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免费课程连载阳明篇条文107-112》
作者:李忠渝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辩少阳病脉证并治107-112条。我们先看下少阳的位置,它是居于太阳和阳明之间。太阳是表位,阳明是里位。因此少阳处于表里之间,又叫半表半里。少阳居于阳位,在三焦的话指的是中上焦,所以少阳病的寒热症状特点是以寒热往来为主的,少阳病的寒热往来是因为邪气交争于半表里导致,邪气出入表里之间,外出近太阳则有恶寒感,内入近阳明则有恶热感。少阳病的脉是少阳病的脉,比较典型一些。 脉弦啊。 象琴弦,偏于细紧。 下面讲一下少阳病提纲。107、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宋 263) 少阳病提纲病,一共三个主要症状,说的很简洁。
无论是少阳的中风证,还是少阳本证,都要具备着三个提纲症状才行。
我们看看这三大少阳主症。
口苦,咽干,目眩。这三个主症,都和孔窍有关。
孔窍是干什么的?是气机往来出入的。
因此,也可以把少阳理解为上焦气机出入的通道,也是营卫交换出入的通道。
病邪阻塞了这个通道,机体就会出现不和的表现。 营卫不和则寒热往来。
孔窍气机不利,就会出现这三大症状。
那么,有人问了,怎么没说耳聋耳鸣?
实际上,经文里说了,在少阳中风条讲了。
为什么不列入提纲症?
因为出现的几率没有这三个症状典型,不具有绝对代表性。
耳鸣耳聋症,要作为提纲病的参考症,这个大家要理解。
同理,鼻腔也会有症状的,那就更不典型了。 这些,在辨证的时候,都要参考进去。
尤其是鼻子发干,鼻孔生疮,都要注意。
“口苦、咽干、目眩也。”不要按照脏腑理论去硬理解为肝胆问题,或者什么胆经问题。这个病呢,是邪阻于半表半里的阳位,偏上焦这个部位,它阻在这里,上焦和中焦气机不通,气化不能上达,无法生成津液,上焦之气也不能得下,所以呢,它气都聚在上焦,头晕目眩就出来了。气不化津液,就口干,上焦这个心火呢,不能下达就炎上作苦,就口苦。
还有,它对下窍也有影响管辖作用,包括肛门、尿道、女性生殖道,虽然是厥阴病位,但是和少阳都有表里联系。虽然它少阳主管上面,但毕竟都是是属于半表里,管通道啊。 108、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宋271)少阳病,一般都是由太阳或者少阴表证传来。 他说,伤寒三日,就是表证的伤寒证,指的太阳伤寒证或者少阴伤寒证。伤寒三日后,一般传变的几率很大。 因此,他以“三日”来作为代表来阐述。 也有四五日、六七日、八九日的,几率相对少。 “少阳脉小者”,什么意思呢?“少阳脉小者”,要看成是“转少阳病,脉小者”,这样就好理解了。 伤寒三日了,病传少阳,出现了少阳证,还见到了脉小。 “欲已也。”就是告诉你,快好了。 轻的,甚至是不用治疗,到了“少阳欲解时”,会自然恢复了。 少阳病的脉,比较典型一些。 脉弦啊。 象琴弦,偏于细紧。 文中说的脉小呢,则是指的脉的强度说的。 强度不大,趋于缓和,还不超过寸尺,不长。 这是病邪退了,正气也虚了的一个脉象表现。大病初癒,多见这种脉。 当然,脉象这样,症状也不会很重,轻微的症状而已,要好了嘛。 109、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宋272) 少阳,位在三阳的中间。病位,和季节、时间有绝对联系。 这就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他要和自然的大环境要和谐统一,步调一致。 少阳,在自然界,代表春天阳气生发。 一天的“春季”,在早晨。 少阳的本时相,是早晨的丑——卯时上。 下一个时相,是太阳的本时相,寅——辰上。太阳的时间又叫平旦。 什么叫平旦?太阳升出来了。 人体呢,这个时间,那个气血都到少阳和太阳这个部位来工作。 这个部位有病邪,轻的,就会被自身正气处理掉。 这是欲解时的原理。 冬天,天地的阳气都潜藏了,人的气血也到里面工作,你就感到寒冷,要穿棉衣。 同理,夏天,天地的阳气抒发出来,你的阳气也跟着要出来,你就要热的出汗,减少衣物。 一年或者一天,按六纲,分为六个时段。 少阳时段,正气就到了少阳位置。 在本时段,这个位置有病邪,会有症状反应。 这是身体与病邪抗争的反应。 欲解时段,为什么不是本时段,而是太阳本时段? 这是机体自愈机能的一个特殊表现。要借助下一时段的属性,来排除病邪。 《脉经》说,春夏宜汗。 太阳病——以汗出排邪为根本。 少阳病——病位偏表,偏热,偏上。