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林 发表于 2011-7-4 23:42:28

刘氏经方临床习练实录 (三)

2011年7月4日   潘*龙   男   8岁

反复发热五天。
患儿五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T:40度肛),于当晚在本地诊所,肌注药物后出大汗热退。次日傍
晚又复发热,复又肌注谋药后大汗热退,第二天一早到本诊所诊治。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心肺听诊(—),
咽略红;因拒服中药,就按“上感”给予阿莫西林和炎琥宁静滴,并同时口服布洛芬混液退热。然每日
退热药作用过后必重新发热,如此重复三天,毫无寸功。又复查血尿无异,遂动员其服中药。现下患儿:
主症仍为发热,体温一般在39——40度之间,面色略显苍白,精神可,无烦躁,无四未冷,热时有畏寒
感,且身灼热无汗,服退热药后汗出较多而暂退,无呕,口不苦略干,大便正,少便黄;热时头痛,略咳,
咽偏红,舌尖红,苔薄黄而润,脉滑有力。
六纲:太阳阳明合病
五证:烦
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按《类编补遗》(P:279)原方量,煎分二服。
今日复诊时,家人言:昨晚服中药后汗出未再发热。


青附子 发表于 2011-7-5 01:26:31

回复 周利林 的帖子

楼主不错,看来已经入经了,哈哈哈
我等不及。
有一问,本案中    “烦”   看不出来,
请示意,谢过了。

伯阳 发表于 2011-7-5 02:28:13

好,学习了。

宁一者 发表于 2011-7-5 04:55:43

学习了,过几日再来看看。

经方者 发表于 2011-7-5 18:39:24

好,学习

dybys 发表于 2011-7-5 18:44:51

回复 周利林 的帖子

病案里面色略显苍白,精神可,无烦躁,怎么五证还是烦,看不懂

一品堂主 发表于 2011-7-6 01:24:46

愚以为,本案乃太阳病之伤寒中风并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楼主说:“当晚在本地诊所肌注药物后出大汗热退,次日傍晚又复发热,复又肌注谋药后大汗热退。。。。。。第二天一早到本诊所诊治,然每日退热药作用过后必重新发热,如此重复三天,毫无寸功。”刘师在《类编补遗》(P:279)第四行说:“病还在表,大汗出不解,是发汗不得法,要微似汗嘛,你给大汗淋漓了,能解吗(本案大汗数次)?还好,没伤津液(本案输液有3天吧!),病还在表。。。。。。”刘师在第21行又说:“汗出必解,这句要注意,还是要微似汗,不可大汗淋漓。”本堂主反复看条文,认为本案“小便黄,咽偏红,舌尖红,苔薄黄而润,脉滑有力”未见明显的阳明里热之“烦”(应去石膏),当解表,微汗而愈。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勤学 发表于 2011-7-6 03:22:42

试着分析一下
看病案患儿原本应为太阳伤寒,因过汗病反不解,屡次三番后,邪入阳明,郁而化热,加之输液,水热互结于里,属表寒里热,太阳阳明合病。患儿反复发汗,津液已伤,不可再强行发汗,应“微汗解表,兼清里热水饮”,方子选桂枝二麻黄一汤为稳妥之计,若加一味杏仁似乎更好(含麻杏甘石汤)。患儿没有太阳中风表现。

jfsj 发表于 2011-7-6 16:36:10

本帖最后由 jfsj 于 2011-7-6 08:36 编辑

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用的明显不对。可他怎么就显效了呢?正如宁一者所说,过几日再来看看吧:lol

青附子 发表于 2011-7-6 18:35:48

回复 jfsj 的帖子

你要讲讲为什么?
我感觉用的很对证,太阳病发过汗,表征仍在,热多寒少,有点传阳明。

jfsj 发表于 2011-7-6 20:39:01

回复 青附子 的帖子

汗,很明显了,这还用讲么?师父书上讲的细致入微。
太阳阳明合病不错,但方子我是不赞同。恕我直言!

周利林 发表于 2011-7-6 21:25:29

回复 jfsj 的帖子

愿闻其详,望兄台详论以明理!

蒲公英LMC 发表于 2011-7-6 21:45:01

我发表一下,此方应该有效,热多寒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周利林 发表于 2011-7-6 21:53:44

先谢谢楼上各位的真诚而精彩的点评!本案初诊时,太阳伤寒的诊断应该成立,然反复发汗而不解,伤津而有入阳明之势,输液在补充一部分津液的同时,一部分成饮与阳明初起之热互结阻与肌表,因此选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解表,越婢汤解在表的阳明水热。
“烦”是一个五证病机,火热之像,症状上我认为不见得非要有烦之症出现。
“应“微汗解表,兼清里热水饮”,方子选桂枝二麻黄一汤为稳妥之计,若加一味杏仁似乎更好(含麻杏甘石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应无“兼清里热水饮”之功,且有杏仁啊!

周利林 发表于 2011-7-6 22:11:42

本帖最后由 周利林 于 2011-7-6 14:12 编辑

哦!顺便说一下,电话随访病情稳定。
各抒已见才能共同进步!

jfsj 发表于 2011-7-6 22:38:52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现诊,脉滑而有力。说明此有阳。津液没伤到那个地步。可发汗。

我认为太阳阳明是对的。他的那个“烦”也是有的。

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黑散方。(千金)
    黑散
    麻黄杏仁(各半两)大黄(六铢)
    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乃细细纳散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
    治疗外感病的。时行温病,就是指的外感病,不单纯指的温病,也包括伤寒。对治的是太阳阳明病。解表降逆气,发汗定喘止咳。同时用微量大黄,消里面的食积,开胃进食。大黄微用,有调中之妙。

周利林 发表于 2011-7-6 22:58:00

回复 jfsj 的帖子

好!
临床上常有无汗而恶寒不明显的病人,总觉定性为太阳伤寒有点证据不足,又找不出别的系属关系,没注意“时行温病”经方中也有此提法,理论上有了依据就好了!

张景xp 发表于 2011-7-6 23:07:06

大家辩论的好,注意随访后面几天的情况。

无所执着 发表于 2011-7-7 01:17:19

经云: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恩师云:“变通:不汗出而喘,有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有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患儿:热时有畏寒感,且身灼热无汗,热时头痛,略咳(视作喘),舌尖红,苔薄黄而润,脉滑有力。
辨证: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麻杏甘石汤

青附子 发表于 2011-7-7 02:43:22

回复 jfsj 的帖子

学兄好,
讨论问题理应直言,否则我等不能明白。
汗,很明显了,这还用讲么?师父书上讲的细致入微。
此处汗是很明显,但非阳明之汗,我感觉也非太阳中风之汗,是解表药过用而汗。
伤寒发汗后,津液已伤,不能大汗了,要微汗,故用桂枝汤, 表征仍有,要传阳明,热多寒少,要用楼主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刘氏经方临床习练实录 (三)