此鑽木取火之現象而稱“木生火”,則燧石相繫,亦出生火星,亦可名為“金生火”矣;煤塊燃燒,亦可名為土生火矣;燃油燃燒,亦可稱之“水生火”矣——然則究竟誰生火?照此理,電屬火,當其通於金屬綫、水體、湿土、湿木等導體时,亦可说“此電由此金屬綫等導體而生”,豈不繆哉?

土非火生,此土本有,何待其生?若火生土此理成立,則海水晒出海鹽之現象,亦可謂“水生土”矣;木材腐爛化為土,亦可謂“木生土”矣;鉄塊生銹化成泥土,亦可謂“金生土”矣——然則究竟誰生土?

水非金生,因水本有,原為氣態,遇冷而凝,化爲液態。若因此現象而言“金生水”,則當此水凝於地面土壤、樹木草葉時,應説“土生水”或“木生水”;新鮮竹筒因受火烤,流出竹瀝,則可說“火生水”——然則究竟誰生水?

木非水生,因種子生,依土壤光照及水等外部條件而生長。若因水滋養木而言“水生木”,則可说“土生木”及“火生木”矣;肥沃土壤中含各種元素,包括金屬元素,則可云“金生木”矣——然則究竟誰生木?
是故當知:真五行中,本無相生,皆是太極幻化之相。如此五大,於如來藏中,本性圓融,清淨本然,遍周法界,含吐十方。
具象之五行相勝論亦仿此。亦當知真五行中,本無相勝!

㈡第二,生克五行也不遵易簡之道

或曰:五行生克論之“五行”當是抽象之五行,非此具象之五行,借具象之五行事物用以闡述抽象之生克五行之理,以相生相克形式反映了事物之間的量變規律,說明宇宙萬物並非靜止孤立的,而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如下:
①相生的五行關係: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賴木生,木多火塞;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赖火生,火多土焦;
土能生金,金多土虛,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赖金生,金多水濁;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此言“木與火,火與土,土與金,金與水,水與木”之辯證關係。

②相克的五行關係: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旺遇木,方顯本能;
土能克水,水多土蕩,水旺得土,方成沼池;
水能克火,火旺水幹,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强木遇金,方成棟樑。”
此言“木與土、土與水、水與火、火與金、金與木”之辯證關係。
綜合以上十對辯證關係,説明五行之中每一行與其它四行都是普遍聯繫互生互克的辯證關係及其量變規律。

俺説:然若衹為反映五行之間的辯證關係及其規律,反映“事物之普遍聯繫性及其之間的量變規律”,亦大可不必搞此複杂之生克五行,僅以四象五行解釋便可。舉例如下:
⑴土與四象的關係:
①四象皆太極中土所生,爲陰陽出入升降之四種狀態,四象合太極中土以為五行;
②土居中州,維繫四旁,善者不見,不善則現,隨四象之盛衰變化而呈現寒熱燥濕之狀態變化。
⑵四象之間的關係:
①互根互化性:四象同根於太極中土,同氣相成,故有體用:體木用金,體金用木,體火用水,體水用火。
②互立互對性:四象稟氣不同,殊氣相革,故有消長——木盛則金衰,金盛則木衰,火盛則水衰,水盛則火衰。
且《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其所言之“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即是说,五行本義即是陰陽。論偶为四象陰陽,論奇即五行。五行論,有真假之分。真五行讲陰陽,假五行,似背陰陽大道而專講生克乘侮,为害不淺!

㈢第三,生克論不怎麼遵循陰陽之道

或曰:子之言過矣!五行生克論雖繁,然亦適合喜歡搞複杂之人矣,亦罪不當被廢除!且子言其“似背陰陽大道而專講生克乘侮,为害不淺”,似過矣。子當出示罪證,毋誣陷生克五行論!

俺説:若它衹是繁雜而已,不背陰陽,則斷罪不當被废除!子應當知:經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陰陽有四種屬性:對立性,互根性,消長性,互化性。
又由其互立互根之性,故有“體陰用陽,體陽用陰”的體用關係。
然而,生剋五行却不怎麼遵守陰陽之道——
①若其遵大道,則其相剋之雙方應為一對陰陽,故應有五對陰陽:金與木,木與土,土與水,水與火,火與金。
按陰陽之互立性,因殊氣相革,此五對陰陽尚説得過去。
然若按陰陽之互根,此五對皆應以土為根,然則木與土以土為根,土與水亦以土為根?
按陰陽之消長性,其關係應如是:金盛則木衰,木盛則金衰,其它四對亦然;然生克論却預設“金盛木衰”,可乎?