要从表解为主,里解为辅。 那么,表解,还不是让你发汗,里解,也不是让你攻下,这是什么?这是“和解”的方法。 少阳介乎阴阳之间,为信使,同时本性又是升发,就要借助太阳本时相的阳气外达,而清理大部分病邪。 临床记住欲解时相就行,本时相,不必去深究。搞不好,会搞混乱的。 110、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宋264)少阳中风,到底该是什么症状为代表? 首先,在辨证的时候,要守住提纲病的三大症。 要具备“口苦,咽干,目眩”。 在此基础上,要具备“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这三个症状。 那么,会不会还有一些特定症状? 中风啊,是表证啊! 要有表证的! 什么样的表证呢?类似太阳中风啊。 “头痛、身热、恶风、颈项强”这是在经文里面找到的! 这个系列症状,很容易被错辨为太阳中风。 实际上,搞过多年临床的都知道,很多类似桂枝汤证的感冒,用桂枝汤无效,用了小柴胡汤却解决了。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历代经方大家许久。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大家看看这两条,就会心领神会的。 如果是太阳少阳并病,则要用柴胡桂枝汤解决的,他没有用,直接用小柴胡汤解决。这就说明了问题。 少阳中风,耳鸣甚至耳聋,眼睛充血啊,胸满,烦闷,都是邪气阻在中上焦之间,上焦气下不来,不能普化下面啊。你乱治,你不是喜欢吐吗?好,我给你吐药。或者是看到气下不去,好,就用泻药引导一下。这样一来,坏了,伤了胃气了,下焦的寒水不受胃土制约,上泛了,这回心火就倒霉了,它要躲这个水,所以,心慌而惊悸就来了。这是说邪气偏于里的,中风嘛,病深啊,在少阳的这个偏里位置啊。偏里,指的是相对于太阳的表位说的,也就是半表里。因此,整理一下少阳中风证的症状群——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身热、恶风、颈项强、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或呕,或胁下满。 还是老规矩,在提纲三症基础上,要具备70%以上症状,才能确切定论。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少阳中风,上一课我们都说了。少阳病——病位在三阳的半表半里,它体现的症状,就会有太阳和阳明的些许症状来参与。典型的,具备少阳提纲三症的,可以确诊为少阳病。不典型的,可以断为三阳合病,这个在临床上是可以的,要通变。三阳合病,也有个“系、属”的问题。要是系属于少阳的,就要用和解法,用小柴胡汤治疗。和法,是病在表里之间,要根据病情疏导。少阳,毕竟偏表,偏上,因此,要把多部分病邪向外,向太阳疏导,再把少部分病邪,向内,向阳明疏导。要清热,要发散,同时还要顾全津液和水饮问题,比较复杂。这种办法,就叫和法。 病邪疏导到太阳,太阳就会经过欲解时等方式把病邪表出去,病邪疏导到阳明,也会通过阳明把热排出去。而少阳的本身的方剂,并没有发汗和攻下的作用,只是起个疏导作用。这个机理,大家要清楚少阳中风,是少阳表证。要有少阳病提纲三症做基础——口苦,咽干,目眩然后要有少阳中风证的症状——就是“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同时,还要有中风的共有症状——那就是头痛、身热、汗出、恶寒恶风、颈项强等。什么叫做中风证共有症状?就是太阳或者少阴的中风典型症状,要怕风、汗出、头项强痛等。都要有这些表证参与。少阳中风,会不会有寒热往来?会的。寒热往来,是全身体表的一个症候反应,既然是少阳的中风,是个表证,当然会有这个问题存在。少阳的寒热往来,是一种表证,一会儿恶寒象伤寒,一会儿发热汗出如中风,寒热交替,时间比较短暂。 但是,寒热往来,不是少阳中风的必须具备的表现。 只能作为或然症状出现 少阳中风,总结一下辨证要点:1、提纲三症——口苦,咽干,目眩2、少阳病位表现——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3、中风证表现——头痛、身热、汗出、恶寒恶风、颈项强等4、少阳柴胡证的或然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要具备70—80%的症状,才能明确诊断。我们看看这条。