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方子有绝招,你是怎么背的呢?
本帖最后由 香雾 于 2013-8-28 09:29 编辑讨论群:汉传中医师承论坛总群 66453507
讨论时间:2013.8.26
整理人:鱼戏莲叶
中医方子,有多少!
经方方子,能背多少?
中医,是不是一定要能背方呢?
来看看群里的中医们是怎么背方的吧!!!
源起: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处方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学了汉传经方,辩证思路越上精进,心中欢喜,临到处方,总难免会有忘了方子是怎么样的了!怎么办?今天上午各位中医侠士讲述了自己关于背方子成长中的苦辣与酸甜,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都有什么绝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位临床医师是怎样背方的吧!
一、那些我们成长的经历
赣-高安-唐十四:
有次有个患者我开温经汤,少了两味药,我特悲伤,于是我花了两三天,把温经汤熟记了。还有次一个患者桂枝芍药知母汤 ,我偷偷的手机百度了, 于是我又花了好几天把桂枝芍药知母汤给记了。 难记的方, 我背汤头歌诀 ,这样来记药物组成。很好背的, 两三天可以记住一个 ,后面反复复习下, 加上用几次 ,就熟练了。过两年 金匮的我也要全部熟悉。
冀-唐山-关心:
我有时候会当时记得很好,但是过一些日子,又忘记了,还是记得不够好。我把方子,写在了小纸片上,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下。有时候给我老公开药,他看我一个劲翻书,他就一脸不信任啊,我想要是普通病人,还不吓跑啦
赣-高安-唐十四:
是的,有时候用了, 也容易忘记。我熟记了,就忘不了了。
冀-唐山-关心:现在有电脑了,很方便,就不容易记得好了,还是要放弃这些比较好。
二、高手支招,用了才知道
鲁-淄-赤水:普通病人你看完以后让他过两天再来拿药
浙-园美:这倒是办法,不过这样病人会比较麻烦,近的还好,远的怕不好办。
赣-高安-唐十四:
这样不是办法的 除非你隔壁的。这样别人也会想 怎么没看到你开方,病人都不是傻子 很多药罐子都认识药。很多病人还教我们怎么看。
(但是胃是主要问题 都要治疗,不能说病人说错了 要说他说对了。病人说什么我们都要说对 然后再把我们自己的诊断跟他说清楚 。因为很多病人 看了很多医生 比如别的医师都说是咽炎我们也要说是有咽炎啊)
浙-园美:嗯,当医生的确实需要这样做,照顾病人情绪。
鲁-淄-赤水:呵呵,比当场查书好一点啦。
赣-高安-唐十四:
要是急诊的 的病号 明的跟患者说 患者也可以理解。比如说 你这个病比较急 比较复杂 我查下我家那个祖传秘方 。然后患者会说 对对 要准点 秘方效果好。
豫-宛- 一品堂主:每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很少记忆汤头,伤寒金匮方全在我诊断桌的玻璃板下
十年了。有时一边当着病人的面翻书,一边说,你这个病啊,书上有记载,我给你查查,省得记错用量,这也是对你负责啊。病人很理解,反而以为你对他的病很重视。出远门偶尔看病,病人来不了,就把处方下载到手机里,很方便。条文,理解熟悉就行,用得熟了,自然而然记住了,关键就是临床上有机会就得用
赣-高安-唐十四:
放玻璃上这个方法我也想过 我没用
冀-石-鱼戏莲叶:
还有的是查电脑开方子
【新疆】医者仁心:
我的一个同事他是中医妇科就是看病翻书,好多病人在他那看过病的在到我这看病就说她不行,病人 说边看病边翻书我对他不相信。
三、背方还得靠条文
赣--康医:方子没问题, 就是条文背不来,你们背条文不???
浙-园美:不是理解了条文就记方子吗?
【新疆】医者仁心:
我以为当着病人的面翻书不太好。我是以背方为主,我能背的方差不多有500个,但是还是觉得不够用。
豫-宛- 一品堂主:
什么是基础扎实?基础就是你理解了、吃透了,不想记也记着了
赣-高安-唐十四:
一天能看完一遍 ?