若按體用關係則應有:體金用木,體木用金;體木用土,體土用木;体土用水,體水用土;體水用火,體火用水;體火用金,體金用火。然則體金用火抑或用木邪?
若再配以寒熱溫涼平五氣(即寒-水,熱-火,溫-金,涼-木,平-土),則可有:治溫以涼,治涼以溫;治涼以平,治平以涼;治平以寒,治寒以平;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治熱以溫,治溫以熱。

②若其遵大道,則其相生之雙方亦應為一對陰陽,故“水與木,木與火,火與土,土與金,金與水”此亦為五對陰陽矣。
若按體用關係則可有:體水用木,體木用火;體火用土,體土用火;體土用金,體金用土;體金用水,體水用金。若配以寒熱溫涼平五氣,則有:治寒以涼,治涼以寒;治涼以熱,治熱以涼;治熱以平,治平以熱;治平以溫,治溫以寒。

綜合上述生克五行的體用關係有:體水用木/火/土/金;體木用火/土/金/水;體火用土/金/水/木;體土用金/水/木/火;體金用水/木/火/土。
如配以寒熱溫涼平五氣,則有:治寒以涼/以熱/以平/以溫,治涼以熱/以平/以溫/以寒,治熱以平/以溫/以寒/以涼,治平以溫/以寒/以涼/以熱,治溫以寒/以涼/以熱/以平。???
然則究竟治熱以何,治寒以何,治溫以何,治涼以何,治平以何?

㈣第四,生剋五行不守中道,體現在它把太極中氣(土)也加入到四象隊伍裡邊來耍。這土一會居中州,一會又居西南去搞生克……

㈤第五
生克五行之邏輯思維混亂

舉例:“五行相胜说认为: 众胜寡,所以水胜火; 精胜坚,所以火胜金; 刚胜柔,所以金胜木; 专胜散,所以木胜土; 实胜虚,所以土胜水. ”
俺説:若將此代入“金木水火土”的相克模式,則應有:(堅、剛)克(柔、專),(柔、專)克(散、實),(散、實)克(虛、衆),(虛、衆)克(寡、精),(寡、精)又克(堅、剛)——當木為柔时,克其者金當為剛,則其所克者土當為何?為散?爲實?當木為專之時,其所克者土當是散,則克其者金當為何?為堅?為剛?其它仿此,則可知此五對陰陽不可代入此式;若強行代入,則如同將長度度量衡的“長”與重量度量衡之“輕”混為一對相對待的陰陽
換而言之,即是说:“木勝土”之“土”非“土勝水”之“土”,衹是名相相同而已;其它仿此。故斷不能形成一個“五行相勝”的循環圈。

㈥生克五行誕生的背景

《后汉书*杨雄传》说: " 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
他在齊國時,便用五行相生说制造舆论,論證齐国当政者是黄帝的后裔,应当位居中央成为天子。齐湣王后期,稷下先生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 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 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 的战略计划. 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 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 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
可見,邹衍大師將五行相生说和五行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還是出於當时的政治需要而“胡諏”的,儘管並不是完全无所根據的。

通過以上對真假五行這兩個工具的一些分析和對比,可知:
假五行乃是具有複杂而又邏輯混亂、背陰陽大道與中道的特點的一款工具;真五行則是易簡循道的一款工具。

如若不明,且附劉志杰醫生所造論一篇,以助同仁理解。

五行体用论 第二   
⑴五者,五行也。阴阳交互于天地间,古文作“×”。行者,人之步趋也,象阴阳之周行。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
⑵四方者,四象之本意,中州者,太极之沖气。一炁化阴阳,合沖炁以为三才,阴阳再而化四象,合沖炁以为五行。实阴阳之类分,奇偶之通变也。
⑶四象者,阴阳之四气,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也。
⑷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
⑸五行之道,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
⑹其静者,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其气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气温;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其气热;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气寒;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⑺其动者,互用而生动也。木用辛而温,金用酸而凉,火用咸而寒,水用苦而热,沖气固守,土用甘而平。
⑻凡阴阳,动则生,静则死,不平则病。


木木 发表于 2016-12-30 10:48:46

歡迎大家指出其中的不當之處!

木木 发表于 2016-12-30 10:42:49

感恩漢傳,感恩劉師文章的明指!文中論點主要來源於漢傳論壇,衹是個人的論證理解發揮不同。

当归 发表于 2017-8-16 13:22:33

木木 发表于 2016-12-30 10:42
感恩漢傳,感恩劉師文章的明指!文中論點主要來源於漢傳論壇,衹是個人的論證理解發揮不同。

万丈高楼平地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假五行之辨(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