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 发表于 2007-10-22 12:24:47

转帖:中医中的文化艺术

中医中的文化艺术

□ 牛忻群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理论的形成,药物发现的命名,方剂的诞生,临床治疗法则的确立,针灸穴位的发现与命名以及导引的创立等等,无不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医发展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当你真正步入中医这块热土,踏入中医这座殿堂时,会有一股巨大的磁力吸引着你,促使你不停地去探寻它,了解它,当你遨游其间,你就会感到它不仅仅包含医学,同时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哲学等等各个方面,而且文化艺术内容非常丰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陶治。
  神幻般的猜想
  中医有很多术语具有神话般的传奇色彩,当你身临其境、免不了有一种神幻般的猜想,无不使你产生好奇感、探寻感,紧紧地将你的思维带到这个充满无尽遐想的空间。如“二龙戏珠”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神奇传说,直到现在,在一些历代建筑物上,民间艺术活动中均可见到其踪迹。而“二龙戏珠”又是中医推拿疗病的专用术语之一,是指推拿过程中上下、左右搓摆滚动,动作轻巧灵活自如,其姿态各异,尤如“二龙戏珠”,妙似“苍龙摆尾”,十分优美。通过这种手法达到祛风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等多种效用。类似这样传奇色彩的术语在中医文献中常可见到。如“水底捞月”,以及方剂中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青娥丸,中药中的天仙子、威灵仙等等,无不使你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把你带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
  独特的方位特征
  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很独特的方位色彩,方位在中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体现在中医的各个领域内。如治法中的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火、滋肾阴,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盛,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在左肾右命学说指导下,创立了滋补肾阴的左归丸、滋补肾阳的右归丸。中药中有南沙参、北沙参、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就脏腑而言,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等等,类似的术语在中医中常可见到。
  美妙的数字组合
  中医对数字的应用可谓淋漓尽致、至微至妙,中医方剂的命名与数字有着完美的结合与体现,处处闪烁着数字的光环,有许多奇特的组合和令人难忘的名字。如一贯煎、二至丸、三痹汤、四物汤、五味消毒饮、六神丸、七珍丹、八味都气丸、九味羌活汤、十全大补丸等等,或六一散、九一丹、四七汤、七三丹等等。再如中草药中还有不少数字起修饰作用蕴含着丰富想象的名字。如一见喜、二丑、三楼、四方草、五灵脂、六味松、七叶一枝花、八角莲、九里香、十大功劳叶等。在推拿术语中也离不开数字,如“一指禅”、“二龙戏珠”,以及十二井穴、十七推穴、十三鬼穴,十四经、十五络脉、三百六十五会等等。所有这些都展现了数字与中医的精妙组合,使医者可以尽情领略中医数字的韵律之美与数字背后的内在之理。
  耐人寻味的寓意
  祖国传统文化丰厚博大,而中医就诞生在这块土壤上,在其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中药、方剂还是其它中医名词的命名,不乏有很多文化典故蕴藏在内,每一味药的发现,以及方剂的组成或多或少会有段趣话。一些药名、方剂名从字面上看,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你真正沉醉于这浩翰的医海中,就会感到不仅仅是个药名、方名那么简单,你就不难发现古代医家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治方用药境界,药名、方名往往有着耐人寻味的寓意。以妇科良药定坤丹为例,传说公元1739年,大清皇宫内很多宫妃们因终年闭锁深宫、活动范围受限,而致心情抑郁、胸肋满闷、食欲不振、经血不调、身体虚弱,乾隆皇帝见此情景,就命太医院的吴谦为宫妃们医治。吴谦不散怠慢,与太医们讨论后,精心拟定了一个处方。宫妃们服用后,效果独特。乾隆大喜,重赏吴谦,并赐此方名为“定坤丹”。坤指地、属阴,旧指妇女,定坤,即使妇女安定之意,乾隆还将此药列为“宫帏圣药”专供内宫使用,后由宫廷传入山西太谷望族孙氏开办的广乐聚药店。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方药,竟寓含着如此丰富动人的故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derogba 发表于 2018-4-2 11:27:10

底蕴很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医中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