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经方理论的学习方法———澄元居士老师讲课2013.1.15晚
沪-澄元居士(514590303)19:42:08大家好。
今晚我和聊聊汉传经方理论的学习方法。
最近进群的朋友不少。
很多同学也买了刘志杰老师的书自学。
如果要达到事半功倍,少走弯路的学习效果,还是需要点方法的
我开个头,算是抛砖引玉。
先看师父刘志杰对汉传经方医学的定义。
汉传经方医学,特指汉代之前以方药为主治疗疾病的医学,以《神农本草经》和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两书为代表。
很明确, 汉传经方,是从这两本书入手。
没有《黄帝内经》!
为什么没有《黄帝内经》?
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请大家仔细阅读刘老师的学术文章《内经解伤寒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extra=page%3D1
这是初学者必读的文章之一。
否则,越学就会越迷糊。
我们还是谈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临证思辨的智慧结晶。
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等等等等。 此处略去一万字
我对《伤寒杂病论》也有个评价
它是金庸小说中的九阴真经啊
里面的方子个个厉害无比。
疑难杂症,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但前提是,得会用,得会广用。
遗憾的是,仲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他的思考结果。
只是教给我们,遇到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子。
没有系统开示他的辨证用药的理论, 他的思考过程。
也就是说,指导修炼九阴真经的练功心法,没有传下来。
缺了九阳真经
怎么用,怎么广用,老人家没教。
臆测一下,可能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老人家伤心了,寒心了,不想传了。
其实中医和武术的很多绝技,都因为类似的原因失传了。
后果很严重。
后世的医家,纷纷试图补续未传下来的九阳真经。
王叔和重新整理失落的《伤寒杂病论》
但是把内经、脏腑之类非经方体系理论加进去了
成无己老先生用内经解伤寒
他是“经典伤寒派”,也是现代“学院派伤寒”的始祖之一
清朝,又有人将《伤寒杂病论》与“温病派”理论相结合
弄出了“通俗伤寒派”的《温病条辨》
结果渐行渐远, 临床疗效上不去,中医的口碑也没有了。
今天的中医已经边缘化了。
刘师的六纲经方理论,自2008年系统传授以来,传承弟子们在短短的时间内临床水平均获得不可思议的提升。
大家应该看过医案集了吧。
北京的彰机堂主老师(程刘海)和山东的静听风雨老师(许家栋),
二人年龄加起来也就60岁
看看他们那些中风,高血压,重症风湿,不孕,糖尿病等医案都是跟师一、二年治愈的
还有很多没有公开的医案呢。
医案集还有袁超明(广州),梁晓光(重庆),高海荣(内蒙)等师兄弟的精彩案例。
那时他们跟师时间都不长
其实,这类病案我的师兄弟姐妹有很多。老汤(山东杨海波)和一品堂主(南阳朱培府)最近的病案就非常出彩。
让我先聊完吧。 谢谢
零基础也可以。
张少林老哥(山东)在跟师半年后,用纯经方成功将一个肺癌患者转危为安。
去年2月北京培训班,张少林给大家分享过这个医案。大家还有印象吧。
我自己并非科班,基础没有多少,业余时间学习
也在跟师一段时间后用经方治好过2例不孕病人
还曾用12付药治好过一例20年痛经
说是跟师,其实我们这些师兄弟跟刘师学习,基本都是晚上在QQ群里听课的。
真正在师父身边侍诊超过半年的,只有超明和建朋。
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漏了告诉我啊
跟师学习不过几年,(大多时间都是QQ群听课),就有如此不凡的表现,这些说明什么?
答案很简单
江湖上失传已久的九阳真经终于出现了!!
那么, 九阳真经(汉传经方理论)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如何指导习练九阴真经呢?
根据我的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如何归类错综复杂的症状,如何归类复杂的脉象,如何归类中草药,如何在症状、脉象和方药之间确定对应关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师父公开发表的四本著作中,在一些学术文章中, 或系统论述,或散落在条文的注解中
各位初学者研读时务必仔细用心
尤其是“如何在症状、脉象和方药之间确定对应关系”(也就是方证,药症相应) 这个问题或许就是串起书中诸多珍珠的那条线
我个人的体会,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师父几本的著作,可以事半功倍。
刘师的汉传经方理论完美的阐释了阴阳学说在中医辨证施治中的应用。
简单展开讲点。
临床辨证处方,阴阳理论贯穿始终
症状分类归于阴阳,脉象辨别归于阴阳,组方用药归于阴阳
症状归类
表(上)有太阳少阴,里(下)有太阴阳明,半表里有少阳和厥阴。
上述六纲的实质,看书时务必牢记弄通。
书上都讲的很详细了,不重复了。
脉的归类:
太阳者,阳之表也。阳明者,阳之里也。少阳者,两阳之中,阳之半表里。少阴者,阴之表也。太阴者,阴之里也。厥阴者,两阴之中,阴之半表里。阳者实热,阴者虚寒。其中者,为杂候。
病有表里、虚实、寒热、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脉有浮、沉、迟、数、虚、实,弦杂,以候表里、虚实、寒热、以及错杂。
原文照搬师父的脉法上的内容。
具体请参看伤寒论类编补遗 中的脉法部分。77-108页。
这是其中一本书。 楼上的朋友,请百度刘师的其他著作。
药的阴阳归类
这个不是我能谈的出来的。 我还在学习中呢。
简单说几句
辨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最佳药剂组合。组方需要哪些规矩呢?仲圣给了300多现成的方子。如何破解呢?如何能随心所欲的组方呢?
