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豫一品堂朱培府:乳胀胁痛性冷淡 六纲辨证疗“妇炎”
主讲时间:2014.08.15主讲老师:豫一品堂朱培府
主讲内容:一品堂經方治病(系列七十四)乳胀胁痛性冷淡 六纲辨证疗“妇炎”
聂某某,女,39岁。
初诊日期:2014年4月3日
主 诉:性冷淡5年,乳房胀痛、两胁疼痛2年。
病 史:5年前离异,带着十几岁的儿子重组家庭,婚后行房困难,某院以“性冷淡”、“慢性妇科炎症”收治,效果不彰。2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双乳胀痛、两胁疼痛,小便困难,至北京某院被诊为“乳腺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输液并口服中药,似效非效,屡用偏方亦无明显改善。
刻 诊:个子高挺,肤色较白,表情淡漠,最近半年,额头及双颊黄褐斑明显。眠差心烦,汗出不多,喝水一般,时常口干口苦,手脚发凉,好发寒热(经常怕冷怕热)。食欲不佳,食热易牙疼咽痛,饮冷会胃脘不适。双乳胀痛,痛则微微气喘,按揉稍缓,不揉痛甚;两胁痛胀,非得用手“揪着”、甚至揪出瘀斑或刮痧才能忍受。平时大便秘结,三四日一次,服通便药则脘腹胀痛;小便略黄,量少、次数多。腹部凉且腹肌紧张,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诸症缓解,经色暗黑,些许细碎血块;阴部湿痒,白带粘稠,如豆腐渣状。
舌苔脉象:舌淡嫩、尖红,苔白湿润、根部白腻,舌两边青色瘀斑明显,舌下络脉未见怒张。脉寸沉,关脉弦紧,尺脉细数,右脉略大于左脉。
这个病人,从症状上看,比较复杂,有多纲参与。
“表情淡漠、食欲不佳(默默不欲饮食),好发寒热(经常怕冷,容易发热),口苦、咽干、心烦、两胁痛,脉弦”这是少阳症状,两胁、也是少阳病位。而“大便秘结、小便黄、腹满、微喘,”是阳明症状,腹部是阳明、太阴病位。“饮冷则胃脘不适,服通便药则脘腹胀痛,腹部、腹肌紧张”,这是太阴症状。“手脚发凉,脉有紧象”,看似少阴表寒症状,但少阴提纲证据不全,而手脚发凉有阴阳不接续的意味,这里有厥阴属性。“双乳胀痛,痛则微微气喘,按揉稍缓,不揉痛甚,两胁痛胀,用手揪出瘀斑或刮痧才能忍受”,是不是气滞和血瘀了呢?是的
“额头及双颊黄褐斑,经色暗黑有血块,舌两边青色瘀斑”,这都是瘀血征象。
“阴部湿痒,白带粘稠如豆腐渣,舌苔白根部白腻,脉寸沉,关脉弦紧,尺脉细数”,下焦寒湿明显,尺脉细数,这是有热邪来夹杂了。病人是血瘀血虚、有寒有郁热,气血营卫失调,寒热虚实夹杂,滞、烦、饮相兼,证属厥阴了。
六纲辨证:少阳阳明太阴属厥阴
五证病机:滞 烦 饮
处 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旋复花汤+蛇床子
前胡80赤芍30枳殻80 炙甘草30 旋复花30 葱白14茎 茜草10克 蛇床子20克
上八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600毫升,去滓,再煎取8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夜一服。
三付
按: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治疗腹痛腹胀上攻两胁。
前胡,能解决少阳主要问题,芍药、枳实,是阳明家的气血药,行气破血通结滞,止腹痛,有枳实芍药散方义,治疗腹中留瘀。
甘草,是养胃补津液的。
旋复花,多生长在水旁,味咸性温。本经:“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别录:“消胸上结痰,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 它是古代胭脂配料的一种,也是染布及绘画颜料,如武将头上盔缨以及长枪上的红缨,就是它染制而成,多呈绛红色。
茜草,苦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别录 》:止血,内崩下血。——这个药,治有瘀血停留,止血活血而不留瘀血。
葱白:性大温,味辛。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葱白,是少阴家药,通在表飞越之阳、而回厥。
蛇床子:性平,微温,味辛甘。入太阴、厥阴病位。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漏,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别录》:主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好颜色,令人有子。
纲目》记载“蛇床,蛇虺喜卧其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蛇喜欢肉食,极少食用植物,那它为何对蛇床子钟爱有加呢?
