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一者 发表于 2014-6-12 18:06:02

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区别

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区别
我们先看一下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半夏泻心汤(都换算成克计量。一两等于10克)
半夏40   黄芩30   黄连10   干姜30   人参30   炙甘草30   大枣12枚
我们再来看一下甘草泻心汤的组成
炙甘草40   黄芩30   黄连10   干姜30   半夏40   大枣12枚
比一下两方的组成。半夏泻心汤有人参,甘草泻心汤没有人参。再就是甘草泻心汤的炙甘草的用量比之半夏泻心汤里的炙甘草的用量多了10克。甘草泻心汤可以看成是半夏泻心汤减去人参增加10克炙甘草而后组成 的。
关于甘草泻心汤当中该不该有人参的问题,自宋代或者说自唐朝就有议论。师父在论述这一节的时候,提出灵活处理的观点。“丢失的津液怎么办?大量的甘草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病人寒象不重,并且有口干渴严重的,也可以加人参。”我们之所以提出两个方子的人参的问题,就是要说,在学习思考这两个方子的区别的时候,要理解师父的认识,当头揭出“丢失的津液怎么办?”。这就点明了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了。半夏泻心汤是痞证的对治代表方剂。甘草泻心汤也是对治痞证的方剂。不过,甘草泻心汤是抄袭了痞证伴有严重的下利。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把握甘草泻心汤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思考这里有一个津液损伤的问题。生姜泻心汤同样是痞证加下利。但是,生姜泻心汤是水饮偏重一点。而甘草泻心汤则是津液缺失多一点。因此,此间微妙的差别,是仲景向后人以示精细之处。中医精细,药物精当,辨证入孅毫。这在临床当中是必须要努力追求的境界。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灵活处理。
当出现了甘草泻心汤方证与半夏泻心汤方证交叉的时候。在半夏泻心汤中提高一点炙甘草的用量,也往往是缩短治疗时间的灵活方法,比之有的人先用甘草泻心汤,让病人剩下明显的痞满症状的时候,再用半夏泻心汤是有好处的。因为,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区别,主要是在病位上,甘草泻心汤多了一个下利。津液损伤比之半夏泻心汤相对突出一点。但是,作为痞证的主导病机并没有大的改变,都是寒热错杂的痞证病机。在主导病机一致的情况下,仅仅在一味药的用量差别上调整一下就能照顾到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多出的一个症状,照顾时候,在汉传经方使用加减药症的办法,的确是灵活的运用方证的体现。当然,辨析方剂的差别,其内在就是辨析病机的差别,因此,把病位病理辨析到纤毫的程度是必然的,绝不要故弄玄虚。

arshz 发表于 2014-6-13 13:29:05

多谢老师,讲的非常好

听雪堂 发表于 2014-6-23 07:16:49

经过一段学习,再看前面看过的贴子,感受又不一样了!
谢谢论坛!谢谢刘师、谢谢师兄!

擎山绿水 发表于 2014-7-31 20:13:38

老师这样对比分析讲解,让我们好记忆,有事半功倍之效。谢谢老师

fhliker 发表于 2014-11-28 09:39:25

又掌握了一种思维模式。哈。谢谢。

金星淼 发表于 2014-11-28 10:44:08

少林师兄讲解认真细致。感谢论坛这个平台!感谢刘志杰老师!

金芝 发表于 2016-1-2 19:59:53

学习 谢谢张老师

JTLZL18 发表于 2016-1-5 18:14:55

学会从病机上区别三张泻心汤的不同
其共同的病机都是,上热,中痞,下寒,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祖方,
甘草泻心汤,因腹泻甚而伤津,津亏重,故加大甘草剂量,因寒象重,所以不用人参,
生姜泻心汤水气偏重,鼓加用生姜。

郭小痴 发表于 2016-1-22 16:18:12

学习了

钱国芳abc 发表于 2016-1-28 20:08:25

刘老总结的好,学习了!

一棵稻草 发表于 2016-9-12 09:15:00

厥阴之为病

shiwenhu1981 发表于 2016-9-14 17:27:57

学习了

a894818129 发表于 2018-9-10 12:54:26

理清了

84539 发表于 2018-12-15 12:00:24

总结的好,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