我推荐大家读刘师的学术文章 《破除生克悖论,还原五行真相》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38&extra=page%3D2
根据我有限的体会,要研究药,师父的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入门的钥匙。
破除生克悖论,还原五行真相——刘志杰
破除生克悖论,还原五行真相——刘志杰
大家都知道,一提到中医,就会马上联想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内容。
尤其是五行学说,其中的相生相克论,搞的中医人魂牵梦绕,乐此不疲,最终还是难以彻解,迷惑终生。其实,真正的五行理论,并没有循环相生相克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一种十足的悖论,这种悖论,我们只能称之为“五星生克论”,与真正的五行理论,背道而驰,惑乱了中医2000多年,使真正的中医理论湮没沉沦至今,濒临毁灭的边缘,而中医学人,成了自掘坟墓者而无能醒悟。
五行理论,经考证,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所记载。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那么,五行之间,是如何排列的,彼此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经过考证,在《汉书•律历志》里面,找到了答案。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我们用图来表示一下:
左侧的,是示意图,右侧的,就是古传的那个河图。
大家要注意,五行中的那个“土”,永远是居中的,其它四行,又叫“四象”,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们是两对阴阳,其中,南方太阳火和北方太阴水,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极致,而东方少阳木和西方少阴金,也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升降的中间状态,它们四者,永远都围绕着中土太极去做升降出入的运转,所谓“土为枢轴,运养四旁而稼啬蕃息”。
所谓的四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用阴阳来抽象出来,就是指的阴阳四象。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四种状态。我们知道,一阴一阳的互利互动,是阴阳学说中一切理论的根本法则。二阴二阳这个四象,则是对阴阳分化演变法则的进一步阐明。 阴阳的初始状态,叫少阴、少阳,阴阳的鼎盛状态,叫太阴、太阳。这四者,都是从太极中气里生化出来的,加上太极中气在中间生化调和,就成了五行之道。太极一动,化出一对阴阳,合起来,叫“三才”。太极再动,又化出一对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的四象来,合起来,叫“五行”。论偶,则是两仪阴阳和四象阴阳,论奇,则是三才之道和五行之道。
太极也好,三才、四象、五行、六纲、八卦等也罢,讲的都是阴阳的生化演变,是一种阴阳分类法则和变化规律而已。因此,五行是阴阳学说诸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称它为“五行学说”不太恰当,该称为“五行论”才正确。
五行,是由中央太极这个祖气加上生化出来的四象阴阳构成的。为了称呼的简便,并且能与六纲的三阴三阳相区分,古人便给五行另外赋予了五种名称,就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四象阴阳和中气的代名词。其中,水代表太阴,火代表太阳,金代表少阴,木代表少阳,土代表中央太极中气。在方位上,火代表南方,水代表北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土代表中央。在季节上,火代表夏季,水代表冬季,木代表春季,金代表秋季,土分管四季,调和四季的气候。这就是自然界事物抽象的概括分类法,象一个数学的代数式一样。
五行是抽象概念,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自然界的中的五种有形的物体。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材••••••,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也指出过,五行是气不是形。气,就是抽象概念,形,是可见的事物。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彼此之间的盛衰和生化关系。所谓金旺则木衰,木旺则金衰,火旺则水衰,水旺则火衰,土居中,随阴阳旺衰而呈现燥湿状态。
而五星生克论,即“五星生克论”,讲的则是机械化的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的循环相生和相克,并被错误的运用了上千年,并且始终在学界争论不休。
真五行论讲四象阴阳之间彼此盛衰生化关系。古时,把阴的功用称为“刑”,把阳的功用称为“德”。 刑德,有“赏罚”的意思。阳气,有生化长养万物的本性,而阴气,则有肃杀收敛的本性。二者之间,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并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转化。就像一年四季,春夏为阳,生长万物,秋冬为阴,收杀万物。并且年年如此的循环运转着。一年四季,阳气要是太过的话,必然会有阴气来进行制约收敛。大家知道,久旱之后必有暴雨,大寒之后,必有大热出现。这是阴阳相互制约的一个规律。同样,阴气太过,也要受到阳气的制约调和。刑德,也可以理解为“生杀”,阴阳对万物,有着自然的生杀“大权”。
