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胀病案
崔宝珍,女,48岁,12年10月27日以头晕、头胀痛半月来诊。自述平时怕冷,无汗,头晕为阵发性,发作时天旋地转,严重时呕吐。头胀略痛。脑部ct示:无病变。易饿,有口臭,口渴,胃泛酸,胸腹略胀;肩背酸沉,腰酸,脚心热,晚上睡觉时,脚要伸出被外;心烦,睡眠不好。小便次数多,大便成形不干结。例假前两个月开始不按时,色黑,血块多,量少,3天干净。白带略多,色黄,不痒。舌淡红,苔白,后根厚。脉象:左寸浮关滑尺沉细,右寸滑关尺沉。六纲:太阴、少阴、阳明。
五证:烦、滞、痞、饮。
处方:当归四逆汤+半夏泻心汤+泽泻汤+吴茱萸汤+栀子豉汤+苓桂术甘汤+肾着汤+生附子。
当归30g 桂枝30g 赤芍30g 细辛30g 木通20g 甘草20g 大枣20枚 生旱半夏40g 黄连15g 黄芩30g 党参30g 干姜40g 泽泻50g 白术30g 茯苓40g 吴茱萸40g 栀子20g 豆豉50g 生附子5g。
四付,煎药16袋,每次1袋,一天3次。
四天后来电话说诸证皆愈,不处方。
按:师著【伤寒论类编补遗】190.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7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49、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师著【金匮要略增补】。
144、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
14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142、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51、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中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师著【金匮要略增补】。
总按:患者中不制下,故水饮上逆,小便频数,白带略多。水饮在中焦与湿热交挣而致痞证。水饮上冲头部,形成头晕头胀痛。阳气不足,水饮不能化津,故口渴;胸胁湿热与水饮交挣形成虚痞,胸满虚烦不寐。中焦有热故口臭、脚心热。
这位患者,刚来时,我觉得要半月才能痊愈,4付药痊愈,出乎预料之外,惊诧之余,由衷赞叹恩师,赞叹汉传。
厉害,学习了 受益了 感谢分享,学习了
谢谢分享,学习了!
师父指正:温经汤和半夏泻心汤 回复 刘守峰 的帖子
学习了 学习了 :victory:
:victory: :P:P:lol:lol 效果奇佳,不过可能是楼主老师早期的医案,后面有刘师订正方,温经汤和半夏泻心汤,这样药少而药证齐全。
看汉传老师的医案就是一种享受。不会走偏。感激感激 学习了,谢谢 七方合用。呵呵 学习来的 妙哉!
学习学习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