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执着 发表于 2014-5-24 19:47:05

五证病机及其症状群

本帖最后由 无所执着 于 2014-5-24 19:49 编辑

                         五证病机及其症状群
经方在“证”的认识上,有“六纲证”和“类证”两种分法。六纲证,要在《伤寒》里面选方。《金匮》里面的方针对“有明显主症”的一系列病证,师父把它们称为“类证”。 比如,中风证,下利证,胸痹证,腹满寒疝证,积聚证,血证等,是对杂病的系统分类,都有对应的系列方。就是说,金匮要略里的方是治疗类证的方剂。五证也属于类证。同时,五证又是诸多类证的基础和法则。五证,讲的是五种病机。这五种病机有各自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象、脉象。病情常常是五证错综夹杂,症状真假难辨。我们既要明确五证病机原理,还要熟练掌握各自的系列症状,更要懂得症状的鉴别。若有五证夹杂,分清何证为主,何证为次。如此才能用五证理论指导临床实践。1、燥证.燥证的病机原理:阳明实热燥伤津血。始伤津液,常见症状: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喜冷,手足烦热,心悸,失眠,情志波动大,气喘,头晕,神昏谵语,目睛直视,潮热,汗出,皮肤干燥皴裂,胸中结痛(气滞不通),经脉痉挛抽搐,大便干硬腹满痛(气滞不通),小便黄赤。继伤营血与血络,导致出血。舌红,脉洪或沉,滑实有力。治疗燥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禁忌:纯燥证,不可利水饮。2、烦证.烦证的病机原理:阳明实热耗伤津液,扰动心神,严重时伤及营血。烦证是阳明里热盛而成了阳明湿热。常见症状:烦躁不宁,躁动不安,惊狂易怒,心中懊憹,失眠,口苦,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喜冷,发热恶热,上焦至头部易汗出,胸胁烦满,胸中窒塞结痛,按之则心下软而不硬,或腹胀满,大便初硬后溏,或恶心呕吐,气喘咳嗽,头晕,面红,眼赤。舌红苔黄或黄腻,六脉洪大有力或寸关脉滑动。备注:临床要与三阴虚寒真阳外越的躁动不安相鉴别。主要鉴别点:舌象、脉象、精神状态、眼神。治疗烦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3、痞证.痞证的病机原理:三阴寒饮与阳明湿热形成寒热错杂,即里热夹带水饮,交结在中焦,气机不得正常升降,痞闷不通。痞证病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热邪为主时属于少阳纲。治法:清理湿热辅之以温化寒饮。②、虚寒水饮为主时属于厥阴纲。治法:温化寒饮辅之以清热。平时理论上讲痞证时,通常是指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厥阴病。常见症状:自觉胸胁或心下胀满痞闷,短气,心中疼热,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腹痛,寸关脉滑动。舌质舌苔常显寒热错杂之象,脉弦或关部脉动。治疗痞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辛苦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4、滞证.滞证,包括气滞、血瘀、痰凝、风、寒、湿。滞证的病机原理:人体营卫气血受风寒之邪影响,寒凉不能温升,不能正常布化,就会形成气机郁滞闭阻,病邪留滞。轻者气滞,重者血瘀、水饮。“滞”有凝积、不流通、停留不动之意。常见症状:胀、满、闷,自觉不通气;面黑如漆,唇口干燥,肌若鱼鳞,局部针刺样痛或定时疼痛,各种出血,妇人月经不利(包括血块),腹不满但病人自觉胀满,多梦,癥瘕积聚,喉痹,疮疡,身痒,身体沉重疼痛,局部寒冷感,舌质青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紧迟。治疗滞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5、饮证. 饮证的病机原理:少阴真阳不足而寒,或太阴虚寒,或厥阴的阴阳不和(寒多热少),致使摄入体内的水分不能被机体正常消化运转而停聚,成为病理产物水饮。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所以,厥阴纲饮证的症状有热邪体现。饮证因其病位不同,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如下: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肿,眼睑浮肿、癫痫、神志异常。咽喉紧束、滞塞不通感。咳嗽、气喘、短气,恶闻食臭。心悸、心慌、胆小易惊。胸闷、心下坚满。恶心、哕逆、心下满、食与不食均可,口干不欲饮,强饮则吐。便溏、腹泻、腹满肠鸣、腹痛、下利口不渴,小便不利,饮食如故。肢体沉重、四肢酸痛、体倦乏力、肌肤麻痹、肌肉瞤动。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水滑,脉弦细,脉微涩。治疗饮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 附:阳明病热燥津血与三阴病虚劳津血亏比较:阳明病热燥津血亏的病机:邪热损耗津血。治则是清滋三阴病虚劳津血亏的病机:津血生成运营环节出现问题,或者阳明久病成虚。治则是温阳化气养血。三阴病营血不足常见症状:心中悬虚,胸闷,眩冒,头重,目暗,耳聋鸣,举头便闷欲倒,面色萎黄,眼眶发黑,脉细。备注:燥证、烦证是阳证;饮证、滞证是阴证;痞证是半阴半阳证。烦证可以向燥证或者痞证过渡。燥证和烦证,都是先津液被损耗,后出现阳明热。燥证可以参照承气汤类方理解,烦证可以参照栀子豉汤方的条文理解。

致用 发表于 2014-5-24 22:22:25

谢谢大姐整理

王杨 发表于 2014-5-24 23:03:41

谢谢,我会认真学习的

sherry 发表于 2014-5-24 23:16:43

谢谢老师讲解!

changsongpei 发表于 2014-5-25 07:57:21

谢谢俞师姐的整理!

JTLZL18 发表于 2014-5-25 08:06:03

讲得不错,
言简意赅。

易邪 发表于 2014-5-25 10:00:52

精辟,收藏了。

ziyuan 发表于 2014-5-25 10:27:28

非常实用,已经收藏了

psping2008 发表于 2014-5-25 10:46:20

俞师姐的讲课真的很给力,条理清晰,易明白,分享啦!

成家立业222 发表于 2014-5-25 14:23:09

谢谢俞老师的总结!

淡淡的竹枝 发表于 2014-5-26 10:31:23

谢谢老师整理

拖拉 发表于 2014-5-26 11:16:17

谢谢老师讲解

风轻 发表于 2014-5-26 14:38:49

一定好好学习,谢谢楼主整理上传!

水云 发表于 2014-5-26 15:32:20

抄下来学习。谢谢俞老师!

张小医 发表于 2014-5-26 18:52:15

谢谢师姐!精辟,学习了。

ab4928 发表于 2014-5-27 10:20:03

谢谢老师讲解

没钱的日子 发表于 2014-5-27 15:30:54

非常实用,学习学习。

安之若素 发表于 2014-5-27 19:14:19

谢谢师姐,学习了。

平立方根 发表于 2014-5-27 21:41:26

谢谢俞师姐的整理,收藏学习了

行者行思 发表于 2014-5-27 23:16:37

非常感谢!收益匪浅!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五证病机及其症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