阴阳始终是要维持平衡,体现出太极中气的平和本质来。也就是老子所言的“沖气以为和”。 万物都是如此,都要“守中”,才是天地自然的正道。沖,《说文•水部》:“沖,涌繇也。”上涌、旁摇的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中和一下。比如说,你吃汤药,药液有沉淀,不均匀了,你是不是要把瓶中的药液,不断地摇动一下?这就叫“沖和”。
阴阳要“沖和”才能平衡,这就叫“沖气以为和”。 现在念白了,就叫中气了。守中之道,体现在人事上,也是一样,修养上,叫“中庸之道”。 在阴阳法则的数理模型上,也注重“中数”,那就是“五”。 因此,五行理论,是最重要的守中理论。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的盛衰生化关系,太极中土守中而不动,随着二阴二阳的盛衰而变化。关键的一处,就是太极中土,守中不动,作为四象阴阳的中枢而存在。 而五星生克论,错就错在太极中土不去守中了,而是参与到二阴二阳这四象队伍当中,变成了怪异而机械的彼此相生相克了。五星生克论讲,“木-火-土-金-水”按这样的顺序相生,按“木-土-水-火-金”的顺序相克。 这样的话,太极中土,就失去了守中之道,没有了中枢运转,不符合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
大家知道,土是太极中土,始终坐镇中央,化生阴阳。 真五行,是十字架的结构。五星生克,是五角星结构(见下图)。
它把太极中土作为四象阴阳的一个份子,强行加入四象队伍当中。太极中土能生四象和万物,而在五星生克当中,则只能去生“金”了。木为什么克太极中土,中土为什么克水,这个,它更是说不清了,它根本就找不出任何依据来说服。
五星生克论,完全违背了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凡是不符合自然科学定义的,就都是“伪科学”!五星生克论,是十足的伪科学论。五星生克论,就是“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
真五行论的模型,是“十字架”,拿一年四季来说,能够顺利的代入其公式。五星生克论的模型,是“五角星”,一年四季,如何代入其公式?
还有方位,东南西北四方,可以代入“十字架”公式,却代入不了“五角星”公式。
要是可以代入的话,那么请问,一年难道有五个明确的季节,会有十五个月?方位上,也就会有五个基本方位,请问这五个方位怎么定?
另外,我们可以把“真五行图”看成是一个车轮,车轴居中,代表“中土”,你如果把车轴放到车轮上,动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从这几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就验证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
五星生克论,是“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是因为其理论在实践观察中有错误,因此,它认为是正确的规律反而是错误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被后来所用的“五星生克论”,搞的理论模糊,肆意捏造和嫁接,其实践便成了“撞大运”式的结果。
五星生克论,起源很早,这个谬论,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作俑者,便是“大阴阳家”邹衍。
《尚书•洪范》的“水火木金土”没有相生相胜的排列,五行相生一说,经查资料,始见于《管子》的《四时》、《五行》篇的五行相生排列。
而系统的论述五行相胜说,可谓是邹衍的发明。
将五行相生说与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这就是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的贡献。它使其同时代以至秦汉时代的阴阳家与儒家,甚至道教都受到深刻的影响,一直毒害至今。
邹衍的五行相胜说,是有特殊的政治背景的。
齐湣王后期,谋臣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的战略计划。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这种谬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吕氏春秋•应同》说:“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这段有名的材料,正是如此论说历史的。 邹衍认为,黄帝“以土德王”,木胜土,故代之而兴的是“以木德王”的夏;金胜木,故代之而兴的是“以金德王”的殷;火胜金,故代之而兴的是“以火德王”的周。邹衍还说:“代火者必将水”。代周而兴的必然是“以水德王”的朝代。燕在北方,当属水德,立为“北帝”将代周而统一天下。邹衍还说:“水气至而不知数者,将徙于土。”意思是燕昭王若是犹豫不决,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代周而兴的将是属于土德的君王。
邹衍时而用五行相生说,时而用五行相胜说,因此《后汉书•杨雄传》说:“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注:后世的中医五行理论,何尝不是如此),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
这个人为了政治图谋,创立了五星生克论。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强行说成是“五行循环相胜”,简直就是一种胡诌!
