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堂 经方治病(系列二十一)带下漏下验案一则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2-2-4 13:38 编辑初诊时间:2011年7月7日林**,女,23岁,未婚,舞蹈教练。病史简要:2年前患重感冒,住院输液17天痊愈。自此以后导致月经先后无定期,渐渐2——3个月来潮一次,来潮时腰酸腿困,腹部微痛,色淡量少,淋漓不尽,半月方止,伴有少量淡紫血块;断断续续服过一些中药、西药,未见效果,最近一直在家休养;现在白带过多,今经人介绍来我门诊一试。刻诊:患者身材苗条,袅袅而来,“一步三摇”,如踏“凌波微步”;未施粉黛,容颜姣好,口唇清淡,眉目含愁,面色晄白,恰似“红楼梦”中的黛玉……该女子时常有汗,右半边身多,左半身少,不论严寒酷暑,皆是如此;平素手足心有汗,稍凉,畏寒怕冷,右臂酸痛;口不渴,喜热食,身困懒,背恶寒;饮食稍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短少,色白;白带清稀量多,有腥臭味,但下边不痒;小腹平坦,稍凉,不胀,无压痛。舌苔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淡紫;脉象右寸微浮略弦,关尺沉细;左寸沉缓,关尺细弱。六纲辨证:太阳少阴太阴属厥阴处 方:桂枝加附子汤+胶姜汤桂枝30
芍药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12枚生附子10
川芎20(化入)阿胶20
艾叶30
当归30
干生地60
干姜15上十二味,以水2000ml,黄酒500ml,合煮取800ml,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200ml,日三夜一服。两 付
2011年7月10日二诊:服药一付后,身体微微透汗,畏寒怕冷减轻,右臂酸痛、背恶寒亦缓解,两付服完,白带居然减半,小便量增多,全身顿觉轻松清爽。处方:一诊方干姜加至20克,再进两付。
2011年7月12日患者电话告知:两付药服完,半身汗多、半身汗少基本消失;白带已无腥臭味,恢复正常;恰逢月经来潮,经量少,初有颗粒状紫红色血块,继则清稀如水,但觉得混身已暖和,心情愉悦;因要赴外地签约,请求停服中药;余遂嘱其每周服两付“当归生姜羊肉汤”,另以“艾灸盒”插艾条(用艾灸盒以防烧伤皮肤),令其自灸百汇、关元、涌泉三穴,每晚一支艾条,灸完为止,连用10日。此后小半年未见患者音信……
2012年1月19日患者专程从外地回宛城过年,身着白色女式风衣,束扎小蛮腰,步履轻盈,飘然而至(顺路来俺门诊感谢),说坚持食疗(指喝“当归生姜羊肉汤”)及艾灸穴位后,手足暖而饮食增,月经每月如期而至,经色、经量、白带均已正常!身心如沐春风!观其颜面已是白里透红,笑如芙蓉!眉不描而黛,唇不点而红……病已愈,不处方。推荐其服门诊自制“温经美容膏滋”2瓶,彼再三谢之,回眸一笑而远去也…… 按:《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第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56条:少阴病,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名中风。《金匮要略增补.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7条: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2年前患重感冒,当时可能为太阳中风证吧?住院输液17天痊愈,输液则饮盛,饮盛则津伤阳虚,阳虚则收敛不住……“遂漏汗漏下不止”,该患时常有汗、带下漏下,综合其舌脉症状,属于少阴(中风)外证之“遂漏不止”……
平素手足心有汗,阳明太阴病多见,水饮夹杂也……月经先后无定期,渐渐2——3个月来潮一次,漏下淋漓不尽,伴有少量淡紫血块……白带清稀量多,有腥臭味,内里虚寒水饮夹瘀热(饮、滞),伴少阴营血不足,属厥阴病。
从上面三条条文依据看,该患者已具备了少阴中风桂枝加附子汤证和厥阴胶姜汤证的运用指征。
二诊方后,以“当归生姜羊肉汤”食疗,其中羊肉补中温中,生姜、当归通行内外气血营卫,配以艾灸,从而能养血祛风除寒饮,大补虚赢而建功;最后用“温经汤”膏滋,仍然是为了养血止血祛寒,生津利水除饮,祛瘀破结,调和营卫,而交通上下内外也!敬请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批评指正! 好案例,受教了! 堂主高手,学习了 好案例,学习了 谢谢堂主分享 好案例,受教了! 经常看堂主的医案,有多处提到温经美容膏滋,不知能否告知具体制作方法,呵呵,最好详细一点。(无意中和老婆说起,只见她两眼放光,当即下命令,一定要做给他吃)。:lol 一品堂主大度,定会回帖,不会让你老婆失望的。:D 我爱中医 发表于 2012-2-6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常看堂主的医案,有多处提到温经美容膏滋,不知能否告知具体制作方法,呵呵,最好详细一点。(无意中和老 ...
“我爱”兄不仅爱中医,更是爱尊夫人呀!同道中人啊!
“温经美容膏滋”是俺抄袭仲圣等人之古方;
私自改成膏方,在门诊试用2年,颇有小效;
今“我爱”兄及尊夫人索方,俺不敢掠古人之美,敢不从命乎?
先声明一下啊,本方只是适合一部分人使用,俺从不“包治”的......汗.....