豫-宛- 一品堂主:
是的,但恩师的伤寒论类编补遗最好每天看一遍,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大致浏览,先捡懂的理解,不懂得闲暇再看。
赣-高安-唐十四:那差不多 我是经常不记得了的又去翻看
【新疆】医者仁心:一年365天除非是不舒服或者不上班,几乎天天上班第一件事就说背书。10年如一日。
赣-高安-唐十四:我天天脑子就是记书 真的背还是少,要非常静的时候才能背,有时,写写也是记忆。
豫-宛- 一品堂主: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说句不雅的话,就连上厕所也能看会书
赣-高安-唐十四:
上厕所我经常 手机百度 想想哪个方 哪个条文的。心到自然成 。学习习惯了就像是 吃饭睡觉。
【新疆】医者仁心:一个方你读1000便就是你不背也会背了。
赣--康医:
读书时背的方歌不容易忘,后来硬记的容易忘
背方子,也是每位中医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品堂主说的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热爱中医就会用上我们所有的时间。
让我们一起来晒晒自己是怎么样背方的吧,您有什么背方子的高招呢?踊跃回帖大家一起探讨吧!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3-8-27 22:24 编辑
背方子是每个初学中医的人所经常面对的问题。方子不好记,所以古代就出现了用方歌记忆的方法。对于汉传学子而言,时方的汤头歌诀是不适用的。那么,比较好的经方方歌呢?学经方之初,个人比较喜欢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和《金贵要略方歌括》。他的方歌,读着朗朗上口,每个方子的药量也在里面包含了,唯有一些方歌对经文的注解要辨证的看,要以汉传注解一以贯之。
我本人比较懒,十几年来记忆的经方歌诀也就三十多个。其中一部分是陈修园的方歌,他的我一般就记前几句,方义还是以看恩师的书最好。另一部分是自编的,自编的包括部分趣记方子。
现成的方歌不一定合乎每个人的心意,所以最好别偷懒,可以仿效古人,自编歌诀。当然,不必编的那么复杂,好记好用就行。因为自编方歌,那是经过大脑过滤重组的东西,能记的很牢的,养成习惯会受用一生的。
如桂枝汤我就记两句“桂枝芍药生姜三,大枣十二二炙甘”。扶老方“参术甘五麦冬六,苓附各三六干姜”。当归四逆汤“二十五枣归桂三,三芍三辛二通甘”。柴胡桂枝干姜汤“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四三藏,一芩二芍二蛋黄”......总之,以自己记着用着方便就成。
至于趣记忆法,大家也可以尝试。如上学期间看到小青龙汤的趣记:“小青龙跪下要姜五妈操心”——小青龙汤“桂枝、半夏、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自创桂枝汤趣记:“早(枣)生(生姜)贵子(桂枝),勺舀(芍药)蜜甘(炙甘草)”。五苓散“白(白术)领(茯苓)择(泽泻)桂(桂枝)猪(猪苓)”。......
呵呵,在此抛砖引玉,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集思广益,欢迎跟帖交流! 打了很长一段的回帖,来了病人,不小心点错键,前功尽弃了...... 我背方子条文的方法:重复。 我也是不断重复。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3-8-27 10:40
打了很长一段的回帖,来了病人,不小心点错键,前功尽弃了......
再打呗,熟练了:D 我耳朵比较敏感,就把方歌录在MP3里面,走路听,坐车听,背条文也是一样。 赣-高安-唐十四(7130707)9:39:00
昨天我在记竹叶石膏汤 跟 麦门冬汤 记方的同时可以对比啊 这个竹叶石膏汤比麦门冬汤多竹叶石膏 少大枣再有就是量上的变化 这些都是对症来的 等等经常都会很大的收获的 同时也学习了药症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3-8-27 22:21
背方子是每个初学中医的人所经常面对的问题。方子不好记,所以古代就出现了用方歌记忆的方法。对于汉传 ...
我最开始记的时候,就看到一品堂主说的这个,自创桂枝汤趣记:“早(枣)生(生姜)贵子(桂枝),勺舀(芍药)蜜甘(炙甘草)”。一下子就忘不掉了。:victory: 赣-高安-唐十四(7130707)9:40:39
昨天无意中 发现 茯苓饮好记的方法 同时记住两个方子
赣-高安-唐十四(7130707)9:41:49
橘枳姜参术即为茯苓饮。枳二余三。 方子确实难记,尤其是剂量,不易准确。一品堂主老师的方法灵活易撑握。在这里要顶。:victory::victory::victory: 我先了解方义,并不强行要求自己马上背出,不断重复,自然就记住了,这些基本功的东西,感觉就像学英语,没法投机取巧,不记熟,怎么开方啊! 各位的方法真好,也都曾经试用过。现在年龄大了,记忆的确不好了,加上病人少,常用的几个方子似乎不用背也就顺手写来了,的确记不准确的就查一下书。像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加上小柴胡汤,四个方子悬殊不大,记住一个,到时候实在分别不清楚了,就查一下书,但是,记住一个半夏泻心汤总还是比记四个方子好记一些,就先记住一个,那三个围着这一个转,时间长了。慢慢的也就都记个差不多了。 对比记忆效果很好! :P都是好法子.环境不安静还是想以多听为主. 自编方歌,多点复习几遍,再用几次,就记牢了。方歌越简单字数越少越好。也可以参考一些古人的方歌。 理解+记忆 一定事倍功半 把方子本身和讲解结合起来背,这样就知道为什么会有那味药和为什么这味药量大一点那味药量小一点了。同时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复习。 本帖最后由 玉液金丹 于 2013-9-2 12:17 编辑
我是根据药证来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