同时期的《墨子》就说:“五行毋常胜”,意思是,五行相克论,并没有什么邹衍所说的那种规律。
汉代的董仲舒和王充,对五行的认识,很深刻,尤其王充,对五星生克的谬论,给予了有力的批驳。
董仲舒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地是轮廓,五行为间架。从空间来说,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从时间来说,五行中之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则统主四时。“土”是五行之主,五行莫贵于土,董仲舒认为“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则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
王充认为,阴阳五行,“同气相成,殊气相革”。同气,指的是同属性,殊气,指的是对立属性。就是说,同为阳气,彼此相生相成,如果阴阳不同之气相遇,就会产生对立和变革。
对于事物的生长发育,王充则指出,物种的自相繁殖,一般表现为“因气而生,种类相产”(《物势》)。而物种之间的关系,由于会引起复杂的变异,则呈现“同气相成,殊气相革”的普遍规律。对此他说“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如俱火而皆金,安能相截?”(《谴告》)。
这就是说,相互生助的事物,必属同一性质;相互克制的事物,必然性质相异。
从“殊气相革”出发,王充驳斥谶纬神学所谓的“五行之气,更相贼害”的神秘图式。王充认为“万物相克贼”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体现在生物界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生存竞争,没有神秘的成份。因此不要把“天道”与“人道”混为一谈。“天道自然无为”,而“人道有为”。
这两个大哲学家,都基本否定了五星生克的相生相克论,并且,都是以阴阳法则,来论述五行的盛衰承制关系。王充对邹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就是“此言诡异,闻者惊骇”。
讲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了,五星生克论,是产生于邹衍的政治资本图谋。这个害人的伪科学谬论,一直毒害到今天,越演越烈!并且也毒害了易学界千余年,如果继续任凭其祸乱下去,中医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因此说,这个五星生克悖论,是中医人自掘坟墓的罪魁祸首!
中医人,觉醒吧!
根据我有限的体会,要研究药,研究《神农本草经》,师父的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入门的钥匙。
这里要强调下,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不一定准确。
但是,如果有人不研读那篇文章,不认可真五行理论,妄图完全破解伤寒,估计在他有生之年会是个极大的挑战。
诳语了
水平所限,有关药的内容,先谈这些。
九阳真经,作为指导习练上乘武功的心法,还包括了六纲框架,卫气营血,三焦理论,胃气,五证。
师父反复讲,辨证的尖端是辨病机。
辨病机,离不开阴阳, 离不开五证,卫气营血等。
这些理论,除了医案以外, 师父另外3本书都做了收录。为什么? 重中之重啊。
北京彰机堂主(程刘海)老师的视频讲课也花了非常多的课时,重点阐述师父的这些基础理论。
这里做个小广告。想真心学汉传中医,想在临床有所突破的,我都建议听堂主的视频课。
其实,那里是广告。是肺腑之言!
什么是绝招? 你想听医案? 找方子?明确告诉你, 弄通了那些理论,普通的方子也是秘方。
武学中有句话,也可以用在这里。 “理不明,艺不精”。
希望初学者务必在基础上下足功夫。厚积薄发。磨刀不误砍柴工
麻黄汤可以治感冒,也可以治高血压,还可以治。。。
不告诉你。
刘师几年前谈一个经方中医如何登堂入室。他是这样讲的
刘师几年前谈一个经方中医如何登堂入室。他是这样讲的
哪有绝招啊
弄通了, 每一招都可以是绝招。。。得把拳练没有,那才叫真正练到身上了。
哎
接着讲。
刘师几年前谈一个经方中医如何登堂入室。他是这样讲的
得把拳练没有,那才叫真正练到身上了。
那个六纲框架就是门,六个门,每个门,都要用卫气营血等和五证这把钥匙去打开。然后,六个门就都通气了,你就可以六个门随意出入。
随意出入,叫做登堂。
之后,能够随意开关六门,就是入室了,出神入化,辨证无障碍,就是落座。
坐着久了,(才能有资格和能力)解古人所未言未解。
括号里是我加的
掌握好“六纲框架,卫气营血,三焦理论,胃气,五证”可以登堂入室啊。
招术好练,心法难得啊!!(给刚刚那位, 方子好拿,心法难学啊。基础关键啊)
这些是我的话。
水平有限,只能粗略的谈这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不当之处, 请各位师兄弟和同学指正。
欢迎拍砖。
好,不错 学习并收藏,谢谢了! :victory: 学习了 讲的精彩!顶起来!本人学习汉传一年多,感悟颇多,我临床十多年,糊涂十多年,到现在我才知道临床的快乐,我的同学戏称我是张无忌,偶然得了三本书,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在这里真诚感谢刘志杰,大爱无疆。 学习了
老师对九阴真经情有独钟阿.学习了.:lol 学习了 学习了 谢谢老师的讲解。 讲了好多东西、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