蛇久居湿地,出于动物本能,“喜卧其(蛇床)下,食其(蛇床)子”,以去“湿痒、恶疮”。
呵呵,我本人怕蛇,这个是臆测的,没有实地考证。有胆儿大胆儿肥的,可以多多去考证。
参考条文:《伤寒论类编补遗》“241、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宋189)
《金匮要略增补》“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2014年4月7日
二诊,患者面有喜色,睡眠好转,食欲稍好,口干口苦心烦减轻,双乳及两胁胀痛缓解,虽说仍痛,但不用再揪了。喝完药后肠鸣矢气,继而大便通畅,一日两三次青黑色大便,小便顺畅,色淡,量可。手脚仍凉,腹部凉、腹肌按之紧张,偶有刺痛。白带略好,阴部湿痒依旧。
舌象变化不大。寸脉略浮,关脉弦,尺脉细弦,右脉大于左脉。
桂枝甘草汤的病机和旋覆花汤不一样,恩师的书上都有,请仔细看之,因门诊茜草用完,而患者下焦寒湿、瘀滞未净,故用性温之红花10克代替,蛇床子加至30克。
处方:前胡80赤芍30枳殻80 炙甘草30 旋复花30 葱白14茎 红花10克 蛇床子30克
上八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600毫升,去滓,再煎取8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夜一服。
三付
按:
红花:性温,味辛、微苦。
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红花,中国古代叫红蓝花,又叫番红花,产于天方国(伊朗、波斯一带)。经印度传入西藏,再由西藏传入我国内地。人们把西藏转运到内地的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作“藏红花”,价格昂贵,不好普及。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红蓝花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红蓝花种子,“此物活血,主忧心郁积,气闷不散,又治惊悸,久服令人心喜”。
古代的胭脂,就是红蓝花的花瓣,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色杂质,即成鲜艳的胭脂。也有添加新绛(茜草)、黑豆皮、石榴、蜀葵花、及苏木等配制而成。
美容养颜,壮阳养神,也能针对男、女,寒、滞等导致的“性冷淡”。
现在新疆一带多有种植红蓝花,物美价廉,颇为实用。
2014年4月10日
三诊:每次喝完药后,腹部隐痛,矢气频频,每日解下2次青色大便,小便可。月经今日按时而至,腹部不痛,腹部稍凉、腹肌紧张不明显。经色暗红,排下多个血块,白带好转,阴部湿痒减半。面色略有红润,睡眠渐入佳境,有食欲了,基本不心烦了。口干口苦不明显,双乳及两胁胀痛好转七八成。自述手脚渐温,但摸着仍凉。
舌淡红,尖略红,苔白转薄白、根部略厚,湿润,舌两边瘀斑颜色转淡。脉寸略浮,关脉弦,尺脉细,右脉大于左脉。
处方:二诊方加量,加黄酒继进。
前胡120 赤芍45 枳殻80 炙甘草45 旋复花45 葱白14茎 红花15 蛇床子45 黄酒200克
上八味,以水4500毫升,煮取2000毫升,去滓,再煎取1000毫升,入黄酒混匀,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一付喝2天。
三付一日三次,一付喝2天。
按: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去滓再煎,日三服”
旋复花汤是“煮取一升,顿服之” 红蓝花酒是“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师曰:“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可以称之为‘中柴胡汤’,处于大、小柴胡汤之间”。
这里去渣再煎是为了使药物之间和谐,增强药物浓度,浓缩的才是精华嘛。
原方是日三服,这里药量偏大,药液偏多,就改成日三夜一服用。使药性能够持续,药物进入人体也容易精诚协调,最重要的是减少了胃气的负担。
旋复花汤和红蓝花酒都是顿服,说明病势较重,用药也得霸道急速一些,这里考虑到患者久病,不任戗伐,就采取“中柴胡汤”的煎法,按常规量服用,这也是病势和药势的辩证关系,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古代的酒,北宋以前多指米酒和黄酒,是粮食经过发酵而成,至宋代,才有蒸馏酒,即现在的白酒。
米酒,性温,辛苦甘味,活血驱寒养胃气。别录:“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
师曰:“要用黄酒,温中、活血、通脉、祛寒”。
一品堂主曰:“米酒入药,能助药力,养胃益津。黄酒驱寒,宣畅消忧。红酒行血润肤。啤酒徒增水饮。白酒使人兴奋发怒,少饮壮神,过则损命”。
三诊参考条文:《金匮要略增补》“妇人产后痉风口噤,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2014年4月17日
四诊,月经已干净,白带正常,阴部湿痒已愈,双乳及两胁胀痛未犯。腹部不凉不温,手略温,脚出凉汗。心情逐渐开朗,气色大好,饮食、睡眠、及二便基本无恙,对生活重拾自信。面部黄褐斑消除七成,自觉美中不足,询问能否根治?
答曰:可以根治,需要时间而已。
四诊处方:
(1)自制美容面膜粉一包,每晚用蜂蜜调和一勺,外敷面部一小时。
(2)温经汤原方一付,去阿胶,加红花、红糖,打散,做袋泡茶,每包10克,每日用滚开水焖泡2包,代茶饮用。
半个多月后,我从成都(汉传中医临床讲坛四期班)归来,患者为给已成年的儿子看心肌炎,专门在诊所门口等我。其人面部黄褐斑完全消失,白里透红,显得年轻,其他病患也夸这不像母子俩,看着更像姐弟。
更为可喜的是,患者的性冷淡不知不觉已愈,打算再生个女儿。临走时又拿走2包美容面膜粉,说要送一包给同事用。
嘿嘿,小小的为美容面膜粉广告了一把,一切都是来自师门汉传的威武,感恩师父!感谢经方!感谢汉传中医师承论坛总群tv!
今晚就讲到这里吧,总按就不写了,大家可以自己总结,结合书本以及临床去感悟,会加深印象,讲得不对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了!
请不要重复发帖,此贴已经有个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