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4928 发表于 2013-4-4 14:03:56

2013.04.03闽-真心自然--学习笔记讲课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4-9 11:21 编辑

大家好!今晚由我来和大家聊聊

前面很多师兄都在讲解医案,大家听后肯定收益多多。
讲过来讲过去,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如何将理论更好的用在临床上。
汉传经方的理论呢?刘师的几本书上都说了。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下过功夫,吃透了没。
因此,除了听课外,我们还是要另外做很多功课的,要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别人讲的,如果自己不能深入思考,那还是别人的东西。
学汉传经方,在六纲五证、营卫气血等基础知识上,最关键的是方证要熟悉,这个不熟,临床上就没法。
今天,我把自己做的一些学习笔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所谓学习笔记,当然就是记录,所有的东西,刘师的书上或者论坛上都有。
没有发挥,也不写什么心得,自己心领神会就行了

药症:
1、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刘师解说: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刘师解说: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

1、 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刘师解说: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刘师解说: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刘师解说: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气。
炙甘草,增加它的甘味和温性,入胃中养胃气。甘味还有个作用,便是缓急,什么急都缓,急热、急痛等都有效。

生甘草解毒,过去中医外科消毒都用生甘草汤。
药症是基础的基础,先不管理解不理解,总要熟悉。

刘师讲解的神农本草,还没有出版,
但其实已经出的几本书里面,也透露了不少,
大家可以试着整理下,最好不要捡现成的,自己查一遍,收益更大。
因为都是书上现成的,我再贴快点,大家有空就看看,现在没空,以后再看看也
我们再来看看有关的条文:
条文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刘师解说:这条主要讲的就是咽痛问题,少阴本病表证,有咽喉疼痛的症状的。
这条大概就是说,少阴病两三天,没传变,自己恢复了,但是遗留下了咽痛的症状。少阴感冒等表证,有咽喉疼痛的,这个人胃气壮,没等传里就自我恢复了,或者是经过治疗,留下了咽痛症状。
少阴的咽痛,典型的一般是寒性咽痛,不是那种发热红肿化脓的那种阳性的什么扁桃体化脓

。这种寒性咽痛,一定是身体有正气抗争的表现,在咽喉郁住了阳气。既然别的症状都不要紧了,就是咽痛了,
可以用生甘草解决,煎汤慢慢地含咽,可以局部缓急去热止痛。

条文2.儿洗浴断脐竟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

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
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
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能无病也。
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千金)

医案参考:《经方医案集》
P241咽痛案

条文3: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刘师解说:
芍药甘草汤,酸甘相和。本是个去血痹,安水饮,温中焦的方子。芍药,味苦。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这个芍药酸,可以去血痹,它活血,解血结的郁热。它还利尿,酸苦,收摄水饮,涌泄水饮郁热。甘草温中震慑水饮而缓急。它这个方子,治疗的就是血痹不养经脉百骸,外加水饮不化,但水饮不重,因此,而出现的拘挛急痛。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你给用了甘草干姜了,都解了,就是还有脚挛急了,这时候也要注意,足不温不可用,还是阳没恢复,不能用芍药甘草。这个芍药啊,寒啊,针对下焦的,去实邪的,对血分的。它要配合甘草,缓急嘛,并且有个温性的制约,还顾护胃气的。没有甘草配合,止痛效果不好。
死学,听说这个方止痛就用,那个不行的。它有个辨证啊,乱用不行。一要有实邪,是血分病。二要痉挛急痛。三要有热象。一派寒的不能乱用。
医案参考:
这个芍药甘草汤,后世《朱氏集验方》取名去杖汤,当然药量不一样。郝万山教授讲课时讲了一个有关的医案。
闲谈在阴证中芍药应用的问题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id=6051&fromuid=684

条文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刘师解说:发汗不按法度。大汗淋漓的,伤了津液,病也没去。上焦主外,突然大汗,上焦不足,胃呢,也津液不足,都给伤了。
这时候,下焦不受制约了。下焦的气,浊气、阴气啊,就要上逆。它没有水邪,就是气逆而已。你上面虚了,身体就要平衡,就要把气冲上来补充。就这个样子了。
心下悸动,心也不好受,就是心口窝像虫子钻动、跳动,然后心里不安而难受。