一品堂“经方策”节录之——“秘制温经美容膏滋”
“温经美容膏滋”即:“温经汤”(桂枝易为肉桂)4付+“小品大枣汤”(黄芪加3倍)3付+“收黑虎汤”(清.陈士铎)1付+“干姜、生附子、龟甲胶、鹿角胶、蜂蜜、红糖、冰糖、梨”。 具体用量如下:(单位为克)吴茱萸120 当归 120赤白芍各 40 川芎 80生晒参 80 紫油桂80 阿胶 150牡丹皮 80 生姜 汁100(兑入)生甘草 80 生旱半夏 240 麦冬 360干姜80生附子10大枣300枚 黄芪360玄参500柴胡10龟鹿胶各100纯蜂蜜2500克、红糖1000克、冰糖1000克、梨2500克(榨汁兑入) 制法:
(1)生晒参 、 紫油桂、共同打粉备用;(2)阿胶 、龟板胶、鹿角胶共同打粉备用;(3)生姜 汁、梨汁分装备用;(4)其余药用大号砂锅(放不下时可用2个大砂锅分装),宽水浸泡一夜,文火煎取浓汁3次,去药渣,将药汁混匀,浓缩至大约三分之二脸盆,放入入大号砂锅备用;(5)取部分药汁放凉,用凉药汁将粉剂“(1)”调成稀糊状兑入大号砂锅中,务必搅匀,不要使粉剂凝结成块;(6)入生姜 汁、梨汁于大号砂锅内,文火煎沸3分钟,此为 “浓缩药汁”, 离火备用;(7)将纯蜂蜜、红糖、冰糖三味,另外用中号砂锅,以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时,入粉剂“(2)”烊化,整个熬制过程中不停搅拌,不要熬糊了哦,此为“浓缩甜膏”,离火备用;(8)将“浓缩甜膏”“(7)”兑入装“浓缩药汁”“(6)”的大砂锅中,混匀,不停搅拌,文火煮沸5——10分钟,“温经美容膏滋”熬成矣,离火备用;(9)把熬好的“温经美容膏滋”装入大坛子中(或分装到多个玻璃瓶里)密封,埋入土中3——7昼夜,以去其“火毒”也;至此,“温经美容膏滋”已成,可放入阴凉处或冰箱中保存;(10)服药时振摇均匀,加温,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服2——3次,每次服10毫升;一月为一个疗程,有条件者可服2——3个疗程!注意:放冰箱中的需加温开水稀释,然后煮两三沸,放温,始能服用,此以去其“寒毒”也!糖尿病患者服用本方时,纯蜂蜜加倍,需去红糖、冰糖,切记! 附:《金匮要略增补·卷九.妇人杂病脉证并治》p439页::26.“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 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要略增补·卷九.妇人杂病脉证并治》p454页:25.“治妇人五崩,下赤、白、青、黄、黑,大枣汤方”。 清.陈士铎《辨证录.卷之十三. 无名肿毒门》“收黑虎汤”:……大约上中下之生无名肿毒者,多起于淫欲无度之人。又加之气恼忧郁,火乘其有隙之处,蕴藏结毒,故一发而不可救,所以无名肿毒尽是阴症,而绝无阳症也。然则治之法宜用解阴毒之药矣,惟是解阴毒之药多半消铄真阴,因虚而结毒,复解毒而亏阴,安有济乎。故无名肿毒往往不救,乃是故也。余得异人之传,仍于补阴之中以行其散郁之法,可佐之解毒之品,微助行经之味,是以多收其效。余不敢湮秘传之书而负万世之人也。方用:
玄参(一斤) 柴胡(三钱)
生甘草(一两)
三味煎汤十碗,为主。倘生于头面,加川芎二两、附子二钱,再煎汁取三碗,分作二日服完。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生肌而自愈,不必二剂也。倘生于身中前后左右,加当归二两、甘菊花一两、附子三分,亦如前煎服。倘生于手足四肢,加白术二两、附子五分、茯苓一两,亦如前煎服,无不收功。
此方名收黑虎汤,言即至恶之人见黑虎亦未有不寒心者,是恶毒得之尽散也。
玄参最善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能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辅,能舒其抑郁之气。且又有各引经之味,引至结毒之处,大为祛除。妙在用至一斤,则力量更大。
又妙是补中去散,则解阴毒而不伤阴气,所以奏功更神。人勿惊其药料之重而不敢轻试,深负(铎)一片
救世之怀也。若些小轻症与非阴症疮毒,俱不必用此重剂,又不可不知耳。
回复 青附子 的帖子
青附兄厉害!
一顶高帽子送来,
俺就得献丑......
俺不“会让你......失望的”!
:D 真是太感谢堂了,我这就去准备材料,做给老波吃,呵呵:lol 感谢堂主分享好医案和“温经美容膏滋”详细制法 好案例,受教了! 能把温经膏的制作这么详细地和盘托出,真的不愧为“一品”! 回复 旷野 的帖子
:$:loveliness: 堂主让人敬仰,心底无私天地宽! 感谢堂主! 请教堂主,该患者一诊时表现出水饮,为什么堂主没有用渗利之药如茯苓、白术等?
是因为患者汗出多?
谢谢! 小丕 发表于 2012-3-2 1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堂主,该患者一诊时表现出水饮,为什么堂主没有用渗利之药如茯苓、白术等?
是因为患者汗出多?
谢谢 ...
小丕您好!
该患者营卫俱虚而下焦真阳不足,
卫虚无力抗邪外出,营弱不能行其内滞,
真阳不足则蒸化无权,
茯苓、白术药症不是针对主要病机,
用上有“添足”之嫌!
经方治病的根本是抓主证、辨病机、参以药症权变!
一个方子能解决,就不用多余的方子和药物,且以原方比例为基本前提,
需加药,一般不超过两味,加三味以上的药,倒不如直接合方!
本案初意是抓主证、辨病机,至于辨药症,俺也刚刚开始学习......
尚是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
茯苓:《本经》“气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白术:《本经》“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多多交流,共同进步!:handshake
我爱中医 发表于 2012-2-7 08: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是太感谢堂了,我这就去准备材料,做给老波吃,呵呵
师兄做给您爱人吃了吗?呵呵......;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