太阳或者少阴伤寒,四五天后,出现了“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伤寒证,要恶寒发热的。到了四五天头上,不恶寒了。而是有了阳性中风的共有症状,即身热、恶风、颈项强。同时,又出现了少阳病的柴胡汤的主症,即“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这是有了阳明热的征兆。 手足冷而不渴——那是三阴的问题了。典型的少阳病,都会带有些许的阳明症和太阳症的,不是很明显。而属少阳的三阳合病,太阳和阳明的症状,会典型和明显。这是分别之处。他这条,具备了三阳中风证的共有症状和阳明热的症状,具备了少阳柴胡证的主症——胁下胀满。 会不会有“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参与?一定会的。《伤寒》条文,喜欢设疑问,搞“填空”。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这三个症状,有一个症状参与就够了。就可以明确诊断。下面讲方剂。治疗,用小柴胡汤。柴胡,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个药,入少阳和阳明病位。主和解、清热。专入上焦,和解表里。能够疏导内外,去寒热往来的少阳邪气。上焦的邪气,它可以疏散到太阳表位,通过太阳的自愈机制,以汗排出。黄芩,苦寒。《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这个药,主入阳明,清阳明里热。人参,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主入三阳,尤其是阳明。能够补周身内外津液。也有一定的治水饮的作用。甘味药,一般都有除饮的功效。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这个药,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十二剂里面,它有温渗的作用,降逆,去水饮。为什么加这个药?少阳,是和三阴沟通的信使,少阳有问题,那个三阴会受影响,水饮会上逆的。少阳里面,是有水饮参与的。这和厥阴里面,有燥热参与,是一个道理。 甘草,也就是炙甘草,甘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补胃气津液而已。津液胃气足了,周身受益。生姜,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小柴胡汤,缺了它,绝对不行,它有帮助太阳散邪的作用,千万不要疏忽它。 干姜温中去水饮,生姜解表止呕降水饮。各有侧重。大枣,甘咸,温。《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大枣,大补津液,去不去水饮?也有这个功能的。凡是甘味药,都是这样。不过是去水饮的作用弱而已。简简单单七味药,把整个一个少阳病的问题,通通解决了。柴胡的量,少了不行。柴胡质轻,气味淡薄。对于少阳病的的症状,用少了,不解决问题。全靠它解除纷争,它是领导。柴胡,从性味上推理,味辛凉。辛入肝,凉解热。入肝散郁热,还要救肝阴,怎么劫的肝阴?少阳病,以津液不足和偏热为主。柴胡是为了上焦解热解纷争的。要知道,柴胡120克,分三次服,一次才40克而已,量并不大。11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宋379)这条,要紧接着上条才对。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11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宋379) 112条,要这样看。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不然,单纯的呕而发热,不能确定为少阳病。太阳伤寒也有呕而发热,太阳中风也有,甚至厥阴也有。少阳柴胡汤证,有热,有呕。但是不能因为这两个症状,就确定是少阳病。只有确定了是少阳中风证,才能用小柴胡汤。先学习到这里。谢谢。 汉传中医 李忠渝
感谢分享。。。。 细细品读,收益非常 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再次学习 仔细体会
细品,收益良多,谢谢老师 温习之!
过第二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