记住,心悸和心下悸动是两个概念。心跳不安,手能按到,就是心悸
。不是心脏,而是随便哪个部位跳动不安,就是悸动。
这个病,本来太阳病,要发汗,结果过度了,病没去,还伤了津液,伤了中焦和上焦了,津液亏了,下面的气就要上充而急,就冲逆了。下焦没有水邪,就是要马上来补充上面的虚,结果人家难受了,好意不成反做病了。这个病情啊,就给了一个方子,叫桂枝甘草。
桂枝加了一两,又加了甘草。
桂枝不但解表,还散结降逆,这个一定要记住,其他什么降逆的都没有桂枝好。你大汗不解,这次还是桂枝,还要加量,为什么?一要解表,二要降逆。桂枝不发汗,而是要想办法发汗解表的,不帮助它,它不汗。
麻黄汤也是,不盖被,就不明显发汗。甘草呢,是个缓急啊。他都两手按着心,能不急吗?病情病机也是外虚和胃虚,就要如此给药才对药症的。这是个解急迫的方子。不急,就加大枣了。胃虚而急,不要大枣,它要缓而补津液,是对的,但是,它起效较慢。
这个病,为什么不用芍药?因为芍药主的是泻,汗多上面虚,下面没虚,你用个芍药,就下面也虚,下面主阴主血啊。

你用了行,下面虚了,不逆上而补充了,但是,病要入阴了,就变证了。这一个方子就是救急的,这个急,就是手接着心来找你看病,你要马上解决它。
这个病,汗不得法,是有外证存在的。没有外证的一些汗大出,比如中暑热而汗多的,伤了津液,有这个症状,也可以活用,不一定要具备全了才敢用。一个方证,具备一半症状就可以用,法要圆通。
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1、 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这里补充一个条文:
5.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生姜甘草汤

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姜枣草,很多方里都有,这里,还加了个人参,值得体会。
条文6: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刘师解说:这条也是讲太阳中风证误下后的治疗,这条要和15条对比着理解。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本条关键点就是这个“促”脉。这个促,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那个脉率快的促脉。这个“促”,有紧促、催促的意思,就像排队,后面人往前挤这个表象。
在寸口上的表现,就是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脉率可以快,也可以不快。

这个脉的意思就是上焦实,下焦虚。临床上高血压、呕吐等都可以见到,还有肺痈,一些心脏病都可以见到。
我们结合这个“促”脉,来说说这个条文,太阳中风,要用桂枝汤微汗解表,但是你用下法误治了。15条是用泻药,没有伤胃气,他胃气被激发而上冲,表证还在,可以用桂枝汤。气不上冲,就是胃气伤了,就表邪内陷,不能用桂枝汤了。这条呢,用了泻药,伤了胃气了,气不上冲了。

“脉促、胸满者。”胃气伤了,但表邪没有内陷,还在表,但它想内陷,就是这么个阶段。外邪还在,胃气被伤而虚,这个表邪很紧急的要内入,还没有内入,就是脉促来体现出来,
并且邪要内陷,就要胸满。这个时候,就要把桂枝汤的芍药去掉,因为芍药有内敛作用,还有泻中下焦的作用。你已经中下焦虚了,表邪要内入了,还用芍药不就使内里胃气更虚吗?不就敛邪内入吗?
过去有人说,芍药是“小大黄”,这个比喻很形象。这个芍药就是有去除腹部实邪的作用,所以内虚而有表邪不能用。
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有关桂枝汤的条文比较多: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后云,解外宜桂枝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
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口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
刘师的讲解,我也不贴了,再贴,就把整部书都贴上来了
堂主师兄整理的使用规范:
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4、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
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
无汗而困倦乏力。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
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
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
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
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
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

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
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医案参考:《经方医案集》P11 皮下瘀血案
P176感冒旬日不除案
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十五)千古之第一名方 小议桂枝汤安胎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d=16859&fromuid=684

服桂枝汤后感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id=3772&fromuid=684

这里,就是从最小的方,一直加到我们最熟悉的方。我们可以细心体会。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看看别的方证,

比如麻黄汤:
条文: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主之。
不贴了,大家可以私底下自己做做功课,按照类方,比如桂枝加桂、加黄芪、加附子、加葛根、加芍药、加芍药胶饴、加大黄、加厚朴杏子、加龙骨牡蛎、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加栝蒌、加乌头、加生姜人参等等,一条一条对比着看,这样思路会清晰,也不怕记不住。
当然,除了这种加法外,还有减法等其他方法。
最后,大家多上论坛淘下宝,对着医案学习。
相信一定会有进步的!

我们在这里讲的,因为不是一个人讲,不可能讲得很系统。
有条件的,最好还是跟着堂主老师,系统的学习,他讲得更细、更深。

这次4月29日至5月2日汉传经方举办临床讲座,想取真经的,最好不要错过机会!

有些东西,光自己看书,确实难以明白,或者自己以为懂了,其实根本没懂。我自己深有体会,明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真万确!
去年在北京听过课的学员,一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
象一品堂主、桂枝麻黄汤、微密观照等众多兄弟的表现,不用我多说,在群里时间长一点的朋友都清楚。

特别是有临床的,更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刘师曾透露过,象这样由他主讲的讲课,次数是极为有限的。
最后,谢谢大家!


NIANG 发表于 2013-11-1 18:57:26

学习了

abc 发表于 2018-4-15 21:24:43

网址导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04.03闽-真心自然--学习笔记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